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一定要将教案写好,优秀的教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团团范文网 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1年级语文教案推荐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1年级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生字,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记忆生字,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赞美母爱,教育学生尊敬母亲,爱戴母亲,关心母亲。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字;
2.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来理解课文说蕴涵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假如你在街上和妈妈走散了,你该怎么办?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练读课文,圈画生字。
3.学习生字
城:左右结构 形声字 城市、城府、城镇
牵:上中下结构 部件组合法 牵挂、牵牛花
掌:上中下结构 掌握、手掌、掌心
围:半包围结构 口字部 形声字 包围、围棋、周围
笑:上下结构 竹字头 笑话、苦笑、苦笑不得
善:数笔划方法 注意笔顺 善良、善事、善后
淡:左右结构 平淡、清淡、冷淡
互:数笔划方法 注意笔顺 互相、互助、互生
4.指名读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作业:书写一类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熟读课文,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多种方式读课文,以读代讲:如自由读,小组读,齐读。
二、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文,画出描写妈妈眼睛的句子,读一读。
2.画出描写妈妈头发的句子,读一读。
3.画出描写妈妈手的句子,读一读。
4.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5.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的妈妈头发、手、眼睛都是什么样的吗?小女孩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三、如果,你的妈妈现在就在你的面前,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书写,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指导书写:重点指导“围、牵、善、互”
二、完成课后练习: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贯穿在讲读课文中)
2.读一读:简单说说“掌上明珠、哭笑不得、善始善终、惊慌失措”各词的含义;用喜欢的词语说话。
3.写一写,积累词语
4.做一做
(1)小组内先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2)画一画自己的妈妈(爸爸),在下面写上自己想说的话。
三、板书设计:
课 件 温柔的手
生 字
1年级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读图、换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雾”“淘气”“岸”“躲”“消失”等词的意思。
2.借助课题,利用文中表示地点的词句有序表达雾的行踪,体会雾的活泼与淘气。
3.通过朗读、想象等方式细读语段,照样子说清事情,进一步感受雾神奇可爱的淘气形象。
?教学重难点】
借助课题,能利用文中表示地点的词句有序表达雾的行踪;通过朗读、想象等方式细读语段,照样子说话,进一步感受雾的淘气和神奇。
?设计理念】
童话之美,在于语言和形象,由文本传出,驻足心间。本课教学基于童话故事的文体特点,以“淘气”为线索,通过品味重点词句,展开学习过程,与小雾孩共同历经的心里路程,品语词之美,悟形象之趣。
?预设过程】
(一)、板块一:识“淘气”,感知“雾”的样子
1.看图识雾:
(1)写“雾”。
(2)看图激趣:这是山里的云雾,这是城市里的大雾。在我们眼里雾是白白的,浓浓的,但是有一位作家他说雾是什么呢?
2.初知形象。
引出故事:从前有一片雾,他是个淘气的孩子。
指名读,这位作家说雾是什么?
理解“淘气”:怎样的孩子是淘气的孩子?
3.揭题。
(二)、板块二:知“淘气”,练说“雾”的行踪
这个淘气的雾孩子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先来看看读书要求。
1.自由读文,提出要求:
2.读一读:借助拼音,朗读课文。
3.想一想:雾在哪里?用“——”画出句子。
4.反馈导学:雾在哪里?(出示句子)
(1)雾先来到哪里呢?(板画大海)
(2)再来到哪里?
识“岸”:看看图,找找岸边在哪里?跟着放大镜一起去看看,你找对了吗?岸,就是靠近水边的高地,所以上面有个山字头。海边的高地是——(板画海岸)
拓展:河边的高地——湖边的高地——
(3)接着雾又来到哪里?(板画城市)这是海岸边的城市。
①识“躲”:你能给躲换个词吗?(藏)还可以换什么词?
②比较:如果把他换成(飘)读读看,你觉得哪个字更可爱更淘气?指名读。
(4)最后雾去哪里了?联系上下文理解“消失”。
(5)小结。
(6)完成练习一:填一填。
(三)、板块三:读“淘气”,品味“雾”的活泼
1.自由读第3段,思考:
他把什么藏起来?追问:你从哪里看出来?(大海、船只、海水和蓝色的远方)
(1)理解“蓝色的远方”以及与大海的关系。
如果只能用这里一个词来回答雾把什么藏起来,你觉得哪个词最正确呢?
(2)句式练说:雾还会把大海里的什么藏起来呢?
(出示图+句式)
2.反馈导学:
(1)重点指导:读好雾说的话。
(2)读出淘气的语气。
(3)齐读语段。
3.小结:活泼淘气的雾孩子竟然把大海都藏起来,他还把什么藏起来呢?藏起来之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四)、板块四:说“淘气”,体会“雾”的神奇
1.读4-9段,要求:
学习要求:想一想,选择一处地方和同桌说一说。
雾把()藏了起来。无论是(),还是(),都()。
2.反馈导学
3.写一写完成练习二:选择一处地方写。
4.小结: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白茫茫的什么都看不见了。瞧,这就是大雾笼罩下的世界;最后雾孩子藏来藏去,把自己也藏起来。这时,世界上的一切又都出现了。多么神奇淘气的雾孩子啊!
结课:孩子们,在今天的童话故事里,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朋友,那就是——雾孩子,在作家的眼里,他是淘气的孩子,那在你眼里,雾又是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出课堂。
1年级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在默读课文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镶”、“镀”等词语在表现天山牧场的迷人风光时所起到的作用。
4、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天山牧场的迷人风光及生活在这里的牧民热情好客、生活幸福,体会作者对天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通过课文,感受天山的人和景。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感受天山的人和景。
教具准备:
字卡、挂图。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初步感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出示天山牧场的挂图。
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生说地点新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在新疆的中部有一条大山脉,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它就是天山。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天山那辽阔的千里牧场。板书课题:天山牧场。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
3、小组内交流怎样识记生字。
4、学生汇报,教师适时指导。
5、学习多音字:“蒙”和“喝”。
6、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三、再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概括每一段的段意。
2、课文可以分为几大版块?每个版块讲了什么内容?
(1—4自然段牧场景色,5—7自然段牧民生活。)
3、说说天山牧场给你留下最初的印象是什么?
(只要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就要鼓励。)
四、作业。
熟读课文,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激发情感,自然导入。
1、听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
2、师:听了这首歌,我们应该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学习《天山牧场》这篇课文?
生:生奋、留恋、赞美、自豪……
师:现在我们就带着这样的心情一起走进风光迷人的牧场。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出对它的赞美的语气。
再读,读出对它的喜爱之情。
二、理解课文。
1、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课文的1—4段:牧场景色。
2、请同学们小声读1、2自然段,思考:课文介绍了牧场的什么?
(课文介绍了牧场的位置、原始森林、野花、油草、溪水、蒙古包)
3、你喜欢哪句话,哪个词,画一画,读一读,同学间互相说一说。
学生喜欢的词句要重点体会:点缀、镶、齐等词。
4、找到一个拟人句和两个比喻句,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天山牧场有雪峰、森林、繁花等很多美丽景色,让我看图来感受一下。
6、3—4自然段你喜欢哪段就来学习哪段,要求:边学边画,哪些词、哪句话让你感受牧场景色风美。
三段:重点体会“策马、尽情驰骋、处处可见”“好像每一根毛尖都冒着油星”“就像绣在绿色缎面上的彩色图案一样美”。
7、读了第4段你感到哈萨克牧女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8、那我们应该怎样读?
学生练习读
9、想象一下如果你现在就是哈萨克牧女,会有什么感受?
10、你在第3、4自然段中有哪些喜欢的句子,尝试背下来。
三、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
作者先从大处落笔写了天山牧场远望辽阔、富丽,再从近处落笔,写近处的牧群、牧女,这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的,我们在习作时也应适当的应用。
我们再来齐一下课文1—4自然段,感受作者生动描写。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不能说一说你对天山牧场又有了哪些了解?你有什么感受?
五、作业。
熟读课文第5、6、7自然段,了解牧民生活的相关知识。
第三课时
一、复习
指名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牧场生活
1、默读5—7自然段,每一段都讲了什么内容?
2、学习第5自然段
(1)共有几句话
(2)每句话写的都是什么?
(3)理解“金碧辉煌”“镀”的意思,体会作者使用的精准。
3、学第6、7自然段
(1)哪里体现了牧民热情好客
(2)饱含对牧民的喜爱之情。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
1、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把自己的感情融入进去。
2、学完了课文,你想说些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把它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汇报。
四、小结
本文节选自碧野的《天山景物记》,他原文中的小标题是《迷人的夏季牧场》,选入本课时做了相应的的修改。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查找原文仔细读读。
1年级语文教案篇4
【知识与技能】
1、认识9个生字,会写“见、白、田、电”认识2个偏旁“舟、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晴朗夜晚星空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和价值。
一、激趣导入
师: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想猜猜吗?
出示课件: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弯刀。
学生猜谜。
师:你们喜欢看月亮吗?平时你们见到的月亮都是什么样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圆圆的月亮、弯弯的月亮、半圆形的月亮……最后定格在屏幕上的是图象。
师:大家看,晴朗的夜晚,蓝蓝的天空,可爱的月亮,闪闪的星星,美丽的小姑娘,这是一幅多美的画面啊!有位老爷爷把它写成了一首诗。题目就是《小小的船》
师生共同写“小小的”
师:谁能把课题读读?(指名读)
(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少了一个“船”字。)
师:这个“船”字可神气了,只有大声喊出它的名字,它才愿意出现。(生读“船”)
师:能告诉我你是怎样记住它的吗?
(生分别说出识字的方法。)
师:小朋友记住的方法真好,大家把课题完整的读一读。
(生读课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儿歌。(出示课文课件)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课件出示课文,教师范读。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你们想不想把它读好?
师:要想读好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可以想什么办法记住它。
(学生说说认字的方法)。
师:现在请大家用自己的办法读读它,遇见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师:在刚才的朗读中,我发现有一位小朋友边读边画生字宝宝,你也能像他一样把生字宝宝圈一圈。并大声喊出它的名字吗?(生圈生字,读生字)
师:谁能说说课文里的生字宝宝有哪些?
你画得可真正确,和老师画的一样呢!(出示课件)
师:请小朋友看到大屏幕,我们一起把生字宝宝读一读。(生齐读生字)
师:生字宝宝从大屏幕中跳到了老师的手上,哪个小朋友还能喊出它的名字。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
师:生字宝宝给你们加大难度,它把音节朋友藏起来了,还能认出它们吗?
(男生代表和女生代表抢读,全体学生评一评谁读得好)
师:谁能给这些生字宝宝交个朋友。(学生给生字组词)
师:小朋友说得真棒!生字宝宝奖励你们几个小游戏呢。
进行你演我猜。一名学生表演,大家猜他所表演的字。
师:这几个小朋友表演得真棒!瞧!黑板上的小星星都开心的笑了。在每颗星星的下面都藏着一个生字宝宝呢!谁答对了,它就和你回家。(生上台进行摘星星的游戏)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把这些生字宝宝都带回家去了。课文妈妈也想见见你们,快读读它吧!(生自由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感知课文
师:刚才读了课文,哪位小朋友眼睛最亮,发现课文有几句话。
师:你喜欢哪一句?(指名回答,喜欢第一句)
课件出示: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师:“弯弯的月儿”什么样呢?我们一起画一画吧。
(老师在黑板上画,学生在纸上画。)
教师出示“弯弯的月儿图”,让学生边指边体会“弯弯的”“两头尖”。
师: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弯弯的事物?
(学生说“弯弯的香蕉”和“弯弯的小桥”“弯弯的小船”等。)
师:看!弯弯的月儿多像一条小船。
出示对比句:
弯的月小的船,小的船两头尖。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师:请你再来读一读,你喜欢哪些句子?为什么?
(学生体会“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写出了月亮弯弯的可爱的样子。)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自由读、指名读、集体读。
体会后两句。
师:一个晴朗的夜晚,我们坐在院子里抬头仰望。只见蓝蓝的天空,无数颗星星一闪一闪的,还有一轮弯弯的月亮,多美啊!让我们飞上蓝天,坐到月亮上去,这时你看到了什么?
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师:蓝蓝的天空像什么?闪闪的星星又像什么?
(学生展开想象回答。)
师:这句话中有一个生字宝宝可调皮了,它急着和你见面,想让你们写写它。
出示卡片“见”,学生和老师共同写“见”,写是要注意笔画“竖弯勾”
师:生字宝宝非常满意,它又跳回课文中了,我们把这句话读一读。
这么弯的月儿,这么美的星星,这样蓝的天,你觉的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首儿歌呢?
(生有感情的读课文)
师:我发现许多小朋友都能把课文背出来了,我们带上动作一起把课文背一背。
(生背课文)
四、课后延伸
师:孩子们,这么可爱的船,你们想不想上去坐坐?
请小朋友闭上眼睛,让我们乘着想象的翅膀,随着音乐想象你看见了什么?
如果学生回答看见弯弯的月儿,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教师随机让学生与美景对话
如果学生回答看见杨利伟叔叔。教师再一次提供对话平台。
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小小的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们一定能像杨利伟叔叔一样乘着飞船去探索太空的奥秘。
?评析】
“自主对话”从“认字”始
刘晓燕曹国琴肖艳
“自主对话”四字,曾一度令我疑窦重重,甚至望而生畏,杨丽娜老师执教的lt;lt;小小的船gt;gt;,很好地诠释了“自主对语”在一年级的识字课中的应有之义,核心精神,即学生想学,愿学,能学,在这种前提的激励与支持下,展开与教师,与同伴,与课文,与自然,与社会的尝试对话。
一、以情渲染,营造平等、和谐的对话场
“生字宝宝”、“课文妈妈”是执教老师词不离口的两个词汇,如此极富童心童趣的语汇散遍全堂,俯拾即是,如:“这个‘船’字可神气了,它要你们大声喊出它的名字,它才愿意出现”、“快看了,你们划的跟老师是一样的吗?”教师深谙儿童心理的语言,让课堂奏响平等、民主、自由的和谐之音,师生之间相知、相融,对话有了蓬勃生长的绿洲沃土。
二、以“趣”引领,自然无痕现自主
开课伊始,教师以激趣导入,成功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文学生与生字,儿歌对话埋下伏笔,出示课题后,教师为分散识字难点,随课题识“船”,教师先不写,让学生读,发现“船”字未写,让学生大声喊“船”字,读准字音后终于露面。在这一系列的猜、看、读中,生字印象得以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自然萌发。
学生自读课文时,教师让小朋友“用自己喜欢识字方法和生字宝宝交上朋友”,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进一步唤醒了学生学习主人的意识。
值得一提的还有巩固识字的猜字游戏,学生个性化的表演,激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思维因子,学生认真观察、紧张思考,自然深化了对生字的记忆。
三、以“理”导法,领航深层自主对话
“读儿歌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再次被唤醒、强化,随后的识记生字环节,教师不失时机地肯定,小结了学生们的识字方法,让学生有法可循,明确了手中既有的记字方法,同时点燃继续发现创造的无限热情。
四、以“思”架桥,开启与文本、自然社会的对话之窗
“闪闪的星星像—————
蓝蓝的天像————————”
一个句式,放飞了学生的想象,发展了学生的语言,一石二鸟,这可以理解为学生与文本的拓展对话,一种开拓学生思维空间的广义对话。
“闭上眼睛,想想你看见了什么?”学生插上想象的双翼自由翱翔在广袤的太空,与神奇的自然世界自由对话,随着太空图,课件出现了杨利伟的形象,我觉得这个环节大有深意,无形中引导学生学会关注时事,关注社会,同时在他们的心里,也一定埋下了一颗渴望探索自然奥妙的种子。
1年级语文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掌握课文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从古至今我国历的英雄人物不胜枚举。你最敬佩哪位英雄人物?简单介绍一下他的英雄事迹。”
总结归纳:“他们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为祖国、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黄继光就是这些英雄人物中的一位,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为了战斗的胜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充分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精神。”
人物介绍:“黄继光1930年出生在四川省江中县一个农民的家庭里,小时候给地主当长工,受尽了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1950年黄继光参加了民兵,第二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同年10月20日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壮烈牺牲。”
学生交流上甘岭战役资料:(课前搜集资料)
二、学习新知
1、学习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一类生字要求会写);理解字义。
(1)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2)课堂反馈自学情况。
①指名读生字
②分析字形结构,记忆生字。展示“暴”字的多媒体课件,重点是靠下部分笔顺是:竖钩、点、提、撇、点,不是“水”。
③理解词语
学生可以先自己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而后可以通过学生合作学习解疑、查字典解疑、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解疑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战役:为实现一定的战略目的,按照统一的作战计划,在一定的方向上和一定的时间内进行的一系列战斗的总和。简单地说,一次战役往往包括多次的战斗。
在理解“战役”一词的意思时,出示上图。直观的感受有利于学生对“战争、战役、战斗”三词范围和包含关系的理解。
顽强:坚强;强硬。
“顽强”一词对理解黄继光的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有重要作用,在此可先用近义词和反义词从书面上理解,为课上结合上下文深入理解奠定基础。
近义词:顽强――坚强
反义词:顽强――软弱
暴风雨: 大而急的风雨。
(3)此词中的难点是“暴”,可以通过投影出示“暴”的几种解释,让学生根据词义进行选择,并根据不同意思组词。对暴风雨一词的正确理解,可加深学生对比喻句的理解,从而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突然而且猛烈。(暴雨、暴怒、暴饮暴食、暴病)
②凶狠;残酷。(暴_、暴行、施暴)
③急躁。(暴躁)
2、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
本课讲的是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又是怎样发展的?结果怎样?
(2)再读课文,了解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黄继光英雄的优秀品质,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3、体会比喻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2、联系上下文和学生生活实际,体会重点句子是如何歌颂黄继光大无畏精神的。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理清脉络。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3)这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归纳总结
(1)全文一共12个自然段。
(2)课文讲述了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献出了宝贵生命的英雄事迹。
(3)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写或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____、结局写,都叫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本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学生在发言时语言可能不太规范,只要意思对了,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然后再把规范语言告诉学生)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1-2)
(1)指名读1、2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写黄继光所在的营接受攻占高地的紧急任务。)
板书:接受任务
(2)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认为完成这项任务的难易程度怎样?
时间的紧迫:“第五天夜晚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在黎明之前夺下被敌人占领的597.9高地。”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黎明”一词,进而理解从“ 第五天夜晚”到“黎明之前”的时间很短,所以这项任务难度大。
战斗的激烈:“这是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最激烈”直接点明战斗的激烈程度,“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说明战斗很激烈,所以这项任务难度大。
时间的紧迫,战斗的激烈使完成任务的难度更大了。在教学中老师可把重点句的投影打出来,当学生分析到重点词时,可以改变重点词的颜色,以强化学生抓重点句中的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两个要点应分析,但不要占过多时间。
总结过渡:这样激烈的一次阵地战,时间又是这样紧迫,夺取957.6高地可不是一件易事,可黄继光为什么还要主动请求任务呢?
2、学习第二段(3-6)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黄继光为什么主动请求任务?
(2)抓词语,理解重点句。
①投影
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战士们的突击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比较两句话的不同,再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次数不同,一句是多次突击,一句是一次突击。“屡次”说明多次突击没有成功。“比雨点还密”,写枪弹的多、密,看出战斗非常激烈,所以战士们一次又一次的突击才会被“压”回来。更说明拿掉这个火力点,对战斗胜利的重要作用,以及完成这个任务的艰难。这也正是黄继光请战的原因,说明了他对夺下597.9高地的高度责任感。
②思考:“愤怒”和“坚定”在文中表达了黄继光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出黄继光请战的决心来自对敌人的恨和完成任务的高度责任感。
③理解: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这是黄继光保证完成任务的誓言,体现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归纳段意:进攻受阻,黄继光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主动请战。
板书:主动请战
3、学习第三段(7-11)
过渡:指导员答应了黄继光的请求。黄继光和两位战士又是怎样完成任务的呢?
(1)默读思考
①黄继光和两个战士是怎样冲上去的?
②负伤后的黄继光又是怎样做的?划出描写黄继光动作的词语。
③是什么力量使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枪口?
(2)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并根据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3)全班交流体会
①重点句:“炮弹在他们周围爆炸”“他们冒着浓烟,冒着烈火,匍匐前进”。
体会出:黄继光和两位战友毫不退缩的顽强精神。
②动作是:用尽、爬、站起来、举起、晕倒、站起来、张开、扑、堵等。
体会出:表现了黄继光顽强战斗,宁愿牺牲自己,也要完成任务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③体会比喻句的作用:把子弹比作雨点、冰雹、暴风雨,说明敌人的火力越来越强,战斗越来越激烈,但黄继光丝毫没有退缩,表现得英勇顽强。
联系上下文体会数字和省略号的作用:为表现黄继光的顽强意志。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在读中体会黄继光两次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站起来,体现了他对敌人的仇恨和他同敌人拼到底的决心。
(5)结合插图想像,帮助学生理解黄继光大无畏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6)归纳本部分的主要内容:黄继光顽强坚持战斗、壮烈牺牲的经过。
板书:英勇献身
4、学习第四段(12)
(1)齐读12自然段,想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战斗取得了胜利。)
板书:占领高地
(2)理解“像海涛一样向上冲”的含义:在黄继光精神的鼓舞下,战士们的力量是势不可挡的。
三、总结全文,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本课按事情发展顺序,步步展开故事情节。先写黄继光所在的营接受攻占高地的紧急任务(第1—2自然段);接着写进攻受阻,黄继光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主动请战(第3—6自然段);再写黄继光顽强坚持战斗、壮烈牺牲的经过(第7—11自然段);最后写战斗取得了胜利(最后一个自然段)。故事的起因、经过、____和结果都叙述得很清楚。此外,课文对战斗环境及英雄的语言、行动的描写具体、细致,又运用了比喻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板书:按事情发展顺序
黄继光虽然牺牲了,但是他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永远继承和发扬下去。
板书:爱国主义 国际主义
四、布置作业。
两个内容任选一个。
1、把黄继光的故事讲给家人或小朋友听。
2、准备一个英雄的故事,在班级故事会上讲。要求:按事情发展顺序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