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语文备课教案6篇

时间:2023-08-29 作者:Mute

我们在设计教案时充分考虑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指导每节课的教学步骤,团团范文网 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一年级上册语文备课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一年级上册语文备课教案6篇

一年级上册语文备课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线、论”等11个生字,会写“你、们”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3、有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小雨沙沙》

2、同学们,刚才的歌你们听过吗?今天呀,老师不仅给大家带来了歌曲,还带来了好听的音乐和童话故事。

3、放音乐:雨声、小鸟的叫声。你们听到了什么?你想知道它们在说什么吗?

4、配乐朗读《春雨的色彩》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学生自读课文,把拼拼音才会读的字圈起来。

2、这些圈起来的字都是我们的新朋友,看看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3、同桌互读课文,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就教教他,还可以问其他同学,每人读一遍。

4、课件出示这些字,请会读的同学展示读。

5、愿意给哪个生字组词就给哪个组词。

6、看老师课件演示的情景,用一个字抢答a、一群人在雨中(淋)b、洒水车(洒)c、小水珠落下(滴)

7、出词给学生读。

三、读通课文,感知内容

1、生字大家都认识了,课文肯定也读得更好。分小组帮读,老师指定每组一名学生过一会代表小组读,小组成员帮他读流利。

2、朗读比赛,师生评价。

3、感知内容,相互交流:你知道春雨的样子了吗?你听到春雨的声音了吗?你知道田野里来了哪些小客人?

4、课外延伸: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春雨的色彩》。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理解积累

1、同学们的字记的很好,课文也一定能读出感情来。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有感情地读一遍课文,并自己喜欢的一段精读。

2、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调整方案:

方案一: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这一问题较开放,如果学生已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即可进入下一环节。如果学生回答只停留在零散的词句上,就按方案二教学。)

方案二:小燕子、麻雀和黄莺它们分别认为春雨是什么色的?他们为什么这么认为?(板贴写有字的小写图片和对应的颜色)

3、小组内讨论:a.如果分角色朗读的话,该怎样读争论的语法,朗读好“不对”“不对,不对”“你们瞧”b.怎样表现春雨小鸟和大自然。

4、根据自己的理解感受小组内分角色读、表演读。

5、请一组同学配乐表演读,学生评价

6、同学们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把你的想法说一说,画一画(自选粉笔板画春雨)

7、指导积累。同学们读得真有感情,现在请把你喜欢的词句画下来。

8、课堂练习读读说说 滴 雨滴、水滴————

欢 欢乐 欢笑————

题 题目 数学题————

线 纺线 棉线————

三、指导写字,扩展思维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观察今天的生字有什么特点

2、范写临摹

3、重点指导绿的笔画

4、对照

5、拓展:春雨到底是什么色的?请同学们在下春雨时好好看看,并听听春雨说些什么,把看到的说出来,把听到的写出来。

一年级上册语文备课教案篇2

单元整体感知:

本单元的主题是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这里有波澜壮阔的庐山瀑布,有“山行”带给我们的快乐,有北方最大的湖“美丽的呼伦湖”,还有五岳之一黄山的气势。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二首》、《水乡歌》、《美丽的呼伦湖》第二自然段、《黄山奇石》喜欢的段落。

2.能结合语境感悟古诗和现代诗歌的意境,理解课文内容。

3.使学生感受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和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4.通过两首古诗,一首现代诗歌,两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56个生字,两个多音字:蒙、都,会正确书写34个生字。

课时安排:

1《古诗二首》》…………………………………………………3课时

2《水乡歌》……………………………………………………2课时

3《美丽的呼伦湖》……………………………………………2课时

4《黄山奇石》…………………………………………………2课时

?综合学习一》………………………………………………2课时

口语交际《从小窗口看大中国》……………………………1课时

师生课前准备:

1.背诵李白、杜牧的诗。

2.观察和搜集我的家乡多。

3.了解呼伦湖,查阅呼伦湖的资料。

4.搜集有关黄山的资料,读有关黄山的文章。

5.留心观察校园的标语、牌匾、警示语等语言文字。

6.搜集有关祖国美丽风景的文字、图片、照片等资料。

一年级上册语文备课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早春时节梅花山盛开时的美景和游人观赏梅花的盛况,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梅花开放时的动人景象,让学生置身于春光之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教学软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梅花山的美。

2、学习生字词,理解词义。

教学重难点:

整体感知,感受梅花山的美。

教学准备:

教学软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提问导入

1、板书课题,谁能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

2、看到这个题目,小朋友们一定要问:梅花山在哪里?春天来到梅花山怎么样?对吗?

3、简介梅花山

梅花山位于南京中山门外钟山的南部,在东郊风景区内。每年到了红梅花开的时候,许多人都来到这里游览。

4、春天来到梅花山怎么样呢?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二)初读课文

1、引导看软件,用自己的话从图上看到什么?

2、要求学生

(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生字词。

3、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尝试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4、了解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和带有生字词的语句。

寒气还没有退尽。

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

散发休息欢乐晶莹透亮涌动

(2)学生拼读生字词。

指名认读带有生字词的语句,教师正音,领读生字词。

(3)学生相互交流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4)我们怎样才能记住下面这些字?请大家想好办法。

出示生字词:寒还退尽挨片发休息欢

学生自主记忆,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指名发言。

归纳

部件法:休息

换一换:吹

歌诀法:尽

5、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句话?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指导停顿。朗读。

(2)齐读。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

(4)齐读。

(三)布置作业

1、写写、识记生字词。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早春时节梅花山盛开时的美景和游人观赏梅花的盛况,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早春时节梅花山盛开时的美景和游人观赏梅花的盛况,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运用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正音。

2、指名领读两个长句(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

(二)讲读课文

1、精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互相交流。

(2)检查自读效果。

汇报读懂了什么?

(3)梅花山的梅花这么多,这么美,这么香,你们喜欢。请选折你喜欢的句子朗读,然后大胆地读给大家听。

(4)各自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2、讲读第二自然段。

(1)第二自然段一共有两句话。请你们组有读,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2)归纳:第一句话是总写,第二句话具体写人们怎么喜爱它的。

(3)练习朗读第二自然段。

(4)回忆全文内容。

(5)练习朗读全文,指名朗读。

(三)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像”练习打比方,口头说一句话。

3、填空

(1)人们喜爱()。

(2)梅花山发出()。

(3)春风姐姐轻轻( )。

(4)春笋掀翻()。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在田字格中将生字端正、匀称、美观的书写。

教学重难点:

指导写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填空。

(1)人们喜爱()。

(2)梅花山发出()。

(3)春风姐姐轻轻( )。

(4)春笋掀翻()。

2、用“像”练习打比方,口头说一句话。

3、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写字指导

1、说出下列偏旁

尸字头又字旁提手旁自字头

2、出示生字,要求自主学习,说说怎样才能把下面这些字写好

发片休息还退挨寒

3、组织交流

片:最后一笔竖折。

发:最后一点别忘了。

休:左窄右宽。

尽:尸字头居中,两点保持一定距离。

还、退:半包围结构。

学生说一个,教师板书一个。

4、学生描红。

(四)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写字。

2、用下列偏旁组字。

提手旁()()()宝盖头()()()三点水()()()走之底()()()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4、春到梅花山

人们梅花

涌动盛开挨着片片彩云

人流一朵一朵晶莹透亮

欢乐的海洋散发清香

(多)(美)

一年级上册语文备课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够自己独立设计出小雨点的旅游线路,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介绍。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和海洋,通过雨点的动态变化,认识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4、正确、美观地书写“海、洋、跃”,并能够组成词语。

教学重点:

1、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体会雨点在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的不同动态,并能设计出小雨点的旅游线路。

教学难点:

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征。

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录音机、生字卡片、小红花小蘑菇等小奖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昨天,老师带着小朋友们去见了一个好朋友,它是谁呢?让我们一起喊出它的名字好不好?

板书:雨点

今天老师还要把小雨点请出来跟我们一起玩,现在小雨点要检查一下小朋友们昨天的学习情况了。

1、默写生字:落 觉散 步 跑

请小朋友们拿出你的练习本进行听写,并请四位小朋友到黑板上默写。

2、认读课文中的词语:池塘 睡觉 小溪 散步 江河 奔跑 海洋 跳跃

个读,小组读,齐读,看谁读的又准又清晰。

二、初步把握课文

1、小朋友们表现的真棒,小雨点非常满意,让我们打开课本,看看小雨点今天 要带我们去哪里玩?

2、原来小雨点今天要带我们去旅游,但是它缺少一条旅游线路图,很苦恼,小朋友可不可以帮帮小雨点呢?

下面请小朋友们结合老师的挂图和课本上的图画,边读课文边思考,并设计出小雨点今天的旅游线路图。

3、板书

开始→( )→( )→( )→(海洋)→结束

4、请两个小朋友到黑板上设计,其他小朋友小组进行讨论,帮助他们进行修改,设计一个最完美的旅游线路。

5、设计好的线路图

开始→(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结束

三、细读品味课文

1、下面我们就拿着这个线路图跟着小雨点去旅游吧。

第一站:池塘

(1)描述一下小池塘的样子(像一个摇篮,很平静)

(2)下雨点在池塘里干什么的呢?

小雨点像一个宝宝在池塘里睡大觉了,谁能把小池塘睡觉的感觉读出来呢?

(3)指名读,并加上小朋友的动作,老师范读,全班齐读。

第二站:小溪

(1)描述一下小溪的样子(小溪的水是缓缓流动的,很清闲)

(2)小雨点在小溪里干什么了呢?

什么叫“散步”呢?你散过步吗?和谁一起散步的?心情怎样?

看书上的图:雨点跟随着小溪的水,在自由自在地散步呢!请你带着这种心情来读读这句话,并用动作表现出来(像一个老爷爷,手背在后面,悠闲的散步)。

(3)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老师范读,齐读。

第三站:江河

(1)江河是什么样的呢?(波涛汹涌,奔腾不息)

(2)小雨点在江河里做什么呢?(奔跑)

小雨点在江河里为什么要奔跑呢?它跑到哪里去了呢?

(3)你来读读雨点奔跑的句子,指名读,小组读。

第四站:海洋

(1)雨点在江河里跑啊跑,跑到了海洋里,海洋是什么样子的呢?

(2)雨点在海洋里干什么?

什么是跳跃?看书上的图,小雨点是怎样跳跃的?你来学学小雨点跳跃一下。

小雨点跳跃时多开心呀,谁来读读这个句子?读出小雨点的开心来。

(3)想去海洋旅游的小朋友读读,齐读。

2、教师总结雨点落入不同地方时的状态,由静及动,由小及大。

四、有感情地品读、背诵课文

1、根据你自己设计的旅游线路图,尝试着讲述一下小雨点的旅游经过。

2、这么快乐的小雨点,你能把它用动作表现出来呢?

自由练读,加上动作。

指名读,范读,齐读。

3、小雨点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能不能把小雨点记住呢?

自由背诵,指名背全文。

4、休息时间:一起来听听一首儿歌《小雨沙沙》,放松一下。

五、学写生字

1、今天,雨点还要送给你们三个生字呢!

出示:海 洋 跃

2、逐字指导

(1)你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2)观察田字格中的位置。哪些笔画和横竖中线有关?

(3)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六、完成学案上的达标检测。

板书设计:

雨点

开始→(池塘)→(小溪)→

(江河)→(海洋)→结束

↓ ↓ ↓ ↓

(睡觉) (散步) (奔跑) (跳跃)

由(静)及(动)

由(小)及(大)

一年级上册语文备课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飘、鲜”等7个字。学写“北”“家”等6个字。并积累词语,选择喜欢的词语说话。

能力目标: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诗歌,使学生了解“我们的祖国真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我们的祖国真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中国地图 看,这是我们祖国的地图,它像什么?它傲立于世界的东方。小朋友你知 道咱们国家的名字叫什么吗?(中国) 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地感受一下——我们的祖国真大。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诗歌,随文识字

1、自读诗歌 借助拼音自由读诗歌,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遇到你认为难的字就多读几遍,不认识的字做记号。

2、小组合作读。合作读的过程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错的字音。 选一小组汇报读。其他同学做小评委,评议朗读诗歌的同学的优点与不足。

3、读诗歌,谈收获。

a、指名读各小节诗,课件出示图片

b、生谈读完诗歌后的收获。(课件演示)

4、检查字音和认字情况 “开火车”形式读生字,后用生字卡片反复读、组词,选词说话。

5、再读诗歌,加深理解。 边读边想我们的祖国有多大。(课件出示全文) 师:假如我们一天走8小时,平均每小时走我们操场的20圈也就是4千米,我们按这个速度走下去,沿着国界线走一圈,我们没有任何困难、任何阻碍的情况下,我们要走整整三年多的时间。

你有什么感受?

三、教师小结

四、课外作业

搜集有关祖国各地的图片资料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

我们的祖国真大

北方 飘雪花 南方 开鲜花 有的滑雪……

有的游泳……有的围着火炉吃西瓜

第二课时

一、检查上节课学习内容

1 、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卡片认读。

2 、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比赛看谁读得好。

二、交流收集的图片

1、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收集的祖国的什么地方。

2、全班交流 小组内推荐一名说得好的同学在全班汇报。

三、写字练习

1、在黑板上田字格中,教师范写“北”让学生观察笔顺书空后在练习本上写。

2、仔细观察课本田字格中范写的字后,讨论其余5个字应该怎样书写。

3、指名学生说说这几个字怎样书写,书空笔顺。说说写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课外作业:

把诗歌读给爸爸妈妈听

一年级上册语文备课教案篇6

【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围绕“多彩的秋天”来编排,共选入六篇课文(古诗有两篇),体裁多样,内容十分丰富。整组教材以秋天为主线,在赞美秋天、讴歌秋天的同时,也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伟大与神奇。

?识字1》收集了描写秋天的景色、气候和丰收景象的三组四字词语。这些词语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气候特点和丰收景象。有些词语对二年级的孩子们来说较生僻,也较难理解,可结合具体情景画面进行教学。真正理解了词意,用心来感受,会觉得这些词真的很美。

?秋天的图画》是一篇足足百字的小文。文章虽短,却勾画出了一幅秋天山野的美丽图画,道出了劳动创造美的真谛。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来描写,在色彩的搭配上以金黄、火红为主色调,简单几笔,便把丰收的热闹情景与人们的喜悦心情描绘出来了。

?黄山奇石》一文描述的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黄山上创造了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些奇石多因其外貌而得名。而且一块奇石,就是一个美丽的童话。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篇介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的科普小作品,它以拟人的手法、韵文的形势表现出来,读来琅琅上口。让孩子们在领略植物王国的奇事的同时,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奇妙。

?古诗两首》选取的是苏轼的《赠刘景文》和杜牧的《山行》,是两首描写深秋时节美景的古诗:荷已尽,菊已残,但橙黄橘绿;百花谢,枯叶飘,但枫叶似火。触景生情,诗人怎能不提笔抒怀呢?

?语文园地一》鼓励孩子们由文中走进生活,走进秋天,走进大自然,去发现美、创造美、展示美!

【单元总体目标】

1、认识61个生字。会写42个生字。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从文字中发现美,在头脑中浮现美,在朗读中表现美,用心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3、了解秋天景物的特点,知道秋天里事物的变化,喜欢观察秋天,喜欢秋天这个季节。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美,用自己的心灵积淀美,并付诸实践。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自己总结识字方法,自主识字。进行自主识字的展示和交流,激发学生课外自主识字的兴趣。

2、通过学习课文和实地观察,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秋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单元教学建议】

1、注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成就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和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3、语文实践活动要跟课内所学的东西有一定联系,形式要活泼多样,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表现力。

4、重视创设情景,使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说话练习,激发兴趣,勾起话题,注意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注重培养学生说话能力。

5、打破传统古诗文教学逐字逐句讲解的做法,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让学生自读自悟。古诗文重点放在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上,诗的意境则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自己理解和感悟。

【单元教学时间】

识字11课时

1、秋天的图画2课时

2、黄山奇石2课时

3、植物妈妈有办法2课时

4、古诗两首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