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羊小班教案6篇

时间:2023-09-29 作者:couple

我们的教案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教案应当注重知识的串联和拓展,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以下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三只羊小班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三只羊小班教案6篇

三只羊小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理解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2、引导幼儿自编故事题目,了解故事主要角色与情节,感受不同角色语言的变化。

3、理解词语“顶” 、“撞”。

4、享受听故事的'乐趣。

活动准备:

假山、草地、三只羊、狼的教具。

活动过程:

一、教师与幼儿谈话,引出主题。

二、幼儿带着问题听故事。

1、故事里出现了哪些小动物?(羊和狼)

2、故事里出现了几只羊啊? (三只)

3、这三只羊在干什么呢? (到山上吃草、一起对付大灰狼)

4、小羊、中羊上山为什么没有吃到青草呢?(碰到大灰狼)

5、请小朋友给这个故事取个名字。(重点)

引导幼儿能根据故事的六大要素给故事取名字。

三、教师出示故事情景来复述故事,进一步提出问题,让幼儿理解故事。

1、三只羊想了什么好办法来对付大灰狼?(合作——小羊用头撞,中羊和大羊用角顶)

2、请小朋友来做动作(做小羊用头撞,中羊和大羊用角顶的动作。)

3、如果小朋友是那三只羊,你们会怎么样对付大灰狼。

四、结合幼儿日常生活活动,进行情感教育。

五、结束活动。

让小朋友学小动物的脚步来走路去小便、喝水。

三只羊小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童话故事,学习故事中三只羊和大灰狼的对话。

2、探索用相应的动作、声音表现小羊、中羊、大羊。

3、积极参与讲述活动,愿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体验团结互助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羊、中羊、大羊、大灰狼图片各一张。

2、一幅画有大山、草地的背景图。

3、实物投影仪一台,幼儿用书一本。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三只羊的图片,认识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引起幼儿的兴趣。

1、老师边演示操作三只羊的图片边用“的笃、踢托、笛度”三种走路声音比较认识三只羊。

“今天我们小(2)班来了几位小客人,这些小客人想考考小朋友的耳朵灵不灵,能不能听出他们是谁?”(请小朋友仔细听)

(1)、的笃、的笃、的笃、谁来了?(出示图片,让幼儿认识小羊,并学一学小羊走路的声音。)

(2)、踢托、踢托、踢托、谁来了?(出示图片,让幼儿认识中羊,并学一学中羊走路的声音。)

(3)、笛度、笛度、笛度、谁来了?(出示图片,让幼儿认识大羊,并学一学大羊走路的声音。)

(4)、看看来了几只羊?这三只羊有什么不一样?

2、通过比较认识小羊、中羊和大羊。

二、感知理解童话故事。

边看幼儿用书分段讲述故事《三只羊》,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内容。并提问:

(1)、故事里有谁?他们住在哪里?他们到哪里去吃草?小羊、中羊去吃草碰到了谁?(学学小羊、中羊害怕的样子。)

(2)、他们走路的声音是什么样的?他们是怎样跟大灰狼说话的?(请幼儿学一学三只羊和大灰狼说的话,提醒幼儿小羊的声音是细细的、中羊比小羊的声音稍微大一点、大羊的'声音最响、大灰狼的声音是粗粗的。)

(3)、小朋友为三只羊想个什么办法来战胜大灰狼,帮帮三只羊?

(4)、后来,三只羊是怎样战胜大灰狼的?

三、操作羊和狼的图片,完整地讲述故事《三只羊》,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运用不同的声调以及夸张的动作讲述故事,并用等待和放慢速度的方式,引导幼儿参与讲述故事中狼和羊的对话。

四、组织幼儿讨论。

1、提问:三只羊被狼吃掉了?为什么?

2、带领幼儿共同小结:使幼儿明白“只有大家团结起来才能打败大灰狼”的道理。

五、尝试扮演角色表演《三只羊》。

请幼儿分别扮演小羊、中羊、大羊以及大灰狼的角色,教师念旁白,师生一同表演故事,在对话部分,教师可以用动作暗示幼儿大胆讲述和表演。

六、为故事取名字。

“三只羊想请我们为他们的故事取个好听的名字,取好了去告诉三只羊。”

三只羊小班教案篇3

一、教材分析

?三只羊》这个故事选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并喜欢的小羊和大灰狼为角色,讲述了三只小羊齐心协力打败大灰狼的事。考虑到现在的小朋友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特别是小班幼儿年龄小,个个都“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友爱互助的品质,所以我觉得这个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因此,我选择了这个故事,并将它与语言和社会两个领域相结合。

二、教学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小班上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为中心。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观察画面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中三只羊和大灰狼的对话。

2、感知阅读汉字:大中小,探索用身体动作表现汉字的基本结构。

3、积极参与讲述活动,愿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团结互助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

目标中提到:了解故事主要角色与情节,学会对话。因此,在活动中,我把这点作为教学重点。小班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不完整,有时只说了半句话就无法再说了,或表达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据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能较好的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四、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课件和故事中的主人公动物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五、说学法

小班幼儿年龄在5岁左右,他们处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他们对游戏特别感兴趣,平时总喜欢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但由于词汇贫乏,幼儿在游戏中想说又不知该怎样说,即使说了也很难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因此,我想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给幼儿提供说话的机会。

六、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图片直观教学法、角色游戏法、提问法等。

1、图片教学法:我运用出示图片让幼儿通过认识图片上的动物来引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角色游戏法: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善良、可爱的兔子形象,深受小班幼儿的喜欢,让他们自己来扮演这一角色,不仅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还能充分让他们表现自我、大胆说话。

3、提问法:这是语言活动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学中将单一性、回忆式、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这些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

七、活动过程

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及活动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出示三只羊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中班来了几位小客人,(出示三只大小不同的羊)是谁呢?这里有几只羊?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他们有什么不同?

通过比较认识知道大羊、中羊、小羊。

2、引导幼儿重点感知阅读汉字,探索用身体动作表现汉字。

出示汉字卡片:大中小,引导幼儿观察其结构,启发幼儿探索用身体动作表示汉字的结构,自主练习做动作。

教师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示范动作,教师可做适当调整,并带领幼儿模仿,学习表演汉字。

大——身体的双臂侧平举,两腿分开,像"大"字的撇和捺;中——身体做立正动作,双手叉腰,像"中"字的中间的口;小——身体做立正稍息的动作,双臂在上体两侧微微张开,像"小"字的两个点。

3、教师演示课件讲述故事《三只羊》,幼儿熟悉故事内容。

教师:“三只羊最近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是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教师播放故事视频,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

幼儿:一边注意观察画面,一边认真倾听故事内容。

教师:故事里有谁?(大羊、中羊、小羊、大灰狼)他们住在哪里?(山脚下)小羊和中羊到哪里吃草了?(山上)小羊、中羊去吃草碰到了谁?(大灰狼)他们是怎样跟大灰狼说话的?(请幼儿学一学小羊和中羊说的话,提醒幼儿小羊的声音是细细的、中羊比小羊的声音稍微大一点)大灰狼恶狠狠地对他说什么?(请幼儿学一学大灰狼说的话,提醒幼儿大灰狼的声音是粗粗的。)小羊和中羊听了大灰狼的话后,怎么样了?(学学小羊、中羊害怕的样子。)教师:小羊和中羊一起,把刚才它们上山吃青草的事告诉了大羊,大羊说别害怕,我们想办法一起来对付它,他们会想出什么样的好办法呢?

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故事结尾,并请几位小朋友在集体面前讲述。

教师继续播放课件讲述故事的结尾。

启发幼儿说说:三只羊被吃掉了吗?大羊带着中羊和小羊是怎样对付大灰狼的?

教师:这个好听的故事还没有名字呢,谁来给这个故事取一个名字。

师:这三只羊真聪明,那我们一起来讲一讲这个有趣的故事《三只羊》。

4、师幼完整讲述故事,进一步感知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播放课件,运用不同的声调以夸张的动作讲述故事,并运用等待以及放慢速度的方式,引导幼儿参与讲述故事中的对话,以及重复的语句。

5、引导幼儿思考,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小朋友,你喜欢大灰狼还是喜欢三只羊?为什么?

(2)教师:一只羊能战胜大灰狼吗?三只羊是怎样战胜大灰狼的?使幼儿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5、尝试扮演角色表演《三只羊》。

请幼儿分别扮演小羊、中羊、大羊以及大灰狼的角色,教师念旁白,师生一同表演故事,在对话部分,教师可以用动作暗示幼儿大胆讲述和表演。活动延伸:

教师和幼儿一起玩游戏《喜羊羊与灰太狼》。

三只羊小班教案篇4

活动目的:

1、激发幼儿参与表演游戏的兴趣。

2、初步进行表演,熟练掌握故事中的角色对话,并能大胆地用动作进行表演。

3、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活动准备:

三只羊(大羊、中羊、小羊)的头饰若干,大灰狼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1、师出示小羊头饰,激发幼儿说出故事的名字及主要内容。

师:这是谁?我们在哪个故事里见过它?

里面还有谁?

故事里说了一件什么事?

2、师小结:三只羊上山去吃草,碰到了大灰狼,小羊用角顶,中羊和大羊一起用头撞,一起把大灰狼撞下悬崖摔死了。

3、师幼一同完整讲述故事一遍,引导幼儿边说故事边进行表演。

师:(1)小羊是怎么跑的?大灰狼怎么问?小羊是怎么回答的?

引导幼儿做出小羊"的笃的笃"跑的动作,并模仿大灰狼的声音和动作)

2)中羊是怎么跑的?大灰狼怎么问?中羊又是怎么回答的?(引导幼儿做出中羊"踢托踢托"跑的动作)……会

3)小羊和中羊碰到大羊,它们是怎么说的?大羊怎么说?

模仿小羊中羊害怕的样子及大羊"笛度笛度"跑的动作)

4)三只羊一起上山,大灰狼怎么问?它们是怎么回答的?

5)与大灰狼打斗,小羊怎么做?中羊和大羊怎么做?最后结果怎么样了?

4、分组进行表演,师将头饰事先放中间,幼儿自由取放。

师:小朋友到中间去拿头饰,你想当什么小动物,你就拿什么头饰,一人拿一个以后戴在头上,然后按椅子上的小动物,找到和你戴的.头饰一样的一组坐下来。

师:小朋友到中间去拿头饰,你想当什么小动物,你就拿什么头饰,一人拿一个以后戴在头上,然后按椅子上的小动物,找到和你戴的头饰一样的一组坐下来。

接下来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来当故事里的山羊,我们一起把故事演一遍,小朋友要注意想,看看自己演的小动物应该是怎样的?(引导幼儿从声音和动作两方面进行考虑)

5、师扮演大灰狼,师幼一同进行表演。(2遍)

师:小朋友要注意听,当轮到你的时候,你就做动作走出来,看要怎么做?

鼓励幼儿大胆用语言进行表达,并能做出相应的动作来、

6、请个别幼儿上来扮演大灰狼,师参与到其中知道幼儿进行表演、(多次进行)

活动反思:

虽然幼儿年龄小,但在活动中,通过“三只羊”的情境贯穿活动过程,幼儿情趣高涨、表现积极。给活动带来了更多意境和乐趣。幼儿通过游戏增强了自信,从而更加喜欢幼儿园。

三只羊小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乐意大胆地描述物形,尝试用合适的语言较完整地讲述图意,体验积极表述的乐趣。

2.调动已有的经验对“如何战胜大灰狼”进行发散性思维,丰富相应的词。

3.知道要象三只羊一样团结在一起。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教师层面:与故事配套的立体教具,三只羊故事情节进行了改编;幼儿层面:已认识过山羊,并会唱《小羊小羊咩咩咩》。

活动过程:

一、逐一出示立体教具,引导幼儿描述相应的场景和情节。

1.出示山坡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是怎么样的山坡?

2.出示小草

提问:在山坡的下面,长满了什么?是怎么样的草?

3.出示三只羊

提问:在绿油油的大草坪上,谁会来呀?

4.出示三只羊(钢琴用高音、中音和低音来配三只羊的脚步声)

(1)“的笃的笃的笃”(声音轻而急促)谁来了?怎么样的小羊?(老师.)和小羊打个招呼。

(2)“踢托踢托”(声音略响、中速)现在谁也来了?(模仿它的脚步声)

(3)“笛——度——,笛——度——”(声音略哑,慢速)还有谁呀?

(3)来了几只羊?这三只羊长得一样吗?给它们取个名字吧!

5.这三只羊到草地上来干什么?

6.我们也来学学小羊吃草(听钢琴声依次学小羊、中羊和大羊出场),师和幼儿一起表演吃草,吃完了快乐地唱歌跳舞《小羊小羊咩咩咩》。

7.教具演示三只羊把山坡下的草吃完了。

8.第二天,小羊想到山坡上去吃草,它走啊走啊,发现山坡上有一个山洞。(出示山洞)

9.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山洞?也许谁住在里面?看看谁猜对了?(演示大灰狼的头伸出洞口)

10.大灰狼问:“谁呀?”小羊怎么回答?…(师幼自然互动对话)

11.中羊也上山来吃草,引导幼儿起立和教师饰演的大灰狼自然对话。

12.小羊和中羊逃到山脚下,碰到大羊,怎么告诉大羊的?(先请个别幼儿说,再集体学说)

二、调动已有的.经验,引导幼儿想象战胜大灰狼的办法。

1.大羊对小羊和中羊说:“原来这样,那我们得商量出一个战胜大灰狼的办法。”

2.幼儿积极创想办法。

重点:积极回应幼儿的办法,并引导和帮助幼儿把话说清楚。

3.续讲故事中三只羊的办法。

4.三只羊斗败了大灰狼,又高兴地唱歌跳舞了。(邀请新老师一起参与)。

5.小结:一只羊孤零零,很害怕,三只羊一不害怕,而不慌张,齐心协力打败了大灰狼,这就是——团结力量大!和你边上的好朋友拉拉手,拥抱一下,一起出去做早操吧!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中,小朋友至始至终地投入,兴趣非常浓厚,师幼互动频繁,师幼关系融洽。在第一个环节中,小朋友通过看看、说说,演演很快理解了三只羊的特征,第二个环节老师操作桌面教具并讲述这个故事,使小朋友顺利地理解这个故事,第三个环节是分段表演,并学习对话,老师采取了个别讲述,集体表演,师生对话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并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练习,第四个环节是集体扮演角色表演这个故事,由于能力的差异,个别幼儿参与表演时比较混淆,分布出角色,所以最好请能力强的幼儿先示范。

三只羊小班教案篇6

教学设计背景

来我们班值班的车老师和我说《三只羊的故事》我们班的孩子差不多都能背下来,她组织孩子进行表演了,但是没有表演几个,就到点了,孩子还没有表演够呢,希望我能继续组织孩子表演,满足孩子的愿望,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在表演中积累、丰富幼儿语言。

2、在表演中学会和小朋友互相配合,体验表演的快乐。

3、通过表演,体会大灰狼的危险和遇到危险时要机智勇敢、不退缩。

4、通过本次活动,实现表演的愿望,增长表演阅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丰富幼儿语言,增长表演阅历;体验互相配合与团结合作,锻炼幼儿应急反应。

难点: 互相配合,团结合作的意识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1、熟悉《三只羊》的故事情节。

2、有表演的欲望。

物质准备:

?三只羊》故事光碟、电视机、dvd,小椅子四把。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师幼律动

引入: 听车老师说,小朋友们非常想表演《三只羊》的故事,是吗?

车老师说,有几个小朋友不知道故事里讲了什么,想表演,但是没有表演成功,那你们想不想表演呢?

想表演,好,老师就再播一遍《三只羊》的故事,我们认真听故事是怎么讲的,好吗?

基本部分:

一、欣赏故事《三只羊》

1.教师播放故事,幼儿欣赏。

2.再次播放故事两遍,教师带着幼儿一同复述故事对话部分。

师:好了,我们现在准备表演啦!

二、故事表演《三只羊》。

1.教师准备表演活动:用椅子摆成一个半圆,假设是老狼的山洞,和幼儿说明上山、下山的路线

2、组织幼儿表演:

师:谁愿意表演老狼啊?谁愿意表演小羊(中羊、大羊)啊?

(在自愿表演的幼儿中,选定的幼儿以小羊为准,依次选个子比较高的孩子扮演中羊、大羊。)

幼儿表演《三只羊》的故事。(活动中,教师要及时帮助幼儿上、下场,互相配合,提示台词、演出结束敬礼等事宜,个别幼儿语气不到位的地方,教师要指导,鼓励幼儿重新说台词,发挥出幼儿的水平来。个别不敢表演的幼儿,鼓励其他幼儿带着一同演出,让他体会参与的乐趣就可以,为以后的积极参与做准备)

结束部分:

播放《三只羊》故事,集体配音:第一行小朋友配老狼、第二行、第三行、第四行小朋友一次配小羊、中羊、大羊。

课外延伸:

欣赏故事《小飞侠》

(因为现实中,这节课结束时,幼儿要求要表演《小飞侠》,教师也答应了幼儿的要求)

活动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主题来源于幼儿的要求,也正是“做幼儿喜欢的游戏”的体现。 活动中,幼儿的表达热情、积极配合的意识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幼儿也有意识地富有感情地去表演,活动中,幼儿那稚嫩的、富有感情的表演,也深深地感动着我,为我增加了努力工作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