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阅读水教案5篇

时间:2023-09-30 作者:loser

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指导每节课的教学步骤,在设计教案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以下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蒙氏阅读水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蒙氏阅读水教案5篇

蒙氏阅读水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读懂画面内容,寻找线索,推测萝卜被偷原因,并尝试解决问题。

2、关注画面细节,能用连贯清晰的语言讲述萝卜被偷后的故事。

3、体会熊小弟保卫萝卜遭遇的波折,感受锲而不舍的精神。

活动准备:

ppt、小书、图表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栅栏

这是什么?哪里见过?可以用来干什么?

小结:栅栏是用木头围成一圈的障碍物,起到防护和隔离作用。

二、多种方式阅读,观察、分析萝卜被偷原因及尝试解决问题

1、封面阅读,知道熊小弟为保萝卜做栅栏。为什么要做栅栏?要用到哪些工具?这些工具怎么使用?

2、逐页阅读,分析萝卜被偷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1)熊小弟的栅栏做得怎么样?能起到作用吗?

(2)第二天发生了什么事情?熊小弟心情怎么样?萝卜为什么会被偷?推测被偷原因

(3)那应该怎么办呢?尝试解决问题。

3、连页阅读,重点讲述第二次萝卜被偷原因及解决方法。

(1)第三天发生了什么事情?幼儿连贯讲述熊小弟分析萝卜被偷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2)栅栏间隔一样宽了,萝卜还会被偷吗?说说你的理由。

4、自主阅读,连贯讲述第三次萝卜被偷后的'故事。

(1)第四天发生了什么事情?幼儿连贯讲述熊小弟分析萝卜被偷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2)栅栏的间隔都这么小了,萝卜还会被偷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5、集体阅读,感受熊小弟锲而不舍的精神。

(1)第五天发生了什么事情?熊小弟此刻心情怎么样?

(2)熊小弟会放弃吗?你喜欢这样的熊小弟吗?为什么?

(3)揭晓答案:兔子会挖洞!

图表呈现,梳理故事 萝卜总共被偷了几次?每次萝卜被偷后,熊小弟都是怎么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按照故事的发生顺序,依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脉络来梳理故事。

三、故事延伸,拓展想象

你觉得熊小弟接下来会怎么做?如果你是熊小弟你会怎么做?

蒙氏阅读水教案篇2

活动设计背景

托教的孩子吃饭时老是爱把不想吃的菜扔在餐桌上,例如白菜黄瓜萝卜冬瓜都不爱吃,还有很多孩子就吃米饭,不吃菜。生活老师很是头疼。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蔬菜,让幼儿知道常见蔬菜的名称并能说出他们的作用。

2、让幼儿了解常见蔬菜的营养价值,知道多吃蔬菜有利于身体建康成长。

3、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

4、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5、了解吃饭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能按时吃饭,不挑食。

教学重点、难点

1、幼儿知道常见蔬菜的名称并能说出他们的作用

2、让幼儿了解常见蔬菜的营养价值

活动准备

1、蔬菜的图片

2、实物样品,准备一些常见的蔬菜如白菜黄瓜萝卜冬瓜土豆笋等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蔬菜样品,让幼儿摸摸,闻闻并告诉他们各种蔬菜的名称

2、分类比较,哪些是生吃的,哪些是熟吃的。

3、教师讲解,不同的蔬菜营养成分是不一样的。我们要长大长高必须吃各种不同的蔬菜,否者体内的营养成分缺失,不但容易生病,还长不高,长不大。

4、教师讲解常见蔬菜的营养价值

5、讨论-------老师问小朋友你们爱吃蔬菜吗,挑食吗?挑食好不好?你以后吃饭怎么做?

6、个别发??

7、游戏活动

找图比赛,幼儿每4人一组,教师说出蔬菜名称,幼儿拿出相应的图片,看谁说的又快又准。

8、教师引导总结,挑食是一种不好的现象,蔬菜的营养成分很高。不同的蔬菜营养成分是不一样的,多吃蔬菜不偏食,我们才能长大,长高

教学反思

1、在这次活动中很多小朋友能够积极参与活动,知道了挑食不好,并表示以后吃饭不挑食多食蔬,但是在活动中也有少数小朋友不爱发言,讨论不积极。

2、这次活动如果在放一些有关动画片让小朋友自己感悟挑食不好效果会更好

3、今后要在活动设计的多样性上下功夫。

蒙氏阅读水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画面细节所传递的信息,并尝试完整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2、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翻阅图书,体验自主阅读的快乐。

3、了解凡事都要看整体而不能只看局部的道理。

活动准备

图书每人一本(用回形针夹好相关页数)、拼图每人一份、教师操作图片若干、背景音乐、书名大字卡。

活动过程

一、展示封面--引起幼儿兴趣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本有趣的书,讲的是谁的故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2、根据幼儿回答,出示书名(呈现大字卡)

3、小结:原来你们有的是从书名知道的,有的是从画面知道的。

二、教师导读--理解画面细节所传递的信息,并尝试完整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1、教师从第一页讲到第四页”红老鼠觉得这个怪物是什么?

2、“红老鼠觉得怪东西是根红红的大柱子”(教师根据幼儿回答边操作图片边小结)

(三)幼儿自主阅读并翻阅图书,理解画面细节所传递的信息,并尝试完整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体验自主阅读的快乐。

1、教师“星期一,红老鼠说这个怪东西是一根柱子,其他老鼠都不相信,接下来的几天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小朋友自己来看书,从星期二开始看到星期六。把有趣的事,记在心里,待会说给大家听。”

2、幼儿自主阅读,教师巡回指导。

3、集中交流“除了红老鼠,还有些什么颜色的老鼠?它是怎么说的?”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片或请幼儿自己寻找出看到的图片)

4、教师根据板书梳理一遍老鼠们说的'话。

“当蓝老鼠说怪物是一根绳子时,大家都不同意,开始争吵了起来,红老鼠说……”

5、知道星期天,白老鼠出发了,教师讲述白老鼠的发现“这个怪东西硬得像柱子、软得像条蛇、宽得像峭壁、尖得像只矛,薄的像扇子,粗的像绳子,不过嘛,合起来的话,这个怪东西就是……。

四、拼大象——了解凡事都要看整体而不能只看局部的道理。

1、“今天,这个怪东西就在这个小篮子里面,请你们把它变出来。”

2、幼儿操作拼图,教师巡回指导。

3、“小朋友拼出来的怪东西是大象,我们一起来看看白老鼠发现得是不是大象。”

4、师生一起完成黑板上的大拼图。(引导幼儿边拼边说完整的句子)

5、“白老鼠看到的是头大象,为什么其它老鼠没看出来呢?”

6、教师小结:原来白老鼠说得才是对的,因为它是从大象的左边跑到右边,从上边跑到下边的,了解到的是大象的整体,而其它的老鼠们看到的只是大象一个部分,当然就不对了。

五、完整阅读——体验自主阅读的快乐现在我们一起把书从头到尾一边看图一边听老师讲故事。

六、活动结束。

蒙氏阅读水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能借助《新华字典》,读准加点字的读音:濮阳、粗犷、蜥蜴、游弋、房椽、举世瞩目;理解词语:图腾、万能之兽、万能之神等;丰富词汇,积累带龙的好词佳句。

2、学会通过中心句的理解来阅读、感悟段落的内容。

3、通过以读促悟的自主学习方法了解龙的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

4、体会中华民族和龙的深厚情感,理解和感悟“龙”的象征意义。

学习重点:

了解“中华第一龙”的特征,理解中华民族对龙的情感,了解龙在中华文化的地位。

学习重点:

体会龙作为图腾这一艺术形象的形成过程及象征意义。

学习时间:

1课时

一、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展示龙的图片,感知龙的艺术形象。

2、过渡:刚才我们听了歌曲,看了图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龙的一篇课文——《中华第一龙》。

二、自学课文,初步感知

1、出示课件,交代阅读提示:

(1)、借助字典,读准下列词语中的带点字的读音。

濮阳 粗犷 蜥蜴 游弋 房椽 举世瞩目

(2)、“中华第一龙”指的是哪一条龙?它有什么特点?

(3)、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把龙作为图腾?你从这一艺术形象中体会到了什么?

(4)、用“词语”或“短句”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10分钟。

三、检查自学,汇报交流

1、交流查字典读准字音的学习情况:

濮阳、粗犷、蜥蜴、游弋、房椽、举世瞩目

补充:砌成、鹰爪、抒发、发掘、连绵、惊涛骇浪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并且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交流问题:

(1)、“中华第一龙”指的是哪一条龙?它有什么特点?

(2)、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把龙作为图腾?你从这一艺术形象中体会到了什么?(首先解释“图腾”,然后交流体会。)

四、深入学习,探究精髓

(一)、导读第4自然段,深挖细究

1、自由朗读,思考问题:

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排比)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课件出示语句]

于是,我们的祖先便希望自己的图腾具有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大河那样的雄姿,让它像鸟儿一样能腾云驾雾,像鱼一样可以在水中游弋,向马一样可以飞快奔跑……

探讨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这样想象。

2、探究两个问题,模仿句式说话。

问题:(1)、省略号什么意思?

(2)、什么是万能之兽、万能之神?

句式训练:

选用“骆头、鹿角、蛇颈、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说说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这样想象。

3、有感情地齐读第4自然段。

(二)、品读第5自然段,深入体会

1、指名朗读,思考问题:

龙在我们民族的心目中是怎么样的?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

2、汇报交流:

议点:装饰(吉祥、神圣)、舞龙(喜庆、力量)、“龙”词(赞颂、祝福)、歌词(抒情、讴歌)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 提炼“龙”的精神是什么?

2、 把课文中带龙的词语抄下来,再写几个带龙的词语。

蒙氏阅读水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8个一类生字及10个二类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读懂课文的内容。

2、利用多种方法识字,理解字义,能从多角度感受到小老鼠旅行过程中的危险与收获。

3、通过读文,能够深深感受到小老鼠身上所具备的那种为了实现自己目标和梦想不怕艰险与困苦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乏、要、受”三个一类生字,并理解课文所的寓意。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识记一类生字。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领读难以读准的字音。

2、采取多种方法读文。

指导学生读文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二、识认一类生字。

乏:小篆像是“正”字的反写。《说文》:“反正为乏”。所以乏的本义是“不正”。不正则不完善,于是有“缺乏”的意义。这是本义的引申,后来成了乏的常用义。又引申为疲乏、困乏,人困马乏,乏味、不乏其人。

要:会意字。小篆像双手叉腰的形象。这是“腰”的本字,因为腰是人体的重要部位,于是引申为中枢、关键。又引申为要点、纲要。又引申为概括、总括。

要还是多音字: yào 需要、重要

yāo 要求

阻:本义指“险要的地方”,又指道路的难行。引申为阻碍;阻止。阻止、阻碍、阻挡;山川险阻,通行无阻。

望:登高远望、望尘莫及、拜望、盼望、望子成龙、喜出望外、丰收有望、威望

但:形声字。本读作tǎn,是脱衣露出上身的意思。后来借作“只”、“反”或“徒然”的意思。其本义便写作“袒”来表示。但愿、但是、但凡

受:甲骨文、金文的受字,上面一只手,下面又是一只手,中间为“舟”,表示一方给予,一方接受的意思。所以受字的本义,既有给予的意思,又有接受的意思。在古书中两种用法并存。后来在受字旁再加手旁,另造一个“授”表示给予的意思。这样,受字后来就专作“接受”的意思来使用了。

受用、受命、受宠若惊、受贿、忍受痛苦、受害、受风、受暑

晚:本义是日暮、傍晚。引申指夜间。又引申指相对意义的“晚”,即“迟”。又引申为将终了、一个时期的后一段渗入:晚年;晚期;晚唐、晚辈。

沉:甲骨文中。间像牛,周围是水,表示把牛沉到水中的意思。上古把牛沉入水中,以祭祀山林川泽,这是一种祭祀仪式。沉,本义是“没入水中”,与“浮”相对,沉重、沉淀、沉思、沉醉、下沉。

三、练习

1、读课后“读一读”词语,并试着造句。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感悟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1、读一读一、二类字,词语卡片。

2、齐读课文。

二、读课文、感悟文章内容

(一)自由读文、小组讨论

1、( )——( )自然段讲了旅行前的准备。

2、( )——( )自然段讲了旅行中遇到了危险。

3、( )——( )自然段讲了小老鼠旅行的收获。

(二)多种方法读1—4自然段。

1、指导朗读,注意帮助学生把握对话时的语气。

2、你想对小老鼠的父母说些什么?

(三)读5—9自然段,思考问题:

1、旅行中小老鼠遇到了哪些危险、困难?

2、读读重点词语,如:幸免一死、数次迷路、受尽惊吓。

(四)读10—12自然段,思考问题:

1、找出你最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2、读完文章你最想对谁说一说心里话?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连一连”练习题。

2、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书写,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读生字词卡片。

二、指导书写。

要:注意“西”的正确写法。

受:与“爱”区别讲解。

乏:共四笔

三、完成练习。

1、完成课后习题“读一读”、“背一背”。

2、熟读课文。

四、作业设计:

请你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五、板书设计:

小老鼠去旅行

海滨旅游 遇到危险 咬断尾巴

数次迷路 爬上山头 贪婪观望

安宁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