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师应该学会将教案制定完善,为了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将教案制定好是很重要的,团团范文网 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卖木雕的少年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尼、驮等11个生字,会写卖、售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教学准备:
1.请学生搜集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2.教师准备一段介绍非洲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及课文配乐录音。
3.每个小组自制一套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资料共享。
1.老师请同学们搜集的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找到了吗?谁来给大家进行展示或介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
2.老师找到了一段非洲南部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请大家一同观赏。看过之后请你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生观看录像后自由表达。
4.在这个大瀑布的不远处,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认识的字词。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学习。
a.小组长利用自制的生字卡片带领小组成员认读生字,并想办法快速记住字形。
b.认读生词卡片,讨论词语意思。
c.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d.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朗读展示:谁愿意读哪段便站起来朗读。
4.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研读感悟。
1.自主阅读思考:
想想卖木雕的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
画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反复读读,结合上下文想象他当时是怎样想的。
2.同桌交流,谈谈自己的探究结果,相互启发,一起再来深入探究。
3.集体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引导学生感悟少年的思想感情,相机指导朗读。
4.说说卖木雕的少年是怎样一个人。
第二课时
一、品读入情。
1.激情导入:同学们已被卖木雕的少年那诚恳的态度、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深深打动了。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那动人的情景。(播放配乐朗诵的课文录音)
2.请同学们睁开眼睛,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请大家畅谈自己的感受。
3.把你们深切的感受带到朗读中去吧!请同学们自由组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全文也行,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也可以;自己读也行,与别人分角色读也可以。
4.朗读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评议。
二、学习发现。
1.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课文,看看还能有什么新的发现,跟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新发现。
4.每位同学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下面请大家大胆公布自己的新发现。教师启发学生从文章的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探究、发现。如课文里有许多四个字组成的词语,请学生写在黑板上。
三、总结收获。
1.想一想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
2.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四、读读写写。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快速认读。
2.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想一想怎样把这些字写美观。
3.教师范写个别生字,如掏、辨、齿等。
4.学生练习书写,同桌互评。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会认11个生字,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词语。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并正确运用四字词语。
3、情感目标: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难点:
识字写字,正确读写词语。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难点: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课前准备:搜集非洲有代表性的图片(植物,动物,人种等),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图片以及非洲的木雕图片,并制作成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今天张老师带大家一起走入神秘的非洲。首先让我们来欣赏几组图片,用心地感受一下非洲这个地方。(课件播放非洲的猴面包树,大象,舞蹈图片)。
二、揭示课题
1、师:刚才看了这么多的图片,相信同学们对非洲在感官上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吴晴一起走进非洲,去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出示课题)
2、齐读课题,“卖”的反义词是:买,区分“卖”和“买”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同学们的质疑都很有针对性,课文中就有很多有关少年的信息。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找找有关描写少年的语句。
2、指名交流,(少年的外貌,语言,行为等)师引导:他是哪里人(非洲)能说具体一点吗(非洲南部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边)指导读好瀑布的名字。
四、感受瀑布和木雕之美
1、师:想去欣赏一下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吗?(播放瀑布图片)
2、师:此时,你的脑子里蹦出了哪些词语(壮观,雄伟等)课文是怎样来描绘它的呢?指名说,(出示第2段)指导朗读,读好四字词语,指名读,齐读。
3、师:课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类似的四字词语,张老师把它们都找出来了。
出示: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爱不释手(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
4、师:从这些出示的词语中可以看出“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十分壮观”是写——瀑布的,而这些词语都是写——木雕的。课文哪几段具体介绍了非洲的木雕(第3,4段)
咱们一起去欣赏一下非洲的木雕吧!(课件播放木雕的图片)你用哪些美好的词来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木雕(精美,栩栩如生等)
5、(出示第3,4段)师:这么精美的木雕,我们一起再去回味一下。(齐读)这么栩栩如生的象墩,难怪我拿在手里——爱不释手。
6、师:刚才我们学了那么多的四字词语,我们不但要记住,而且要会正确运用。
出示:
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那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其中象墩(构思新颖),大象雕得(栩栩如生),我一看就(爱不释手)。
指名说——齐说。
过渡:精美的木雕激发了“我”强大的购买欲望,但是“我”为什么又放弃了呢?
五、研读感悟少年的形象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5—9自然段。
(1)看看“我”为什么最终放弃买木雕。“我”的情绪又发生了哪些变化?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
(2)刚才是对“我”的描写,那课文中又是怎么描写这个卖木雕的少年的呢?他都说了些什么?面对我的遗憾他又会想些什么呢?找出来读一读。
2、指名交流,随机出示指导朗读。
通过“我”与少年的一席对话,你觉得这个卖木雕的少年是个怎样的人呢?
3、是啊,为什么少年会如此地尊重中国人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中国人曾经帮助过非洲,非洲人民深深地记在心里,就连十五,六岁的少年也知道中国人是他们的朋友。那面对这么精致的木雕,我最终买了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1、认读词语,简要回顾课文内容。
2、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因为种种原因我和这个卖木雕的少年都有了些许遗憾,那最后“我”会是带着遗憾回国的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深入学习,揣摩人物内心
1、朗读第十至十五自然段,体会发生了什么微妙的变化。
2、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象墩?你从中体会出了什么?
师:只有拳头大小的象墩拿在手里却是——沉甸甸。这一词已经是第二次出现了,还在哪里出现过,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引导:自从少年白天和我见过面之后,他可能在干什么(找木雕,做木雕)所以这个象墩代表的是少年的心意,少年的情谊,怪不得我拿在手里是沉甸甸的。
3、少年的这些举动,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内心世界?
(展现了非洲人民对中国人的情谊,从而也看出了他的淳朴与善良。)
三、总结全文,情感延伸
1、师:我回国后,肯定会把这个非洲少年介绍给朋友认识,你会怎么介绍?可以介绍他的外貌,他的木雕,他送木雕给我这件事。(指名交流)
板书: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2、师总结:我们都有共同一个家,那就是地球。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虽然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希望世界——充满爱,希望世界——和平。
四、指导书写。
板书: 27 卖木雕的少年
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买木雕——赠送木雕
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
国际友谊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篇3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运用四个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词语:名不虚传 游人如织 十分壮观 琳琅满目 各式各样 构思新奇 栩栩如生 五官端正 爱不释手 语无伦次 清晰可辨 一模一样
1、 认读
2、 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大瀑布真是( ),这里( ),景色( ),摊点陈列的木雕( ),( )。
其中象墩( ),大象雕得( ),我一看就( )。
3、 用上其中的几个说上几句相关联的话。
二、以“木雕”为主线,分析课文
1、指名读一二自然段:板书:介绍木雕
思考:作者在介绍木雕前,先描写了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其实瀑布本来与主题无关,可
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生:因为瀑布很出名,很壮观。
师:赞同你的说法,这种写法叫衬托。那你觉得用瀑布的美来衬托什么美呢?
生:木雕精美。
师: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木雕是十分精美的,谁能找出相关段落读一读。
2、生读三四自然段。板书:挑选木雕
师:看到这样精美的木雕,你有什么想法?
生:想买一个。
师:是呀,那作者经过仔细挑选,最后选中了一个象墩子,那她买了吗?
生:没买。
师:为什么?请同学们默读五至九自然段,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 生默读课文。板书:放弃买木雕
生:因为作者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所以不能带上这个沉甸甸的象墩子。
师:描写作者“我”和非洲少年言行的句子有哪些?请画下来。
生: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师:从中你可以看出什么?
生:非洲少年很想让“我”买这个象墩子。
师:还有哪句?
生:“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师:“我”为什么语无伦次?
生:因为“我”特别喜欢象墩子,又不能买。
生:可以看出我很矛盾。
师:还有哪句是描写非洲少年神情的句子?
生: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师:为什么遗憾?
生:因为非洲少年看出我很喜欢这个象墩子,而由于路太远,行李又重,致使“我”不能
买它,而感到遗憾。
生:非洲的木雕是十分精美的,少年很想让中国夫人带一个回去。而中国夫人却没有买,
所以他感到遗憾。
师:少年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生:您要是买一个该多好呀!
师:“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我”是那样的喜欢木雕却放弃了买木雕,那“我”最终是不是带着这份遗憾离开非洲的呢?
4、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十至十五自然段。
板书:送木雕
师:第十段中又描写了瀑布,你觉得这次描写景物是衬托什么的呢?
生:衬托非洲少年美好的心灵。
师:送木雕是在什么时间?
生:晚饭后。
师:那同学们想象一下,为什么会是在晚饭后,才来送木雕呢?
生:因为少年白天忙着卖木雕,晚上回家才有时间为中国夫人雕刻小象墩。
生:因为白天游人很多,各国的都有,如果让别人看到了,只送中国人而不送其他国家的人别人会不高兴,我觉得他晚上来送是为了避嫌。
师:再找一下描写人物的言行的句子,说一说你从中体会出了什么?
生: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他笑了,露出了两排洁白的牙齿。
从中可以看出非洲少年很善良、淳朴。也可以看出他喜欢中国人,愿意和中国人做朋友。
板书:我们是朋友
师:他此时会想些什么?
生:他会想,我帮助了一个中国人圆了一个梦,我太高兴了!
生:我雕刻的小象墩能被带到中国去,我太骄傲了!
师:你想对非洲少年说些什么?
生:你对我们中国人太好了,我谢谢你!
生:我们是朋友。
生:欢迎你到我们国家来,我也要送你礼物。
三、练习写话。
请写几句话夸夸那个黑人少年。
四、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你对非洲少年的喜爱之情。
五、总结全文,深化情感。
同学们,多么淳朴,多么可爱的黑人少年,为了不让一个中国夫人带着遗憾回国,他特地送来一个精美的小象墩。不但不要钱,还说了一句让人感动的话:“我们是朋友”!是的,我们是朋友,我们全世界的人都是朋友,我们共同生存在同一个地球上,拥有同一片蓝天,我们应该友好相处。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篇4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并尽可能发掘来自学生、教师、社会的各种资源,扩展课程资源的范围,并以教科书为依托进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篇教学设计针对教材的特点,设计了一定的语言场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关注了三维目标的整合,使得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理解、积累、运用,同时收集整理了大量背景信息,以期帮助学生挖掘教材丰富的人文内涵,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落实爱是相互的主题。
[教学设想]
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通过事情的叙述,勾勒出一个纯朴而又美好的非洲少年形象,折射出爱是相互的主题,正因为中国人对非洲人的爱,所以让非洲少年把我们当朋友。课文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极尽能事反映了非洲木雕的美,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运用。文章中两处少年和我的对话,也是反映全文主题的重点部分,需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交流中体会非洲少年的内心,感受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情谊。此外,三年级学生对于非洲了解甚少,它可以说是第一篇让学生了解非洲的文章,因此在课前需让学生了解有关背景,课时教师也要提供有关感性的资料才能让学生加深对主题的感悟。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并积累栩栩如生、琳琅满目 、构思新奇、爱不释手等四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继而让学生感受爱是相互的,正因为中国人对非洲人的爱,所以让非洲少年把我们当朋友。
[教学重难点]
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关于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非洲木雕、中国在70年代援赞的图片及《医疗队员到坦赞》、《友谊地久天长》的乐曲)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读〈〈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来了解课文的背景。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 一 课 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卖、售2个生字。理解并积累栩栩如生、琳琅满目 、构思新奇、爱不释手等四字词语,从而体会我的遗憾。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非洲的维多利亚瀑布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高120米,宽达1800米,在非洲赞比亚与津巴布韦的接壤处,瀑布落下时声如雷鸣,所以,当地居民称之为莫西奥图尼亚,意思是说雷霆翻滚的云雾。
(课件投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照片并播放瀑布的声音)
2、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这里景色壮观,游人如织。这里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板书课题)
3、教学卖 。揭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难读处多读几次,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指名轮读课文,并及时正音。
3、这事发生在谁与谁之间的事?(板书:中国游客 非洲少年)
文章讲了我们俩的一件什么事?出示:
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 做纪念,但是 ,只好放弃。后来非洲少年 。
自由准备指名说
三.紧扣遗憾研读第一板块16自然段
(一)出示第9自然段。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1、师:小朋友,这段话比较难读,里面有个长句子,你能读好它吗?
用指名读、齐读方式将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2、师:发现了吗?遗憾在这段里出现了几次(两次),一次是少年遗憾,一次是我遗憾。(板书: 遗憾 )
(二)学习第一块16自然段:体会我为什么遗憾?
1、理解遗憾
(1)什么叫遗憾 ?
(2)联系学生平时生活说说:你有过遗憾的经历吗?师生互谈遗憾的经历。
2、体会我为什么会遗憾?
(直接从这句中可以找到原因:因为我不能带走这件精美的工艺品)
3、请仔细读读课文的16自然段,拿出笔来找找划划,说说为什么我会那么遗憾,你从哪些词句里看出来了(具体原因)。
4、交流原因: 因为木雕小象墩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令我爱不释手。我为自己不能买下它而遗憾。
(1)理解栩栩如生
①指名读这个词
②师:听你的读,读得那么有感情,你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了吗?
③指读这句话。
(2)理解爱不释手:
①释是放下的意思。整个词是说
②想象说话:看着自己这么喜欢的象墩,肯定是赞不绝口了,我会怎么说呢?
(3)理解琳琅满目
①课文还有哪句话也形容了这些木雕?木雕各式各样,琳琅满目
② 琳琅满目这个词语的意思就是美好的东西非常多。
③(播放课件)欣赏琳琅满目的木雕,师简介非洲木雕:
这就是木雕,木质的工艺品,来自非洲。木雕是非洲古老的艺术形式,因多数民族都没有文字,所以许多古老的神话都是靠木雕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这些木雕大多出自民间艺人之手,造型怪异,表情刻画生动,又被称为非洲式照片,各国人民都乐于收藏。
5、闯关填空,理解我遗憾的原因:
(1)出示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等四字词语,并让学生朗读。
(2)摊点里陈列的木雕( 琳琅满目),(各式各样 )。其中象墩(构思新奇 ),大象雕得( 栩栩如生 ),我一看就( 爱不释手 )。但是因为象墩(沉甸甸)的 ,我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只得放弃购买的念头,因此很(遗憾)。
自由准备指名说,师适时指导沉甸甸的甸字读音。
6、过渡:那非洲少年为什么遗憾呢?让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四.书写指导,作业巩固
1、书写售 、卖:
引导学生发现出售的意思与卖相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售书写时应注意的地方。 教师范写学生临写
2、抄写文中四字词组。
第 二 课 时
[课时目标]
1、会学其他12个生字。
2、继续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继而让学生感受爱是相互的,正因为中国人对非洲人的爱,所以让非洲少年把我们当朋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件播放琳琅满目的非洲木雕,师:你能用这些木雕有有有来夸夸这琳琅满目的木雕吗? 出示:(这些木雕有 ,有 ,有 ,真是琳琅满目。)
引导学生用上栩栩如生、构思新奇、爱不释手、各式各样等四字词语来夸夸这些木雕。
2、就是这些琳琅满目的木雕,就是这栩栩如生的小象墩吸引了我,但是我又不能将其带回国,所以我很遗憾。但少年为什么遗憾呢?让我们接着去学习课文。
二、紧扣遗憾研读第二板块715自然段:理解少年遗憾什么?
1、自由读读715自然段,用笔划出写少年言行的句子,体会少年遗憾什么?
2、交流第一次对话部分
(1)自己的木雕不能卖出去。(板书:不能出售)
(2)师生对读,读出语气。
(3)分角色表情朗读。
(4)非洲少年仅仅是为自己的木雕不能出售所以遗憾吗?还有别的答案吗?
3、研读第二次对话: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连连摆手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1)他把中国人当成是朋友,因为朋友的遗憾而遗憾。
(2)那天晚上,少年和我之间有一番怎样感人的对话呢?
师生对读:老师夸张地强调你们是朋友这句话。
(3)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①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少年为什么会说中国话?为什么要送木雕,而不是卖?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景区游人如织,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成千上万的游客,卖木雕的少年为什么却特别喜欢中国人呢?
②补充资料,解疑:
同学们,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人曾大力援助非洲。(教师出示课件,打出相关图片或网页:①周总理访问非洲。②中国医生给非洲儿童治病。播放背景音乐《医疗队员到坦赞》。③坦赞铁路。)
周总理曾三次赴非,访问非洲十国;中国派出了100多个医疗队支援非洲;特别是帮助他们修建了著名的坦赞铁路。
坦赞铁路东起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西至赞比亚的新卡比里姆博希,是把坦、赞两国连结在一起的一条主要交通干线,全长1860公里,全部由中国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为了修这条铁路,政府提供无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发运各种设备材料100万吨,工程浩大,技术复杂,条件恶劣,有60几个中国人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③课前,同学们有收集到有关资料吗,能交流一下吗?
此时,如果你就是那个卖木雕的少年,心情会怎样?
(4)你能通过自己的读让我们感受到非洲少年对中国游客的情谊吗?去读一读。
通过朗读,体会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情谊,他不希望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
读出两处我们是朋友这个语句的理解。
(5)同学们,这一块沉甸甸的木雕难道仅仅是一块木雕吗?它还是什么?
出示:这木雕还是 。
4、现在我和非洲少年还遗憾吗?(板书:不)
三、情境朗读,升华情感
1、课件出示一幅画面:夜晚宾馆外的小树林边,作者手捧木雕的剪影,《友谊地久天长》的音乐轻轻响起。
师:就在这样一个晚风吹拂的夜晚,一个黑人少年送给我一个雕得栩栩如生的木雕,我捧着它,心中感慨万千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轻声朗读10-15自然段。学生随着音乐轻声朗读。
2、师小结: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愿这美好的情景永驻我们心间。
四.书写指导
1、学生自由地讨论辨、堆、驮三个字的书写。引导学生注意三个字的笔画。2、自由书写,并及时评价。
五.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卖 木雕的少年
朋友
中国游客 不遗憾 非洲少年
不能出 售
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懂课文生字新词,积累四字词语。
2、体会卖木雕少年和我的遗憾的不同含义。
3、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知道one world,one dream吗?这是零八年北京奥运会的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而奥运的五环就代表了世界上的五个大洲,哪位小朋友知道这五环分别代表什么?(蓝色代表欧洲,黄色代表亚洲,绿色代表澳洲,红色代表美洲,黑色代表非洲。)其实地球是个大家庭,无论是什么国家,无论你是什么肤色,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让世界充满爱。今天,费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的这篇课文就发生在非洲的南部,讲的是一位卖木雕的黑人少年(板书课题)。能给卖字找个意思相反的字吗?(买)板书。卖字就比买多了一顶帽子。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师:想了解他吗?那就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112页,自己把这篇课文读一读,注意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学生读文情况。师:课文读通了吗?我请一小组开火车读读全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也得看着课文认真听。
三、结合课文,了解南非:
1、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师:读了课文,你觉得南非给游人留下印象深刻的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生词:莫西奥图尼亚能用课文中的词语完成这个填空吗?()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名不虚传十分壮观师:正因为大瀑布的景色雄伟壮观,才会游人如织(那是一幅怎样的场面啊?)
2、木雕:师介绍木雕,是非洲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这些作品大都出自于非洲中西部民间艺人之手,那娴熟的刀法,生动的表情刻画,神秘而怪异的造型,使之成为世界各地乐于收藏的艺术品。常见的非洲木雕有面具木雕和动物木雕。课文中用了哪些词来说木雕的?(琳琅满目:指名读词,读着读着,你觉得这个词说明了木雕的(多),都已经充满了你的眼睛。这个词多用在书籍或工艺品上。各式各样)
3、有句话说得好学以致用,既然学了就要会用。能用这些四字词语来写一段话吗?快动笔写写吧!
过渡:只有领略了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壮美,带回了精美的木雕,才不虚此行,不留遗憾。遗憾是什么意思?(不称心,惋惜)这一词出现在哪个自然段?(第九自然段)指名读。这里出现了两次,分别指谁遗憾?
四、研读课文,体会我和少年的遗憾:
1、我为什么而遗憾?
句子: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这工艺品指的是什么?(象墩)这象墩精美在哪儿?找到相应的'句子。理解栩栩如生,能给他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吗?望着如此精美得象墩,难怪我会如此喜欢,从哪儿能看出来?(爱不释手:出示释的意思:①说明;解说②消除③放开;放下④出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她喜爱得放不开手,那是种怎样的喜爱?指导朗读,读出喜爱之情。
为何不能买下它?默读第六、七自然段,先让学生说,你能用课文中的语句来说吗?能把这句话换种意思相同的说法吗?可她却对这个象墩如此爱不释手,两种想法让她左右为难,难以取舍,他犹豫了,甚至连说话都语无伦次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导朗读。
过渡:最后我还是决定不买这个象墩,板书(不成)但心中仍留有遗憾,那少年呢?
2、少年为什么而遗憾?
因为自己的木雕不能出售。板书(卖不成)
找到少年说的话。
a买一个吧!
b夫人,您买一个吧!注意提示语: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
(1)比较两句进行朗读:读出两种不同的语气。
(2)可以看出少年当时的态度怎样?(非常有诚意)
过渡:当我放弃买少年的木雕后,少年虽有遗憾,但却问了句您是中国人吧?
这是少年的(猜测),我们再读这句时语气应该轻一些。训练朗读。
少年为何这样问?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
五、小结:
少年真的只是因为没做成买卖而遗憾吗?会不会有其他的原因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