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事迹材料是为了向他人传递正面的人生观和人生态度,让他们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事迹材料是一种记录个人或团体成长经历的重要文件,以下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农村小学教师事迹材料5篇,供大家参考。
农村小学教师事迹材料篇1
马老师是马咀小学一名优秀的青年教师。自2000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就投身教学改革,勇于探索实践。一身朴素得体的衣着,一副和蔼可亲的笑脸,这是学生们眼中的马老师——温和娴静。踏实勤奋的工作作风,少言寡语却一丝不苟,这是同事们眼中的马老师——严谨谦恭。一个刚入门的新手,能力有限却热情甚高,这是马老师对自己的中肯评价——虚心求经方能进取。
一、极投身教学改革,勇于探索实践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马老师能够虚心地向富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同时自己也认真钻研,精益求精,因而在业务上迅速成长起来。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她认真学习新课标,刻苦钻研教材,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恰到好处的激发学生讨论的欲望,及时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适应课改理念,极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马老师不仅在教学工作中出类拔萃,在班主任这块教育地里她依然辛勤地耕耘,默默地奉献着,受到了学生的爱戴,家长的好评,领导的肯定和同事们的赞许。在班级管理中,她注重用爱心和耐心感染学生,因材施教,主动热情地帮助学生,促使学生形成团结、勤奋、道德的优秀品质。
二、爱心、细心加上耐心,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不能让一个差生掉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只要对差生有爱心、耐心、恒心,就能……”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在她的班上有这么一位学生叫许敏,家中姐弟三个,自己又是残疾。家里生活艰苦,自己又经常被同学欺负。生活在这种境况的他,没有童年的欢乐,总是沉默寡言,和别人说话也总是战战兢兢,使人看了痛在心里疼在心上。对她这样的学生马老师总是给以更多的关心,及时了解他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同时多次找欺负他的学生谈话,积极表扬帮助她的学生。学生的心灵毕竟是天真纯洁,渐渐欺负他的少了,帮助她的多了,她感到了家一般的温暖。在给老师的评价表中许敏同学总是写这样平常而发自内心的一句话:“老师,你就像我的妈妈,我会用努力学习报答您的!”
三、严格要求自己,注重师德修养
马老师在思想上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与奋斗目标,她把热爱教育事业放在首位,注重为人师表,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立足本职,勤奋钻研业务,努力提高文化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的技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做到不迟到,不早退,端正教育思想,热爱教育事业,坚持教养并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自2009年担任学校教务主任以来,她勇挑重担又担任毕业班班主任工作。工作任务重,工作量大,她从无怨言,默默工作,尽心竭力地做好领导交给自己的每一项任务。在本年的毕业考试中,她所带的学生的各科成绩的优分率、及格率名列第一,深受学生家长的好评。
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她还渴望有更多的锻炼自己的机会,不断地完善自己,超越自己。所以从进入马咀小学起,她就积极参加各种讲课、评课活动,多次担任观摩课、公开课任务,让自己在教育的舞台上能有所成就。
马宝玉老师就是这样,凭着对事业的痴心、对学生的爱心、对工作的热心、对未来的信心,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工作中不断取得一个个成绩。2002年被钟祥市评为《优秀儿童工作者》;2005年她撰写的论文《让学生在情境教学中畅游》获得国家二等奖;2007年她撰写的论文《在学生心中栽下一棵感恩树》获市论文评比一等奖;2009年3月评为钟祥市教育先进个人。
农村小学教师事迹材料篇2
方宣平,男,现年56岁,上犹县社溪乡人,现在杰坝乡中洞教学点任教,自1981年来到杰坝乡中洞小学任教以来,三十年如一日,一直用朴实的心灵和执着的追求谱写着一曲曲扎根山区、乐于奉献的山乡赞歌,让青春和生命在大山深处闪光。
“我自己的事小,学生的事可是大事,学生的学习怎能耽误?”
1981年,正直壮年的方宣平放弃了家乡舒适环境,告别了妻子儿女,从上犹县社溪乡来到崇义县杰坝乡长潭小学开始了自己的教书生涯。杰坝乡地处崇义最偏远的山区,距县城近50公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当初的学校是曾经的养猪场,生活条件极为恶劣,现年56岁的方宣平却将这里的山山水水与学生铸成了他生命的全部,一口气扎根32年。1998年的一天,方宣平老师得到了妻子病危的消息,当他急急忙忙赶到上犹家里的时候,亲爱的妻子已经永远离开了他,但失去亲人的巨大痛苦没有打到我们坚强的汉子,稍微处理好妻子的后事之后,又赶回了离家一百多公里外的学校。“我自己的事小,学生的事可是大事,学生的学习怎能耽误?”这是方宣平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妻子的过世,让原本完好的家庭变得不再完整,压在方老师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一家人的生计,尤其是还有上学的儿女,无人照顾,只好把他们寄养在亲戚家里。孩子在作文《狠心的爸爸》写道:“爸爸,你是一个狠心的爸爸,别的孩子有爸爸来接送,有爸爸妈妈陪着散步,试卷上有爸爸的签名,我是多么羡慕啊!可是你呢,一个学期在家的时间有几天,我想和你说说话都是那么难啊!爸爸,你能多陪陪我吗?”每当想起这些话,他也曾想过回家,去照顾年小的孩子和年迈的父母,尽到一个做父母和做儿子的责任,泪水也曾模糊了双眼,但是擦干眼泪后,走向讲台的步伐依旧坚定。
“我喜欢中洞的孩子,我愿意在这儿做一辈子的老师”
曾经,在村人的眼里,方宣平也许就是一个“怪人”。1981年,方宣平只有24岁。如花的年龄,却被困在一个离家一百多公里外的小山村。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他完全有能力有机会走出大山,去外面闯荡,去创造更加灿烂的人生。但看到当时村子里80多名孩子渴求上学的眼睛时,他的心颤抖了。他想都没想,扛着铺盖卷儿回到中洞村做了一名教师。曾有几次,乡里考虑给他换个条件好的学校或者调到乡中心小学任教,但方宣平推辞了,他说:“我走了,谁又能安心在这个地方呆下去呢?苦就苦我一个人吧,我喜欢这里的孩子,我愿意在这儿做一辈子的老师。”
农村小学教师事迹材料篇3
“忠心献给事业、爱心捧给孩子、安心留给家长”,这就是呼玛三小叶青教师的工作准则,也是她留给人们印象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爱”字当头,“责”字为重。
呼玛三小的教育教学工作永远演绎着她一生一世的故事,也是她永远难以割舍的一个精神家园;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教育的真谛在于爱,做为一位骨干教师,她认为:爱与责任是新时期师德之魂。
“爱”字当头,“责”字为重。叶青她热爱教育,她把整个身心都融进了对事业不懈的追求中。她热爱教师职业,爱校如家,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学生身上,她辅导学生的时间超过了陪伴亲人的时间。她用自己的爱心塑造了一位骨干教师美好的心灵。
如果说学校是叶青生命中成长的沃土,那么课堂就是她展示生命价值的绿洲。她深知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是学校工作构架的一根支柱,是让那些桃李芬芳、幼苗健康成长的辛勤园丁,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中的排头兵。她以对人民的忠诚、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以火热的心、无尽的爱、埋头的干、使劲的拚,默默耕耘,当好强有力的支柱,辛勤耕耘,撑起了一片蓝天。她常用自己的“当好一名慈母,做好一名严师”的口头禅来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的工作,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在育人的岗位上,创造性地工作,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谱写下了执着、勤奋、谦逊、严谨、求实、和谐、关爱……的动人篇章,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勤恳敬业,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认认真真搞好班主任工作,自觉服务从工作安排,是她一贯的作风。如几年前,她刚刚送走一个毕业班,原则上她应该接一年级,可是,现在的这个班刚升上四年级时,班级处于脏、乱、差的局面,这时校长又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她,她接班后,且了解到这个班情较为特殊,她毫无怨言,以不辜负领导对她的信任和希望为动力,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工作一丝不苟,教学上从班情出发,循序渐进,因势利导;在育人上以人为本,循循善诱,最终该班成绩总分在本年组名列前茅。扎实地工作,丰厚的回报,赢得学生爱戴、同事认可、领导的赞赏、家长的好评。
她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四载,几十年来她深深热爱教育事业,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并在教育中取得了锻炼、在教学中得到了提高。在班主任工作中,她深深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是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和执行者,是使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培育者,是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和实施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他不仅这样想,更是这样干。她倾情于事业,多层面、宽领域、全方位的工作着。
深入了解学生,做到有的放矢,这是她当好班主任的第一要务。要教好学生、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只有了解学生、充分地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从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特别是她现在担任的四年二班,学生有一部分来源于村小,覆盖呼玛县的十几个村屯,凑合成的一个较为复杂的班,层次不同,差异较大,尤其是来自偏僻大山深处的山区孩子,虽然天真活泼,幼稚可爱,但他们很多家庭条件不好,受到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加之他们正处于从少年到青春期的过度时期,正确的人生观尚未形成,缺乏辨别是非、判断正误的能力;此外,这班学生又是刚来县城居住于个人家的,小小年纪就离开父母、亲人;再则,父母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学生也较多,因而思想波动较大。鉴于种种复杂情况,实在举步艰难。她通过家访、电话联系,认真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点,了解每一位同学的过去,了解他们的家庭和周围环境,而后选择合适的方法、手段来进行教育。例如班上于博同学,原是学校走读班的一名学生,该生以前思想品质较差、淘气贪玩、行为习惯差、经常打架、损坏公物等。和原班主任闹僵后,学校领导将其调至二班。她通过摸底、谈心、家访,了解到这位同学好动,爱好体育,脑袋灵活。于是抓住优点,多渠道、多形式有机的结合,对其进行教育。这位学生目前已是一名守纪、勤学、助人为乐、吃苦耐劳的好学生。类似这样的学困生,通过她的有效教育,均得到较大转变。于是她所任的四年二班现在班风正、学风好,被学校评为地级文明班级。
农村小学教师事迹材料篇4
徐xx,xx县育才中学一级教师。2006年参加工作,十六年如一日坚守班主任岗位,从事两个班级数学教学工作,现担任2019-2024两个班级的班主任及九年级年级副主任。自工作以来,教育教学工作秉着“勤、善、细、实”的工作作风,多次荣获县级优秀工作者和教学奖。数学教学特色鲜明,多次执教县级公开课和讲课比赛,成绩斐然。她是xx县教学新秀、教学能手,还是数学骨干教师。她的数学课堂教学知识树和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被山东省继续教育平台展播。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徐老师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潜心教育,为一批批学子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他们的未来插上了梦想的翅膀。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徐老师有两大勤:跟班勤,做题勤。一勤天下无难事,多年来,学生学什么,她就学什么。全能老师不是恭维是事实。老师们喜欢和她搭班,原因是她热情,仗义,乐于助人。她人永远在学校,学生永远在她心里。她是老师们的后勤部长,主心骨,随叫随到。从早读到数学自习,她和老师们能做到无缝衔接,因此十六年年年名列前茅。
人生,是一条路,也是一个舞台。如果注定只能一个人走,那就让生命如夏花般美丽,让时间留下痕迹。她这样说也是这样做,每届接新初一,开学第一课黑板四个字“淑女”“绅士”给孩子定下做人的目标。要成才先成人,黑板右侧“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全班同学的座右铭。她觉得有国才有家,正直、感恩、大爱在教育中不应该是空中楼阁,而是一个个具体鲜活的例子。她适时组织同学们缅怀历史,通过看视频,开班会,做演讲,孩子们热泪盈眶。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每次有灾情她都会带领同学们捐书捐钱,东西少爱心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届届学生毕业了,职业无高低,能力有大小,这些孩子们都是对社会有用的人。
不矜细行,必累大德。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拒细流,故能成其深。成功来源于积累。有同学问她:老师,你估题怎么这么准?她笑着说:老师是卖油翁。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而是不断创新,综合提升的整合过程。每份成绩的取得浸透着汗水,那些没有韧性,不能吃苦,懒于思考的孩子是无法完成的。所以好习惯的养成必不可少。新初一她就要求学生:1、每天给自己定小目标。2、学会预习。3学会给自己布置当天作业。4、会筛选不同层次的习题。5、当日事当日毕。2013年听了即墨市李校长的报告,她尝试把师傅帮徒弟活学活用在学习小组里,效果显著。起初,班内有48名学生,她了解小学成绩有8名优秀,就把学生分成8组,拥有8名组长。学生教学生,教学相长。组内检查作业、互相帮扶。组组竞争,奖惩分明。月考后,优秀或次优秀的孩子达到16名,按成绩重新分组,每组三人,组长居中,一个师傅带两名徒弟的新组合诞生。三年一届,越到最后成绩越好,学困生几乎没有。2013-2016,2016-2019两届同学80%以上进入xx一中,其中小班十四人,学生全部考上普通高中。2019年中考总结会上,宋学军校长如是说:徐xx老师不仅能转化学困生,更能培优。
教育是一首长诗,更像是一杯淡淡的清茶,苦涩过后,唇齿留香。教师辛苦,数学老师更辛苦,因为喜欢孩子,所以热爱教育。在书山题海中游弋,她乐此不疲。向45分钟课堂要效率,是她的毕生追求。小组合作学习,知识树,预习问题式教学,她运用自如。
尊人者,人尊之。她是家长的好朋友。家校之间,她是彩虹桥。每次家长会她的班级总是开的最早结束的最晚,家长们和她有说不完的心里话。大家觉得把孩子送给她就放心了。有压力就有动力,徐老师本着求真务实的教学作风不忘初心,踏实执教,未来的教育教学一定会更加辉煌。
农村小学教师事迹材料篇5
王利芬,女,汉族、1977年出生,本科学历,1999年参加工作,现任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师。
王老师扎根农村、默默耕耘、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已经在农村教育战线上工作了16个春秋。她16年如一日,以校为家,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她师德高尚,模范履行教师职责,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教育、教学成效显著,是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
十六年来,王老师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其主要事迹如下:
一、 默默耕耘、不断钻研
1999年9月,王老师踏上了农村小学教育的“三尺讲台”。从那时起,她就把人生的坐标定在了为教育献身的轨迹上。她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事业看得神圣无比。为了做好教师这项神圣的工作,她始终坚持不断地学习,坚持阅读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教育教学刊物,虚心学习老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向年轻教师学习怎样制作课件、怎样熟练操作电脑等现代教学手段,努力做一名高品位的合格的人民教师。她深知没有坚实、厚重的业务功底,没有准确的知识结构,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就无法胜任太阳底下最光辉的教师这一职业。她在教学中力争做到有清晰透彻的思路,耐心寻味的启发,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雕细琢的示范课。
二、 细心关爱,耐心帮助
教师对学生的爱源于母爱,却盛于母爱。因为老师对学生的这种细心的爱,是一种理性的爱,它能唤醒学生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激发他们扬帆前进。王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练就了一双敏锐的眼睛、养成了一颗细微的心,能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问题、存在的异样,并能及时纠正、教育、培养,使之沿着健康的道路前行。在王老师所在的班级里,始终洋溢着一股暖流,似一团和风细雨,感染着整个班级,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中。比如,班里有个女孩叫孔令笑。她学习不是很好,更不敢在同学面前发言,是班里有名的“胆小生”。为了帮助她练习胆量,王老师课上经常提问她一些很容易的问题,并且课下经常找她谈心,鼓励她。当发现她的英语很好时,就在英语课学习中,让她带着大家朗读。渐渐地,语文课上的一分钟演讲,她也能够大胆地走上台来。后来孔令笑同学的学习进步了许多,还当上了王老师精挑细选的英语课代表。看着孩子们的成长,她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 这样的例子在王老师身上很多很多,她时刻把德育工作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既教书又育人,使班上的孩子都能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教学无小事,育人需精心”。
三、 恪尽职守、任劳任怨
任教十六年来,王老师始终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她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不求回报、只讲奉献。八年来,她所担任的班级在全乡教学成绩中名列第一。她本人也荣获了“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骨干教师”等光荣称号。 王老师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用自己坚实的臂膀托起学生攀登新的高峰;甘愿化春蚕,用才能让知识与智慧延伸;甘愿当园丁,用爱心和汗水培育桃李芬芳。日复一日的平凡岁月,默默耕耘的无悔人生,她凭着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感,在“三尺讲台”上书写自己的完美人生,她是教育战线上一颗璀璨的明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好榜样,是我们身边最美的乡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