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时间安排应该合理,不过于拥挤,教案是教育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下面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6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6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
教学要求:
1、正确书写“搭、父、嘴”等13个生字,会认“父、啦、鹦、鹉、悄”五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教学重难点: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师:你喜欢小鸟吗?说一说喜欢哪种鸟?(谈感受)
2、师出示“搭船”一词,问:你搭过谁的车或船?去过哪里?(生讲)师:一次,一只鸟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它要干什么呢?这位小朋友心里怎么想的呢?让我们快去看一看吧!引入新课《搭船的鸟》。
二、检查预习。
学生读文,纠正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三、自读自悟。
1、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以小组的形式汇报,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派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
4、学生描红、摹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开火车认读生词。
二、精读读感悟。
出示阅读要求:请同学们自己自由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搭船的鸟是什么鸟?这只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喜欢这只鸟吗?可以用铅笔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和词语,把你喜欢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1、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所画的`语句,互相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2、班级内汇报。
三、重点句段指导。
1、你知道这只鸟长什么样子吗?(生说后,出示鸟样子的句子)
板书:嘴——红色
羽毛——翠绿
翅膀——蓝色
得出:外形美丽(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2、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的问句。
3、“我”发现翠鸟后仔细观察它可爱的样子,找到描写翠鸟样的句子后反复读一读。(生读)
4、“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了翠鸟的动作怎么样?
板书:一下子没一会儿
得出:动作迅速、敏捷。
5、读下面这段话,注意加点的词语,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师指导朗读。
6、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的老师。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7、小翠鸟居然敢站在船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8、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四、拓展阅读。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同桌,可以说说为什么喜欢?
2、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的翠鸟的知识介绍给自己的伙伴。
小学6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2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积累词语和句子。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季童话
春
春姑娘爱笑,笑出一个暖暖的太阳。[①怎样理解这句话?]
春姑娘爱哭,一撇(piě)嘴就细雨沙沙。[②“细雨”指的是什么?]
段导读:爱笑、爱哭是春姑娘的特点。
春姑娘爱唱歌,唱醒了枝头的嫩芽。[③春姑娘又做了什么事?]
春姑娘爱跳舞,把舞会办得漂漂亮亮。[④怎样理解这句话?]
段导读:写出了春姑娘爱唱、爱跳的特点。
看,小燕子在电线上排列成了错落的音符;听,小溪流拨响了无弦(xián)的琴,叮咚(dīnɡdōnɡ),叮咚……
段导读:“音符”和“叮咚”形象地写出了舞会的音乐已经响起。
跳哇!跳哇!春姑娘快活地喊着。
段导读:春意盎然的景象在春姑娘“跳、喊”之中跃然纸上。春天的万物复苏与勃勃生机,不知不觉充盈在读者心间。
小草扭动绿色的腰肢,鲜花展开多彩的舞裙,柳树扬起它夹满发卡[fàqiǎ]的长发……[⑤省略号表示什么?]
段导读:这段是说在春风的吹拂下,花草树木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可见它们多么喜欢春天哪!
小燕子的剪刀舞,剪碎了彩霞,剪碎了波光,和[hè]着小蜜蜂愉快的吟唱。呀!剪断了长长的风筝(zhēnɡ)线……看呆了竹林里向上直蹿(cuān)的笋芽芽。[句导读:这段话用诗一般的语言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出春姑娘的烂漫、活泼和美丽,语言轻松活泼,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春天的特点。][⑥文中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美景?]
段导读:通过描写小燕子的剪刀舞,展现了春景的美丽。
第一部分(第1~8自然段):作者把春天写成了一个小姑娘,描绘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夏
夏娃娃是个调皮的孩子,他常常捧出太阳,当镜子玩儿。[⑦“常常”说明了什么?]
照得知了知知地笑,照得青蛙呱呱地叫,照得小狗吐出舌头睡不着觉。[⑧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要写动物不同的生活习性?]
照暖了河水,小孩子扑通扑通往下跳,学游泳,摸鱼虾,痛痛快快洗个澡(zǎo)……
段导读:这段话写出了夏娃娃的特点——调皮。
夏娃娃是个热心的孩子。[⑨夏娃娃有什么特点?]
他帮田野烤(kǎo)熟庄稼,他帮盐场烘(hōnɡ)干盐巴,他帮遮阳帽、小花伞、冰镇汽水……把活儿找。[⑩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这段话写出了夏娃娃的特点——热心。
夏娃娃也有粗心的时候,瞧:[句导读:“粗心”一词概括了夏娃娃的另一个特点,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
想请太阳帮忙,晒干卖冰棍儿阿姨被汗水湿透的衣裳,谁知却晒化了她一箱的冰棍儿、冰糕、冰激凌……[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想给小学生一个晴朗的假期,偏偏热得小学生不想出门;那就甩一个响雷,扔一道闪电,再稀里哗啦泼一场大雨,可又吓哭了胆小的姑娘……[这句话又是围绕夏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段导读:这段话写出了夏娃娃的特点——有时粗心。
第二部分(第9~16自然段):写出了夏娃娃的调皮、热心又粗心,生动地描写出了夏天气候炎热、天气变化无常的特点。
秋
秋姐姐最喜欢吃果子。[为什么这样说?]
呼——一阵大风,吹落了片片树叶。刷刷刷,下几场清凉雨,洗干净满树满园的果子。[句导读:树叶在空中飞舞,多么自在。迎着清凉的小雨,果子成熟了,那迷人的色彩、诱人的香味更让人垂涎欲滴。]
段导读:写出了秋风、秋雨的特点。
秋姐姐挎(kuà)着篮子,开始采集最香、最甜、最饱满的果子。[“挎着篮子”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从侧面写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摘下一个红苹果、一串紫葡萄、一挂黄香蕉(jiāo),又摘下甜橙(chénɡ)、梨子,还有老远老远就闻到香味的菠萝……篮子,越来越沉。[作者为什么要一一列举各种水果?省略号突出了什么?]
段导读:这段话的意思是秋天到了,苹果、葡萄、香蕉、橙子、梨子、菠萝都成熟了,秋姐姐开始摘果子了。
秋姐姐好累好累。可她顾不上,她要摘下一百种果子,做个又圆又大的月饼,送给月亮。吃了秋姐姐的月饼,中秋的月亮又圆又大。[“又圆又大”让我们想到了什么?]
中秋的月饼最甜最香!家家团圆的佳话,泡甜泡香了桂(ɡuì)花茶。[中秋节人们有什么习俗?]
段导读:中秋节的习俗。
第三部分(第17~22自然段):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
冬
雪花,纷纷扬扬地撒下。撒得很轻柔,很恬(tián)静,很均匀(jūnyún),很有层次。[北方的冬天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段导读:这段是说冬天到了,大雪纷纷扬扬地下起来。
这是冬哥哥在用雪作画。画白了天,画白了地,画白了高山、树林,画白了小桥、流水、人家……[“白”字突出了什么?你从省略号中体会到了什么?]
光是白色多单调哇!冬哥哥想,要是有红的、黄的、绿的、蓝的`……五颜六色的雪花,该多好哇!
段导读:这段是说雪后是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
冬哥哥急得团团转,转响了呼呼的北风,转晕了白白的雪花。[句导读:用拟人的手法写冬天,写出了北风的急促,雪花的旋转,同时又传达出冬天给作者的感觉:不是肃杀的,而是亲切有人情味的。]雪花也急了,和北风一起敲打着家家户户的门窗,想问问,有没有把雪花染红染绿的办法。[冬天的天气怎样?]
段导读:写出了北风、雪花与人的关系,描绘出了风卷雪花敲打门窗的景象。
别急,别急!小朋友出来了。他们戴着五颜六色的帽子,穿着色彩斑斓(lán)的衣裳,溜冰、滑雪、堆雪人、打雪仗……[下雪后,孩子们有什么感受?]
段导读:小朋友的出现,为冬景增添了色彩的美和快乐的元素。
哦,真美!
冬哥哥说美,是夸这些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冬哥哥为什么这样说?]
小朋友说美,是喜欢冬哥哥撒下的小雪花。[小朋友为什么也说美?]
段导读:人与自然的融合才是美的。
第四部分(第23~30自然段):冬哥哥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亲切美好的画面。
1.朗读课文,自学课文中的认读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春夏秋冬四季的图片。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四季童话》。看了题目,同学们一定有许多的疑问和好奇吧?季节也会写童话吗?它们会写些什么?下面,就让我们赶紧把书打开,一起去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语句读通顺。
2.自学生字,并将自学中遇到的难点提炼出来,一会儿给大家作“提示”。
3.小组向全班作“提示”。(主要是字形、字音上易错的地方。)
4.小组合作,互查字音是否读得准确。
(1)多种形式认读:带读、比读、分组读。
(2)出示生字卡片。
指名读:澡烤烘蕉橙均??
组词:洗澡烘烤香蕉橙色均??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请学生再读课文,思考:春姑娘、夏娃娃、秋姐姐和冬哥哥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
3.把你们喜欢的句子画上标记,多读几遍,并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
4.思考后,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
5.请小组在全班以朗读的形式汇报。
6.请同学们按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全班汇报。
7.几个同学自愿组成小组,每人选择课文中最喜欢的一部分,课下进行朗读比赛。
四小结
今天,同学们不仅学懂了课文,更重要的是,每位同学都进行了朗读展示,提高了我们朗读的能力。有兴趣的同学课下也可以仿照课文中的某一段,自己试着写一写。
1.导入本课时,可以抓住题目和四幅插图,让学生猜想课文内容,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也可以请学生简单谈谈对童话的认识,然后提问:如果要求你以“四季”为题写一篇童话,你打算怎么写?能在课堂上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奇思妙想,学生响应热烈。
2.本文通篇运用拟人手法,塑造了春姑娘、夏娃娃、秋姐姐、冬哥哥四个可爱的形象,展示了四季的特点;大量比喻手法的运用,更给文章增色不少。教学时,应精选相关语段,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细心品味,领会其精妙之处,以备今后习作时运用。
3.“夹满发卡”“衣裳”“下几场清凉雨”中的“夹、裳、场”的读音,学生难以把握,教学时应给出指导。正确的读法为:夹jiā、裳shɑng、场cháng。
1.照样子,写词语。
生机勃勃喜气洋洋神采奕奕得意扬扬
红红火火白白胖胖清清白白大大方方
2.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有的喜欢读书、写诗、作画,有的喜欢打球、弹琴,有的喜欢集邮、摄影、采集标本、编织手工艺品……亲爱的小朋友,你喜欢什么呢?
3.春姑娘、夏娃娃、秋姐姐、冬哥哥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
4.作者把四季看作活生生的人来写,多么生动啊!你眼中的四季是怎样的呢?
童话
童话是一种比较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体裁,它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幻想、想象和夸张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来反映现实生活,抑恶扬善,起到教育人的目的。童话一般有四种:拟人体童话(代表作如《木偶奇遇记》)、超人体童话(代表作如《巨人的花园》)、常人体童话(代表作如《皇帝的新装》)和知识体童话等。阅读时,要深入作者幻想的世界,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有的童话在文章中借主人公之口或用总结性语言把要说的道理直接说出来了,有的则需认真阅读理解,深入分析文章,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因此阅读童话时,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领悟生活的真谛。
小学6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初步读懂课文内容,感悟到时间的珍贵
思想教育:感悟到时间的珍贵。
教学重点:
“我”从爸爸的一席话和生活体验中认识到时间的宝贵;“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不断取得成功的。
教学准备:课文挂图,或有关课文插图的多媒体课件。
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一分钟能创造多少东西?(农业、工业、科技、体育、军事各方面的例子都可以)哪些人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他们有哪些动人的事迹?搜集最疼爱自己的长辈的照片和自己小时候的照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会不会留意时间的流逝,有没有觉得时间似乎总是有,用也用不完呢?我们学习了第三课,也许你会改变想法。(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哪些事。
三、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第一~七自然段。
1.自读课文,边读边将这部分难理解的词句画下来。
2.交流不理解的词句,重点解决思考·练习3中的四个句子。
电脑课件出示这四个句子。
(1)“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这句话是理解的难点,可从以下几方面帮助理解、体会。
让学生出示搜集到的最疼爱自己而已经去世的长辈的照片,谈谈疼爱自己的人逝去了你有什么感受。
读父亲说的话,看看父亲是怎么理解的。
引导学生读读“我”的生活体验,看看“我”怎么理解的:看到太阳下山,知道一天就这么过完了,看到鸟儿飞到天空,想到鸟儿明天即使飞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
出示父母或自己小时候的照片,计算一下自己的年龄,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从中感受到“时间一去 不复返”。
指导朗读爸爸的话及“我”的生活体验。
(2)小组合作,交流对第二~四句的理解、体会。并通过朗读,从中感受到时间的宝贵。
3、指导朗读。
朗读课文第一~七自然段,朗读时注意声调应缓慢、低沉些,带有一点淡淡的哀愁。
二、学习第八自然段。
1.时间那么宝贵,我们怎么利用好时间呢?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我”和时间赛跑,课文写了几件事?
2.在书中标上序号,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地说说内容要点。
(和太阳比赛更快地回家,跑赢了太阳;一个暑假的作业十天就完成了,跑赢了时间;读三年级时,就做五年级的作业,走在了时间的前面。)
3.画出写“我”跑赢了时间的感受的句子,读一读。
4.追问学生:你跑赢了时间了吗?了解昨晚完成作业的时间。
学生可列举生活中的例子,体会自己赢得时间后的心情,与作者产生共鸣。
5.指导朗读,体会“我”与时间赛跑取得成功的快乐。朗读时,力求体现出跑在时间前面的胜利者的喜悦和自豪。
三、学习第九、十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作者和时间赛跑后的体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受益无穷”。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最能表达“我”和时间赛跑深刻体会的句子,并画上“ ”。
3.投影或课件出示句子:“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1)读读句子。用换词法理解“假若”。(如果、假如、要是。)
(2)小组合作讨论:你同意这个说法吗?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名人的事例来说明,谈谈自己的看法。
4.电脑出示填空题。
在战斗中和时间赛跑,________;在工农业生产中和时间赛跑,________;在体育比赛中和时间赛跑,________;在科学研究中和时间赛跑,________;在学习上和时间赛跑,________。
让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完成该题,并交流。
5.指导朗读第九、十自然段,可读得慢一些。
四、总结课文。
说说自己学习课文后的体会。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板书设计:
和太阳比
和西北风比 获得成功
小学6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屠、苏”等2个字,会写“旧符”等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屠苏”“曈曈日”等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明白本首诗的大意。
4.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学过程
一、走近生活,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一组春联和春节过年的画面)。
2.同学们,你知道春节指的是农历的哪一天吗?(指名并板书:正月初一)这一天在古时候又叫做“元日”(板书:元日)“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3.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作“元日”,请大家一起来读题。
4.简介作者。
王安石,生于天禧五年(西元1021年),卒于元佑元年(西元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宋临川人,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在北宋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长于说理与修辞,善用典,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亦有情韵深婉之作。著有《临川先生文集》,谥号“文”。其政治变法对宋初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同学们,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你们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
2.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
3.检查交流情况。
屠苏
(1)指名朗读,师生评价,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苏”。
(2)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的注释。
元日:农历的大年初一。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仪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诗中指“天刚亮时”。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演变到现在,人们大多会用对联贴于大门上。
(二)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旧符
1.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形声字结构:符
“日+丨=旧”
2.观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
“旧”左窄右宽,“符”上窄下宽。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学生熟读课文:开火车读、赛读、小组读、同桌读。
三、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一)回忆生活,说说“春节”
1.春节是个喜庆的节日,能说说你们是怎么过的吗?
指名交流,教师适当引导:说说自家或见过别人家怎么过节。
a:放鞭炮(引导学生知道人们大多喜欢在大年三十晚上12点放鞭炮,目的是告别旧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b:吃年夜饭,喝洒庆祝(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新起点的开始,预祝有一个新的、美好的未来。)
c:贴对联(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
2.教师归纳:根据同学们刚才提供的信息,老师大致可以归纳出这几点:
炮竹声声,告别旧年
举杯同庆,迎接新年
大红对联,美好心愿
(二)理解古诗
1.课件出示整首诗,背景是课文插图,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同桌互读古诗,读后借助字典、结合插图也可以联系我们现在过年的情景交流“我读懂了哪句诗。”
3.指名集体交流,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4.理解全诗的意思:同桌互说,指名说说,师生评议。
5.诵读古诗
(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2)作者的心情出是一样的,从他写的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也可以从这幅插图中看出来。请你试着把诗中欢快、喜庆的场面读出来。
(3)自由读、指名读、评议、男女生读、齐读
(4)谁已经能背了?(指名背诵)
四、联系“元日”,迁移学习
1.作者描写元日中的喜庆场面,主要抓住了哪些事物?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在一开始贴的句子旁板书:“爆竹”“屠苏酒”“桃符”)(板书:爆竹屠苏酒桃符)
2.小结、介绍:同学们一定发现了,从古至今,过新年的方式没有太大的不同,只不过一些叫法不同而已,比如,现在我们叫“春节”,面古时候叫——“元日”,也有一些物品经过时间的推移而简化了,比如“爆竹”简化成现在的——“鞭炮”、“桃符”简化成现在的——“对联”。像这种从古时就有,并世代流传下来的节日,我们称为“传统节日”。
3.你还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简单说说节日的主要活动。(课件出示:中秋、端午等节日简介)
4.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五、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1.(课件出示):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板书带节奏标志的古诗《元日》)
2.指名朗读。学生自由评议。
3.教师小结:读古诗应该抑扬顿挫,还应有感情。
4.教师范读,指名读,指名领读,学生齐读。
5.自由读,练习背诵。
六、检查背诵,体会感情。
1.我们今天学的这首《元日》,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我真想读读这首诗啊!(范读——练读——指名读——师生读)
2.抽取学生检查背诵,学生一起背诵。
设计意图:“元日”这个名词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而“春节”是人所共知的,以“春节”引入,不但学生感兴趣,而且帮助了学生理解诗题。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体现部编版教材多元识字的理念。对重难点生字的书写指导,培养学生爱写字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为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本处设计这个让学生说说现在人们怎么过春节,帮他们理解诗中的“爆竹”、“屠苏”和“桃符”这几处词。其实是为了理解诗意作铺垫的,主要是为了古今时候,人们过春节的方式没有太大的区别,说出了这些,这首的字面意思也就明白了一大半了。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小组合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相互合作、探究的意识。
设计意图:语文应该是在生活中学习,又服务于生活的,联系“元日”,迁移学习,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一个进一步的了解。
板书设计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放爆竹饮屠苏酒贴桃符
小学6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5
知识和技能: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学习作者利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抓关键词句进行品读,读中感悟促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红军战士的敬佩和赞叹之情;学习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英勇无畏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体会红军战士的精神,学习作者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学生:搜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1 《七律·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讲述了一段震惊中外的历程。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面对种.种艰难困苦,面对地方军阀、国民党的围追堵截,这支由年轻人组成的红色大军在极其险峻的地带迂回穿插,最终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空的隧道,走进大雪山,感受当年红军翻越大雪山的艰难。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2、听写文中带生字的词语,小组内评改,纠错。重点:
戳:读音chuō,注意“羽”字头的变化。
踉跄:读音liànɡ qiànɡ。
3、学生相互交流对词语的理解,师生共同解决难度较大的词语。
4、全班齐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作上批注。
3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说感受。
四、齐读全文,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掌握了本课的生字新词,还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红军长征图中的雪山到底给那些战士们带来了那些问题呢?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2、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学习1-4自然段,感受雪山环境的险恶
(一)学习课文第1、2段。
1读课文第1、2段,勾画出写雪山特点的语句。
2引导学生概括大雪山的特点。(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天气变幻莫测)抓住“白雪皑皑”、“终年不化”体会气候的寒冷,抓住“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体会天气的变幻莫测。引导学生思考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3.指导朗读。
(二)学习课文第3、4段。
1红军从江西出发,已经整整八个月了,他们现在又是怎样的情况呢?自由读课文第3段,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2汇报勾画的内容。
3这样的队伍翻越这样的雪山,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
4面对险恶的环境,面对重重困难,红军将士的态度是——齐读第4段。你从感叹号中悟出了什么?(态度坚决、毫不犹豫)该怎样读?引导学生读3、4段。
三、学习5-6自然段,感受红军的无畏精神
(一)学习第5段。
1、红军在翻越大雪山过程中首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是怎样克服的?默读课文第5段,在相应的句子下作上记号。
2、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抓住环境描写的句子“一到山脚……到处都是雪,雪,雪。”“这里的地形……摔下雪壁。”体会环境的险恶。
作者不惜笔墨着力进行环境描写用意何在?面对险恶的环境,红军战士怎么做的?
这些险恶的环境与“被救出来的人,拍拍身上的雪块,系好鞋带,又归队继续前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引导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二)学习第6段
1、红军战士越往上爬面临的困难越大,“大家都拼尽全身力气”,艰难地前进,“拼尽”可换成哪些词?为何用“拼尽”?默读第6段,并在相应的词句下作上记号。
2、全班交流。
从“像被无数把尖刀割着”、“浑身哆嗦”、“牙齿打颤”体会天气冷到极点;从“头晕脑涨,呼吸困难”、“要是……就……”这些句子中体会红军将士迈步前进极端困难,并且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所以大家都“拼尽”全身力气,挑战极限,翻越雪山。
3、引导朗读,并通过引读、结合插图或浮现画面的方法引导学生背诵本段。
四、学习7-12自然段,感受红军的革命情深
过渡:雪山无情,人有情;气候恶劣,但“人定胜天”!看吧,我们的红军战士是怎样用顽强的意志,人间的真情去战胜那坚实的冰山的!
1、读7-12段,在你深受感动的地方作上批注。
2、小组交流阅读感受。
3、全班交流。
从“一摸他的身子,已经冰凉了”可看出,战士江良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是忍受着怎样的痛苦折磨在风雪里前进。
从“指导员望着……心想……也要挪过山去。”可看出他们患难与共,唇齿相依;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们之间的情谊比山高,比海深。
4、第11段中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展开想象的翅膀,把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
5、读12段中写景的句子,与前面写景的句子作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感情色彩不同,烘托出红军战士战胜自然,越过雪山的喜悦心情。)
五、感受胜利的喜悦
红军胜利会师,想象战士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学生小组互谈感受,指名反馈。
六、作业练习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在写作方法上有何收获
2.把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摘抄下来。
板书设计:
14、翻越大雪山
无畏的精神
雪山环境险恶走向胜利
崇高的革命精神
小学6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认字写字,难点是辨认金木水火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插图的课件,与本课数字有关的图片若干。
教法:
培优辅差
学法:
小组合作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
2、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画。出示课题一金木水火土。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
3、读一读。出示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变序抽取生字卡(不带拼音),开火车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四、朗读感悟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个人自由读,同桌互相读,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男女生分别齐读。
五、当堂训练,指导书写本课生字
六、布置作业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学写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
1、我会认。
变序抽取字卡,学生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2、我会记。
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
3、我会用。摘果子说词语或句子。
二、指导背诵课文
1.全班齐读课文两遍。
2.背诵课文:给5分钟时间,学生各自试着把课文背诵下来。
3.自由配上动作背诵课文:指名背诵,小组齐背,全班齐背。
三、指导书写一二三四五上下。
1、观察课本中田字格里的范字。
2、说一说: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横的长短变化及其在田字格里位置变化这两方面来说)
3、教师范写一二三四五上下,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
4、学生分别描一个、写一个,写完后与范字对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讲评:讲评后,学生继续练写。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小学6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7
教学内容:
复韵母ai ei ui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ɑi ei ui三个复韵母和它们的四声,认清字母的读音。
2.过程与方法:练习复韵母ɑi ei ui拼音,正确、熟练地读准每个音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学习汉语拼音能帮助识字和阅读,学习普通话,学好汉语拼音。
教学重点:
学会ɑi ei ui三个复韵母和它们的四声,读准韵母读音。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读准每个音节。
教学准备:
字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复习:我们先来探望一些旧朋友——单韵母
(逐一出示):ɑ i e u,复习,认读。
(卡片组合)ɑi ei ui它们结成朋友,会怎样呢?
3.引出:单韵母的兄弟感情很好,单韵母i瘦瘦的,胆子也小,ɑ,e,u主动带他出去玩。所以,站在这里的不是一个字母了,它们叫复韵母。
板书:复韵母
二、学习新知
(一)学习复韵母ɑi
1.出示“ɑ”卡片和 “i”卡片
2.引导:当它们做了朋友以后会变成什么?(右手滑过左手拼成ɑi )
要先摆好ɑ的口型,再摆好i的口型,由ɑ滑到i ,ɑ的发音短,i的发音长。
范读,齐读。
3.出示课文的图片,(板书ɑi)
引导观察课文图片,明白a和i是挨在一起的。
学生开火车式抽读
4.出示儿歌:ɑ在前,i 在后,滑过来ɑiɑiɑi
5.示范写法, 学生书空
(二)学习复韵母ei
1.右手出示“e”卡片,左手出示“i”卡片
2.请同学试一下帮它们结朋友:要先摆好e的口型,再摆好i的口型,由e滑到i ,e的发音短,i的发音长。
范读,齐读
出示课文的图片,(板书ei)
小朋友砍木头,嘴里发出ei 的声音。
4.编儿歌:e在前,i 在后,滑过来eieiei
5.示范写法:学生书空
(三)学习复韵母ui
1.由“喂”的读音引出ui
2.提问:怎样读ui?
要先摆好u的口型,再摆好i的口型,由u滑到i ,u的发音短,i的发音长。
范读,齐读
3.学生编儿歌
u在前,i 在后,滑过来uiuiui
4.板书ui : 示范写法,学生书空
三、巩固练习
1.戴帽子游戏:课件出示ai ei ui的声调拼读。
ai ei ui的声调帽都戴在谁的头上?
2.引出规律,出示标调歌:有ɑ你可别放过,没有ɑ就找o e, iu并列标在后,声调千万别标错。
3.齐读。
四、汉字森林(拓展练习)
1.课件出示ai ei ui拼读
2.领读,齐读,男女读,开火车读,抽读
五、课堂总结
生活中的许多字的音节都是声母和复韵母组成的,我们平时要多加观察,把课堂是学到的用到生活中去。
六、作业
读会复韵母ai ei ui并听写。
板书设计:
复韵母
ai ei 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