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不断修改和完善教案,我们提高了教学质量,教案让我们的教学更加有针对性,下面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为您分享的六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六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名人,感悟名言,并充分积累名人名言,提高学生积累并运用名人名言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交流及敢于创新的能力。
3.使学生主动从生活中积累名人名言,并积极运用到生活中去。踊跃尝试自创“名言”,学会运用名人名言来激励自己前进。
教学准备:
1.课外收集名人故事及有关资料。
2.课外收集生活和学习中运用广泛的名言。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读名言,就像在聆听名人的教诲,就像在和名人对话。名言可以给人启迪,具有催人奋进、使人聪慧的魅力。一句名言可以改变人的生活和学习,希望同学们收集名人名言,使之成为自己的座右铭!
二、启发点拨,读文明理
师:教师读故事,关于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故事,想一想,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读名言,就像在聆听名人的教诲,就像在和名人对话。这些名言语言简洁,富有个性,好像就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同学们,名言,确实能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动力,带来希望。我们班有许多同学喜欢收集名人名言,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同学把名言铭记在心,还有的同学把它写下来放在自己的房间里、书桌旁,成为自己的座右铭,让这些名言时刻鞭策着自己,鼓舞着自己。今天我们就来开一个“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交流会。想一想你最喜欢哪句名言?这句名言是什么意思?这句名言给了你哪些启发,或者说你为什么喜欢它?请同学们认真准备,在班级举行的名言交流会上说一说。
三、激励学生,对话交流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总结、点拨。
四、创作--我的名言
(1)学生自己创作我的名言并署上名字。
(2)集体交流。
(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联系生活,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引导学生尝试“创作--我的名言”,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创造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
五、情感升华名言总结
1.学生用一句名言来总结这节课,并说出理由。
2.师小结:正如韩愈所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希望同学们在老师的教导下“学而不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让名人名言伴我们行吧!
六、作业:
以《名言伴我行》为题,写一篇练笔。
六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本册的生字新词,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词义。
2、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能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读读背背,要求能理解并背诵。掌握一些常用句式。
4、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
5、能写简单的记实和想像,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能写读书笔记和其他常见的应用文。练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难点:
巩固所学知识,学会运用与积累,提高语文实践能力与语文素养。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册生字的拼音和多音字:要求读准声母、韵母、声调,能根据字义来定多音字的字音,懂得整体认读音节。
2、读课文,积累本册的新词。
教学重点:
复习生字的拼音和多音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的拼音和多音字:
1、学生自由读课本上生字的音,并能根据多音字的音进行组词。
2、教师相机指点学生易错之处。
3、同桌互相检查字音的.读准情况。
4、完成以下练习:
①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字音:
②多音字组词(还有教材中的很多,不一一例举)
二、读课文,积累本册的新词。
1、学生自读课文,读熟生字新词。
2、学生交流积累了哪些词语。
3、完成看拼音写字、词
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复习本册生字词语,理解词义,正确区别。
教学重点:
看拼音写字,复习形近字组词,改正错别字。
教学过程:
一、看拼音写字
二、复习形近字组词。
师讲清:汉字的笔画繁多,结构复杂,构字方式多种多样,一定要注意每个汉字的细微差别。
1、组词
2、选字填空
三、改正错别字
要改正错别字,就要看所写的字有没有增多、减少、改变笔画,还要看所写的字有没有受同音字、形近字、左右字的影响,有没有受方音的影响。
1、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
2、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复习查字典,交流自己所积累的本册中的词语。
教学重点:
巩固词语,交流自己所积累的本册中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复习查字典。
小学生要学会两种检字法:音序查字水法和部首查这字法。有些字如果部首不明显,知道它的读音,就用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要能正确判断字的部首。
1、用音序查下列字:
奂、宠、碍、随
2、用部首查字法查下列字
痣、狡、奠、督
3、用数笔画方法查下列字
凸、夷、已、用
二、把词语补完整。
三、交流自己所积累的本册中的词语。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交流自己所积累的本册中的词语,理解词语,会运用。
教学重点:
巩固词语,提高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词语的理解
确切地理解词语的意思,是准确运用词语、表达句意的关键。要学会联系句子的实际来解释词语的方法。一词多义的词语,更应该把它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其含意。
1、张
他上课东张西望。( )
船刚离开码头,风很小,帆没有张起来。( )
只靠她一人张罗家务。( )
街上张灯结彩( )
2、毛病
医术高明的王大夫一下子就诊断出小李的毛病。( )
公路上,一辆车出了毛病。( )
专看文学书不好,这种毛病要改正。( )
二、词语的准确运用。
1、准确地搭配词语。词语的搭配主要有主谓搭配、动宾搭配、偏正搭配等。完成这类练习时,要认真分析例题,看看它们是属哪一种类型的。
例:节目(精彩)
生活()身体()环境()
心灵()品质()态度()
道路()目的()山峰()
波浪()气氛()意志()
成就()工作()校园()
草原()
夜色()
例:提高(水平)
响应()开展()掀起()
坚持()回忆()阅读()
抒发()发表()推荐()
开创()接受()研究()
完成()创造()制造()
率领()
例:(遥远)的末来
()的生活()的青春
()的身体()的精力
()的感情()的知识
()的话语()的故事
()的词句
例:(虚心)地接受
()地培养()地建立
()地对待()地鼓励
()地了解()地抵制
例:平静的(心情)
崇高的()皎洁的()爽朗的()
丰美的()精致的()周密的()
例:纵情地(歌唱(
坦率地()无情地()热情地()
无私地()深入地()迅速地()
三、另一种搭配形式。请用直线把词语搭配起来。
表示批评纠正号召
接受同情响应错误
解决目标改进困难
明确问题克服工作
热情地希望无情地援助
热心地歌颂无私地打击
热切地讨论无理地挣扎
热烈地照顾无力地争辩
六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案篇3
教学设想:
1、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对生命与力量的赞美倾泻而出欲止不能。所以教学分为四个活动板块:字词擂台赛;走进录音棚;我是评论家;文化小使者。整个过程以“朗读”一线贯穿读、说、析、品、评,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2、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小组合作,突出教师的点拨与小结。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的运用及比喻、排比、反复修辞的作用。
3、通过学习感受生命与力量的美,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激发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做优秀的文化传承者。
学习重点:
1、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2、理解各种修辞的作用,熟读成诵重点句。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方法:
诵读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出示安塞腰鼓的图片,)请同学们去看一幅图片,这是(腰鼓),它属于哪个地区(陕北),这是静态的安塞腰鼓,那么动起来的安塞腰鼓是何其壮观、何其豪放啊!(放舞动的安塞腰鼓的视频,放完后)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师说,然后学生读“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xx年以上的历史。
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黑色字屏幕出现)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去感受它的风采,它的魅力。 (板书课题)
二、字词擂台赛(会读、会写生字词)
1、老师手中拿着本课的生字卡,如果你认识,你就勇敢地站起来读,如果读对了,其他同学跟读两遍。(利用生字卡检查字词)
2、我们学习字词要做到温故而知新,请看屏幕,齐读两遍。(看屏幕齐读两遍)
三、走进录音棚
1、谈谈安塞腰鼓:看来大家预习的不错,请用一个词语或句子来形容你读完本文的感受。 (根据本文学生的理解把几个关键词板书到黑板上,)文中的哪些句子或段落能体现这些感受?预设;
(1)如果第一个学生读的很好,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好在哪里?点拨:他完全可以是一名播音员了,注意了读音、节奏、重音情感。
(2)如果第一个同学读的不好,例如情感不到位,(上面两种情况不管出现哪一种,顺势而推)我们来感受一下名家对于安塞腰鼓的朗诵。(播放视频)
2、我是小小播音员:预设几个段落,指导学生朗读;
(1)第7段,从一路高昂和先缓慢后高昂两个不同方面进行指导,来理解安塞腰鼓带给我们的感受。
(2)文章反复出现的核心句子朗诵示范,不同的重音停顿,效果不同。
(3)29、30段舒缓的语气去读,读出静中的动感想象。
四、我是小小评论家
过度:好一个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壮阔场面的安塞腰鼓!正源于此,安塞腰鼓被选入16届亚运会的开幕式,(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香港回归庆典、世博会、建国50年大庆等重大活动会演,知名度大增,红遍神州,成为安塞对外宣传的象征。)我们能不能说好一篇《安塞腰鼓》?请用“这篇文章好在——”结合具体的句子谈出自己的理解。(多媒体出示)预设:如果学生说的方面很多,教师此时可以出示幻灯片这篇文章好在;
1、用词。如:动词、叠词??
2、修辞。如:排比、比喻、反复??
3、句式。利用短句的形式
4、动静映衬。
学生有自己的见解,然后多读,通过读体现自己的理解。
最后教师点拨:比喻使语言更形象,排比使语言更增强语势,形象与气势并存。正是因为短句,才使文章的语言变得铿锵有力,抑扬顿挫。文字多么值得玩味呀,趣从文生。文章最后为什么又归于静寂,这是符合我们学习的规律,由动到静,让我们在静中去想,在静中闪动,以静衬动,动印痕于心!教师根据学生的补充适当点拨;
1、从用词方面说;
(1)“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
(2)“茂腾腾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咝溜溜”用得好,好在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
2、从句式上说
“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些短句用得好,好在它们使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3、从修辞上说
(1)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写得好,好在比喻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
(2)文中的反复用得好,好在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3)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气势。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一组句子或词语排列起来,以增强语势,加深感情。本文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l)句内部的排比:“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2)句与句之间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3)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4、从写法上说;
(1)能使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增加了文章的内涵。例如:“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2)动静结合。例如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静态描写
5、文章的情感:本文通过一系列对安塞腰鼓赞美的语词,来表现对安塞腰鼓的赞美,同时赞美安塞腰鼓给人的激情和力量,赞美黄土高原,赞美强健有力充满希望的黄土地人民。
五、主题探究,做文化的小使者
文章仅仅是在写安塞腰鼓吗?他为什么要写?让我们走进刘成章,(刘成章,当代诗人、散文家、共产党员,陕西省延安市人。他的第一篇散文《转九曲》获得了散文优秀作品一等奖。散文集《羊想云彩》和散文《安塞腰鼓》获鲁迅文学奖。 “陕北生来陕北长,因为你魂牵这地方”——就“写陕北”来说,怕谁也写不过刘成章了。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作者是陕北人,在他的生活中安塞腰鼓不陌生,我们从其字里行间看到的是他对黄土高原和安塞腰鼓的无限神往和倾心爱恋。唯有如此,他才写的酣畅淋漓,曲尽其妙。老师写了一首小诗,与大家分享。
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是生命和力量的渲泄;
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是人情和自由的挥洒;
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是文明和文化的传承;
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是慷概激昂和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
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是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和魂魄!
我们一起读起来,希望每一个同学都做一名文明文化的传播者和传承者!
六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联系口语交际,学会用临别赠言表达美好的祝愿。
2、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口语交际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教学(口语交际)
1、课前准备
(1)让学生先摘抄一些赠言、名句
(2)在黑板上写上“临别赠言”并加以美化
2、谈话导入
同学们,临别赠言是毕业活动中的一项最有意义的活动。留下你真挚的话语,送上我衷心的祝福。这是一份友谊,一份智慧,一份精神财富。这份财富的聚集,将使你一生愉快、充实。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临别赠??
3、审题
(1)指名读题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训练内容及要求。
1、何为“赠言”(即分别时说的或写的相互勉励的话,可以是自己的内心表白,也可以是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
2、毕业赠言的对象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同学,要根据赠言对象确定赠言内容,先写下来,再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写。
3、本次活动每个人都要参与,看谁讲得最好
4、教师“下水”示范
5、学生准备。
6、练习
(1)、自由说
(2)、指名说
(3)、推荐说
作业设计:设计临别赠??
六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案篇5
单元复习课要怎么讲?需要准备什么内容?下面是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课教案设计,为大家提供参考。
复习内容:
第一单元及单元测试
复习目标:
1、复习巩固第一单元的生字词,灵活运用词语。
2、重点了解背诵情况,要求能背诵的部分段落,并能背诵。
3、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4、复习背诵“日积月累”安排的格言,让学生积累人生格言警句,以鞭策激励自己。
5、第一单元测试题。
复习重难点:
1、掌握第一单元的生字词,灵活运用词语。
2、按要求背诵课文,积累词句。
3、第一单元测试题
第一课时
复习过程:
一、读课文
学生共同阅读课文。师生共同强化个别难点字的`认读与组词。
二、复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1、读词语。
2、听写词语。
3、同桌互批,提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五、背诵课文。
1、采用齐读、自读、开火车读、小组检查背诵等多种方式复习第一单元要求背诵的课文。
2、指名背诵课文。
3、默写第一课。
4、同桌互批,各自改正。
六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二、基础知识
患:防患于未然 防患未然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论语为载体,了解孔子的思想。
2.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每句话的意思,重点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3.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内蕴
4.教学突破点:
诵读法。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欣赏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而该经典主要是谈学习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的,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营造背诵课文的气氛,在读中理解、领会其内涵,力争当堂熟读成诵。
四、教法设计
(一)导入新课:
提及“朝圣”,我们自然会联想到那跪拜、跋涉着的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向圣地麦加前行的浩荡壮观情景,还有电影《红河谷》那一老一少一步一拜朝前走令人震撼的一幕。而在我国人们也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同学们知道它的缘故吗?
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板书文题),在我国历影响很大,为儒家的重要经典。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冶天下”之说。今天,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去聆听先哲的教诲。
(二)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简介。
(三)教师讲述孔子二三逸事,鼓励学生及时点评。
(四)学生根据上述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孔子的美德,如:积极进取,谦虚好学,不肯向命运低头等等。
(五)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初中学习和课外知识,向其他同学推荐《论语》中自己比较喜欢的一些名句并做简要说明:
(六)读课文,理解意思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都明白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智慧的体现."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省.应该是这个意思。
五、资料索引与精华
1.孔子
孔子在中国是个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人物。老百姓叫他做孔圣人,读书人称他为孔夫子,历人皇帝给他加过许多封号,其中以“大成至圣文宣王”最显赫,以“至圣先师”最为人们所熟悉。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出了一大批有才干的学生。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子更是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了一整套仁学理论,创立了中国思想第一个富有人文特色的哲学体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确立了在中国哲学的总体面貌,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2.《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其体式归纳起来有: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六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感受亲情,体味浓重的情意。
2.学习文章巧妙构思,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重难点
体味浓浓的亲情,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
录音材料、课件或小黑板。
曲设计思路
文章内容比较浅显易懂,本文主要在于对学生审美阅读的启蒙的训练,培养学生
对语言文字之美、对情感意境之美的体验。让学生在独立阅读中进入课文,寻找
美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人:幸福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往往渗透着深情
的爱,进入《散步》牧歌式的情景你就会感受到这一点。(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自主学习
1.听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出示课件l。),
2.自由朗读课文,然后用不同的表述介绍文中的人物。 ‘
3.找出课文中你认为写得生动形象感人的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三、合作学习
1.找出文中有疑问的语句。
2.小组交流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1.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写了什么内容?(出示课件2。) 、
明确:(①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②中年人的责任感。③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
④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生命的摇篮。⑤互敬互爱的·家人。……)
(让学生从感情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只要能够谈出自己的观点即可,不能强求答
案的一致性。)
2.自由表述文中的人物给你的印象。
我:
我的母亲:
我的妻子:
我的儿子:
明确:(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只要学生能够谈出自己的看法,目的在于引导学
生感受人物形象。)
3.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加以分析。 ’
明确:(此题在于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作品的写作内容,并能够分析其写作特点。)
五、研读赏析 ’
阅读课文第6自然段,回答问题。(出示课件3。)
1.理解句子,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1)“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为什么这
样说?
明确:(在严重历史关头,民族领袖的决策和取向影响着民族的命运和社会的发
展。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主干,母亲听我的,儿子听我的,妻子听我的,现在祖
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处理好了,全家高高兴兴,处理不好,别别扭扭就会影响家庭
的和谐,于是我感到责任的重大,表达我对母亲、妻子和儿子三人浓浓的亲情。)
(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
从他高大的父亲。”如何理解加点的词?
明确:(“早已习惯”:说明母亲和儿子一起生活的时间已经比较长。.“还习惯”:说
明儿子因为年龄小,在许多方面尚未形成主见,往往照父亲的意见办事。)
2.回忆生活,叙述你们一家人的和美温馨的场面。
明确:(从生活中感受亲情,并珍惜亲情。)
六、梳理巩固
学生同位间交流本堂的收获。
七、拓展训练
(如有时间,在课内进行。)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一部分。
八、布置作业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二部分和“迁移延伸”部分。
六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案篇8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意思,激发学生自立自强的意识。
2、学会生字,理解7个词语,能有感情朗读全诗,正确背诵。
3、能用书信等形式,向老师和爸妈提出请求,说说心里话。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读懂诗意,正确背诵,积累语
难点:写好心里话片断,激发学生自立、自强的意识。
三、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读顺全诗。
2、理解诗句,正确评价妈妈和我。
教学过程
1、导入范读。
2、自由通读。
(1)自由读诗5分钟。要求学生字,划问题3把诗读通、读顺,不读破句。
(2)检查自读。
指名读分男女生读全班齐读。
我向妈妈提的什么请求?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3、深入研读。
(1)诗中的妈妈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哪些词句证明妈妈对我的爱?
(春天一样温暖的手慈爱的手别担心)
(2)诗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哪些诗句可以证明?
(我不怕困难挫折,自立自强自信敢拼搏。)
重点研读:①独个儿在坎坷的路上,磕磕碰碰向前走。②即使摔破细嫩的皮肉,我也不会拉着你的衣角哭泣,在风雨里浑身发抖。③我不是一只胆小的狗。④在一次次摔跤之后,我才能肩挑泰山走过九十九条沟。⑤让我踩着坚实的土地,跟困难和胜利交朋友。
(3)妈妈的慈爱,我的不怕困难,有信心,敢拼搏,在朗读时该怎么处理?
自由读互读男女分读齐读试背分节指名背齐背。
4、布置作业。
(1)出示书后第2题灯片,先说后写。
(2)书后第3题的读读写写栏的词语,用自己喜爱的方式练习作业。
(3)完成作业本第4、5题。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训练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小主人自立自强意识。
2、写一封给爸妈、老师的`信。
教学过程
1、检查。
抽查《请求》一诗的背诵。
2、练读。
(1)这首诗有哪些特点?(真实情深,含蓄上口)编在语文书里是什么意思?和诗中的我相比,我们缺了点什么?
(2)品读全诗:各人给诗作停顿、重音和语调处理,再互读互议。学生自由上台表情朗读,并说出自己朗读处理的依据,谈读诗后的感受。
3、写信。
诗中的我要妈妈放开手,让自己独个儿在坎坷的路上走。你们有什么请求?想向谁提?能说说吗?先口头请个别人说说,评评。再让学生用书信方式写下来,交给爸妈或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