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好的教案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案中的课程内容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关,下面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为您分享的二年级上音乐教案优秀5篇,感谢您的参阅。
二年级上音乐教案篇1
教学内容
1. 听赏乐曲《雪花飞舞》及歌曲《江雪》。
2. 跟着录音学唱歌曲《江雪》。
教学目标
1. 听赏乐曲《雪花飞舞》,感受乐曲的情绪。
2. 用动作表现雪花飞舞的情景。
3. 听赏歌曲《江雪》,熟读这首古诗,了解它的意境并跟着录音学唱。
教学过程
(一)《雪花飞舞》
1. 可播放一段雪花飞舞的录像,引入教学主题。
2. 为录像画面配上乐曲《雪花飞舞》,边看边听赏。
3. 单独听赏乐曲,教师应启发学生,乐曲是怎样表现纷纷扬扬的雪花的?
4. 有条件的学校,可听赏钢琴独奏《雪花飞舞》,感受电子琴独奏与钢琴独奏的不同。
5. 教师启发学生,随着音乐展开想象,用动作表现雪花飞舞的情景。注意乐曲有淡淡的忧愁,注意动作的速度不要太快。
6. 可由个别学生上台表演自己的动作设计。
7. 全班同学一起表演。但不要求动作绝对统一,仍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编动作。
(二)《江雪》
1. 初步听赏歌曲《江雪》。
2. 教师讲解古诗的含义,可借助教科书上的插图或教师自己准备的相关图片,
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3. 学生跟着老师朗读古诗。
4. 用听唱法教唱歌词,先分句教唱,再整体教唱。
5. 跟着录音学唱歌曲。
教学评价
1. 学生听赏乐曲及歌曲时的情绪反映。
2. 用动作表现雪花飞舞时,学生的参与率与参与程度和情绪反应。
3. 学生演唱歌曲《江雪》,情绪是否与诗词意境吻合。
二年级上音乐教案篇2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出示昆虫图片、昆虫标本
问:它们叫什么名字?
出示课题---节节虫。
二、讲授新课:
(一)组织学生看书回答问题:
1、书中作品为什么叫节节虫?
2、自然界中有哪些昆虫类似书中的节节虫?
生:在教师指导下看书,分析并且回答问题。
(二)看相关资料
教学课件、昆虫图片、昆虫标本等。
讨论内容:
1、结合资料谈谈节节虫的作要点:有几部分组成?有什么特点?
2、交流与分析制作方法:剪、贴、穿、折、叠、卷、画、斯等。
3、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废旧物可以用来制作节节虫?
三、组织学生欣赏作品。
1、作品利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哪些地方有创新表现?
四、提作业要求:
1、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和制作一个富有想象力的节节虫。
2、采取合作或个人完成的形式。
教师辅导:设计构思新颖;灵活巧妙使用材料;制作精美细致。
五、作品展评,小结
组织展示作品、参观作品,讲评作品。学生参观作品,评价作品。
小结:今天我们用彩纸和纸餐具制作了可爱的节节虫。课后老师建议大家再去收集些材料,回家再制作一条可爱的节节虫。
学生认真观察,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
小组讨论、交流
节节虫的主要结构:
头部、身体······
特点:
身体是一节节的,由粗变细,头上有触角,爬行·····
交流与分析制作方法。
生活中有许多废旧物可以用来制作节节虫,举例说明。
欣赏优秀作品。
分析材料的使用及制作方法。找出什么地方有创新的表现。
学生选择完成作业的.方法,交流设计方案。三、学生完成作业:(个人或合作完成。
学生参观作品,评价作品。
我想这样导入:其实大自然中有很多这样的虫子,身体也是一节一节的,你知道哪些虫子是这样的?"
二年级上音乐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单簧管波尔卡》,初步感受乐曲欢快、活泼、充满朝气的情绪。
2、初步了解乐曲各个部分的主题旋律,培养学生对主题旋律的记忆力,并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现音乐。
教学重点:分辨主题旋律
教学难点:分乐段聆听后让学生通过图解为乐曲分段。
教具准备:ppt、钢琴、卡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激趣导入(律动)
师:小朋友你们好,今天杨老师要带领小朋友们去欧洲的波兰去旅游,但是啊出发之前,我们要收拾一下行囊,整理一下心情准备快乐地出发吧!聆听——a段
三、分乐段学习乐曲
1、a段的认识
师:刚才这段音乐带给我们怎样的心情呢?(生:开心、快乐…)看来小朋友们都已经调整好心情了。就让我们一起带着欢快地心情,在音乐小火车的带领下高兴地出发吧!——a段
师:小火车欢快地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奔跑着,我们也一起来给它加加油吧!我们做一个接龙游戏,我拍红色字体的节奏,你们来拍黑色字体的节奏。
师:(点评)小朋友们拍的真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来接龙游戏——拍一拍。——a段师生接龙
师:小火车跑的很开心现在要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游戏规则是:让我们用耳朵来把他们找出来,当你听到这段音乐的时候,你就拍出来表现它,说明你已经找到他了,看看谁的小耳朵最聪明。
——听全曲
2、揭示课题
师:其实呀我们刚刚听的这首好听乐曲,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和认识的乐曲,我们一起来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吧,它叫什么名字为好呢?a、《笛子波尔卡》b、《单簧管波尔卡》,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乐曲叫《单簧管波尔卡》,是由波兰的作曲家普罗修斯所创作。——贴课题在黑板上单簧管之前我们学习过《加伏特舞曲》的时候,就已经认识了单簧管,他又叫黑管,波尔卡是什么意思呢?它是一种起源于波西米亚的一种活泼的舞蹈名称。——点ppt
3、b段认识
(1)、师:由于欧洲距离我们中国很远很远,所以我们这次旅行路途非常的遥远,要经历许多各式各样的地方,刚才我们小火车就欢快地在辽阔平原上奔跑着,接下来我们来听听小火车又行驶在什么地方呢?——听b段
生:
师: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2)、生画图形谱(其他小朋友用手指在空中也跟着一起画图形谱)
(3)、自主创编舞蹈
3、c段认识
(1)师:小火车爬行完一座座大山之后,现在小火车要钻进隧道了,小火车在钻进隧道之前啊它要发出wu……警示人们,我来了。我们一起来听听,小火车是怎么叫的?
(2)模唱旋律
四、全曲欣赏
1、聆听全曲,揭示乐曲结构。
小火车这一路经过了3段不同的路段,是哪三段呢?
生:1段在平原上欢快的奔跑2段是小火车爬山岗,3段是穿行隧道。我们把这三段音乐取一个名字,把他们区分开来,a、b、c你们能区分开吗?我们现在玩一个游戏,游戏的规则是分组进行,当你听到音乐的时候就起立,做相应的动作,并一名派代表到黑板上贴相应的图片,第一大组听a段,第二大组负责听b段,第三大组负责听c段,用歌声来模仿小火车的行驶。大家都清楚自己的游戏规则了吗?大家用自己的行动来表示你已经听出来了。
2、拓展欣赏波兰美景
师:我们这次旅行经过了a段的平原奔驰,再到b段的爬山行驶,然后到c段穿隧道,最后到达终点站波兰了。让我们一起看看美丽的波兰吧!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单簧管波尔卡》,还欣赏了美丽的波兰,就让我们随着音乐开着小火车走出教室吧!
二年级上音乐教案篇4
本单元的难点:
1.在欣赏《江雪》时,教师应讲解古诗,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所描写的意韵。
2.在学会歌曲《小雪橇》后,教师启发学生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伴奏,特别应注意启发学生模仿马蹄奔跑的声音。
3. 表演唱《小动物告别会》,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比较大的曲目,可能会有一定难度,需要靠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完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 听赏乐曲《雪花飞舞》及歌曲《江雪》。
2. 跟着录音学唱歌曲《江雪》。
教学目标
1. 听赏乐曲《雪花飞舞》,感受乐曲的情绪。
2. 用动作表现雪花飞舞的情景。
3. 听赏歌曲《江雪》,熟读这首古诗,了解它的意境并跟着录音学唱。
教学过程
(一)《雪花飞舞》
1. 可播放一段雪花飞舞的录像,引入教学主题。
2. 为录像画面配上乐曲《雪花飞舞》,边看边听赏。
3. 单独听赏乐曲,教师应启发学生,乐曲是怎样表现纷纷扬扬的雪花的?
4. 有条件的学校,可听赏钢琴独奏《雪花飞舞》,感受电子琴独奏与钢琴独奏的不同。
5. 教师启发学生,随着音乐展开想象,用动作表现雪花飞舞的情景。注意乐曲有淡淡的忧愁,注意动作的速度不要太快。
6. 可由个别学生上台表演自己的动作设计。
7. 全班同学一起表演。但不要求动作绝对统一,仍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编动作。
(二)《江雪》
1. 初步听赏歌曲《江雪》。
2. 教师讲解古诗的.含义,可借助教科书上的插图或教师自己准备的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3. 学生跟着老师朗读古诗。
4. 用听唱法教唱歌词,先分句教唱,再整体教唱。
5. 跟着录音学唱歌曲。
教学评价
1. 学生听赏乐曲及歌曲时的情绪反映。
2. 用动作表现雪花飞舞时,学生的参与率与参与程度和情绪反应。
3. 学生演唱歌曲《江雪》,情绪是否与诗词意境吻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雪花》。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唱歌曲,了解“雪”的形成。
2. 能正确表达歌曲情绪。
3. 了解顿音的唱法,并能按照顿音记号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1. 复习欣赏乐曲《雪花飞舞》。
2. 请几位学生按自己设计的动作随音乐表演。
3. 导入新课。教师提问:“雪”是怎样形成的?
4. 播放录音带或cd,听歌曲《雪花》的录音(也可由教师范唱)。
5. 教师分句教唱。
6. 在学生基本学会歌曲后,启发学生(教师示范):
①注意顿音的唱法。注意第一、三乐句第一、二小节中顿音的唱法,应唱得有跳跃感。
②注意歌曲情绪的变化。
虽然歌曲是多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但是,歌曲仍然在情绪上有一定变化:从大的方面看,前4个乐句可以为一部分,为一种情绪,后4个乐句为一部分,是另一种情绪。从小的方面看,第一、三乐句应唱得跳跃,而第二、四乐句则应抒情等。
③注意力度的变化。
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应注意歌曲强弱力度的走势及顿音记号的作用。第一乐句中第一、二小节,应唱得富有弹性,第三、四小节唱得连贯一些,力度也应由弱渐强;后四小节再由强渐弱;第二乐句与第一乐句相仿;第四乐句,力度从强到渐弱;第七乐句力度渐强,表达一种迫切的心情;第八乐句可唱得稍强。
7. 最后,全班同学按照以上要求,完整地演唱歌曲《雪花》。
二年级上音乐教案篇5
课时目标:
1.尝试用轻柔的声音表现出云的轻盈和飘逸。
2.尝试将课本的歌谣编创完整,并准确读出。
教学重点:
在撕云,唱云,跳云的过程中感受歌曲轻柔的情绪。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海》
三.编创与活动:编创歌谣
1.课前板书好歌谣
2.生看黑板试朗读歌谣
3.师生讨论,在歌谣中缺少的地方应填什么?
4.生汇报自己的编创结果。
5.生边读边拍,读准节奏
四.表演《云》
1.师手工剪纸表演导入
师变魔术用一张白纸剪出一朵云,出示:老师剪的是什么?
2.设问:云给你的感觉是轻飘飘的?还是沉甸甸的?
3.指导学生用纸也撕出一朵云来,气息训练
设问:用手捏着你的“云”的一端,怎样吹,才能让云飘动但又不会飞走?
4.生尝试练习:缓缓地吹出
5.生边读边拍,读准节奏。
五.表演《云》
1.师手工剪纸表演导入
师变魔术用一张白纸剪出一朵云,出示:老师剪的是什么?
2.设问:云给你的感觉是轻飘飘的?还是沉甸甸的?
3.指导学生用纸撕出一朵云来,气息训练。
设问:用手捏着你的“云”的一端,怎样吹,才能让云飘动又不会飞走?
4.生尝试练习:缓缓地吹出。
5.师在琴上弹奏歌曲前八小节旋律,请学生用“u”轻轻哼出,感觉就像轻轻吹动天上的云。
教学反思
整一堂课,学生基本能积极地参与到我的课堂,课堂气氛也相对轻松愉悦,但在教学目标达成上还存有遗憾,难点的解决没有很好的体现出音乐性以及难点的渗透在之前的环节落实的也不够理想,有些课堂评价语没有体现出有效性。
?云》这首歌曲我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歌曲,并通过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与美术学科进行整合,通过学生动手制作云来更深层次的理解歌曲。
在课的设计时,我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心理需求出发,抓住学生们爱游戏、爱看动画的特性,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安排上,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感受音乐的同时,学到知识,发展想象力、模仿力和记忆力。课的一开始,我就用变魔术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老师动手用纸撕云,激起学生学习歌曲的欲望,同时也达到了点题的效果,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更准确的理解歌词、学习歌曲,在学生年龄小的情况下,通过制作出形象、生动的flash动画,用直观的画面帮助学生记忆、学习。
?音乐课程标准》中对于音乐课程的价值提到这样一个方面,那就是:审美体验价值。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是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我在进行备课的时候就充分地考虑到了音乐的特点,考虑到了音乐课应该以音乐为主,以学生的听赏感受为主。因此自己的教案设计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为主体的音乐学习活动,突出了对情绪、情感的感受和体验,在实施过程中也切实地感受到这样的设计还是很有效的,学生在音乐声中所进行的多种活动都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歌曲,同时学生也为音乐的优美旋律所吸引。下课后,好多孩子都问我说老师下一次我们还听不听?但是我还是觉得有一点遗憾,那就是对最后一首歌的欣赏没有尽兴,因为时间的缘故,没有再进一步更深一层地去听赏、体验歌曲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