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范文5篇

时间:2023-12-22 作者:lcbkmm

教师应该关注教育研究和最新教学方法,以不断改进教案,教案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文档,它是教师为了有效教授课程而制定的详细计划和指导材料,团团范文网 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园大班教案范文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教案范文5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范文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大胆想象,感受故事有趣的地方。

2、大胆复述故事,丰富词汇:黄澄澄、红彤彤、绿油油等词。用已有的经验激发幼儿植物生长到结果的变化的探索兴趣。

3、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4、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 复述故事,感受故事有趣的地方,激发幼儿对植物生长的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1、种子发芽的实验记录以及图片。

2、自己制作故事图片,音乐游戏

活动过程

一、 1、欣赏种子发芽的图片,谈谈你的种子是怎样发芽长大的,引出故事:外星种子

问题:你们发现了什么?一天天长大的

二、 欣赏故事,根据情节合理想象

1、幼儿倾听故事,理清故事情节以及内容。

问题:小狗在草地上发现了什么?故事中的小动物们都做了什么、你觉得他们做的什么事情你最想学习?

2、在他们的尽心护理下种子有了什么改变?小动物们看到了什么变化?

3、星期日,大苗苗变成了一棵五彩树,当五彩树上结满了果实后来他们怎么做的?

三、幼儿复述故事,大胆想象

1、根据图片复述故事

2、说出故事中你认为最有趣的地方

3、 如果你有一颗五彩树,你希望他会结出那些果你会怎么分配?

四、游戏:有你的理解,有的身体动作表演故事

五、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在原有的基础上观察种子发芽生长的全过程以及长大到结果的变化规律,并作好记录。

幼儿园大班教案范文篇2

活动目标

1.体验吹画的乐趣。

2.通过实践探索吹画的方法,培养幼儿独自创作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导入:小朋友,老师今天带来了几幅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作品,初步了解,欣赏吹画)

二、活动过程

1.提问:小朋友从画里都看到了什么呀?看到这些画有什么感觉的?(什么地方美?美在哪里?能说出来么?)小朋友你们喜欢画画吗?那你们觉得这些跟其他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还有什么不一样呢?平时我们的画都是用笔话出来的,可这些画都不是用笔画出来的,谁能猜猜是用什么方法画的呢?吹出来的?用什么吹的呢?

答:电风扇吹、鼻子吹、吸管吹、嘴巴吹…

师:刚刚小朋友说了这么多吹画的方法,那我们先用嘴巴来吹好吗?老师准备的几种颜料、纸、还有棉签。你们知道棉签有什么用吗?不过想要吹动颜料我们应该多沾点颜料才行。谁愿意来试试?

下面老师请一为小朋友上来吹画(教师引导幼儿积累方法:多挑点颜料、用力吹、嘴巴离纸的距离要很近,朝一个方向斜吹。)

4.出示一幅作品《小刺猬》

师:小朋友说说这幅画怎么吹出来的'?先用棉签画个半圆,再在半圆上吹出刺猬的刺。真棒!再请一个小朋友上试试(复习吹画的方法,尝试用吸管,在吹画的基础上吹出图形)(尝试用多种方法合作完成一幅画,还可以用手指点出小花,把树干树枝吹好后要等一下,等颜料稍稍干了以后再用我们右手的食指蘸上粉红色的颜料来点画桃花,注意不要点在树枝上,而要点在树枝的旁边,要多点些花。

三、幼儿自己创作画

四、展示作品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对吹画还是比较的感兴趣的。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比较高,幼儿主要利用嘴巴和吸管进行吹画的活动。个别幼儿吹的比较好,作品也比较的特别的有意思。而个别幼儿在吹画的过程中,用各种颜色在那边吹,表现的形象不具体,只是觉得自己比较好玩,画面也比较的脏。

幼儿园大班教案范文篇3

一、作品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在会念儿歌的基础上学唱a段歌曲,用歌声表现歌曲优美温馨的情绪。

2、理解歌词,尝试创编a段歌词,大胆表达对身边人的情感。

3、感受和表现歌曲中“爱”的情感,体验师幼、同伴之间互动交往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谱、幼儿自制的爱心卡;幼儿已学会儿歌。

【活动过程】

1、幼儿安静(闭上眼睛)欣赏钢琴演奏,初步感受旋律的情绪情感。

2、在音乐伴奏下,幼儿按节奏复习朗诵儿歌(前半段歌词),体验随乐朗诵诗歌温馨的意境。

3、出示图谱,教师范唱歌曲前半部分,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中温馨的意境。

4、学唱歌曲前半部分。

5、引导幼儿创编动作表现“我爱你”。再次演唱前半段,并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现“我爱你”。

6、教师完整范唱歌曲,理解后半部分歌词。

7、幼儿唱前半段、教师唱后半段接唱歌曲。

8、尝试创编前半段歌词,并将同伴的名字编进歌曲,幼儿俩俩相对演唱歌曲,引导幼儿用歌声、表情、动作大胆表达自己身边人的爱。

9、出示爱心,以传递爱心的方式让幼儿体验对身边人爱的情感。

(1)这是我们市一幼小朋友制作的爱心,他们让我把他们的爱传给你们。(强调:每一句唱到我爱你的时候传递爱心)

(2)小朋友边唱边传递爱心。

(3)写现场老师对唱,并传递爱心。

三、友情提示

按照歌曲结构继续创编歌词演唱歌曲,引发表达对身边人和物、家乡、祖国爱的情感。如:我要对着××说,我爱你;我要对着××说,我爱你……

幼儿园大班教案范文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不同形状的纸板都有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

2.探索用不同材料顶纸板的难易程度,积累使物体平衡的有益经验。

3.乐于参加探究活动,体验顶纸板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获奖杂技节目《顶碗》vcd,轻音乐《梁祝》。

2.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正方形、正三角形、圆形纸板,粗吸管,纸筒芯,铅笔,易拉罐,彩色纸棒。

3.幼儿实验记录表人手一份,记号笔,教师实验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欣赏:激发幼儿顶纸板的兴趣师:我们一一个精彩的节目吧。

播放获奖杂技表演《顶碗》vcd,幼儿观看。

师生讨论交流:大家看到了什么,杂技演员表演的什么节目,那么多小碗都顶在什么地方,除了用头顶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来顶。

师:杂技演员真有本领。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纸板,想请你们也来学学杂技演员,试着用身体部位来顶纸板。

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部位顶纸板。

师:你们的纸板都顶起来了吗?除了用身体来顶纸板,我们也可以用工具来顶一顶纸板,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工具来顶纸板呢?

幼儿发散讨论。

:我们可以用笔、尺子、杯子等许多东西来把纸板顶起来。

(评:通过观看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获奖杂技节目,唤醒幼儿已有的顶纸板的活动经验,极大地调动幼儿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二、尝试:发现顶纸板的最佳位置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圆圆的纸筒芯,请大家试一试,你能用这个小圆筒把纸板平平稳稳地顶起来吗?

幼儿第一次实验,自由尝试顶纸板。

师:你们顶起来了吗?纸筒芯大约顶在纸板的什么位置呀?是每一个位置都可以顶起来吗?

幼儿观察自己顶的位置,与同伴讨论成败原因。

:我们要把工具顶在纸板的中心,就能把纸板平平稳稳地顶起来。

幼儿再次尝试,找找纸板的中心点。

师:不管什么形状的纸板,我们都能找到它的中心点,想不想把这个神奇的点用笔记下来呢?如果一边玩一边记有困难,可以请好朋友帮忙哦!看看哪一对好朋友能最快最好地完成任务。

幼儿两两合作在纸板上寻找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并在纸板上画出记号。

教师观察、指导、检查每一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引导幼儿把找准的位置巧妙变成一个成功的笑脸。

展示幼儿讨论的结果。

:原来这些不同形状的纸板,我们都能找到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把纸板平平稳稳地顶起来。

(评:捕捉本次探究活动的关键性问题“怎样把纸板平平稳稳地顶起来”,让幼儿带着任务去思考,引导幼儿反复尝试,相互质疑、争论,促使幼儿不断去探索、发现。独具匠心的'笑脸增强了孩子们参与探究活动的信心。)三、探索:分析用不同材料顶起纸板的难易程度师:请大家猜一猜,易拉罐、纸筒芯、粗吸管、铅笔这些材料,哪些能很容易地顶起纸板,哪些很难顶起纸板。

出示易拉罐、纸筒芯、粗吸管、铅笔各种材料,幼儿猜想。

出示教师记录表。

师:看来每个小朋友的想法都不一样。老师这里有一张有趣的记录表,请你把你的想法记录下来。你觉得最容易的就在记录表的“?”栏里标上“1”,接下来呢就依次标上“2”“3”“4”,给它们排排队、编编号吧。

幼儿记录下自己的猜想。

师:到底用哪种材料能很容易地顶起纸板,哪种材料很难顶起来呢,就让我们用这些材料在刚才找到的中心点上分别试一试,看看你猜得对不对,再把试的结果在“!”栏里记录下来。

幼儿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并记录下操作结果。

展示2~3名幼儿的记录表,集体验证操作结果。

(评:猜想、验证和记录交替进行,猜想在前,验证在后,个性化的记录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推动幼儿的探究活动向更高水平发展。)四、讨论:找出有利于顶纸板的因素师:刚才我们用这么多的材料都试了顶纸板,为什么用易拉罐、纸筒芯这些材料能很容易地顶起纸板,而用吸管、铅笔却很难把纸板顶起来呢?

幼儿结伴讨论、分析,教师帮助幼儿梳理经验。

:顶的面是平平地,而且面越大就越能方便、平稳地顶起纸板。

(评:通过探索经验的、分析,巧妙地揭示出生活中蕴藏的科学原理。)五、表演:分享顶纸板的快乐师:小朋友们都学会了顶纸板的本领,杂技团邀请你们一同去参加他们的表演呢。瞧,这些五彩棒都为你们准备好了,孩子们,上场吧!

播放轻音乐《梁祝》,幼儿手持彩棒,在音乐声中进行顶技表演,鼓励幼儿摆出各种身体造型。

邀请客人老师共同参加,体验师生同场表演的快乐。

(评:在轻松的氛围中,将探索获得的活动经验进行迁移运用,与同伴分享快乐、分享成功,使幼儿对探索活动依然保持浓厚的兴趣。)附:顶纸板记录表

幼儿园大班教案范文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旋律,学唱并创编歌曲。

2、在敲一敲、玩一玩中发现因击鼓轻、重而产生物体在鼓上跳跃不同的现象。

3、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鼓四个、米粒、蚕豆、黄豆等。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引出主题。

师:你们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呀?边说边出示小鼓。

师敲小鼓“咚 咚 ︱咚—︱”(重的),请幼儿模仿学一学。

师再敲小鼓“咚 咚︱咚—︱”(轻的),再请幼儿学一学。

提问:你觉得老师两次敲的鼓有什么不同?

师小结:两次鼓声一次响,一次轻。

二、感受节奏,理解记忆歌词。

● 师:我们再来听一听,师敲节奏“咚 咚 ︱咚—︱咚咚 ︱咚—︱ⅹⅹ ⅹⅹ︱ⅹ—︱”,问:这种声音好像小鼓在干什么呢?学习歌词第一句:咚咚咚, 咚咚咚,小鼓在歌唱。

● 师出示一杯小米粒说:它是什么?我们把小米粒放在鼓上再来敲鼓,看看会怎样呢?(提醒幼儿说出“蹦蹦跳跳”)谁来把这句话完整地说一遍?

● 师:那我们再来看一看小米粒是怎样在鼓上跳舞的?幼儿分组在鼓上做实验,师指导幼儿随节奏轻、重敲鼓,幼儿观察两种现象并回答。(引导幼儿说歌词:小鼓敲得响,米粒跳得高;小鼓敲得轻,米粒跳得低。)

三、感受旋律,学习歌唱。

● 师:老师把小米粒在鼓上跳舞的样子编成了一首歌,名字就叫“鼓上的小米粒”。

师清唱歌曲。问:你听到了什么?

● 师:我们再来听一听。

师在伴奏下歌唱。说:小朋友也来唱唱看。

● 幼儿跟着伴奏轻轻歌唱。师指导幼儿在歌声的变化上歌唱。

还可采用男女幼儿分开唱,男女幼儿分句唱等形式歌唱。

四、创编歌曲。

师:小米粒会在小鼓上跳舞,那还有什么东西也会在小鼓上跳舞呢?

老师还准备了几样东西,请小朋友去试着放在小鼓上敲一敲,然后我们来把它编到歌里去。

幼儿分组实验。

师幼合作创编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