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古诗教案5篇

时间:2023-09-29 作者:Mute

通过教案,我们可以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氛围,我们的教案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精神,以下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二年级上古诗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二年级上古诗教案5篇

二年级上古诗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小朋友们,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是一副多姿多彩的画卷,它会向你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大自然更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它会向你倾诉古老的历史,它会为你指引前行的方向。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发现更多的秘密。今天俺们就一起来欣赏一幅画。

2、同学观察图画,用自已的话说说自已看到的图,看谁说得美。今天俺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小诗《望庐山瀑布》,随机引导认知生字“庐、瀑”,并引导同学了解作者。

二、感悟读诗并识字

1、在语境中整体识字:

⑴通读古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圈画出不认知或认为容易读错的字。如:“紫”是平舌音,“岭”是后鼻音,要读准。

⑵用自身习惯的方式自主识字。如,在课文下面的和字背景图中找生字的读音;可以请教老师或周围的伙伴。

⑶再把生字放入诗中识字。

2、调动生活经验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随着提示语“俺会认”,同学自愿认读自身会认的生字,并说说自身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曾见过这个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的。在交流中老师要注意多鼓励同学,激发同学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让同学体验胜利的喜悦,调动同学自主识字的积极性。

3、将开课时看到图时的感情投入诗中,读诗。自由读、单个读、评读。

4、说说自已通过读诗在脑子中看到了什么?

5、个人情感体验巩固识字:

让同学在会认、会写的字中,选择自身最喜欢的字,联系自身的情感体验,说说为什么喜欢。同学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喜欢的熟悉的字组词说话,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

三、示范讲解指导书写生字

“银”字有两个“竖提”,“艮”的竖提应略向下,善于金字旁的竖提。“窗”字字形复杂,同学容易忽视“囱”字上的小撇,建议边示范边领着同学一笔一笔地书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上节课大家学了什么呢?对,那么和诗仙李白一同生活在一个时期的还有一位特别有名的大诗人,人们把他称为诗圣。他就是杜甫,今天俺们就来读一首杜甫的诗《绝句》。

二、朗读感悟并识字

程序基本同上节课。(略为改动:先让同学感悟读,不要看图,通过读诗想象图画,然后再看课本上的图进行品评)

三、指导书写

教学反思

诗,是语言的艺术;画,是线条色彩的.艺术。诗画历来不分家,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杜甫的这首《绝句》不只是描写春色的好诗,更是一幅生机勃勃、情味隽永的春色图。教学时,俺让同学给诗配画,诗中找理由,构建课堂。在课堂上,俺故意让同学教俺画画,帮俺选颜色。同学的情绪非常高涨,无意之中就感悟了这首诗的很多语言特色(如“黄鹂、翠柳、白鹭、青天”),以及景色的层次感(如:首句写的是屋外近景,次句是远景,第三句是远眺,第四句是近景)。在析画、绘画、赏画中,使诗意、画意相得益彰。让自身感受最深的是当俺画好“一行白鹭上青天”时,俺班的画画能手程子月说出了自身的感悟:“老师,你画错了,你这样平的画没有画出白鹭上青天的样子,应该由下而上画,这样才是飞上青天。”是啊,就是这个“上”字写出了景色的动态美啊!在俺们的课堂上多让小朋友主动多让小朋友感悟多让小朋友发现,受益匪浅的仅仅是他们吗?

二年级上古诗教案篇2

本文中的两首诗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两诗虽然都在写景,但手法各异。《登鹳雀楼》写诗人登楼远望的所见、所思。第一、二句写所见的壮丽山河;第三、四句抒写诗人的感受,不仅道出了“登高才能望远”的深刻哲理,也赋予了上两句景物描写以更丰富的内容。诗中的哲理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只有不断努力,不断追求进步,人生的境界才会不断升华。《望庐山瀑布》语言简洁,用词精当,全诗采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可以说是一幅气势雄伟的写意山水图。

这两首古诗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背诵,也许多数同学已经会背,但不一定理解诗意。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点拨,之后让学生去读悟,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要求不宜过高,不必字字落实,只要能说出诗意即可。

由于年龄较小,学生对古诗这种文学样式并不是很清楚,对文字的感悟能力也有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本中的插图,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他们在朗读的同时,在头脑中进行想象;理解了这首诗的大意以后,再通过逐步的引导,让学生体会诗歌所蕴含的道理及情感。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读中悟情。看图学诗,在看、读、想象的过程中理解诗意,体悟诗情,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诗歌蕴含的道理及情感。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想象画面,背诵古诗。

难点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师:

1.生字卡片、挂图。

2.收集诗人的资料及古诗的写作背景。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

2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

4.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所蕴含的哲理,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难点

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一、创设情境引新课

1.同学们都读过哪些古诗呢?古诗言简意赅,十分有趣。今天我们要学一首古诗,看老师写课题。

(板书课题)

2.讲述鹳雀楼名称的.由来:鹳雀,是一种鸟,形状像鹤。在山西永济市的黄河边上,有一座楼经常有鹳雀停在上面休息,所以人们给它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鹳雀楼。大家看,这就是鹳雀楼。(出示挂图)

二、初读古诗识字词

1.课件出示古诗。

2.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懂字词,读通古诗。

3.教师范读。

4.同桌一起读读诗句:你一行,我一行,一边看图一边读。说说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还有疑惑。

三、精读古诗知诗意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诗。想一想:诗人王之涣登上楼以后看到了什么?

(在交流过程中相机地教一些词语帮助他们积累。如:连绵起伏的群山、奔流不息的黄河等。)

2.齐读第一句诗。作画:老师想要你们把看到的景物画下来,一起来试试吧!(在师生共同作画中达成一致:太阳要和山靠得近些,并且正在一点一点往下落,最后太阳躲在大山背后不见了。)

3.结合诗句猜一猜哪个字是表达太阳和群山靠得近的意思,再猜猜哪个字告诉我们太阳不见了。

(依;尽。)

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发挥想象:同学们见过夕阳西下的景象吗?(学生描绘)看到这么美的情景,你想说些什么呢?

5.教师动情地描绘:太阳渐渐收起耀眼的光芒,连绵起伏的群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指导学生朗读)

6.继续作画:我们在楼上还看到了黄河,黄河是怎样的一条河呢?(学生自由谈)

想象黄河流向大海的景象,并指导朗读第二句诗。

7.过渡:真是太美了!看着这样壮观的情景,诗人不禁思潮起伏,他在想什么?(引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从这两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必须要——再登上一层楼。)

四、教师小结

小结:是呀,不管什么人,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更上一层楼,都需要再做一番努力!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第二课时

1.学会生字新词。

2.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我们见过欢快流动的小溪,也见过明净清澈的湖水,那么,你们见过瀑布吗?今天,我们就同李白一起去欣赏庐山瀑布。

二、欣赏感受

1.同学们,我们的行程开始了,现在我们来到江西庐山,观看从香炉峰顶流下的瀑布,看完后谈谈你们的感受。

2.放视频,学生观看。

3.学生各抒己见:你感受到的庐山瀑布是什么样的?

4.面对如此美景,唐代大诗人李白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日照香炉生紫烟……”(诵读后板书《望庐山瀑布》)

5.你们觉得诗中描绘的景色美吗?你们也快快打开书本,自由读几遍吧!

(个别读,齐读,指名读)

三、赏析古诗

1.自由读古诗,观看插图和回忆录像中的情景,说说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内交流,先提出疑问互相解答,再说说诗的意思。

3.学生为录像配解说词。先练习再指名说。

四、朗读、背诵古诗

1.同桌互助,练习朗读古诗,读出李白惊奇、赞叹的情感。

2.指名读,评议。

3.齐读古诗。

4.看录像练习背诵古诗。

五、指导识记、书写生字

1.播放写有词语的幻灯片,自由读,指读,齐读。

2.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指导书写生字。

古诗二首

望庐山瀑布

飞流三千尺

银河落九天

学生自由读诗时,单凭诗句去感受诗人所描绘的景物是很困难的,因为二年级孩子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不深,他们很难从短短两行诗文中认识到什么。于是我就用插图在学生与诗文之间构筑一个平台,将诗句与画面相连接,去帮助他们理解和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景象。

读读诗,画画图,再读读诗。看似在做游戏,其实课堂上许多知识点的理解全隐含其间而又不露痕迹。这种自然轻松的学习方式正是新一轮课改所倡导并追求的。这种教学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年级上古诗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认会写8个生字,特别要注意学习“碧、村、童、剪”的写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柳树的勃勃生机和儿童生活的欢乐。

教学重点:

1.认识11个生字,会认会写8个生字,特别要注意学习“碧、村、童、剪”的写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柳树的勃勃生机和儿童生活的欢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在讲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几句诗句:(出示课件)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所见》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白居易《池上》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这些诗句都是描写儿童生活的。小朋友们的童年生活有趣而快乐,多姿多彩。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

2.老师导入: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是清代的一名诗人所写,他的名字叫高鼎。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出示图片)进行简介: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咱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他写的《村居》。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3.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放风筝吗?你们是什么时候在哪里去放风筝的呢?(播放音乐:放风筝)(出示课件图片)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是一首诗,字数不多,平仄对仗,句式工整,耐人寻味。

2.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4.教师逐小组检查学生对古诗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5.努力把诗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古诗文的音韵美。

三、生字认读。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2.出示生字指读。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莺、拂、堤、柳、醉

(1)认知“堤”,这个字是左右结构。由两部分组成,这两个部分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旧字,直接合成。容易识记。“堤”是什么呢?出示一个图片,帮助学生们识记生字。

(2)“莺”字强调部首“艹”,上中下结构,书写时注意“秃宝盖”这一部分,不要写成宝盖。在田字格里书写时要注意上下占格要均匀,把字写好看。

(3)“拂”也比较熟悉,左右结构,书写时候注意要占格均匀,把字写好看。读音是“fú”,不是“fó”。

5.猜谜语。

草帽下面一只鸟——莺

就是土——堤

6.开火车读准字音,并试着给每一个新字口头组词。

四、古诗赏读,感受情感

(一)导学:把诗读通顺。(出示课件)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老师范读古诗。

2.请同学们把诗句读通顺,做到不丢字,不多字。

3.开火车把诗句读通顺。

(二)导学: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1.先试着读一读,说一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2.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醉:迷醉,陶醉。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拂堤:(杨柳)像是在抚摸堤岸。

3.这两句写了什么意思?(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

4.你怎样理解“醉”呢?(预设:音乐令人如痴如醉;花香醉人,酒香醉人,美景令人享受。)

5.春光无限好,“草长莺飞”就是描写春景的词语,你还知道其它描写春景的词语吗?(预设:万紫千红花红柳绿莺歌燕舞)

6.赏析:“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

(三)导学: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诗人从描写景物直接到写孩子们的生活。

2.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散学:放学。

东风:春风。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yuān):老鹰。

3.这两句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播放儿童歌曲:村居)

4.为什么归来早?(预设:忙趁东风放纸鸢。)你有没有放学后着急回家的时候啊?说一说,好吗?

5.试着用诗句的形式来说一说你放学后做些什么?(预设: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飞雪乐翻天。儿童散学归来急,忙约伙伴跳皮筋。)

五、班级展示

比赛规则: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诗歌的韵味!评选出诵读冠军。(预设:小组成员推荐优秀作品展示,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进来,达到预设目标。)

六、学写生字

课文同学们读得真美,让老师都感觉到了春天的美丽,草长莺飞,拂堤杨柳,还有孩子们在快乐地放风筝。

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出示生字:诗、村、童。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重点学习“诗、童”的注意要点。预设:“诗”注意偏旁占格在左边的位置少一些;“童”注意上下结构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4.学生临习生字。

七、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古诗二首》”,一起来闯关吧!

八、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完成配套练习册。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准备:柳树代表着旺盛的生命力。每年春天,柳树是最先发芽、变绿的。柳芽的嫩绿,是初春时节最美的颜色,它象征着生命和活力。(出示图片)

2.课前准备: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出示图片)

3.老师导入:听着好听的歌曲,欣赏着这美丽的柳树,(出示图片)我们一起走进《咏柳》。(出示图片),

4.(播放音乐:柳树姑娘)(出示课件图片)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是一首诗,字数不多,平仄对仗,句式工整,耐人寻味。

2.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4.教师逐小组检查学生对古诗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5.努力把诗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古诗文的韵律美。

三、生字认读。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2.出示生字指读。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咏、妆、丝、绦、裁、剪。

(1)认知“咏”,这个字是左右结构,形声字。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通常有下面几种情况:上形下声;上声下形,左声右形,左形右声。

(2)“丝绦”两个字强调读音“sītāo”,不能读成“sītiāo”,书写时注意偏旁部首。在田字格里书写时要注意占格要均匀,把字写好看。

(3)“剪”也比较熟悉,上下结构,由“前”和“刀”组合而成,书写时候注意占格要均匀,把字写好看。

5.通过图片来了解“妆”和“绦”(出示课件图片)。

6.猜谜语。

前面是刀——剪

一张嘴收到头——咏

7.形近字区分。

咏()妆()绦()裁()

永()装()条()栽()

8.开火车读准字音,并试着给每一个新字口头组词。

四、古诗赏读,感受情感

(一)导学:把诗读通顺。(出示课件)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老师范读古诗。

2.请同学们把诗句读通顺,做到不丢字、不多字。

3.开火车把诗句读通顺。

(二)导学: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先试着读一读,说一说你读到了什么?

2.一树:满树。

3.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4.妆:装饰,打扮。

5.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6.这两句写了什么意思?(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的一样,从树上垂下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7.赏析:把眼前的柳树和古代质朴美丽的少女联系起来,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三)导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这两句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设问、比喻)

2.裁:裁剪。

3.似:如同,好像。

4.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五、课堂展示

为古诗配画。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为诗文配画,可以为整首诗配画,也可以为一句诗配画。看谁画的符合诗的意境。

六、学写生字

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出示生字:碧、妆、绿、丝、剪。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重点学习“碧、剪”的注意要点。预设:“碧”注意偏旁“石”,出示猜谜语识记生字:王大娘白大娘一起坐在石头上;“剪”注意上下结构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4.学生临习生字。

七、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古诗二首》”,一起来闯关吧!

八、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完成配套练习册。

二年级上古诗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根据诗意,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题示标

(一)板题导入

1.揭示并解释题目《登鹳雀楼》激发兴趣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登鹳雀楼》

3.用课件出示教学目标。

二、小组讨论,组内纠错。

大声读两遍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做到不错读,不漏读。

(一)个人自学

1.学生自主学习(生按提示自学,师巡视指导。)

2.自己检测自学效果:学生大声朗读一遍课文后生字词和整首诗文。

(二)小组纠错

和小组内伙伴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轮流读生字词,交流对生词的理解。

(三)班内质疑

1.检查正确认读生字词

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名读。

(2)课件出示:多音字

尽更

三、质疑拓展,讨论总结

(一)自学自测

学生自学,认真朗读诗文,尝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小组纠错

小组轮流朗读诗文,互说诗句的意思,互相纠正错误。

(三)质疑拓展

1.指名学生朗读诗文,师生共同纠错。

2.结合重点词语理解重点诗句,进行朗读指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指导:

(1)理解诗句学习一、二两行。

指名读一、二两行。

①出示课文插图。

引导学生理解“尽”,指名说说“尽”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尽”就是“完、消失”的意思。

③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太阳依傍着山峦渐渐下沉、消失,黄河水朝着大海滔滔奔流。

一轮落日,在连绵起伏的群山背后渐渐西沉;黄河水自远方奔腾而来,又波涛滚滚的向大海奔去。

④看图想象,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行。

(2)学习三、四两行。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这一雄伟壮观的景象,他会想些什么呢?

指名读三、四两行。

理解:

欲:想要。穷:穷尽。千里目:目,眼睛,就是看到更远的地方。更:再。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3.思考拓展:这首诗蕴含了什么哲理?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背诵古诗;

2.根据对诗歌的理解,画一幅画。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题示标

(一)板题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有没有李白写的呢?(静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望庐山瀑布》)

3.用课件出示导学稿。

二、小组讨论,组内纠错。

请同学们借助拼音大声朗读诗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难读的诗句多读几遍,直到读熟练。

(一)个人自学

1.学生自主学习(生按提示自学,师巡视指导。)

2.自己检测自学效果:学生大声朗读一遍课文后生字词和整首诗文。

(二)小组纠错

和小组内伙伴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轮流读生字词,交流对生词的理解。

(四)班内质疑

1.检查正确认读生字词

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名读。

2.指名读,去拼音读,小组比赛读等方式进行拼读。

三、质疑拓展,小组总结

(一)自学自测

学生自学,认真朗读诗文,尝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小组纠错

小组轮流朗读诗文,互说诗句的意思,互相纠正错误。

(三)质疑拓展

1.指名学生朗读诗文,师生共同纠错。

2.结合重点词语理解重点诗句,进行朗读指导。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指导:

交流对第一行诗的理解。

(1)指名说说诗句中关键字的意思。

日:太阳照:照耀(如果不这么细致地去分析,孩子们很可能把日和照当成“日照”这个城市来对待。)

香炉:香炉峰,庐山上的一座山峰;

生:飘浮

紫烟:紫色的烟雾

(2)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交流对第二句诗的理解。

方法与步骤同第一句。再指导学生进一步有感情读诗句时,要引导学生品味“挂”字的妙用

交流对第三四句诗的理解。

理解这两句诗,先理解“疑”字的意思,然后理解诗句的意思。诗意理解后要抓“飞流直下”与“落”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指导学生读出这种气势。

每句诗的意思理解完后,要回归整体,让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四)、归纳总结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背诵、默写诗文;

2.根据对诗歌的理解,画一幅画。

二年级上古诗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字:咏、妆、惜、荷、蜻、蜓;会

写6个字:惜、柳、丝、照、泉、柔,以及“泉眼”一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

4、通过学习,初步体会汉语丰富的表现力,欣赏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采用朗读感悟法,情景教学法。

预习作业:

朗读古诗;查字典或资料先了解古诗大意。

教具准备:

课文课件、图片、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借助拼音读古诗,把诗句读流利。

2、识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汉字。

3、读古诗,想:

a两首古诗分别写的什么季节?

b结合插图,分别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赞美。

c细读古诗,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同桌交流,或请教老师,或查工具书。

d想象小池的美景,进一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e想象诗句的意思,试背诵。

二、质疑定向(小组长检查)

三、自主合作探究《咏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