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过程中,教案起着桥梁的作用,在教学计划中,教案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为您分享的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
时间 3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帚、抹”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扫”。
2.能认读有关清洁工具和清洁活动的词语。
3.用多种方法猜字的读音和意思,并查字典验证。
4.学习含有“好像”“像……似的”“像……一样”的比喻句。
5.能写清楚自己想养小动物的理由。
6.能发现“又、土”等字做偏旁时的笔画变化,发现“车、牛”等字做偏旁时的笔画及笔顺变化,写好“劝、转”等字。
7.能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8.阅读《月亮姑娘做衣裳》,能发挥想象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有趣。
教学重点:
1.在生活中识字,规范书写汉字。
2.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综合运用,并根据语境,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
3.学习写话。
教学难点根据语境,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
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1.认识“帚、抹”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扫”。
2.能认读有关清洁工具和清洁活动的词语。
3.用多种方法猜字的读音和意思,并查字典验证。
4.学习含有“好像”“像……似的”“像……一样”的比喻句。
5.能写清楚自己想养小动物的理由。
6.能发现“又、土”等字做偏旁时的笔画变化,发现“车、牛”等字做偏旁时的笔画及笔顺变化,写好“劝、转”等字。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
星期天,小明决定和妈妈一起进行大扫除,想一想,他们在大扫除的时候做了些什么?用到了哪些清扫工具?(课件出示2)
新课教学
二、识字加油站。(课件出示3)
sào zhǒu mā bù tuō bǎ bò ji bō li lā jī
扫帚抹布拖把簸箕玻璃垃圾
1.学生齐读词语。
2.开火车读词语。
3.去掉拼音读词。
4.读句子,巩固认字。(课件出示4)
星期天,我和妈妈在家里打扫卫生,我先用扫帚把地扫了一遍,用簸箕把垃圾弄干净。妈妈先把拖把在水桶里洗了一下,然后拖地,在她拖地的时候,我用抹布把桌子擦了一遍。很快,我们打扫完了,哇,真干净!
5.测试。用线将拼音和汉字连起来。(课件出示5)
zhǒu mā tuō bō lā jī
抹帚拖玻圾垃
参考答案:
zhǒu mā tuō bō lā jī
抹帚拖玻圾垃
三、字词句运用。
1.猜一猜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就需要我们边读句子边试着来做加点词所表示的动作,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想一想他的读音可能是什么,意思应该是什么,最后通过查字典进行验证。查字典的时候用到的是部首查字法。
汇报交流。(课件出示6)
提示:摸,扌,读音是mō,意思是用手接触或轻轻抚摩。
读,讠,读音是dú,意思是依照文字念。
揭,扌,读音是jiē,意思是把盖在上面的东西拿起或把黏合着的东西分开。
2.读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师:同学们,大家认真读一下这三句话,边读边想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学生读句子,思考。
同桌交流句子的意思。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三句话中“好像一把绿色太阳伞”“像扇子似的”“像战士一样”各是把什么比做什么?
(课件出示7)①把大枫树比作一把绿色太阳伞。
②把大耳朵比作扇子。
③把小柏树比作战士。
师:同学们这样写出来的句子多么生动呀。你能试着仿写一句吗?试试吧。(课件出示8)
四、写话。
(1)教师解读本次写话主题:同学们,我们很喜欢小动物,如果你可以养一只小动物,你打算养什么?写写你的理由。
(2)写话构思:我们写小动物的时候,首先要抓住小动物的样子,写出其外貌特点,然后再介绍它的生活习性,语言要生动活泼。还要注意理由要合情合理。(课件出示9)
(3)同学之间针对自己的写话内容进行讨论交流
(4)将自己讨论交流的内容写成习作。
五、书写提示。(课件出示10)
劝堆转特
(1)教师进行书写提示:
这几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有些字做了偏旁,某些笔画的大小和形态就要发生变化。如,劝中的“又”的捺笔要变成点;蛙的“虫”要把横变成提,而且要写得短些;堆的“土”的底横变提;转中“车”的横笔要写成提;特中“牛”下横变成提。
(2)学生练习,描红。
识字环节的设置,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这是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可以提高自学能力。同时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为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基础。
这一环节设置,检查了学生自学的情况,提高学生自学意识,同时加深了学生对表示“笑”的各个词语的理解。
设置这个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师的适时总结,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爱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及表达能力,增加学生写作成功后的成就感,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具体的写法指导,有助于让学生加强对生字的记忆,扩大积累,提高学习生字的兴趣,提高自学能力。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识字、认识了表示“笑”的好多词语,还知道了形声字的造字方法,更学会了写话,这节课我们的收获一定很多吧!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想一想,连一连。
扫帚收垃圾
簸箕擦玻璃
抹布拖地
拖把扫地
2.积累关于笑的词语,并选择两个造句。
3.你喜欢什么小动物?为什么?
答案:
1.扫帚收垃圾
簸箕擦玻璃
抹布拖地
拖把扫地
2.微笑、傻笑、憨笑、苦笑、讥笑、暗笑、偷笑、奸笑、假笑、笑哈哈、喜笑颜开,哈哈大笑。造句:①不论什么时候,她总是面带微笑。②郭德纲的相声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3.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能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2.阅读《月亮姑娘做衣裳》,能发挥想象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有趣。
教具
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新课
教学
日积月累。
1.讲解二十四节气。
节气是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由于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加入二十四节气能较好的反映出太阳运行的周期。
24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2.十二生肖是怎么来的?
4.出示二十四节气歌。(课件出示12)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师:大家朗读一遍。
生朗读。
纠正读错的音。
指名读。
师:“春雨”指的是哪两个节气?
生:立春雨水
“惊春”呢?
生:惊蛰春分
师:“夏满芒夏暑相连”中的两个“夏”分别指的什么节气?
立夏夏至
师:“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中的两处“秋”和两个“雪”分别指的是什么节气?
生:立秋秋分小雪大雪
请大家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学生背诵。
师抽测。
二、阅读《月亮姑娘做衣裳》
同学们,你们注意过月亮的变化吗?它有时像眉毛、有时像镰刀、有时像核桃、有时像圆盘。月亮姑娘想做衣裳,裁缝师傅应该怎么办?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文章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13)
1.默读第1、2自然段。
这个时候,月亮姑娘长得怎么样?为什么要做衣裳?能穿上衣裳吗?为什么?
看来裁缝师傅得重新给她做一件,让我们接着看下面的故事,这次她能穿上吗?
2.大声朗读第3、4自然段。
(课件出示14)师:裁缝师傅又给月亮姑娘做了件衣裳,月亮姑娘穿上了吗?为什么?
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在读的过程中抓住关键词,并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这样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这次有没有成功呢?为什么?
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蕴含的自然科学道理非常丰富,怎样让学生既积极一年有二十四个节,又了解一些二十四节气的一般知识,所以对二十四节气的内容进行拓展讲解。为了很好的积累,指导学生认识短文中的生字,并明白其中哪些字一个字对应哪个节气,如“夏满”两个字对应的是“立夏、小满”两个节气,不至于学生会读歌,而不懂其义。
通过设置问题以及课件的展示,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课件出示15)
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习了名言,还听了月亮姑娘的故事,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听到了有趣的故事。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多积累,去感受语言的魅力。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比一比,写一写,说一说每组左边的字变成偏旁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木村禾秋火灯
虫虹车轻又对
2.填一填。
春雨惊春,暑相连。
秋处寒霜降,冬雪小大寒。
3.读一读,写一写。
(1)月亮姑娘细细的,弯弯的,像。
(2)八月十五的晚上,月亮姑娘变得圆圆的,像。
答案:
1.略。
2.清谷天夏满芒夏露秋雪冬
3.(1)好看的眉毛(2)一个碧玉盘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的内容比较丰富,下面是这堂课的几个特点: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大扫除,同学们都不陌生。我就从这方面进行导入,让同学们想一想在大扫除的时候用到了什么工具,这个问题一出来,大家纷纷发言,课堂气氛很热烈。我抓住时机,把相关的生字呈现给大家,结果,大家认识生字的兴趣非常高,效果也非常好。
二、注重读和交流。
读的方式有很多种,对于本课出现的生字、生词还有句子,我都让同学们用各种方式读,让他们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词语以及句子的意思,从而加深对词语、句子的理解。
汇报是交流的一种方式。在重点词语的教学中,我让同学们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把握词语的意思,然后用汇报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这样让孩子们既能理解词语,又能增加孩子们的成就感,让他们有愉悦的感受。
三、重视对写话的引导。
写话对同学们来说是难点,不好把握。这次写话是针对小动物的,因此,我就引导大家要想写小动物,就得首先抓住动物的特点,然后了解它的生活习性,同时也要求学生们描写的时候语言一定要生动,要善于运用修辞方法,要让自己的文章吸引人。这样指导下来,大部分同学能写得很好。
不足之处在于,对于日积月累的讲解过于死板,我讲得过多,大多数同学没有兴趣,效果不太好。今后,我在类似的教学中要改变自己的这种教学方法,真正让学生参与,让他们自己完成,我想效果会好一些。
备课素材
月相盈亏
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
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阳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月相的来源。月相不是由于地球遮住太阳所造成的(这是月食),而是由于我们只能看到月球上被太阳照到发光的那一部分所造成的,其阴影部分是月球自己的阴暗面。盈为圆,亏为扁,形象的指月球的圆缺变化。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一、导入
1、配着舒缓的音乐进入新一课的学习?板书课题。配乐朗诵诗歌。
2、听完诗歌,师问学生配着这么美妙的音乐你们想读吗?
二、初读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指名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一遍课文,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2、把你自己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3、派代表说一说。(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教师适时点拨下面几点:
1、摇篮在文中指什么?(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
2、“我”想到了什么?提炼出表示动作的词语。“摘、掏、跑、看、逗、采、捉、逮。”让学生模仿祖先的样子做这些动作,体会祖先生活的快乐。感受文中“我”的美好追想。
3、带着你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扩展延伸
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画一画吧!
2、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
五、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六、布置作业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汉字特点,自己小结识记方法。
2.能按顺序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能分清大小写字母。
3.通过猜谜活动,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4.进行自主识字的展示和交流,愿意多渠道识字。
课前准备
字词卡片,汉语拼音字母表,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 一 课 时
我的发现
1.我会认。
a.学生自己认读汉字,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b.在学习小组内读一读,说一说,这一组组的字都有什么特点?(都是一对对意思相反的词)
c.采取形式多样的方法激趣认字。(师生擂台读,同桌对读,用动作比划读等)
d.巩固识字:出示生字卡片读。(带音节读,去音节读)
e.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字形。
f.用矮、瘦、暗、丑、闲、旧等字进行组词练习。
g.拓展练习,说一说其他反义词。
如:正反,大小,前后,左右,上下。
2.我会读。
a.学生自己读一读词语,边读边想:这些词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谁能给每个词语换个字来说说打的意思?
b.趣味读记:老师说打,学生开火车,每人组一个带打的词语。
展示台
1.读题,明确要求。(读学习伙伴的话,了解题意)
2.展示数学书、美术书、音乐书上认识的字,与大家交流。(可以用实物投影显示有关内容,当场点读给大家听)
3.识字擂台赛。比一比,看哪个组收集的字最多。(派代表汇报本小组一共识了多少字,并可用这些字组词,也可说句子。用实物投影仪将所认的字读给大家听。以小组为单位,把本组所识的字抄写在黑板或投影片上,展示识字内容及识字总数)
4.小组评比,评出优胜小组。
第 二 课 时
读读背背
1.老师简述汉语拼音字母表的作用。
2.学生先读读小写字母,再认识对应的大写字母。
3.找一找,有哪些大小字母完全一样?(cc,oo,pp,ss,vv,xx,zz)
4.仔细看,有哪些大小写字母相近?(ff,kk,mm,nn,tt,uu,yy)
5.记一记,哪些大小写字母差别大?(aa,bb,dd,ee,gg,hh,ll,qq,rr)
6.指导学生背诵字母表。多媒体放《字母歌》,教学生唱歌,帮助记忆字母顺序。
7.游戏巩固:找朋友。
在卡片上分别写上26个大、小写字母,学生分别来摸一张卡片,一个学生读出卡片上的大写或小写字母(如a),问:我的朋友在哪里?相应的小写或大写字母(如a)就回答:你的朋友在这里。再一起读两遍字母。
我会读
1.学生自己读儿歌,不会读的字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
2.分小组学习,把儿歌读给小组的同学听,大家互相帮助,看谁最先把儿歌读正确、读流利。
3.小组推荐同学比赛读儿歌,师生评一评。
4.在读的过程中感悟内容。
第 三 课 时
口语交际:猜谜游戏
课前准备
学生根据识字5课后布置的要求,用彩色纸剪一种灯笼造型的纸片作底,在上面放大、工整地写出自己收集或编写的一则谜语。(不写谜底)
老师布置游戏活动的会场。
创设情境
1.布置谜语王国会场。黑板上写着谜语王国猜谜高手选拔赛。(播放轻音乐)
2.学生展示自己准备的谜语开始谜语王国猜谜高手选拔赛。老师鼓励同学积极竞争。
出示要求
猜谜高手过三关:
1.比一比,看谁能把收集或自编谜语的过程简单做个介绍。
2.赛一赛,看谁最先猜对了谜语。
3.争一争,看谁能大大方方地把怎样猜出谜语的道理说清楚。
挑选裁判员
讨论:怎样的人才能当裁判员呢?
裁判员的要求:一位裁判员专门给主动介绍自己的谜语并闯过第一关的同学打五星;另一位裁判员专门给积极猜谜并成功过了第二关的同学打五星;第三位裁判员对说清楚猜谜语过程的同学打五星。最后三人一道统计参赛名单表上闯过三关的同学。
互动交际
1.学生向大家介绍收集的或自编的谜语。收集的谜语,可以说说谜语出处;自编的谜语,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怎么编的,但不能说出谜底。(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谜语)
2.组织学生积极猜谜语。
3.过渡:谜语王国真热闹,猜谜高手真不少!别着急,闯过两关很不错,现在要闯三关可不容易。如果猜对谜语,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是抓住哪些特点猜的?其他学生评一评。
自由猜谜
请同学在猜谜王国里各自游览,选出自己最喜欢的灯谜,与制作灯谜的朋友交流,看猜得对不对,并告诉对方是怎么猜出来的。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懂得生活中要善于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做什么事不盲从,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2、通过读故事,观察图画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总结归纳的能力,以及探究精神。
3、学习本课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会写7个生字。学习多音字“尽”和一个部首“皿”。
4、正确、规范的书写生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
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关键:
认字、识字和写字
课时:
2课时
教具:
生字卡片、课件
学具:
教材等相关资料
相关知识点:
对有关小动物知识的了解和积累
教学突破点:
从读文的乐趣中体会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介绍第11板块的学习主题——与众不同。
2、如果做事与大家都一样又会有怎样的命运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生词。
2、出示生字
(1)指名读一读
(2)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你是怎样记住的,把你的好办法介绍给大家。
(3)组词
3、指导书写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后题读一读。
2、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五、总结:
今天通过学习我们不仅学会了字词,还知道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内容?回去之后我们要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设计:毛毛虫的.故事
验忘缘厘针疲尽稍或避亡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毛毛虫的故事》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因为毛毛虫盲目地跟随而换来了死亡的命运。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一学这篇课文,说不定还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
二、朗读课文理解感悟。
1、在文中找到“盲目”一词,也可借助字典说一说词义。盲目:眼睛看不同见东西,比喻缺明确目标,情况不明或对事情认识不清楚。
2、小声读第三自然段,说一说毛毛虫是怎样盲目跟随的?
3、出示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4、齐读最后一段。启发学生思考:从毛毛虫的命运你想到些什么?
三、课堂练习。
1、形近字组词。
2、成语填空。
四、小结。
板书设计:
毛毛虫的故事
法布尔;
一个跟着一个一圈又一圈;
一天不停七天七夜;
终于筋疲力尽死了。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部分背诵。体会奉献的快感。
课前准备
投影仪、生字卡片、轻音乐伴奏带、图片、泉水课件、赞美泉水的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一杯泉水,让生选猜后尝,得出泉水结论。
2、启发学生说说泉水的特点。(可以从出处、颜色、形态、味道等方面来说)
3、泉水从山上一路欢快地走来,看到了些什么呢?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
二、示范朗读
1、教师放音乐有感情地范读课文。
2、学生边听边看书中插图并圈出本课生字。
三、自学生字
1、学生运用查字典、看注释、联系上下文、问同学、问老师等方法自学生字。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共同学习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四、汇报交流
1、师用投影出示生字,生汇报。
2、出示“杜鹃花”图片,结合插图,通过形象感知认识“杜、鹃”,并可结合姓氏识记“杜”字,联系学过的“鹊”识记“鹃”字。
3、借助图或实物认识“瓦罐”,学认“罐”字。
4、在探究“天然水塔”的过程中,认识“塔”字。
5、师去掉拼音,生齐读生字。(平、翘舌音多读2遍)
6、游戏:送小拼音回家(把生字和它对应的拼音放为一组)
五、指导书写
1、要写的字中左右结构的字较多,在整体观察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总结“月”字作“旁”以及在字的左下时的变化规律上。结合第四课的“骨”字,将“骨、鹃、股、脆”四个字在田字格里放大,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出月字在旁撇不变,月字在下撇变竖。
2、此外,还应提醒学生注意:“塔”字右下是“合”,中间的短横不能少;“泉”字下边是“水”,竖钩右边是两笔,不要合成一笔;“脆”字右下的“”,不要写成“巳”。
3、教师范写要漂亮,学生先描红再自己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流利朗读
1、同学们已经和生字做了朋友,那一定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引导学生练读课文。
2、同桌互相听读,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3、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师及时评价指导。
4、学生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泉水》一课。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二、再听全文,感知内容
1、现在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闭上眼睛,请一名同学把全文朗读一遍。仔细听,泉水是从哪里来的?最后要流到哪里去?(师给配乐。)
2、交流问题,板书:石缝大海
三、分节读悟,感情朗读
(一)1—2小节。
1、师提问题泉水是怎样从石缝里出来的?他出来时心情是怎样的”生自己读1—2小节,划出有关语句。
2、交流(冲,表现了泉水快乐、激动的心情。)
3、指导朗读,个别读个别句子,分组读,齐读,要读出泉水快乐、激动的心情。
(二)第3—7小节。
1、师:刚才我们用“带着问题读课文,再互相交流自己的理解,最后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方法学习了前两个小节,学习效果很好,现在请同学们还运用这样的方法学习3—7小节。边读边想:泉水流过哪些地方?一路上遇到了谁?
2、学生带问题自读课文,自读读,指名读。
3、学生汇报自己所理解的内容,引导生通过“来吧,来吧! 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唱吧,唱吧! 我的琴声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等句子的理解体会泉水乐于助人、团结协作、乐观奋进、勇往直前的精神。
4、听录音想象:泉水流到大海以后会遇到些谁?会说些什么?
5、个别上台交流表演。
6、齐读后思考:泉水到大海以后,又把自己献给了谁呢?(板书:献给美好的生活。)
7、指导朗读:通过教师引读、分角色读等形式,要读出泉水自豪、欢快的语气,突出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出泉水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反复朗读,加深理解
1、师:本文的语句优美,小朋友一定很喜欢其中的一些句子,喜欢吗?下面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朗读或摘抄或背诵你喜欢的句子并且说说为什么喜欢好吗?
2、学生准备、交流。
3、师放音乐学生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全文。(喜欢那一小节就站起来读。)
五、选择背诵
师让学生自由选择最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再指名背诵。
六、总结
1、泉水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它的味道特别甘甜,你们想不想品尝一下?(想)
2、品尝后简单交流一下感受。
3、泉水把自己无私地奉献给美好生活的精神特别令老师感动,因此老师为泉水写了一首歌,想听老师唱吗?
4、歌曲:师唱完第一段后,学生自己编歌词唱。
5、讨论延伸: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人就像泉水一样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6
学习目标
1. 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能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流利的表达,内容比较充实。
2. 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写好后与同学交流,学习彼此的长处,互相修改习作。
3. 学习掌握透过字面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说话、作文中运用。
4. 积累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课前准备
1. 实物投影仪
2. 观察、记录自己喜欢的动物(外形、脾气、怎样进食、嬉戏、休息),或收集照片,描画动物。
3. 查找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 谈话导入
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祥、尽职的母鸡……在喜爱他们的作者笔下,一只只小动物栩栩如生.同学们,你有自己喜欢的动物吗?在于动物的相处中,你一定觉得很有趣吧!今天,我们通过交流,共同分享这些乐趣,好吗?
二、 全班交流
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的名称。
三、 分组交流
1 :分组: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自由组成一组。
2 出示要求:
a) 具体说出动物的特点;
b) 表达真情实感;
c) 认真听,进行评议。
3 分组交流。
四、全班汇报
汇报提示:
1 形式:可结合展示“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或表演,进行发言。
2 内容:可从外形、脾气、进食、嬉戏、休息等方面说说特点。
评价提示:
可采用问答、发表看法、评选等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互动。
五、拓展延伸
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自由组成一组,把自己的“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等材料组合成一份手抄报,向大家展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
第二、三课时
作文
展示台
展示各组完成的手抄报,激发兴趣。
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
精彩回放
回忆自己和动物相处中发生的事。注意哪些情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 与同桌交流印象最深的一幕。
习作与评议
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出示学生习作片段,引导评议,进行修改。
四人小组轮流读自己的习作,共同进行评议。教师巡视,及时点拨。
每组推选一个精彩片断,交流赏析。
修改习作,誊写习作。
展示优秀习作
优秀习作贴在“学习园地”展示,其他同学参观评议。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
想一想:小林和小东有什么发现,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吗?为什么?
小林说的“学习运用这种方法”指的是什么?
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1)自主发现;
(2)组内交流。
想想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例子,进行交流。
联系自己的习作,有运用这种方法吗?
日积月累
自读成语,要求读的正确。
你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自选一个成语,讲讲成语的故事或意思。
游戏:成语接龙
竞赛。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在括号里填上动物的名称。看看谁是胜者。
九( )一毛 对( )弹琴 如( )得水 ( )死狐悲
杯弓( )影 ( )毛蒜皮 ( )立鸡群 指( )为马
为( )作伥 车水( )龙 万( )更新 门可罗( )
( ) ( )点水 顺手牵( ) 哀( )遍野 抱头( )窜
课外延伸
尝试积累带有十二生肖的成语。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7
第一课时
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夜宿山寺》。
难点
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人夜宿山寺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老师带大家走进一段视频。(出示课件1:悬空寺的视频)你都看到了什么?你能看出这是建在什么地方的楼吗?
2.这座楼就是山西悬空寺的藏经楼,相传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在这儿游玩,写下了一首诗:《夜宿山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指导读“宿、寺”两个字。
4.(再读课题)你从课题中明白了什么?(作者晚上住在山上的寺庙里)
想象一下,白天,人们到庙里参拜、进香,很热闹,那么,晚上的寺庙呢?(安静)我们应该怎么读?(轻柔、缓慢)(再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
1.师:听老师读一遍古诗,注意古诗的节奏、停顿。(师范读)
2.自己读一遍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读古诗,学生圈出生字,同桌互相读一读。
4.(出示生字:宿、寺、危、辰、恐、惊)这些生字宝宝相信你们已经认识了,谁能说说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和同学们一起交流)
5.师:老师和大家一起读读这首诗,好吗?老师读前两个字,同学们读后三个字。(师生共读)
6.我们交换角色,你们读前两个字,老师读后三个字。
7.自己练读,然后齐读,最后请个别学生读。
三、品读古诗
1.自己读,看看能读懂多少。不懂的地方可以结合书上的插图认真思考,还可以求助其他同学,实在不懂的一会儿我们一起交流。
2.(出示:危楼)齐读,认识生字“危”,并用“危”组词。问:(看图)这是一座什么样的楼?(很高)从哪儿能看出它很高?
(楼周围云雾缭绕;楼上的人很渺小。)
(平地而起的大楼看起来已经很高了,何况这是一座建在山上的楼,就更高了。)
3.齐读“危楼高百尺”,体会这一句诗还有哪儿表现了楼很高。(高百尺)真的有一百尺吗?这是夸张的写法。李白是一个想象力非常丰富的人。比如他在赞美庐山瀑布时,曾留下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佳句。在他的眼中,庐山瀑布有三千尺高,可以想见他性格中的大气和豪爽。
4.学生练读、指读这一句诗。
师:我听出来了,你重读了“危”字,为什么这么读?
这首诗第一个字就是“危”字,和后面的“高”字巧妙结合,看来这座楼真是高耸入云,气势雄伟。
5.还有哪句诗让你感觉到这座楼很高?(手可摘星辰)
6.“摘”这个字我们认识吗?谁能给它组个词?(摘抄、采摘、摘葡萄……)
读一读,说说你是用什么样的感情读的。(轻松、高兴)为什么感觉轻松?
(因为一伸手好像就可以把星星摘下来,说明楼太高了,离天很近。)
7.(播放视频)现在我们和李白一起登上了这座山上的一座高楼上,抬头看,你看到了什么?(繁星点点,一轮明月……)星星离我们那么近,似乎我们一伸手就可以摘到星星。多美的夜空呀!多么高耸入云的高楼呀!读出李白此时的心情吧!
8.再读“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句诗。(齐读、指读)
9.在一个繁星点点的夜晚,站在高耸入云的楼上,李白说:“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自己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李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站在楼上大声说话,真的会惊动天上的仙人吗?
(前面我们说过了寺庙的夜很宁静,万籁俱寂,楼很高,距离天空很近,所以怕大声说话会打破这夜的宁静,惊动天上的仙人。)
那我们应该怎么读?(声音小一点)
10.山中宁静的夜色,让人的心也如此沉静,让我们齐读“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1.配乐范读古诗,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时一边想象画面,一边加上动作。
四、背诵古诗
1.(看课文插图)背诵这首古诗。
2.回家我们可以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谁想背给爸爸听,老师来当爸爸。(师生表演)
3.如果我是妈妈,让你说说这幅图,你会说吗?(指名说,以鼓励为主)
五、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危、敢、惊)引导学生说出每个字的间架结构。
2.提醒学生应该注意的笔画。如:“危”的第四笔是竖撇;“敢”的第七笔是提。
3.学生在书中的田字格里描红、临写,教师指导,及时评价。
六、拓展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夜宿山寺》这首诗,谁能说一说,我们是怎么学会这首诗的?(反复朗读、背诵,结合插图想象,求助老师和同学,预习时查字典了解字词意思……)
同学们,希望大家课后搜集一两首李白写的其他古诗抄在本子上,并用今天学到的这些方法来学习。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钩、铲、梅”等10个生字。
2.由词到句的综合运用,会用词语造句并仿写句子。
3.会用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
4.积累古诗。
5.阅读《李时珍》,学习快乐读书法。
【教学重点】
1.认识“钩、铲、梅”等10个生字。
2.由词到句的综合运用,会用词语造句并仿写句子。
3.会用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
【教学难点】
由词到句的综合运用,会用词语造句并仿写句子。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金、木、水、火、土是五中偏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五中偏旁组成的新字。
二、认字写字。(出示课件)
gōuchǎnméishìyuánzhǎng
钩子铲子梅花柿子源头涨潮
jùcànkuǎfén
火炬灿烂垮掉坟墓
1.学生齐读词语。
2.开火车读词语。
3.去掉拼音读词语。
4.读句子,巩固认字。(出示课件)
今天,涨潮过后,我们拿着钩子、铲子来到海边。灿烂的晚霞挂在西边,天渐渐暗下来,我们拿着火炬照着亮,用铲子去挖一个个凸起的小“坟墓”,很快,一只只大螃蟹就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5.测试。用线将拼音和汉字连起来。(出示课件)
chǎngōuyuánshìméijù
钩铲梅柿源炬
三、字词句运用。
1.小组读这些词语,画出不认识的生字,查工具书或向别人请教。然后小组同学互读。在读的过程中,发现这些词语的规律,每两个一组,每组都是一组近义词。在读的过程中,弄懂每组词语的意思,师再要求同学们自读、开火车读。读完以后,再让同学们展示自己的句子。
(1)汇报交流
(2)(出示课件)教师提示:“突然“和“忽然“都用在没想到,出乎意料的情况下。但两者词性不同,“突然”是形容词,“忽然”是副词。
造句:我正要出去,忽然下起了一阵大雨。
我的自行车刚才还在这儿,怎么突然不见了。
“立刻”和“马上”都是常用表示时间接近的副词。它们的意思非常接近,互换时,整句的意思不变。“马上”要比“立刻”表示的时间更短一些。
造句:听到命令,战士们立刻投入了战斗。
你告诉我她在哪里,我马上去找她。
“一瞬间”和“一眨眼”都表示时间很短的意思。“一瞬间”经常用作书面语,而“一眨眼”经常用作口语。
造句:刚才他还在这儿呢,怎么一眨眼的功夫就不见人影了?
事情的发生就在一瞬间。
“逐渐”和“渐渐”都能表示缓慢地变化。“逐渐”还能表示阶段性的变化(一步一步)。
造句:他逐渐从噩梦中清醒过来。
太阳渐渐升高了,天热了起来。
“慢慢”和“徐徐”都指进行的速度慢。“慢慢”有时不一定有状态的变化,“徐徐”强调动态的变化,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
造句:老师慢慢向他走来。
气球徐徐上升,越飞越高,直到看不到踪迹。
“慢吞吞”和“慢悠悠”都有缓慢的意思,都指动作非常慢。“慢吞吞”常指动作慢,“慢悠悠”有时还指悠闲的样子。
造句:他走路慢吞吞的,真让人着急。
他慢悠悠地走在林间小路上,欣赏着沿途的风景。
2.根据提示,先阅读句子,然后想象一下画面:最后一个太阳害怕的样子是怎样的,躲进大海时又是怎样的。小组同学讨论一下,然后互相表演一下“害怕极了”和“慌慌张张”。
每个小组选出一位表演的好的同学向大家进行表演,然后评选出表演最精彩的一组。
示例:李明杰害怕极了,慌慌张张地跑进了教室。
四、我的发现。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每一组字,你就会发现:每组字的偏旁都相同,都和同一件事物有关。(出示课件)
神祖礼福都有“礻”,带这个偏旁的字一般与神(包括对神的崇拜活动和心理)有关
冰、冷、冻、凉都有“冫”,带有这个偏旁的字都与“温度”有关。
补、袜、衫、被都有“衤”,带有这个偏旁的字都与“衣服”有关。
海、流、洒、滴都有“氵”,带这个偏旁的字都与“水”有关。
认识了这些字以后,同学们还可以用这些偏旁写出一些别的字和同学交流,看谁写得多。(出示课件)
示例:礻:祁祠祝
冫:决冯冲
衤:初衬裤
氵:湖江池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识字、用词语造句、还知道了偏旁的意思,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练习巩固。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今天,我们首先学习一首诗,诗的名字是《舟夜书所见》。(出示课件)
昼夜书所见
(清)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1.借助拼音读古诗。
2.简介作者。(出示课件)
查慎行:清代诗人,其族叔查继佐为清初文字狱案庄廷鑨明史案首告者之一,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浙江海宁袁花人。著有《他山诗钞》。
(3)说说诗句的意思。(出示课件)
夜黑了,见不到一点月光渔船上孤零零的灯光好像微弱的萤火虫的光芒,微风吹起了细细的波浪,由于水波动荡,映在水面上的灯光好像化成了许多闪耀的星星
(4)学生读读背背。
(5)测试学生背诵情况。
二、阅读《李时珍》
同学们,当你得病吃药治好了病的时候,你知道吗?许多药方是记载在《本草纲目》这本巨蓍上。这本书是谁写的?他用多长时间写成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时珍》这篇文章。
1.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李时珍为什么立下了行医的志愿?(出示课件)
小议理解:世代行医救死扶伤
自由读,议: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李时珍立下行医的志愿。)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李时珍为什么要写一部完整的药物书?(出示课件)
讨论(读句子,抓重点词语,谈体会的方法)
点拨:李时珍发现了药物书的缺点,他想,病人吃错药,那多危险啊,于是决定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从“他想,病人吃错了药,那多危险啊!”你看出了什么?这段主要讲了什么?(出示课件)
(李时珍是一个非常负责的人。)
这段主要讲了李时珍决心重新编写药物书。
3.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李时珍是怎样收集材料的?从这些句子中,体现了李时珍怎样的品质?(出示课件)
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体现了他不怕环境艰难,不怕气候恶劣,勇于吃苦的精神。)
他还冒着生命危险尝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体现他不顾个人安危,勇于实践的精神。)
口头填空,并说说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出示课件)
李时珍走了()里路,拜访了()个医生、农民、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上没有的知识。
(说明他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学到了知识,积累了经验,为写书做了充分的准备。)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说说这段的主要内容。(出示课件)
(为写书,李时珍做了大量的工作。)
4.阅读最后一段,说说“二十七年”这个数字说明了什么?(出示课件)
(说明编写时间长,字数多,内容丰富,包含的药物多,比较完善。)
齐读说说主要内容。
(李时珍终于写出了《本草纲目》。)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李时珍的伟大的精神。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积累了古诗《昼夜书所见》这首诗,还认识了一位名人李时珍。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感受到了李时珍优秀的品质,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多积累,不断地充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