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教案6篇

时间:2023-08-09 作者:lcbkmm

撰写教案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认真写好一份教案后,我们就能更高效的开展工作, ,下面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为您分享的五柳先生传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五柳先生传教案6篇

五柳先生传教案篇1

设计理念与思路:《五柳先生传》是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所作,属于文言文。文言文的学习要把握住以下几点:一是读准,即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抑扬顿挫。二是读懂,即读懂大意,也就是疏通文意,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三是在读准、读懂的基础上,学习其结构、语言及写法,体会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达到读准目标。

2、翻译课文,重点掌握与文章有关的词语。同时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

3、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特点。

4、背诵全文,分析人物的精神风貌,学习他精神、性格的进步方面。

5、仿照本文写法,写一篇个人小传。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本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五柳先生传》。板书课题及作者。

师:上学期我们已学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历史上我们也学过,你能来介绍一下他吗?谁来试一试?

学生介绍,教师作补充。

作者简介及背景: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东晋末年的黑暗社会,风气污浊,许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辞官归隐,躬耕农田,过着俭朴的归隐生活。他的作品语言朴素,自然优美,看似平淡却寓意深刻。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与志趣。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二、指导诵读。

1、学生试读。

要求:让学生在试读的同时,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并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嗜(shì)辄(zhé)吝(ln)褐(hè)箪(dn)

汲(jí)俦(chu)觞(shng)

2、听课文录音。

要求:学生边读边体会本文朴素、自然的语言风格。

3、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

4、指导学生诵读。

要求:读出停顿、延长,掌握节奏。

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教师巡回指导。指导学生边翻译边画出疑难,四人一组进行交流。最后将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班内解决或教师解疑。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2)环堵萧然,不蔽风雨。

(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补充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了解课文。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鼓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

四、作业 布置: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新课:检查背诵。

师: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了解了课文内容。本文是陶渊明借五柳先生之名,写的一篇自传,记叙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给我们描绘了一个鲜明形象。

那么,五柳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

1、默读课文第一段。

要求:找出文中体现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爱好)的语句,反复读一读,体会五柳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或怎样一个形象?

(1)、教师设计好板面:让学生将有关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句子板演在黑板上。

(2)、学生分组交流:五柳先生是怎样的人?

结论:通过对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人物形象。

师:如果说第一段是传,那么第二段就是评论性的文字。

2、齐读第二段。

要求:让学生找出本段中评价五柳先生的语句。

师:那一句最能体现其精神风貌?

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让学生翻译“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加深理解。

师:“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和第一段那些照应?

生:“闲静少言,不谋名利”。

师:“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这句话再次强化了五柳先生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性格特点,在文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评价人物形象。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已对五柳先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同学们,你喜欢五柳先生吗?

(提示:喜欢或不喜欢)喜欢哪些方面?不喜欢哪些方面?(用文中的话回答)

生:我喜欢他“闲静少言,不谋名利”。不喜欢他“性嗜酒”。

生:我喜欢他“好读书,不求甚解”。还喜欢他“造饮辄尽”的豪爽性格。不喜欢他“闲静少言”。

生:我喜欢他“好读书”和“常著文章自娱”,不喜欢他“性嗜酒”。

……

三、拓展迁移。

师:作为语文老师,我非常想成为你们的朋友,可作为朋友,必须知其人,又知其心,我非常想了解你们,你们愿做我的朋友吗?

生:愿意。

师:那么,就请同学们在日记上写一篇“自题小像”,介绍一下自己,让我了解你,成为你的朋友。好不好?

生:好。

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当堂展示。

四、小结: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谈)。

五、作业 布置:

学生推荐作业 :1、在读书笔记上默写全文。

2、继续完善“自我介绍”的短文。

课改课例:

?五柳先生传》的课堂实录

设计理念与思路:《五柳先生传》是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所作,属于文言文。文言文的学习要把握住以下几点:一是读准,即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抑扬顿挫。二是读懂,即读懂大意,也就是疏通文意,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三是在读准、读懂的基础上,学习其结构、语言及写法,体会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因此,就《五柳先生传》这篇文章我设计了两课时,第一节课主要任务是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达到读准、读懂的目标。重点掌握与文章有关的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第二节课学习文章的语言、结构、写法,体会作者的所表达的情感。着重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特点;分析人物的精神风貌,学习他精神、性格的进步方面。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达到读准目标。

2、翻译课文,重点掌握与文章有关的词语。同时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

3、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特点。

4、背诵全文,分析人物的精神风貌,学习他精神、性格的进步方面。

5、仿照本文写法,写一篇个人小传。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本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五柳先生传》。板书课题及作者。

师:上学期我们已学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历史上我们也学过,你能来介绍一下他吗?谁来试一试?

学生介绍,教师作补充。

作者简介及背景: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东晋末年的黑暗社会,风气污浊,许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辞官归隐,躬耕农田,过着俭朴的归隐生活。他的作品语言朴素,自然优美,看似平淡却寓意深刻。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与志趣。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二、指导诵读。

1、学生试读。

要求:让学生在试读的同时,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并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嗜(shì)辄(zhé)吝(ln)褐(hè)箪(dn)

汲(jí)俦(chu)觞(shng)

2、听课文录音。

要求:学生边读边体会本文朴素、自然的语言风格。

3、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

4、指导学生诵读。

要求:读出停顿、延长,掌握节奏。

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教师巡回指导。指导学生边翻译边画出疑难,四人一组进行交流。最后将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班内解决或教师解疑。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2)环堵萧然,不蔽风雨。

(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补充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了解课文。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鼓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

四、作业 布置: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新课:检查背诵。

师: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了解了课文内容。本文是陶渊明借五柳先生之名,写的一篇自传,记叙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给我们描绘了一个鲜明形象。

那么,五柳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

1、默读课文第一段。

要求:找出文中体现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爱好)的语句,反复读一读,体会五柳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或怎样一个形象?

(1)、教师设计好板面:让学生将有关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句子板演在黑板上。

(2)、学生分组交流:五柳先生是怎样的人?

结论:通过对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人物形象。

师:如果说第一段是传,那么第二段就是评论性的文字。

2、齐读第二段。

要求:让学生找出本段中评价五柳先生的语句。

师:那一句最能体现其精神风貌?

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让学生翻译“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加深理解。

师:“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和第一段那些照应?

生:“闲静少言,不谋名利”。

师:“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这句话再次强化了五柳先生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性格特点,在文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评价人物形象。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已对五柳先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同学们,你喜欢五柳先生吗?

(提示:喜欢或不喜欢)喜欢哪些方面?不喜欢哪些方面?(用文中的话回答)

生:我喜欢他“闲静少言,不谋名利”。不喜欢他“性嗜酒”。

生:我喜欢他“好读书,不求甚解”。还喜欢他“造饮辄尽”的豪爽性格。不喜欢他“闲静少言”。

生:我喜欢他“好读书”和“常著文章自娱”,不喜欢他“性嗜酒”。

……

三、拓展迁移。

师:作为语文老师,我非常想成为你们的朋友,可作为朋友,必须知其人,又知其心,我非常想了解你们,你们愿做我的朋友吗?

生:愿意。

师:那么,就请同学们在日记上写一篇“自题小像”,介绍一下自己,让我了解你,成为你的朋友。好不好?

生:好。

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当堂展示。

四、小结: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谈)。

五、作业 布置:

学生推荐作业 :1、在读书笔记上默写全文。

2、继续完善“自我介绍”的短文。

五柳先生传教案篇2

一、导入

1,导语:同学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都是不同的,有时我们可以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看法、追求,评定他的人生态度,如周敦颐独爱莲是由于他与莲花一样具有洁身自好的品格,世人甚爱牡丹则透视其追求荣华的心态,那么大家知道陶渊明喜爱什么吗?──菊(追求高洁,隐世避俗的品性)我们学过的作品中,哪些篇章反映了此个性?──《桃花源记》《归园田居》

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近陶渊明,走近“五柳先生”(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初读 重点拼音:

辄(zhé) 吝情(lìn) 短褐(hè) 箪(dān)瓢屡(lǚ)空 晏(yàn)

黔(qián) 汲汲(jí) 俦(chóu) 衔觞(shāng) 欤(yú)

多音字:传(zhuàn) 好(hào)

2、注意节奏。课文节奏划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 不能/常得,亲旧/

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着/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三、合作学习

疏通文意:第一段:

何许:什么地方。许:,处所、地方。 亦:也。 详:形容词作动词,知道。

姓字:姓名。字: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外改的别名叫“字”。 因:因此

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以:把。为:作为。 号:别号,人名外的自称。

焉:语气词助,无义。 好:喜欢,喜好。 不求甚解(成语):不追求过细的理解。这里指不拘泥于字面,不执着于对一字一句的解释,只求理解文章的精神实质。这是一种好的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真谛。 会意:对书中的精神实质有所领会。会:领会,体会。 欣然:高兴的.样子。 性:人的本性。

嗜:喜爱,爱好。 旧:指老朋友 如此: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或:有时。 (如:或王命急宣,代词,如 或以钱币乞之) 置酒:准备酒。置:置备,准备。

而招之:而表顺承。 招之:招待他。 造:往,到。 辄:就,如浅尝辄止。

尽:指喝完。期:期望,希望。 曾不:一点也不。曾不连用加强否定语气。

吝:舍不得。 吝情:感情上计较,指留恋、顾恋。 去留,偏意复词,强调,去,指离开。 曾不吝情去留:一点儿也不会舍不得离开。(就是说吃了别人的酒说走就走。)环堵:房屋四周。堵,墙壁。 萧然:冷落、空旷的样子。 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缝补。 箪:盛饭食的圆形竹器。 瓢:舀水的葫芦。

箪瓢屡空:这是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平乐道。颜回(前523~前490年)春秋末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字子渊,一作颜渊,孔子的得意门人,以德行坚称。亦称颜渊后世也称作“颜叔”,“颜生”。他贫而好学,笃于存亡,虽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年三十二死,后人称为“复圣”。 晏如:安然自乐的样子。晏,平静,安逸。 如,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五柳先生传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2、学习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3、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难点】

积累文言实词,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课前预习】

1、 介绍作者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人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人。他生活的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许多人为了名利不择手段,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因对统治阶级的不满,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辞去官职,躬耕僻野,过着简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与农民交朋友。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与志趣。

2、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性嗜酒( ) 造饮辄尽( )吝情( )短褐穿结( ) 箪瓢屡空( )( )() 晏如也( ) 黔娄( )( )汲汲( ) 俦() 衔觞赋诗( )

3、解释划线字词。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 ),便欣然( )忘食。性( )嗜( )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 )知其( )如此,或( )置酒( )招之,造()饮辄( )尽,期( )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 )吝情( )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 )穿结(),箪瓢屡( )空,晏如( )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 )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 )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课堂研讨】

1、 疏通文意,翻译重点句子。

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好读书,不求甚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①“五柳先生”之号是如何得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哪句话最能概括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五柳先生”有哪些志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五柳先生”的生活状况如何?从文中找出这些语句。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赞”语中哪句话和前文中“不慕荣利”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总结: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课后练习】

一、自我小测《与朱元思书》

1、 解释下列词语

风烟俱净()() 从流飘荡( )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 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 )( ) 急湍甚箭( ) 猛浪若奔( )(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 蝉则千转不穷( )( ) 猿则百叫无绝( ) 经纶世务者( ) 窥谷忘反( ) 横柯上蔽( ) 在昼犹昏( )

2、翻译句子。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柳先生传》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好()读书 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 ) 便欣然( )忘食 性( )嗜( )酒 亲旧( )或( )置酒( )招之 造()饮辄( )尽 期( )在必醉 曾不( )吝情( )去留环堵()萧然() 短褐( )穿结() 箪瓢屡( )空晏如( )

五柳先生传教案篇4

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较大,初中学生刚接触文言文有一定的困难。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是文言文《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相信同学们完成之后,阅读能力会很快得到提高!

文言文《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

一、阅读《五柳先生传》,完成文后各题: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②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3分)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

(3)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3、选出之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 )

a.兹若人之俦乎? b.或置酒而招之。 c.无怀氏之民欤? d.葛天氏之民欤?

(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4、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生活?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5分)

5、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3分)

文言文《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仅供参考:

1、(1)处所 (2)到,目 (3)同类,辈

2、(1)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2)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

3、b

4、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通过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5、喜欢。因为五柳先生是一个率真自然,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人。

不喜欢。虽然五柳先生对当时混乱、丑恶的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但他却选择了逃避,借酒消愁,安于现状。

这篇文言文《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是由查小编为您收集整理,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把握语文阅读的特点!

五柳先生传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

3.了解传记与自传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介绍陶渊明的文章,以备与同学交流。

2.扫除字词等阅读障碍,以备教师检查。

3.将课文表现五柳先生的具体内容列成表格。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课文内容,朗读背诵。

教学设计

导入

我们曾经学过陶渊明写的散文《桃花源记》,作者虚构了一个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现在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五柳先生传》。两篇文章相互印证,也许对陶渊明的思想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1.认知生字

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生僻的字,读一读,写一写,集中掌握:

嗜(shì) 辄(zhé) 吝(lìn) 箪(dān) 黔(qián)

汲(jí) 俦(chóu) 觞(shāng) 欤(yú)

2.朗读课文

教师朗读课文,不设置思考题,只要求大家认真听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而后指导学生朗读。

3.翻译课文

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对照注释,逐段逐句地解释全文,并做好笔记。教师巡视,要关注那些基础较差的同学,有不懂的问题让他们及时向教师和同学询问。最后由学生课堂讲解,相互交流。

教师需要重点讲解的词句:

①每有会意 ②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③曾不吝情去留 ④环堵萧然

⑤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⑥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⑦以乐其志 ⑧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附译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而忧心忡忡,不热中于发财做官。”从这话看来,他该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

4.研讨与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条分缕析地谈谈文章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写了五柳先生,具体内容又是什么。(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把相关内容列在黑板上)

5.归纳课文内容

小组合作探究,进一步补充完善课前所列表格内容。

提示:

主要方面 相 关 内 容

籍贯姓字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思想性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曾不吝情去留;忘怀得失。

乐趣爱好 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

生活状况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注:内容交*的地方,不必细究。

朗读、背诵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自背、互背,争取当堂背诵。

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四。

2.朗读、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了解传记和自传的基本特点。

教学设计

复习巩固

教师可根据情况,做巩固性练习,也可通过说和写的'方式,检查相关内容。

重点研读

教师导学:

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的基本内容。请大家再深入阅读,认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本文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写五柳先生的?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来?本文主要赞美了五柳先生什么样的思想品格?

2.作者为什么要托言为五柳先生写传记?本文是否可以看做是陶渊明的自传?

3.找出课文中的否定句,谈谈大量使用否定句的作用。

4.从本文来看,你认为写传记应表现哪些内容?

教师提示:

1.作者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写五柳先生的:

隐者风范: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书中求乐:好读书,不求甚解。

率真放达:性嗜酒,期在必醉,曾不吝情去留。

安贫乐道: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自得其乐,淡泊名利: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

本文塑造了一个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传记是一种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一般由别人代为记述。自述生平的,叫自传。本文是陶渊明托言“五柳先生”写的传记,但就内容而言,与陶渊明的思想性格相同,实际就是作者本人的自传。(学生未必能谈得透,可以教师讲解为主)作者托言五柳先生而不自署其名,可能与他的隐退思想有关。

3.作者在文章中声声言“不”,处处表现五柳先生与世俗格格不入的性格和他的高洁志趣。

(教师可先讲一讲什么是否定句,然后让学生从课文中找一找,并略作分析,教师略加点拨)

4.传记是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所以与此相关的内容都要写清楚,写详细。如本文就写了五柳先生的籍贯、姓名、思想、性格、爱好、生活情况。除此之外还应有生卒年代、主要经历和事迹等。写传记要紧的是要真实。

(此项内容可根据情况取舍)

拓展探究

教师导学:

本文是我们学到的第一篇传记,也是一篇很有特点的文章,对有些问题我们可能会感到疑惑,大家不妨提出来共同探究一下。

(鼓励同学们大胆质疑,并由同学们解答。能即时解答的即时解答,不能即时解答的共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将讨论题集中到以下方面:

1.写人物传记首先要交代人物,本文交代人物为什么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知其姓字”?

2.怎样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

3.在表现人物上,有些内容今天看起来真的不敢恭维。对此,你怎么看?

4.你喜欢五柳先生吗?为什么?

提示:

1.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门第观念盛行,作者有愤于此,故借此以示叛逆。

2.“好读书,不求甚解”意思是喜欢读书, 只求领会要旨,不穿凿字句。这与他 “不慕荣利” 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追求一种求知的满足和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这与读书不认真决无关系。

3.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少问题,谈出不少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但要让学生明确,传记重在写实,本文内容是五柳先生(亦即陶渊明)平生的真实记录。

4.各抒己见,不求苛同。但务必使同学们观点正确,提高认识。

集体背诵

教师小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对陶渊明的生平事迹又有了新的了解。大家都知道,陶渊明出身贫寒,一生穷困潦倒,有志不得伸展,最后死于贫病。但他志趣高洁,愤世嫉俗,“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为世人所景仰。人活着是要有一点精神的,陶渊明可谓人穷志不穷,我们的确应该从他身上学到一点做人的道理。

作业

1.阅读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进一步了解陶渊明。

2.给你的同学写一篇小传。

五柳先生传教案篇6

1、知识目标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翻译语句,了解意思;品析语句,积累名句

2、能力目标

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3、思想目标

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导入

师:这一学期,我们还学习了陶渊明的作品《桃花游记》,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现在让我们从作者写的自传《五柳先生传》中,更直接的'认识陶渊明。

新授

总结

作业

1、背诵文章

2、把拓展的内容收集到课外知识本上,并再收集2个

课文节奏划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 不能/常得,亲旧/

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