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编写教案时,我们需要考虑到课堂管理的因素,教师应该灵活运用教案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以下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园泥土的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泥土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喜欢使用水彩笔,尝试用扭动的线条表现蚯蚓的外形特征。
2、知道蚯蚓会松土,它是我们的好朋友。
3、乐意参与表演,大胆学说角色对话。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了解春天的季节特征
(材料准备)背景图、水彩笔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蚯蚓会松土
教学难点:学画扭动的横线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景:
春天来了,花园里的花朵都争着开放,可是有一个花园里的一朵花也没有开。花园的主人感到很奇怪: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忽然,泥土下面传来了花籽的声音:这里的泥土实在太硬了,我每天用力顶,想钻出来,现在力气都用完了,还是没有钻出地面。
讨论蚯蚓的本领,知道蚯蚓可以使坚硬的泥土变得又松又软。
二、学画小蚯蚓
用水彩笔表现扭动的小蚯蚓
讨论小蚯蚓适合画在画面的哪部份?
小结:小蚯蚓要在泥土里工作,所以蚯蚓要画在花的下面,就是地底下,泥土里。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用不同的颜色画蚯蚓
提醒幼儿作画的位置。
幼儿园泥土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阅读理解故事,感知蚯蚓视角里的世界。
会选择一篇日记重点阅读,用记录、交流等方式表达对画面的理解。
初步分辨是非好坏,体会幽默诙谐的画面带来的乐趣与感动。
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活动准备
课前了解有关蚯蚓的知识;
?蚯蚓的日记》电子版大图书(ppt,网上直接下载);
?蚯蚓的日记》大图书分页布置在教室四周(网上下载,打印涂色);
幼儿人手一份纸笔(纸片剪成小鸡心形状);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分享对蚯蚓的已有经验
师:你知道蚯蚓吗?把你了解的关于蚯蚓的知识来和大家说一说!
二、播放电子大图书,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1.观看电子大图书,记下一篇最有趣的日记。
师:有一条小蚯蚓,他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就是喜欢把自己看到的、经历的或者想到的一些事用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他会记录哪些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蚯蚓的日记》吧!注意一边看,一边听,一边记下一篇你觉得最有趣的日记!
2.通过提问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师:你觉得哪一篇日记最有趣?记录了一件什么事?
三、分散阅读
用记录、讨论、交流等方式帮助幼儿归纳并理解
1.猜测蚯蚓记录日记时的心情。
师:蚯蚓的日记有趣又精彩,那你觉得蚯蚓在记录每一篇日记的时候心情都一样吗?有些什么样的心情?(高兴、得意、难过、伤心、害怕、沮丧、担心……)
2.幼儿分散阅读,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日记重点阅读并做好记录。
师:日记里到底记录了哪些高兴、得意的事,哪些难过、伤心的事呢?请大家仔细去看一看、读一读、找一找,并在记录单上记录下一篇你最喜欢的日记。
3.讨论记录的方法。
师:怎样记录才能让自己或别人一看就知道是你记的,记录的是哪一篇日记呢?(引导幼儿讨论在记录时用最简便的方法:即记录日记的日期,记下自己的姓名或学号、标记等)
4.出示记录统计表,汇总阅读后记录的情况。
师:我们用表情符号(微笑、难过)分别表示蚯蚓不同的心情,看看你阅读记录的那篇日记是蚯蚓开心的事还是难过的事,就贴到相应的表情符号后面。
5.分享交流各自的记录,师幼共同分类归纳蚯蚓在不同心情时记录的不同的事。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记录的喜欢的日记是哪一篇?说说为什么喜欢?它是蚯蚓高兴的事还是难过的事?
四、深化理解,初步分辨是非好坏
1.寻找蚯蚓日记中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和需要我们提醒他改进的地方。
师:在蚯蚓的那么多高兴和难过的日记中,你觉得哪些地方他做得很棒,让我们感动并值得我们学习?哪些地方还有些小问题或小缺点,需要我们提醒他改进?
2.记录统计表上增添符号“大拇指、问号”,分别表示“值得我们学习、有问题需要改进”,请幼儿分辨是非,将先前汇总的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匹配。
3.出示最后一篇日记,组织幼儿讨论。
师:“作为一条蚯蚓,也有不好过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很小,有时大家甚至忘了我们在这里……”小蚯蚓有担心的事吗?担心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保护他们?
五、延伸活动
1.区角活动:将图画书放到图书区,引导幼儿进一步阅读书的前后环衬中一张张有意义的相片,观察小蚯蚓使用的桌椅、如何握笔等可爱的形象,加深幼儿阅读的兴趣,深入理解体会《蚯蚓的日记》带给我们的快乐和思考。
2.游戏活动:会用手偶在表演区中表演《蚯蚓的日记》故事情节。
3.家园共育:继续阅读《蚯蚓的日记》,在家长的指导下用实际行动来保护大自然中对人类有益的小动物;在家长的指导下尝试将自己每天或每周有意义的事用图文的方式记录成日记。
活动反思:
教学过程中,我先指导孩子细细品读了其中的三篇日记:蚯蚓教蜘蛛钻地,蜘蛛教蚯蚓倒立行走,蚯蚓和蚂蚁打招呼,从而引发孩子对阅读绘本的强烈兴趣,也渗透了一定的写日记的方法。接着让孩子们自己阅读绘本,说一说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内容,从中可以知道如果哦我们学写日记可以仿照蚯蚓写哪些事情。从中提炼出可以写“家里的事”,“学校的事”,“朋友间的事”,甚至是“做梦梦到的事”等等,可以写伤心的、高兴的、难过的、失望的、丢脸的等等。在此过程中,由于我选取了很多孩子们的生活照进行引导,因此孩子们思维很活跃,想到了很多很多我甚至之前没有设想到的写作题材。本周二我进行了初次的日记写作练习。孩子们写的内容也很丰富多彩,而且也能做到格式正确、语句通顺、内容真实,这让我非常欣喜。
孩子们喜欢这本绘本,并能通过这本绘本学习到技能,我觉得我这堂课的目的就圆满完成了。我以后也会更多地选取一些特定绘本进行教学,希望也能像《蚯蚓的日记》一样,在孩子的心中开出美丽的花。
幼儿园泥土的教案篇3
设计意图:
我们是一所农村幼儿园,孩子们从小就和泥土亲密接触,身上手上整天都是灰蒙蒙的,没有干净的地方。在玩的过程中他们喜欢用小树枝划出一道道痕迹,有时堆出一个个小山,有时表现为毫无目的。本次活动就是利用并挖掘了这一教材的潜在价值:"回归生活世界"。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的进行探索、研究,以发现泥土的特征,感受泥土带给他们的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引导幼儿区分干泥和湿泥,了解他们的性能用途,感知他们的不同特性。
2、增强幼儿玩土的安全和卫生意识。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玩过挖土:寻找过泥土里有什么。
2、玩土区;塑料小铲子、水、模具若干;套袖、鞋套人手一副。
3、活动背景:轻音乐。
4、手机电话一部,老师佩带的小型麦克风一部。
活动过程:
一、介绍活动任务,引出活动。
先穿戴好套袖鞋套后,带入场地--玩土区。
1、引入活动:通过接听蚯蚓先生的电话,交待今天的任务:找泥土的秘密。
2、讨论:"我们在找泥土秘密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3、交待规则:看谁先找到泥土的秘密,听到电话铃响后,快点回来告诉泥土的好朋友--蚯蚓先生。
(评价: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次活动由找秘密引出,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促进了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活动一开始我以接听蚯蚓先生的电话内容,为幼儿布置任务,开始了今天的活动。因为幼儿在玩土时常常处于无休止的状态,所以我通过以蚯蚓先生为主线贯穿活动始终,来引导幼儿进行活动收放各环节的衔接。)
二、感知干泥土的特征。
1、自由探索。
"请小朋友们带上工具去玩一玩,看看你能发现泥土有什么秘密?"
(1)为什么用玩具小熊做出来的小熊一碰就没有了呢?
(2)两处的(翻过的泥土和没有翻的`)泥土有什么不同?(软、硬)
(3)泥块为什么用手拿就没有了?(易碎、松)(评价:幼儿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师细心地观察,根据幼儿的操作及时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幼儿从无目的地玩到有目的的探索答案解决问题,由此,幼儿对泥土的"硬、软、松、易碎"的特性,在自己的亲身感知后也有了基本的理解。)
2、幼儿讲述。
师问:"你发现了什么秘密?"(蚯蚓先生来电话了,我们一起来告诉蚯蚓先生。引导幼儿集中。)我发现干的泥土很松。
我发现泥土很软。
我发现那边有的泥土很硬。
我用铲子轻轻一敲,泥土就碎了。
三、感知湿泥的特性。
1、自由探索。
请小朋友们往干的泥土里加一点水,你会发现什么?水到哪里去了呢?我问:加了水的泥土怎么样了?为什么会粘在手上?你继续加水,再试试看,泥土又是怎样呢?
(评价:本环节主要引导感知湿泥的特征,由干泥到湿泥的变化,诱发幼儿去探索。在我一边和幼儿玩一边引导幼儿的过程中,完全抵消了幼儿的紧张和顾虑,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中探索,寻找秘密,正如《纲要》中所说"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平等宽松的氛围",同时教师的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的身份及幼儿是活动的主人也相互融合、互相促进。)
2、幼儿讲述。
师:你发现了什么秘密?(蚯蚓先生来电话了,我们一起来告诉蚯蚓先生,加水后泥土的秘密吧。引导幼儿集中。)泥土会吸水。
泥土中加水后会变的软软的,很有黏的。
全粘在我的手上了。
加水后,我把塑料的螃蟹拿起来,螃蟹还是好好的,泥土没有松。
加水后,泥土会变形,想做成什么形状的都可以。
四、了解泥土的作用。
1、讨论:小朋友在生活中见过泥土有什么用吗?
2、请幼儿讲述。
可以泥土种植花、草。
可以用泥土种树。
泥土可以种庄稼。
泥土可以可烧成砖瓦盖房子。
泥土可以捏成泥人,还可以做玩具,我们家有的。
泥土还是小虫子的家。
五、活动延伸引导幼儿清洗玩土时用的工具。
活动反思:
本活动在选材上,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兴趣,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改变了以往玩土时缺乏目的性的状态,在整个活动中教师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把时间、空间大量的留给幼儿,让幼儿通过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幼儿们在相互交流、操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构建积累经验,完成了活动目标。
幼儿园泥土的教案篇4
设计背景
中班幼儿活泼好动,为了激发或发现幼儿对科学的兴趣爱好和探索欲望,特别设计了这节科学活动课。
活动目标
1、积极寻找蚯蚓,对蚯蚓充满好奇。
2、能细致地观察蚯蚓,清楚地表达观察的内容。
3、了解蚯蚓的名称,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用途。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重点难点
能细致地观察蚯蚓,清楚地表达观察的内容。
了解蚯蚓的名称,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用途。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小铲子,小锄头等工具。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找找蚯蚓宝宝在哪里。
(1)提问:在哪里能找到蚯蚓?
(2)幼儿分散寻找蚯蚓,并用小铲子,小锄头等工具挖一挖泥土,看看蚯蚓在哪里。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蚯蚓宝宝的样子。
(1)引导幼儿看一看:蚯蚓的身体像什么?身体的前后有什么?蚯蚓是怎样行走的?鼓励幼儿摸一摸:蚯蚓的身体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2)引导幼儿交流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说说蚯蚓是什么样子的。
3、教师引导幼儿说说蚯蚓宝宝的本领。
(1)提问:你知道蚯蚓宝宝有什么本领吗?
(2)引导幼儿探究蚯蚓的本领、如:请幼儿介绍寻找蚯蚓的办法,说说哪里比较容易找到蚯蚓;观察有蚯蚓的土壤和没有蚯蚓的土壤,发现分们的区别;做小实验,观察蚯蚓再生的本领。
(3)简单介绍蚯蚓的其它本领(蚯蚓能预报天气,粪便可做肥料等。
活动提示
1、此活动宜在户外有较湿润土壤的地主进行、活动的难点在第三个步骤,教师可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蚯蚓的再生现象,并通过让幼儿比较有蚯蚓的土壤和没有蚯蚓的土壤来加深感性认识。
2、将蚯蚓放在自然角饲养,引导幼儿自由观察,看看蚯蚓爱吃什么。
教学反思
看得出,孩子们有着浓厚的探究欲望,特别喜欢上有关于科学常识的课,教室里时而出奇的安静,时而三五成群的议论纷纷,这是我喜欢的教学氛围!
由于幼儿园没有适宜的土壤可以挖到蚯蚓,事先我就从家附近挖了一些蚯蚓带到班上,在每张桌子上都放了一条,孩子们兴致极高的观看着这个有趣的小生命,他们也边看边说着自己观察到的发现,特别是我示范解剖蚯蚓的时候,幼儿都屏住呼吸认真的看着,虽然我也有些不忍把一条活蹦乱跳的蚯蚓弄得鲜血直流,但为了幼儿们能更好的理解蚯蚓的再生功能,也只有这样了。幼儿有一定的对科学的探索欲望,今后要多引导他们去探究!
幼儿园泥土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捉蚯蚓活动,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习性及用处。
2.培养认真观察的习惯。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可乐瓶底若干个,小木棒若干根。
活动过程:
1.捉蚯蚓。
(1)带领幼儿在草地上或花坛中挖几条蚯蚓,并看看它在泥土中是怎样活动的。
2.观察蚯蚓的外形特征。
蚯蚓的身体像什么?什么颜色的?有没有脚、眼睛和耳朵?是怎样运动的?
蚯蚓的身体细长、圆圆、光滑、柔软;全身由许多环节组成。头较尖,嘴长在身体最前面。它没有眼睛、鼻子和耳朵,也没有脚,它是靠身体的一伸一缩向前移动的。
3.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何用处。
蚯蚓生活在什么地方?它吃什么?有什么本领和用处?
蚯蚓生活在湿土中,吃土中腐烂东西,有时也钻出地面,吃地面上腐烂的叶子。它喜欢在土壤中钻洞,人们称它为松土能手。它的粪便是好肥料。蚯蚓还可以做中药治病,也是家禽、家畜的好饲料。
4.讲述故事《青蛙和蚯蚓》
活动反思:
活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幼儿兴奋紧张的场面比如:在摸蚯蚓环节时有的孩子胆小不敢摸、或者壮大胆把蚯蚓捏死的意外,我们要给予幼儿正确的指导和处理好该事情,让幼儿处于一种轻松、自然地状态下完成认知。《纲要》提出: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它们大胆探索与表达。整个过程关注幼儿在生活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的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应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