小班音乐树教案8篇

时间:2023-08-04 作者:Animai

只有掌握了教学内容,我们才能制定出完善的教案,教案是优化教学活动过程,团团范文网 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班音乐树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班音乐树教案8篇

小班音乐树教案篇1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音乐选自海顿的第94交响曲片段,音乐有较明显的强度与力度变化。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故事、动作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结构与强度、力度的变化,并引导孩子用身体动作的幅度力度的变化来表现乐曲力度结构的变化。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神秘感,突出表现“强”力度带给人的惊愕、震撼的感觉。

2.学习一下一下地跟音乐做简单的身体动作,用身体动作的幅度、力度来表现音乐力度的变化。

3.能用轻松、愉快的动作来表现享受音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音乐、小猫、小老鼠的挂牌。

2.空间准备:活动前幼儿的位置摆成半圆形,以利于幼儿进行表演。

活动重点:表现惊愕的感觉以及学习一下一下根音乐做简单的动作。

活动难点:

用身体的幅度、力度来表现音乐力度的变化。

活动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境,律动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小老鼠们,瞧,小花猫在睡觉,我们趁着小花猫在睡觉,妈妈带你们去玩会吧!

二、倾听乐曲,学习用身体动作的幅度、力度来表现音乐力度的变化。

1.教师:“小老鼠们,我们轻轻的回到家休息一下吧。你们做得真棒,小花猫都没被我们吵醒呢!”刚才我们听得好听的音乐叫“惊愕交响曲”。我们再来安静地听一听吧。

2.教师:“音乐听完了,小老鼠们,妈妈告诉你,其实这首曲子还藏着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呢,是《猫和老鼠》的故事,我们一起听一听。

3.教师:“故事讲完了,刚才小老鼠是怎么走路的呀?谁来说说看?你们来学学看?

4.教师:“哦,小老鼠走路有重重的,轻轻的。那你听到的音乐是不是也有重重的和轻轻的啊?我们再来听听看。(播放音乐段落)

教师:“哦,原来音乐重的时候小老鼠走路脚步也是重重的,身体直直的,音乐轻的时候走路轻轻的,身体弯弯的。你们做得真棒。那让我们跟这音乐来一步一步走一走。(播放音乐段落)

三、倾听乐曲,感受“强”力度带给人的惊愕、震撼的感觉。

1.教师:“小老鼠们,我们轻轻走回家休息一下。让我们再来仔细听一听这个音乐。听听看,除了刚才重和轻的音乐,还有什么特别的音乐。”

2.教师:“刚才我这是怎么了?”

3.教师:“那你吓一跳的时候会做些什么动作呢?”

4.教师:“让我们听着音乐来玩一玩。

四、听音乐做游戏。

教师:“现在我们听着音乐来做个游戏,叫猫和老鼠。

五、活动结束。

教师:“小老鼠真能干,没有吵醒小猫,吃了这么多好吃的,我们还是悄悄地走回我们的家吧!听音乐走出活动室。”

附:故事《猫和老鼠》

一只小老鼠肚子饿得咕咕叫,他想到厨房里偷吃东西。一只大懒猫正在睡觉,小老鼠就轻轻地往厨房走去。突然大懒猫伸了个懒腰,小老鼠吓了一大跳!哎,大懒猫又睡着了,小老鼠这才走进厨房又吃又喝,吃饱喝足后还跳起了舞呢。

小班音乐树教案篇2

设计意图:

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对歌曲和音乐活动接触地不多,平时在家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胡乱教一些社会的流行歌曲或老童谣,对节奏的把握和歌曲情感的处理运用不当。特别对小班幼儿而言,歌词的理解和掌握,是学会一首歌的关键。因此,根据幼儿年龄特征,我设计了音乐活动《苹果》。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和简单的图谱,让幼儿在动动、说说、尝尝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歌词含义,并大胆地尝试让幼儿用常见的水果名称替换原歌词,并唱出来。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歌唱活动,学会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特点。

2、通过学唱、仿编歌曲,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重点:

愿意和同伴一起参与歌曲演唱,初步学唱歌曲,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快乐。

难点:

幼儿能大胆表现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特点。

活动准备:

立体的苹果树(可随意摘取苹果)、苹果、香蕉、葡萄、桔子等图片;

幼儿经验准备:

对这些水果的初步认识。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吸引幼儿兴趣

1、今天的天气真好呀,宝宝们,我们一起去果园里逛逛吧。

2、出示图片画满苹果的苹果树,并播放《苹果》的cd音乐。

老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棵苹果树上结满了苹果,我们来把它摘下来吧。

(设计意图:出示结满苹果的苹果树,让幼儿直观感知结在树上的苹果,并伴随音乐摘苹果,使幼儿对下面所学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学念歌词。

1、果园里到了,你们看到了什么啊?(请幼儿做到座位上,说出看到了一棵树)师:苹果长在那?苹果多吗?它是什么颜色的啊?

2、小朋友们看到“树上许多红苹果,”我呀“一个一个摘下来。” 教师一边说一边摘苹果。

3、小朋友,你们喜欢吃苹果吗?幼儿回答

4、“我们喜欢吃苹果,身体健康多快乐。”教师做吃苹果的动作。

5、苹果真香啊,你们想吃吗?那我们一起来摘苹果好吗?

6、幼儿坐在座位上跟着老师一边学念歌词,一边做摘苹果、吃苹果的动作。

(设计意图:小班幼儿对歌词的记忆能力有限,须要先让幼儿熟悉歌词,再根据掌握的.歌词内容的基础上学唱歌曲,使幼儿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歌曲。)

四、欣赏、学唱歌曲

1、这个摘苹果吃苹果的儿歌老师还能把他变成一首歌了,你们想听吗?那请你竖起小耳朵,听老师来唱一遍。教师完整地唱一遍歌曲,请幼儿欣赏。

2、好听吗?你们一起来跟我唱好吗?请幼儿跟着老师轻轻的唱。

3、小朋友们唱的都很认真,这次我们稍微大点声来唱好吗?能不能用喊的?对啊,我们要用好听的声音来唱。

4、哇,小朋友们都会唱了吗?我们来一边摘苹果一边唱好吗?

5、现在我请小朋友上面来唱,那位小朋友愿意上来呢?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请到的幼儿加上摘苹果吃苹果的动作,坐在下面的小朋友跟着一起拍手。

6、我看小朋友们都学会了,我来听你们唱好吗? 老师在前面给幼儿拍手打节奏,幼儿唱歌。

四、仿编歌曲

1、哇,苹果摘完了,小朋友,你还喜欢吃什么水果?它是什么颜色的?这种水果长在哪里?

2、我们把你喜欢吃的水果,也编成一首歌好吗? 来听听老师是怎么唱的。如“树上许多紫葡萄,一串一串摘下来,我们喜欢吃葡萄,身体健康多快乐。”请小朋友将自己喜欢的水果编进歌曲中,然后唱给大家听。

3、哇,小朋友编的可真好呀,今天我们摘了这么多的水果,你开心吗?那我们拿着篮子去休息下。

(设计意图:幼儿通过相互讨论,把可以替代的水果放到歌词里,此环节可以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及创造性的学习能力。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老师给予恰当的肯定和总结,有助于幼儿对知识的掌握与拓展,从而提高幼儿学习各种知识的兴趣。)

活动反思:

?苹果》是一首旋律简单歌词内容又易记的歌曲。这首歌中描绘的情景是幼儿感兴趣的,其中理解歌词、激发幼儿欣赏、感受歌曲的节奏、初步地歌词创编等,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活动的整体感觉从选材上来看符合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由于近阶段我们正在进行关于水果的活动,所以孩子们对水果特别关注。通过本次音乐活动,我觉得更多的看到了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我觉得他们每个人都是很棒的,他们都愿意大胆的表现音乐,表达自己的感受。需要调整的:由于幼儿生活经验很有限,需要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才能感受乐曲旋律的特点。幼儿在演唱的力度上还需要加强。幼儿存在个体差异,可以把这个活动延伸到区域中,创设场景地上的水果、藤上的水果等,既能巩固教学内容,又能提升能力强的幼儿创编能力,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

小班音乐树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在感知、体验柔美、欢快不同音乐性质的基础上,尝试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现音乐。

2、尝试用画笔大胆地表现与音乐匹配的各种曲线。

3、体验艺术活动的愉悦。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彩带每人一条、两段不同性质的音乐、画有小鱼的长卷画一张

活动过程:

一、预热阶段:

1、欣赏教师跳彩带舞,激发幼儿的兴趣。

2、师生一起听音乐跳彩带舞。

二、图形刺激:

1、欣赏音乐,感知音乐的不同特性(柔美、欢快)。

2、尝试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现音乐,教师用线条记录幼儿的动作。

3、幼儿听音乐看记录的线条用动作表演。

4、听音乐师生完整舞蹈。

三、创造表现:

1、师:有一群小鱼游来了,想在这里安个家,想一想,小鱼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水、水草、石头、贝壳)

2、播放音乐,鼓励幼儿大胆地在长卷上用曲线表现波浪、水草、石头、贝壳等形象。

四、作品赏评:

1、请幼儿讲讲自己给小鱼添了些什么。

2、幼儿听音乐变成波浪、水草、石头、贝壳等和小鱼一起玩耍。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小班音乐树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歌曲中的小动物都是怎样走路的,大胆模仿小动物走路。

2.感受音乐节奏的快与慢,能根据歌词随着音乐做动作。

3. 引导幼儿在模仿小动物的活动中获得快乐,使幼儿萌发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培养幼儿之间合作表演的能力。

4. 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5. 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通过学习律动《小动物走路》,培养幼儿之间合作表演的能力。

活动难点:让幼儿在做动作时把握好节奏,动作和音乐要协调一致。

活动准备

小兔子、小鸭子、小花猫、小乌龟四种动物头饰各若干,动画,影碟机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和幼儿随音乐《小燕子》学小燕子飞入活动场地。

二、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 组织幼儿玩《变变变》游戏,引出小动物。

2. 提问:你知道这些小动物长什么样吗?它们是怎样走路的呢?

三、欣赏动画,了解小动物走路的样子。

1. 教师:“刚才你看到了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样走路的?你学一学?”(分别请小朋友表演小兔子、小鸭、小花猫、小乌龟走路的样子)

2.教师:老师想请小朋友用语言来描述一下四种动物走路的样子。(给予提示:小兔子、小鸭、小花猫、小乌龟)

四、幼儿跟着音乐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

1.教师:我们小朋友学会了四种动物走路的样子,那请小朋友跟着老师的音乐来表演一下吧!

2.教师依次弹出四种动物走路的不同音乐,并带领幼儿依次表演 (2-3)遍。

五、戴上头饰进行角色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请小朋友围成一个大圆圈,唱到哪个小动物,戴那个动物头饰的小朋友就到中间来表演。

六、拓展延伸:你还见过哪些小动物?他们怎样走路?(幼儿畅所欲言,自由表演)

七、幼儿做着动作,在《小动物走路》的音乐声中走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喜欢动物是幼儿的天性。《小动物走路》这节音乐律动课的选材,既能抓住幼儿的喜好,又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小班幼儿的思维正处在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他们情感外露、不稳定,带有很大的情绪性。他们学习、活动的特点是只关心活动的过程,不关心活动的结果。因此,小班的教学活动应更注意游戏化、情景化。强调让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玩中学,玩中获发展。因此,设计这个活动游戏情节,让幼儿在游戏中扮演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模仿小动物走路,幼儿始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真正做到了玩中乐,玩中学。

活动的展开是以幼儿参与,教师的适当指导为特征的,符合新纲要中教育内容的'选择“应体现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原则。本活动以其有趣的情节和丰富的情感内涵激发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活动一开始,我就设计了幼儿喜欢的游戏引入活动,激发了幼儿兴趣。接着,我在组织幼儿观看动画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的外形和走路姿态,为下面模仿小动物走路做好了铺垫。接着,我让幼儿跟着音乐模仿小动物走路的动作,体验活动的快乐。之后,我让幼儿戴上动物头饰进行游戏,使幼儿的情绪达到了**,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顺利地实现了教育目标。最后,我又安排了一个发散性的问题,让幼儿结合已有经验进行仿编活动,增强幼儿的思维活动密度及深度。

活动中我从幼儿的情感体验入手,通过孩子很喜欢的小动物为导线,积极引导孩子认识了几种小动物走路的姿态,并通过好听的歌曲帮助幼儿模仿小动物走路的动作,使孩子的音乐智能和身体运动智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我注重幼儿的主动感知,鼓励幼儿参与活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以肯定的目光、微笑的神态鼓励幼儿去感受、表现,让幼儿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模仿小动物的动作,用各种动作表现小动物走路的姿态,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激发了幼儿的表现欲望和学习的兴趣,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快乐,产生积极的情感,培养了孩子的创新能力,也使幼儿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同时也通过活动使幼儿对动物产生兴趣,加深对小动物的认识和喜爱,从而增强了保护小动物的意识。

头饰的运用,让幼儿可以充分的来表现自己,幼儿的情感智能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通过对各种动物的模仿,创造性地用肢体动作表现小动物走路的姿态,锻炼了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游戏中唱到哪个小动物,让戴那个动物头饰的小朋友就到中间来表演,使幼儿对活动产生兴趣。幼儿在表演中获得快乐和满足,同时在游戏活动中也培养了孩子与同伴的合作能力。

但是,由于是小班刚入园的孩子,在活动中,幼儿可能对音乐倾听不够,所以,在戴头饰分角色游戏时,有的幼儿不知道哪句音乐是哪个动物的表演,总要老师提醒。

小百科:动物分类学家根据动物的各种特征(形态、细胞、遗传、生理、生态和地理分布等)进行分类,将动物依次分为6个主要等级,即门、纲、目、科、属、种。

小班音乐树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进一步熟悉各种动物的叫声。

2.积极参与创编活动,体会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猪、小羊、小鸭图片,音乐《在农场里》

活动过程:

一、欣赏图片——《在农场里》

看,这是一个美丽的农场,这个农场里住着许多的小动物!咦,小动物们怎么躲起来了呀?原来,他们是跟我们捉迷藏呢,藏到了音乐里面去了,我们一起去把它们给找出来吧!

二、学唱歌曲

1.完整听音乐一遍。

出示小猪图片,它是怎么样叫的?

2.再欣赏一遍。

出示图谱,帮助记忆。

3.看着图谱,一起演唱歌曲。

4.跟着伴奏演唱歌曲。

5.加上动作演唱歌曲。

三、创编歌曲

小猪我们找到了,还有哪些小动物呢?我们再来找找!

1.出示羊儿的图片,幼儿创编歌词。

2.跟着伴奏演唱歌曲。

3.加上动作演唱歌曲。

四、教师引出小鸭子。

1.出示小鸭的图片,幼儿创编歌词。

2.跟着伴奏演唱歌曲。

3.加上动作演唱歌曲。

四、巩固歌曲

1.完整演唱歌曲。

教师指导幼儿用好听的声音演唱。

2.加上动作演唱。

五、结束

小班音乐树教案篇6

活动目标

根据已有经验中小动物的基本特征来替换歌词。

学习歌曲,尝试用问答的形式进行歌唱。

激发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歌曲《小朋友想一想》。

图片:大象、白兔。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老师"小朋友你们去过动物园吗?你都见过什么小动物?"

2、老师以问答的`形式范唱歌曲(清唱)。

老师:"大家都认识这么多小动物啊,那我要出一个关于小动物的问题,看谁能答上来。"(第一段:老师唱:"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物鼻子长?" 幼儿答后,老师再唱:"鼻子长,是大象,大象鼻子最最长。"第二段:老师在唱"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物耳朵长?"幼儿答后,老师再唱:"耳朵长,是白兔,白兔耳朵最长。")

3、提问歌曲中都问了什么?是怎样回答 的;老师引导幼儿按照歌曲的节奏朗诵歌词。

4、老师幼儿以问答的形式尝试唱歌曲。

老师问,幼儿答,也可互换角色反复进行歌唱,增强幼儿对歌词的掌握和熟悉旋律。

5、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词语来替换歌词,创编歌曲。

6、老师总结、评价,活动结束。

小班音乐树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听辨乐曲中表现不同角色的音色,初步想象故事情节,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2、尝试用道具表现音乐故事,体验合作表演音乐故事的趣味性。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6、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7、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1、配有故事的音乐。

2、蜡笔、纸。

3、大森林的ppt。

4、对乐器有二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故事

1、初步欣赏

t:在遥远的大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大事,你们听听里面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出示大森林ppt,完整欣赏音乐,引导幼儿想象。)

2、再次欣赏

t:听到里面有谁?

3、找音色

t:有哪些乐器代表这些人和动物?

(出示乐器ppt了解名称,引导幼儿将角色和音色配对。)

(二)初步表演音乐故事

1、做故事角色的道具

(在了解故事里不同音色代表不同角色基础上,和老师一起制作角色道具,如头饰、面具、指偶等。)

2、观摩老师表演

看老师用与幼儿一同制作的道具进行表演,加深幼儿对故事的印象。

3、分组分角色表演

幼儿分为三四组,每组中都包含完整的故事角色(彼得、狼、爷爷、小鸟等),自主挑选角色道具,与同伴一起听音乐故事参与表演。

活动反思

达尔克洛兹说:“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它既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幼儿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幼儿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

小班音乐树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乐于学说儿歌,感受植物成长的生命力。

2、学习和尝试照顾植物,知道要爱护植物。

【活动准备】

1、《小种子》儿歌,文字旁边配简单的图画。

2、花的种子、小铲子、水。

3、三个装有泥土的花盆。

【活动过程】

1、出示《小种子》儿歌,教师先边指边读说一遍儿歌,引导幼儿观察文字旁边的图画,帮助他们理解儿歌。

小种子,真奇妙,

太阳照,水儿浇,

发芽长叶节节高,

开出花儿多美好。

2、请幼儿和教师一起边说儿歌,边做动作模仿小种子长大和开花。

3、教师提问:

(1)小种子需要什么才能长大?

(2)如果你来照顾它,你会怎么做?

4、建议大家一起种花,出示花的种子,请幼儿观察种子的外形特征,然后将种子种入花盆。教师可以把种子包装袋贴在花盆上,当作标签。

5、待种子发芽后教师把植物放在有阳光的位置,请幼儿分组每天轮流照顾植物。

6、请幼儿注意观察种子的生长和变化,看看能否种出花儿。

教师可用数码相机拍下幼儿种植的情况,便于与幼儿进行回顾时加深印象。

【活动评价】

1、能说儿歌《小种子》。

2、能照顾和爱护植物。

【活动建议】

1、儿歌的图可以自己制作,用大一些的字体将儿歌抄在一张大纸上,然后,根据每句儿歌配上简单的图,如:太阳、水壶、发芽的种子等。

2、在提问“你会怎样照顾小种子?”时,教师可通过提示,帮助幼儿了解在照顾植物时应注意的事,如:水不能浇得过多,轻轻地触摸等。

3、三个花盆里的种子可以是同一种花,也可以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