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编写教案时,我们要遵循课程大纲的要求,教案应当注重知识的串联和拓展,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团团范文网 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园小班三只羊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小班三只羊教案篇1
一.活动目的:
1.激发幼儿参与表演游戏的兴趣。
2.初步进行表演,熟练掌握故事中的角色对话,并能大胆地用动作进行表演。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5.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二.活动准备:
三只羊(大羊、中羊、小羊)的头饰若干,大灰狼头饰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师出示小羊头饰,激发幼儿说出故事的名字及主要内容。
师:这是谁?我们在哪个故事里见过它?
里面还有谁?
故事里说了一件什么事?
2.师小结:三只羊上山去吃草,碰到了大灰狼,小羊用角顶,中羊和大羊一起用头撞,一起把大灰狼撞下悬崖摔死了。
3.师幼一同完整讲述故事一遍,引导幼儿边说故事边进行表演。
师: (1)小羊是怎么跑的?大灰狼怎么问?小羊是怎么回答的?
引导幼儿做出小羊"的笃的笃"跑的动作,并模仿大灰狼的声音和动作)
2)中羊是怎么跑的?大灰狼怎么问?中羊又是怎么回答的?(引导幼儿做出中羊"踢托踢托"跑的动作)
3)小羊和中羊碰到大羊,它们是怎么说的?大羊怎么说?
模仿小羊中羊害怕的样子及大羊"笛度笛度"跑的动作)
4)三只羊一起上山,大灰狼怎么问?它们是怎么回答的?
5)与大灰狼打斗,小羊怎么做?中羊和大羊怎么做?
4.分组进行表演,师将头饰事先放中间,幼儿自由取放。
师:小朋友到中间去拿头饰,你想当什么小动物,你就拿什么头饰,一人拿一个以后戴在头上,然后按椅子上的小动物,找到和你戴的头饰一样的一组坐下来。
师:小朋友到中间去拿头饰,你想当什么小动物,你就拿什么头饰,一人拿一个以后戴在头上,然后按椅子上的小动物,找到和你戴的头饰一样的一组坐下来。
接下来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来当故事里的山羊,我们一起把故事演一遍,小朋友要注意想,看看自己演的小动物应该是怎样的?(引导幼儿从声音和动作两方面进行考虑)
5.师扮演大灰狼,师幼一同进行表演。(2遍)
师:小朋友要注意听,当轮到你的时候,你就做动作走出来,看要怎么做?
鼓励幼儿大胆用语言进行表达,并能做出相应的动作来.
6.请个别幼儿上来扮演大灰狼,师参与到其中知道幼儿进行表演.(多次进行)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我都采用了游戏的形式,真正做到了让孩子们在“玩中学”。每个游戏都符合我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们积极地参与游戏,乐在其中,与我配合的十分默契,我每提问一个问题,孩子们都会积极回答,个别孩子的答案很独特,显示出其丰富的想象力。我相信,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是在愉快地、主动地学习,他们确实成为活动的主体,而我作为教师也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幼儿园小班三只羊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故事的角色与情节,感受不同角色语言的变化。
2.学会故事中简单的对话,让幼儿积极参与讲述活动。
3.认识理解大、中、小的意思。
4.让幼儿初步了解团结就是力量,培养幼儿团结互助的品质。
5.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6.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故事的内容,了解团结就是力量。
活动准备
图片:三只羊、大灰狼、山,字卡:大、中、小。
教学过程
一、出示三只羊图片,提问引导幼儿比较三只羊的不同点在哪里。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位客人,它是谁呀?出示图片(羊)
2、 他们大小一样吗?引导幼儿发现羊的大小不同,出示大、中、小在大羊、中羊、小羊图片下,引导幼儿认识大羊、中羊、小羊。
3、 三只羊的大小不同,体重不同,所以走路的声音也不同:小羊——的笃的笃、中羊——踢托踢托、大羊——笛度笛度,引导幼儿模仿。
4、 一共有几只羊?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个故事好不好?(好)故事的名字叫《三只羊》。
二、教师借助图片完整的讲述一遍故事,用提问的方式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
1、故事里有谁?
2、 三只羊住在哪里?
3、 大灰狼住在哪里?
4、 羊山上去做什么?最后三只羊在山上吃到青草了吗?
三、再次利用图片完整的讲述故事。鼓励幼儿大胆的参与故事中的对话,进一步的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
提问:1、小朋友说一说小羊和中羊上山碰到谁了?它是怎么对小羊说的?羊又是怎么回答的?鼓励幼儿模仿说话。提醒幼儿大灰狼的声音是粗声粗气,恶狠狠的。小羊的声音很细,中羊的声音不小羊的声音稍微大点。
2、小羊和中羊听了大灰狼的话怎么样了?让小朋友学学害怕的样子。
3、小羊和中羊碰到大羊是怎么说的?大羊又是怎么回答的?请幼儿模仿动作“用头撞”、“用角顶”。
4、最后三只羊打败大灰狼了吗?一只羊能打败吗?为什么?引导幼儿理解人多力量大,团结就是力量。
四 、表演故事。
五、结束活动:羊出去吃草。
教学反思
幼儿在本次活动中表现的很积极、主动。不仅学会了比较大小,还理解了团结就是力量,知道到人与人之间要团结互助。
小百科:羊是羊亚科的统称,哺乳纲、偶蹄目、牛科、羊亚科,是人类的家畜之一。有毛的四腿反刍动物,是羊毛的主要来源。毛色主要是白色。我国主要饲养山羊和绵羊。
幼儿园小班三只羊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中三只羊和大灰狼的对话。
2、感知阅读汉字:大中小,探索用身体动作表现汉字的基本结构。
3、积极参与讲述活动,愿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团结互助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1、图片:小羊、中羊、大羊、大灰狼。
2、课件:三只羊3、汉字卡片:小、中,大。
活动过程:
1、出示三只羊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小(1)班来了几位小客人,(出示三只大小不同的羊)是谁呢?这里有几只羊?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他们有什么不同?
通过比较认识知道大羊、中羊、小羊。
2、引导幼儿重点感知阅读汉字,探索用身体动作表现汉字。
出示汉字卡片:大中小,引导幼儿观察其结构,启发幼儿探索用身体动作表示汉字的结构,自主练习做动作。
教师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示范动作,教师可做适当调整,并带领幼儿模仿,学习表演汉字。
大——身体的双臂侧平举,两腿分开,像“大”字的撇和捺;中——身体做立正动作,双手叉腰,像“中”字的中间的口;小——身体做立正稍息的动作,双臂在上体两侧微微张开,像“小”字的两个点。
3、教师演示课件讲述故事《三只羊》,幼儿熟悉故事内容。
“三只羊最近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是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教师播放课件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
教师:故事里有谁?他们住在哪里?小羊和中羊到哪里吃草了?小羊、中羊去吃草碰到了谁?他们是怎样跟大灰狼说话的?(请幼儿学一学小羊和中羊说的话,提醒幼儿小羊的声音是细细的、中羊比小羊的声音稍微大一点)灰狼恶狠狠地对他说什么?(请幼儿学一学大灰狼说的话,提醒幼儿大灰狼的声音是粗粗的.。)小羊和中羊听了大灰狼的话后,怎么样了?(学学小羊、中羊害怕的样子。)教师:小羊和中羊一起,他们会想出什么样的好办法呢?
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故事结尾,并请几位小朋友在集体面前讲述。
教师继续播放课件讲述故事的结尾。
启发幼儿说说:三只羊被吃掉了吗?大羊带着中羊和小羊是怎样对付大灰狼的?
教师:这个好听的故事还没有名字呢,谁来给这个故事取一个名字。
师:这三只羊真聪明,那我们一起来讲一讲这个有趣的故事《三只羊》。
4、师幼完整讲述故事,进一步感知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播放课件,运用不同的声调以夸张的动作讲述故事,并运用等待以及放慢速度的方式,引导幼儿参与讲述故事中的对话,以及重复的语句。
引导幼儿思考,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 教师:小朋友,你喜欢大灰狼还是喜欢三只羊?为什么?
(2) 教师:一只羊能战胜大灰狼吗?三只羊是怎样战胜大灰狼的?使幼儿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5、尝试扮演角色表演《三只羊》。
请幼儿分别扮演小羊、中羊、大羊以及大灰狼的角色,教师念旁白,师生一同表演故事,在对话部分,教师可以用动作暗示幼儿大胆讲述和表演。
幼儿园小班三只羊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在欣赏故事的基础上激发幼儿用多种方式表现表达对故事的理解。
2、能够用较完整的语句进行故事表演。
环境创设
各种图片
重点与难点
用完整的语句进行故事表演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
1、故事里有几只羊?分别是谁?
2、故事里还有谁?
3、狼想干什么,羊有没有被吃掉,为什么?
二、第二遍讲述
1、小羊上山去干什么?它发出了那种脚步声?
2、狼听见后怎么说?小羊又是怎么回答的?(集体模仿)
3、中羊去干什么?脚步声相同吗?
4、狼听见后怎么说?中羊又是怎么回答的?
5、小羊中羊心里怎么想?大羊怎么说?
6、它们是怎么做的?
7、狼最后怎么了?
三、故事表演
1、由老师和幼儿进行角色表演(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话表达)
2、请小朋友表演
幼儿园小班三只羊教案篇5
教学设计背景
来我们班值班的车老师和我说《三只羊的故事》我们班的孩子差不多都能背下来,她组织孩子进行表演了,但是没有表演几个,就到点了,孩子还没有表演够呢,希望我能继续组织孩子表演,满足孩子的愿望,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在表演中积累、丰富幼儿语言。
2、在表演中学会和小朋友互相配合,体验表演的快乐。
3、通过表演,体会大灰狼的危险和遇到危险时要机智勇敢、不退缩。
4、通过本次活动,实现表演的愿望,增长表演阅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丰富幼儿语言,增长表演阅历;体验互相配合与团结合作,锻炼幼儿应急反应。
难点: 互相配合,团结合作的意识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1、熟悉《三只羊》的故事情节。
2、有表演的欲望。
物质准备:
?三只羊》故事光碟、电视机、dvd,小椅子四把。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师幼律动
引入: 听车老师说,小朋友们非常想表演《三只羊》的故事,是吗?
车老师说,有几个小朋友不知道故事里讲了什么,想表演,但是没有表演成功,那你们想不想表演呢?
想表演,好,老师就再播一遍《三只羊》的故事,我们认真听故事是怎么讲的,好吗?
基本部分:
一、欣赏故事《三只羊》
1.教师播放故事,幼儿欣赏。
2.再次播放故事两遍,教师带着幼儿一同复述故事对话部分。
师:好了,我们现在准备表演啦!
二、故事表演《三只羊》。
1.教师准备表演活动:用椅子摆成一个半圆,假设是老狼的山洞,和幼儿说明上山、下山的路线
2、组织幼儿表演:
师:谁愿意表演老狼啊?谁愿意表演小羊(中羊、大羊)啊?
(在自愿表演的幼儿中,选定的幼儿以小羊为准,依次选个子比较高的孩子扮演中羊、大羊。)
幼儿表演《三只羊》的故事。(活动中,教师要及时帮助幼儿上、下场,互相配合,提示台词、演出结束敬礼等事宜,个别幼儿语气不到位的地方,教师要指导,鼓励幼儿重新说台词,发挥出幼儿的水平来。个别不敢表演的幼儿,鼓励其他幼儿带着一同演出,让他体会参与的乐趣就可以,为以后的积极参与做准备)
结束部分:
播放《三只羊》故事,集体配音:第一行小朋友配老狼、第二行、第三行、第四行小朋友一次配小羊、中羊、大羊。
课外延伸:
欣赏故事《小飞侠》
(因为现实中,这节课结束时,幼儿要求要表演《小飞侠》,教师也答应了幼儿的要求)
活动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主题来源于幼儿的要求,也正是“做幼儿喜欢的游戏”的体现。 活动中,幼儿的表达热情、积极配合的意识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幼儿也有意识地富有感情地去表演,活动中,幼儿那稚嫩的、富有感情的表演,也深深地感动着我,为我增加了努力工作的能量。
幼儿园小班三只羊教案篇6
一、设计意图
最近在小班开展了“冬天到”的活动,培养幼儿穿脱衣服、叠衣服,发现有大部分幼儿没办法独立完成,因此,老师提倡小朋友要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在平时日常生活或在玩游戏当中引导幼儿要团结、互相帮助、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通过故事《三只羊》让幼儿初步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培养幼儿互相帮助的好习惯。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理解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2、引导幼儿自编故事题目,了解故事主要角色与情节,感受不同角色语言的变化。
3、理解词语“顶”、“撞”。
4、享受听故事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假山、草地、三只羊、狼的教具。
四、活动预设
(一)教师与幼儿谈话,引出主题
(二)幼儿带着问题听故事
1、故事里出现了哪些小动物?(羊和狼)
2、故事里出现了几只羊啊?(三只)
3、这三只羊在干什么呢?(到山上吃草、一起对付大灰狼)
4、小羊、中羊上山为什么没有吃到青草呢?(碰到大灰狼)
5、请小朋友给这个故事取个名字。(重点)
引导幼儿能根据故事的六大要素给故事取名字。
(三)教师出示故事情景来复述故事,进一步提出问题,让幼儿理解故事。
1、三只羊想了什么好办法来对付大灰狼?(合作——小羊用头撞,中羊和大羊用角顶)
2、请小朋友来做动作(做小羊用头撞,中羊和大羊用角顶的动作。)
3、如果小朋友是那三只羊,你们会怎么样对付大灰狼。
(四)结合幼儿日常生活活动,进行情感教育。
(五)结束活动
让小朋友学小动物的脚步来走路去小便、喝水。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中,小朋友至始至终地投入,兴趣非常浓厚,师幼互动频繁,师幼关系融洽。在第一个环节中,小朋友通过看看、说说,演演很快理解了三只羊的特征,第二个环节老师操作桌面教具并讲述这个故事,使小朋友顺利地理解这个故事,第三个环节是分段表演,并学习对话,老师采取了个别讲述,集体表演,师生对话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并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练习,第四个环节是集体扮演角色表演这个故事,由于能力的差异,个别幼儿参与表演时比较混淆,分布出角色,所以最好请能力强的幼儿先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