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是描述了一个人在特定领域内的努力、决心和毅力,展现了他们的专业素养,一篇优秀的事迹材料能够产生弘扬正气,引导良好风气用用意,以下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资助先进事迹7篇,供大家参考。
资助先进事迹篇1
聂红钧同志毕业于西华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教育专业,2010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汉源县第三中学学生资助办公室主任。担任学校资助办公室主任以来,聂红钧同志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踏实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的工作态度面对资助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20年被雅安市教育局评为雅安市资助工作先进个人。
一、做好资助政策宣传,确保政策深入人心
汉源三中地处我县偏远山区,是一个农村单设初中,全校共有学生668名,其中寄宿生635名,由于生源地地处偏远山区,贫困面大,交通通信不发达,学生家长普遍文化水平低,对党和政府的学生资助政策知晓度不高。为提高师生和家长对学生资助政策的知晓度,聂红钧同志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工作,一是每一学期都会根据国家政策制作教育扶贫政策宣传展板在校内显著并在校园内张贴展板;二是要求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再次进行宣传,并在宣传前制定方案,收集班主任班会材料进行审核修改,宣传中深入班级指导,宣传后深入学生了解知晓度,确保宣传效果;三是利用家长会亲自对家长进行资助政策宣讲;四是亲自起草、印制并向学生及家长发放政策宣传资料,通过一系列形式广泛、多种多样的宣传,切实做到了让每一个学生都知晓资助政策。
二、做实学生困难认定,切实做好国家资助
为了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让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切实做好国家资助工作,让国家资助最大限度充分发挥作用。聂红钧老师根据上级文件制定了《汉源县第三中学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方案》征求意见稿,在校内征求师生的意见,召开家长会征求家长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定稿,并以此为据对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进行认定,在认定过程中,聂红钧经常带领老师到贫困学生家庭进行家访,了解家庭经济困难情况,掌握学生家庭贫困程度的第一手资料,为实施国家资助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抓好资助制度建设,确保资助工作规范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资助助政策,确保国家的资助政策落到实处,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聂红钧老师在具体做资助的过程中,不断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汉源县第三中学资助管理制度,使汉源县第三中学各项资助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保证了各项资助工作能够顺利、有序地进行。在此基础上,他亲自设计、组织实施了学校学生资助办公室标准化建设,并于2018秋季学期完成了汉源县第三中学资助办公室标准化建设,让学校学生资助有了固定的办公室及其相关办公设备,确保资助工作从硬件到软件都得到保证
四、拓宽资助帮助渠道,真正帮助困难家庭
在完整执行国家资助政策的同时,聂红钧同志一是牵头推出了汉源县第三中学校内资助,利用每一年的扶贫日活动,发动全校师生捐款,所筹集到的资金都用于资助特别贫困学生,二是亲自出马联系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捐资助学,让社会资金参与到学校学生资助中,真正将“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落到了实处。在他担任学校学生资助办公室主任期间,共募集资金35634元,受助学生94名,同时,学校利用自有资金向特别贫困家庭学生提供生活费,为他们购买学生险等方式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积极为学生的成才创造条件
五、培养学生感恩意识,发挥资助育人功能
为了让获得资助的学生在获得资助金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感恩氛围,聂红钧老师还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很多感恩资助的活动。如感恩资助主题班会,感恩教育黑板报,感恩资助国旗下的演讲,资助育人征文活动,资助育人感恩调查表,同时,每学期举办一次感恩励志成才的评选活动;每学期对获得资助的同学进行一次感恩资助调查活动,切实让学生感受国家和学校的关心和关爱,通过一系列的感恩资助活动,使育人内容与“立德树人”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了资助的育人功能。
六、认真学习档案知识,扎实做好资助档案
聂红钧同志自从从事资助工作以来,非常重视学生资助档案建设,并认真学习相关档案建设知识,从2014年起就摸索资助档案标准化建设,比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出学生资助档案标准化建设整整提前了三年,使得汉源县第三中学的学生资助档案一直走在了全县资助档案整理的前列,多次得到县资助中心领导的表扬。
因聂红钧同志的辛勤工作,汉源三中在2019和2020年连续两年代表汉源县接受市级资助工作交叉检查均获得满分,并获得了资助创新加分。他本人也被评为雅安市2019年度学生资助工作先进个人,面对所取得的成绩,他没有停下脚步,仍然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为汉源县第三中学的学生资助继续努力工作。
资助先进事迹篇2
我们是资环学院团委学生会资助育人部,3名成员均来自资源与环境学院。这是一个充满激情的集体;这是一个思想先进的集体;这是一个互助互爱的集体;这是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这是一个勇于创新的集体;这是一个活力四射的集体;这是一个团结一致的集体;这就是一个由三名尽职尽责的可爱学生干部组成的集体----资环学院团委学生会资助育人部。
2018年的金秋季节,因为共同的梦想,我们相聚长大;这一年我们加入了资环学院团委学生会的家族,我们3个家人相识相知相亲。我们是一个团结,快乐,凝聚力极强的集体,我们合理分工,团结协作,工作积极,为完成我院资助育人工作,审核材料、审查资格、跟班监督、与老师时刻交流。在优秀部长的领导下,在过去的一年中,成员们在做好了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出色的完成了个人第一、第二课堂的学习和实践,向着更加团结、向上、卓越的方向大踏步前进。一名部长,犹如房屋的栋梁,支撑着全局,有着合理的切合点,负压而不觉沉重,使一栋建筑华美而结实。而正是这个团队,使得我们在这一个学年中成长了不少。原本来自五湖四海的成员,各自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但正是在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下,我们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一个团结友爱,积极实践的集体。我们全体成员本着“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宗旨,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团结一致,不但形成了稳定的核心,在同学中也形成了良好的口碑。我们协助老师统筹整体工作,定期召开工作例会,传达老师们的工作安排及任务的同时安排布置近期的工作方案。
回顾过去,我们硕果累累,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青春是盛开的花朵,用它鲜艳的花瓣铺就人生之路;青春是美妙的乐章,因它跳跃的音符,谱写人生的旋律;青春是翱翔的雄鹰用它矫健的翅膀搏击长空。有人说“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指引我们走向黎明”青春的我们有理想,有追求,是活力四射,个性飞扬,拼搏进取的一代。昨天,我们为部门努力过,所以我们无悔;今天,我们将继续努力,乘上理想之马挥鞭前行;明天我们会在资环学院的舞台上,用我们的能力赢得喝彩与掌声!
资助先进事迹篇3
小张同志自2007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学生资助工作,负责学校的学生资助工作十余年。工作中他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踏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工作态度面对这项工作,在学生资助工作中他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使学生资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7年被宝鸡市教育局评为“宝鸡市学生资助工作先进个人”。
2016年教育扶贫在教育系统掀起了高潮,他又开始投入到教育扶贫工作中。为了做好此项工作,他不敢有丝毫放松,认真学习每次下发的文件内容,每一次的会议他都认真记录领会精神,并积极与脱贫攻坚办公室的领导和其他教师一起学习、沟通,对大家访教师的问题及时反馈和解决,互相学习,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一、立足本职,热爱扶贫工作
小张同志热爱脱贫攻坚工作,熟悉教育扶贫相关政策业务,他坚持立足本职工作岗位,认真落实各项学生资助制度,坚持原则,廉洁自律,关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努力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服务。
在扶贫工作中,进行资料收集汇总、核查相关扶贫数据、将大家访中教师遇到的问题进行梳理、参加完上级会议后向大家访教师传达会议精神及要求,这些都是脱贫攻坚工作中经常遇见的事情。为了使大家访教师能够快速了解相关扶贫政策和工作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他时刻保持电话畅通,方便能够及时沟通和解决。他用自己的勤奋、热情、爱心影响着学生和身边的人,是教育脱贫路上的排头兵。
小张同志在扶贫工作中始终怀着对学生和家长经济困难的同情之心,怀着对自己本职工作的诚挚热爱之心,处处体现出对工作的热心、爱心和耐心,不仅感动了学生和家长,也让同事们深受鼓励。在近三年的教育扶贫过程中,他为学校教师培训扶贫资助政策十余次,组织学生学习资助政策及办理资助中应注意事项等八十多次,个别对学生讲解近千次。他先后组织各班级通过板报、公示栏、标语、师生会、家长会、“扶贫手册”、“结对帮扶”入户宣讲等形式,广泛宣传教育脱贫资助等各项政策,使教育扶贫政策知晓率明显提高。每年在办理学生资助时,他总是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加班加点,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和节假日。热情接待、倾听学生和家长的咨询,耐心地向他们宣传解释相关政策和程序。尤其是一些家长,有的上了年纪、有的身患重病,他更是热情接待,耐心解释,帮忙填写表格、复印材料。
二、履职尽责,落实扶贫政策
在扶贫工作中,小张同志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精心组织各项学生资助活动,精准识别资助对象,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各项资助工作任务。他经常加班加点将上级下发的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资助对象,通过“陕西省教育精准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和“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比对,认真审核、复查、补录、确认,达到了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资助对象精准化。他坚持严格按照规定的发放方式,将资助金足额落实到人,并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内如实填报资助资金发放情况。
在扶贫工作中,他始终以“公平公正”的工作态度,积极为开展学生资助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尽可能多的使贫困学生享受到国家的资助政策。对不符合国家资助政策要求的学生,他坚持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尽可能的通过其它途径资助,有效解决贫困生上学难问题。
三、扶智扶志,注重扶贫育人
小张同志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坚持资助与育人并重,始终将育人作为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坚持在各班组织开展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在助学贷款办理过程中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和金融常识教育。通过全方位的教育,发挥资助育人作用,培养学生感恩社会、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意识和行为。
资助先进事迹篇4
担任学校资助工作总负责人5年来,xx协调四校区资助老师在工作程序规范、档案完整、账目清晰等方面,获得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认可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工作中,她为了让同事少走弯路不出现错误,总是把问题排除在实施之前。同时,完成《北京国际职业教育学校奖助资金实施方案》,该《方案》是对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免学费项目的一种有益补充,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作为国家政策的实施者,xx深知这项惠民政策关系到学生学业的完成和学生家庭的利益,因此她认为学生资助工作不只是把钱发下去,还要做到对受助学生给予一定的关注,把扶困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在资助过程中,xx通过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注重学生思想品德、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服务意识、人文素养的提升,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资助先进事迹篇5
尹艺澄,现任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协会主席、0704劳模创新工作室、电气工程系创新创业负责人。家中现有五口人,爷爷今年已76岁高龄,患有心肌梗塞;奶奶今年也是76岁了,患有风湿病;父亲今年42岁,是大竹县二级智力残疾,丧失劳动能力;妹妹今年14岁,就读于大竹县庙坝镇中学,成绩名列班级前茅。
2008年5月,父亲因为一场车祸,左侧颅骨粉碎做了开颅手术,因家中积蓄不足,时隔两年才去做颅骨修复手术,结果错过了最佳手术时间和手术不彻底,患下后遗症。经大竹县残疾人联合会评定为二级智力残疾。
2012年12月父亲在家务时突然晕倒在地,送至大竹县人民医院救治,后转重庆市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长达8个小时的抢救病情稳定,治病费用使家里困难交加。
当他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天,满怀喜悦拿给母亲看,这时候母亲不知道什么原因选择了和父亲离异,这个晴天霹雳击醒了还在梦中的他。父母离异,父亲失落无奈,而他心里五味陈杂。而这时他的心里出现了想法“我不读书了,这样我就能赚钱养家,减轻家里的负担”
资助给我翅膀助我飞翔
——一次一次资助,也是一次一次的洗礼,更是一次一次鼓舞和激励。
是父亲的一句话点亮了他读书的想法:“你是家里的老大,以后你读完了有了好的工作,才能让妹妹更好的读下去。”他心里默默的想对父亲说一句:“你养我慢慢长大,我陪你慢慢变老,我要坚强面对。”
进入大学后,向学院递交了贫困申请书,第一学年受到国家助学金资助4000元,基本上解决在校的生活费;又有学院领导关怀和慰问,临时资助600元;惠民帮扶中心资助4400元;学院临时困难补助4000元;建档立卡精准扶贫资助4000元。一系列资助没有让他失学、辍学。
他这样坦言:“一次一次资助,像是一次一次的洗礼,更是一次一次鼓舞和激励。
经过磨砺的雄鹰有一片蓝天
——逆境青年,有梦有景。
因为学院的帮助让他放飞梦想,并顺利走进系部组建创新班,由于刻苦努力,技能出色,赢得导师信任。他先后获得各种重要荣誉。荣获第三届“创青春”四川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铜奖,获得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内选拔赛暨学院第二届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荣获创客组“2016年度四川省十大创客之星”奖章,取得四川省第七届大学生成功创业者“我能飞”提升培训合格证书。
有幸得到国家和学院的资助,终于不必再因家庭困难,为失学辍学而发愁,也不用再受兼职的束缚而无法追逐、发展爱好和兴趣,有足够的时间来磨砺自己,提高自己。他要感谢他的集体:电气创新班;因为他们的团结与努力,相互支持与相信,克服各种困难,才有他的各种成绩。
不知不觉到大学时间已经快过去两年了,正是这两年的锻炼与经历让他懂得了很多,让他更有勇气面对未知的困难与荆棘;正是因为经历过低谷,让他明白了坚持是成功的关键,以前他像生存在困境中无力的茧,如今他通过改变与拼搏,即将化身为蝶,未来他将展翅苍穹,遨游于天地展现他的才能。
资助先进事迹篇6
自20xx年至今,小静一直兼任石景山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在学生资助工作上,她认真钻研,注重把资助工作与育人紧密结合,并主动联系街道、社区,东到鲁古西到广宁,取得了当时在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的一手资料,确保把资助工作落到实处。
不仅如此,她从学生提出申请、证件审核,到资料汇总、评审小组确认,再到结果公示、发放资助经费,所以流程全部按规定程序办理,工作有章可循,力争让所有符合资助政策的学生都能受到资助,确保资助工作“阳光”进行。
有一次,一名学生一直不愿意领取助学金。得知是学生存有心理包袱后,她亲自去给家长做思想工作、宣传资助政策,承诺对学生家庭困难情况保密。最后,她成功打消了学生心中顾虑,助其顺利申领了助学金,完成学业。
资助先进事迹篇7
在学校里,郭xx负责国家助学金、宏志奖学金、校内助学金、临时困难补助和叔苹奖学金的管理工作。工作中,她不仅重视对学生的物质帮助,更关注受助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她曾参与组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座谈30多次,向学生普及“自我心理状态评估”“积极情绪培养”“心理健康资源推荐”等心理健康知识,并设置“心灵港湾”,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她还参与组织了四届“感动八十”年度人物评选和颁奖活动。
郭xx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通过组建爱心社团、组织学生毕业捐赠、参加学校开放日志愿工作、到学校食堂担任志愿者、到养老院探望老人等活动,让学生在行动中回馈社会。六年来,郭xx负责资助的学生达160余人次,学生高考一本率达到100%。她的工作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学生的尊重,家长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