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的守恒教案大班教案5篇

时间:2023-09-08 作者:loser

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优秀的教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和评估方法,以下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量的守恒教案大班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量的守恒教案大班教案5篇

量的守恒教案大班教案篇1

设计意图:

守恒观念是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因为各种最基本的推理形式都是建立在量的不变性的原理基础上的。大班的幼儿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已倾向于自主探索去寻求答案。“面积守恒”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是一个相对较为难理解的一个内容。但却符合大班幼儿爱探索的年龄特点。对此,我选择了《体验面积守恒》这节活动。幼儿通过感知亲身体验,能不受形状、颜色、方位等因素的干扰,初步体验图形面积的守恒。在活动中我将知识点转化为一个个具体操作的环节,让幼儿通过活动,初步体验感知,会比较用相同的小图形组成不同形状的大图形的面积,感知大图形虽然形状不同,所摆放的小图形个数、形状相同,从而推理出大图形的面积相等。幼儿在操作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动脑、动手活动,使自身动作与所学知识协调,从而获得知识。整个活动由初步感知——排除干扰——小组合作,进一步感知体验,难度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地引导幼儿去观察、比较,探索发现比较图形大小的方法,继而粗浅地掌握了图形面积守恒的概念。

在本节活动中,我运用了观察比较法、讨论法、操作法,让幼儿在看一看、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玩一玩中了解了原来判断两个图形的大小是不受排列形状、颜色、方位的影响的。从而轻松突破了活动的重难点。

活动目标:

1、对数学活动感兴趣,能够大胆的探索发现。

2、在操作过程中主动学习,进一步发展观察力、探索发现能力。

3、能不受形状、颜色、方位等因素的干扰,初步体验面积的守恒。

活动重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发现,初步感知图形面积守恒。

难点:能不受排列形状、颜色、方位的影响,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活动准备:

图形操作卡片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一、整体与部分的比较,初步感知图形面积守恒

(一)整体导入,引发话题。

请幼儿观察正方形并沿着图形上面的虚线进行分割。你把正方形分成了几部分?是什么图形?

(二)探索发现,分割比较。

1、比一比、看一看这四个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

2、为什么说它们是一样大的?你是怎样操作的呢?引导幼儿发现四个三角形是一样大的。

小结:将四个三角形摞在一起,边与边、角与角对齐的方式重叠在一起,比较出四个三角形一样大。

(三)图形还原,逆向深化。

还记得老师最初给你们的是什么图形吗?你还能用四个三角形变回原来的图形吗?

小结:我们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四个三角形,四个三角形合起来能在拼成原来的正方形,正方形的大小不会变。

二、排除排列干扰,体验面积守恒

(一)知识迁移,感知面积守恒。

这四个三角形除了能变成之前的正方形,你还能把它们变成其他的图形或图案吗?

(二)排除排列干扰,深入感知面积守恒。

1、你变出的图形和刚才的正方形,它们一样大吗?为什么?

2、观看ppt课件,拓展幼儿知识经验。

小结:分割出的图形的排列方式虽然改变了,但它们数量和大小没变。由它们所组成的新图形的大小也不会改变。

三、小组合作,进一步感知体验面积守恒

请幼儿分小组合作拼摆图案,并通过记录进一步深入感知面积守恒。

小结:数量、形状、大小相同的地垫拼成的不同的图案,它们的平面大小是一样的。

我这里还有更多的地垫,我们一起到外面拼一拼、摆一摆,看看它们还能变出什么不同的图形或图案,在比一比它们的大小是不是一样,带好你的地垫,快跟我一起出发吧!

量的守恒教案大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能不受物品的颜色、形状、大小以及空间排列形式、空间距离等的因素的影响,行成数的守恒能力。

2、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海洋背景图一张;小鱼贴板共六个;茶杯、茶盘共六套;玻璃杯2个;碗一个;木珠若干;小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点数6。

海洋里要举行音乐舞会,与妈妈带小鱼来参加,请幼儿点数有多少条鱼。

二、学习数的守恒。

1.幼儿表演。

(1)鱼妈妈和她的小鱼们表演第一个动作,排成一个漂亮的队形,请幼儿点数有几条鱼。

(2)鱼妈妈和她的小鱼们变换第二个队形,请幼儿点数有几条鱼。

(3)鱼妈妈和她的小鱼们变换第三个队形,请幼儿点数有几条鱼。

(4)请幼儿讨论得出结论,无论排成什么样的队形,鱼的数目不变。

2.茶杯配茶盘。

(1)我们给每个茶杯配一个茶盘,看看茶盘够不够。配好后问:"茶杯和茶盘一样多吗?"

(2)将茶盘摆成一排,茶杯收拢或堆起,问:"想一想茶杯和茶盘一样多吗?"在将茶杯一一放在茶盘里。

(3)在将茶杯放开,茶盘叠在一起,再提问。

(4)总结:虽然茶杯和茶盘不一样大小、颜色、形状,但数目一样多。

3.将两只玻璃杯摆成一排,旁边放着装木珠的盒子,教师两只手各拿一个木珠,同时分别放在两个玻璃杯中,放在杯子1/2时问:"这个杯中木珠与那个杯中木珠一样多吗?"如不一样重新在做。

4.请幼儿做两种难度的操作单。

活动延伸:

1.用磁性围棋排列图案,看看能排出多少种图案,并尝试记录。

2.室外游戏--春风吹。

(1)幼儿自行分成若干组,每组幼儿人数相等。

(2)教师念儿歌:春风吹,春风轻轻的吹,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吹来了燕子,吹醒了青蛙。

(3)儿歌一停,要求每组幼儿编排出各种各样的队形,然后说说:"我们组是x个人。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以幼儿操作在前,通过幼儿交流讨论后,教师再提升小结的原则,建立幼儿初步的守恒概念。《纲要》中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因此我在活动中处处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寓教于乐,以《纲要》理念作指导,本活动渗透了语言、艺术两大领域的内容,结合幼儿的经验,鼓励幼儿大胆进行交流讨论,并对幼儿进行及时的评价,根据获得的反馈信息,调控好教学的节奏速度,合理分配时间,组织好师幼互动,使得教学内容和教法达到最优化,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获得发展,在活动结束前,根据幼儿对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终结性评价,体现因材施教,力争让幼儿有不同的发展。

量的守恒教案大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让幼儿初步体验长度的守恒。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重点:

让幼儿重点理解物体的长度相等,与颜色无关、与宽窄无关、与摆放位置无关、与它的形状和切割无关。

活动准备:

相关的图片,毛线、纸条、铜丝保险丝等。让幼儿提前练习学过的测量。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小兔迷路了》,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边出图片边讲故事。有一只小兔它特别懂事,经常帮妈妈干活(出示小兔背蘑菇的图片),教师问“孩子们仔细看一看,它在帮妈妈干什么活”?孩子们说“采蘑菇”,教师说“孩子们说的真好,你们看,不一会儿,小兔采了一篓子的蘑菇”。教师接着讲,在回家的路上,小兔高兴的就玩了起来,一会儿摘摘路边的野花(出示花的图片),一会追打飞着的蝴蝶(出示蝴蝶的图片)。玩着玩着就迷路了。不小心掉进了一个萝卜迷宫(出示萝卜迷宫图片),小兔吓的连哭带叫“我要妈妈,我要回家”,这时萝卜迷宫的.主人说“小兔别害怕,迷宫没有吓人的东西,只有三条小路,你看一条路是草地,一条是小河,一条是小山路,不管走那条路都行,走出去,你就到家了”。现在小兔看见这三条路,不知走那条路又近又好走,想请小朋友帮帮忙,“你们愿不愿意帮啊”?(孩子们说愿意)教师问“孩子们怎样才能知道那条路近”?(经过教师的提示,几个能力强的孩子回答说量量它们)教师说“对了量量就知道了”。

2、指导幼儿动手测量图片三条小路的长度。教师出示几种测量的工具如硬纸条,小绳等,教师叫一个能力强的幼儿上黑板测量,其他幼儿拿出相同的图片和测量工具动手测量,并记录测量的结果,教师巡回指导,提示重点,如测量的长度在记录时,起点一定要对齐,否则不能比较,测量小山一上一下,要测量两次,记录两次。

3、比较测量结果,送小兔回家。教师问“孩子们测量完了吗?那条路近?”(大多数孩子回答“测量玩了,三条路一样近”)教师把黑板上三条小路的长度记录重新进行了比较,并说“一样近的小路,但是哪条路最好走呢?小河有水,上山要爬坡,你们说让小兔走那条路呀”?(孩子们大声说“走草地”个别孩子说,“走草地小兔饿了还能吃草呢”)教师说“那我们就大声告诉小兔”“走草地”(师幼一起说)。小兔高兴的说“谢谢小朋友,再见!”

二、教师小结测量内容

1、教师问,孩子们回答。“草地是什么颜色”?(孩子们回答说是绿色)教师问“小河是什么颜色?”(孩子们回答是蓝色)。“那刚才你们量了草地和小河一样长不?”(孩子们回答一样长)教师出示纸条粘在黑板上是(1)物体的长度相等与它的颜色无关。教师问“孩子们再看草地和小河那个宽,那个窄?”(孩子们回答说草地宽,小河窄)。教师问“那草地和小河的长度变了没呀?”(孩子们回答说没有)教师出示纸条粘在黑板上是(2)物体的长度相等与它的宽窄无关。

2、教师问,孩子们回答。“小山是什么颜色?”(孩子们回答说是黄色)“小山你们量了几次?”(孩子们回答说两次,在做这个操作的时候,教师重点提示和指导切割和摆放位置与守恒的关系),“两次量的结果,你们把它接起来,与草地和小河比一比一样长不”?(孩子们回答说一样长)。教师出示纸条粘在黑板上是(3)物体的长度相等与它的切割和摆放位置无关。

三、出示教具继续体验长度的守恒

1、教师出示教具一根铜丝和一根保险丝让幼儿观察。(颜色、粗细、对齐比较长短)以提问的形式让孩子们回答。

2、教师示范将一样长的铜丝和保险丝变换各种形状,在变换的过程中由易到难启发孩子们的思维,如6快速变8,6快速变b,1快速变7再快速变2。铜丝和保险丝交替变换各种形状,变完之后对齐比较让幼儿观察看是否仍然一样长。教师出示纸条粘在黑板上是(4)物体的长度相等,形状改变但长度不变。

3、幼儿尝试自己动手变换各种形状,体验长度的守恒。指导幼儿将发放的等长的两根毛线,先对齐比较,确定一样长后,交替变换各种形状。再将10根等长的塑料小棍,分开相等的两份,摆放不同的形状。在孩子们动手变换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提示重点和难点,如变换完之后,提示把两根毛线再对齐比一比,看看变了没?把一样长一样多的,两份小棍对齐连起来比比看是不是一样长?

4、幼儿就近互相交流变换的经验,互相欣赏。

四、以儿歌的形式总结长度守恒的重点,教师和幼儿一起加动作朗诵儿歌。

不变歌

长度一样我不怕变,颜色改变我不变,宽窄改变我不变,形状改变我不变,怎么摆放我不变,怎么切割我不变,不管你们怎么变,我是不变就不变。

五、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总体来看,由于以故事开头,以儿歌结尾,数学活动结合了语言形式,孩子们感到新鲜,参与的积极性挺高,接受认知也比较好。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个别孩子,动手能力弱,在测量和记录时有误差。对于这些孩子,之后要单独辅导,不要让孩子对概念产生误解。

(2)本次数学活动的节奏把握的不好,由于活动内容比较多,我的心里总是怕讲不完,前面讲的快,有点赶有点紧,而后面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的时候,由于孩子们的个体差异,节奏有点慢,孩子们交流的是开心,但是活动的纪律,放的有点散,有点乱了,活动的时间有点超时。

(3)送小兔回家后,马上小结测量的结果。这样的过渡有点突然,应该在语言的衔接上再自然点。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在《指南》的引导下,通过培训,在老师和各位同行的帮助下,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虚心向别人学习,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为了教好孩子,自己将不断努力,接受新形势的挑战。

量的守恒教案大班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1、在尝试与比较中,使幼儿不受位置、形状、粗细的干扰,感知长度守恒。

2、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培养幼儿小心验证的科学品质。

二、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会使用自然测量 。

材料准备:教具:等长铅笔两支、例图、操作纸、回形针、生活用品伞两把

学具:回形针、操作纸、记号笔人手一份、自制牛奶盒容器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走进“线条王国”

2、初步感知:以位置的不同为干扰因素

1)出示平行放置的2支等长的铅笔,这两只铅笔一样长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位置干扰:将其中一支铅笔向左或向右错开,现在这两支铅笔是一样长吗?

谁有办法,来证明它们到底是一样长还是不一样长?请幼儿上来操作

教师小结:一样长的物品,虽然摆放位置改变了,但是长度还是不变。

3、初步理解阶段:以形状的不同为干扰因素。

出示一张例图:一条直线和一条折线

a两条线有哪里不一样?

b两条不同形状的线,它们一样长吗?为什么?

c你们可以怎么证明谁长谁短?

师:我们可以用测量的方法来准确的只是是不是一样长,张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测量工具,谁来测量?

d教师引导幼儿用测量工具来验证

e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一样长的物品,虽然形状不同,但它们的长度没有改变。

4、进步巩固阶段:增加粗细干扰因素,幼儿自主探索

量的守恒教案大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让幼儿理解物体的位置、形状发生变化后,物体的长度不变。

2.能够用语言表述操作过程和结果。

3、感知长度守恒,对量的守恒感兴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教师两根不同颜色、长度相同的塑料管,两条一样长的铁线。

2.幼儿操作材料:每人2根不同颜色长度相同的塑料管,两条一样长的铁线。

正方形表格一张,小塑料管8根。

活动预设:

(一)尝试发现比较两根木棍,长短的方法。

1.出示平行放置的2根不同颜色的木棍,这两根木棍一样长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小结:小朋友,要想知道塑料管是不是一样长,不管你是横着放,还是竖着放,只要塑料管的一边对齐,然后进行比较,那它们一样长吗?对,它们是一样长的。

2.教师改变木棍摆放位置,让幼儿说说、比较两根木棍是不是一样长?

教师小结:是的,一样长的塑料管,不管你怎么改变它的位置,斜着放,横着放,竖着放,交叉放,塑料管的长度都是不边的。

3.教师出示两根长度一样的铁线,改变铁线的形状,让幼儿观察比较两根铁线是不是一样长?并说说为什么?

教师小结:一样长的铁线,不管你怎么改变它的形状,它的长度是不会变的。

(四)游戏:走小路

提要求:

1.篮子里有红色的塑料管,也有蓝色的塑料管。请小朋友制定一条红色的路线,一条蓝色的路线。

2.这两条路线要一样长。

3.路线的塑料管的头尾要连接在一起。

教师小结:“只要数量相同、长度相同的塑料管,它们连起来的长度是一样长的。

老师知道小朋友还有很多的想法,想制定更多的路线,现在我们带着我们的教具回班上距续制定不一样的路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