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的目的是为了宣扬特定时代所需要的智慧和判断力的精神,事迹是人类智慧和努力的结晶,它们给予我们信心,以下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返乡大学生创业事迹材料范文6篇,供大家参考。
返乡大学生创业事迹材料范文篇1
陈浩,男,1992年8月出生,现任滨海“小而美”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滨海县大学生双创基地加速器在孵创客。
他虽然年轻,但是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的拼搏精神,让他逐渐成为这场青年返乡创业大潮中的领军人物。他聚集小微餐饮连锁经营,以实际生活需求为目标,开发小而美餐饮项目,旗下有“哈尼炸鸡”等多个自主品牌,全国范围内拥有连锁门店几十家,让“小餐饮”也能成就“大事业”。
2014年7月,陈浩由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迈入社会,从举债十五万起步,开始从事餐饮行业自主创业。这并非是他的一时的冲动,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做下的郑重的选择。餐饮是一个“勤”行,因为这一行非常辛苦,需要脑勤、眼勤、嘴勤、手勤、脚勤,起早贪黑,事无巨细,都要亲力亲为,而多年生活积累的经验,让他做起这些来特别得心应手。
2016年陈浩创立“哈尼炸鸡”餐饮连锁品牌,一直秉承“用心做好每一份炸鸡”的理念,严格品控管理,打造裹酱炸鸡文化品牌。带领团队锐意研发,不断创新,构建生态供应链系统、标准化门店运营体系及有效品牌推广系统,形成了核心的资源及优势,为品牌注册商标6类,申请版权保护1项,申请外观专利1项。
陈浩不忘初心,不断成长,热心为慕名前来学习的年轻人提供核心技术、物料等方面的支持,邀请专业的创业导师为大家免费开办讲座,为立志创业的小镇青年提供科学的发展思路,带动更多的青年人加入到创业浪潮中。对于加盟商来说,创业从0到1需要巨大的勇气,也需要承担风险,在他们勇敢迈出第一步之后,仍然需要“送一程”。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帮助他们梳理和优化项目,对接市场营销,引导他们走好创新创业的每一步。
艰辛努力获得了回报,哈尼炸鸡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一年半的时间,开设连锁店28家,门店分布位于浙江瑞安、陕西西安、南京江宁、苏州吴江、苏州吴中、连云港灌云、徐州户部山、扬州宝应、江阴万达、温州瓯海、安徽淮北、淮安、盐城宝龙、响水、阜宁、射阳、八滩、滨淮等地,带动近156人就业,其中包括了小镇青年、贫困大学生和返乡农民工。推行门店合伙人制度,每当新店筹建,依据遴选规则,挑选出优秀的门店合作伙伴,通过股权激励来负责管理新门店,实现共同创业梦想。他热心公益,积极参与各项公益活动,助老扶幼,积极捐款。此外针对贫困大学生,他还提供了20个实习店长的职位,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
陈浩通过塑造“供应链+门店运营+营销推广”三核驱动优势,确立了依托哈尼炸鸡资源,打造“1+n”小而美餐饮品牌孵化的商业模式。该商业模式确立以后,已成功孵化“花样花甲粉”“陈先生的炸肉”等新品牌,目前还储备了近20个新的餐饮品牌。
自创业五年来,他拼搏进取,带领团队参加国家级、省市烹饪技能大赛。切磋技艺,比拼绝活,参加中烹协冷菜艺术委员会组织的第十一届“阿具杯”艺术美食大赛,获得“特金奖”。参加第四届江苏省技能状元大赛职工组中式烹调项目比赛获“二等奖”,团队联合创始人获得“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技术能手”、“江苏省青年岗位能手”等多项荣誉称号。
其个人返乡创业的职业规划在江苏省第八届职业规划大赛获得一等奖第一名,授予江苏省“职业规划之星”荣誉称号。创业项目获得2018年“创青春”滨海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创业项目在2020年中国国际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总决赛金奖。其创业故事《舌尖上的创业梦》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之创新创业故事评选中获得“故事类国家三等奖”。
?哈尼炸鸡餐饮连锁品牌孵化》项目从全省500个创业项目中脱颖而出,以盐城市总分第2名的成绩被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2018年江苏省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其先进事迹和成长经历被人社部《全国大学生就创业典型案例》等书籍重点收录,被新华日报、中国就业网、中国公共招聘网、中国江苏网、盐城晚报、滨海融媒等主流媒体报刊的关注报道,社会反响良好。
作为盐城市的创业新星,他在创业实践路上,牢记自己的青春使命,发挥自己的青年才智与创新思维,在建设强富美高新盐城的道路上,以青年的斗志和激情实现对自身的不断超越,擎起青年创业的大旗,带领更多的青年书写属于新时代的青年创业新篇章。
返乡大学生创业事迹材料范文篇2
杨晓涛,30岁,唐山著名主持人,滦县艺飞扬琴行创始人,北京四海飘音艺术艺术中心唐山分公司总经理。
他出生在滦县一个很普通的农村家庭,送过外卖,打过零工,但凭借对艺术的执着与天赋,他考进中国歌舞团音乐舞蹈学院,入职武警文工团,后前往中央音乐学院进修,为实现梦想为回馈家乡,他开始了创业之路。
从选址、资金到建设、宣传,两个月的准备,他拥有了自己的一个小小艺术工作室。他多次参与文艺活动,积极为家乡培养大批艺术人才。他开展公益讲座,家长见面会。他受邀去担任大赛评委,为艺术爱好者搭建实践平台。为困难家庭减免学费,为残疾人免费教唱歌。2015年与朋友合作投资35万元,开办了人生的第一家琴行。
自此,他用8年的坎坷经历成就了自己的梦想,他将用全部的精力投身艺术教育,他就是杨晓涛,一个敢闯敢拼勇于担当的80后创业者。
衷心希望有更多的青年携起手来,抢抓机遇,锐意创造,团结奋进,以青春的热情和智慧,推动合作,互利双赢,共谋发展,共创辉煌,为推动唐山和滦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返乡大学生创业事迹材料范文篇3
第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第二天,在福建展位上,一位年轻帅小伙制作的古香古色的福州油纸伞吸引了许多人的眼球。小伙子1986年出生,学的是电子工程专业,却做着如此“古典”的事。
简单的梦想需要不断的努力
小伙叫严磊,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接触到了福州油纸伞。“民宿刚流行的时候,有朋友托我在福州买油纸伞来装饰他们的民宿,他们说在网上看到福州油纸伞有名、质量又好,但我在市场上却买不到,好不容易才从父辈那里打听到制作油纸伞的师傅。”严磊说,朋友提出定做伞,并提出相应的想法。于是严磊和制伞师傅打成了一片,师傅说你要求那么多,你自己学好了。
之后,严磊真的开始学习制伞,他说,“常有年轻人到师傅那里学,但最终剩下的就我一个人。”
学了三年的严磊出师了,相比于制伞,严磊更加头痛的是销路。
他在20xx年开了一个“坊巷书生”油纸伞工作室,在南后街有了一个摊点。制作的方法是遵循100多年的老工艺,棉线得一圈一圈的上,桐油得一遍一遍地刷,一批200个油纸伞要花上20多天,天气不好还得更长一些,“这活急不得,你得慢慢来。”
发朋友圈推广油纸伞
严磊说,85后这代福州人都听说过“福州三宝”,牛角梳、脱胎漆器这两件不会错,但第三件通常会说成寿山石。油纸伞史料记载是王审知入闽时带过来的,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我想让福州人遗忘的油纸伞重新回归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来,不仅是一件伴手礼,试想一下,到了每年三四月,雨季来了,路人打着油纸伞,那是何等风景!”
其实父辈并不赞同严磊做油纸伞的生意,他们会问严磊,“你确定赚得了钱?你确定每个人都需要吗?”严磊说,“我的合伙人如今都退出了,第一年一直在亏本,他们顶不住来自家庭的压力,只有我坚持下来,接下来的日子开始慢慢赚钱了,比起我的那些在电子厂流水线上上班的同学,我觉得我做的事有趣和有意义多了。”
如果你在南后街那排铜像附件,看到一个油纸伞展示的摊位,那就是严磊的,游人可以免费与油纸伞合影。严磊说,“我没做任何广告推广,他们会将最美的笑容和福州最有特色的油纸伞一起发到他们的朋友圈,这便是最好的推广。”
返乡大学生创业事迹材料范文篇4
刘满,江苏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12级学生。2013年12月参加江苏省“创青春”校内选拔赛并荣获特等奖,后与创业伙伴积极组建创业团队开展创业工作与社会调查,于2014年3月成立徐州乾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经营壁挂式地震速报装置、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切膜机薄膜表面缺陷检测系统等电子信息产品的开发设计与推广。经过不懈努力,公司已经入驻江苏师范大学科技园,并获得了校创业基金5万元的资金支持。同时,公司已与蚌埠的工厂签订生产合作协议。
当前的成功与光明的未来令人艳羡,然而,作为大学生创业者,没有雄厚的财力支持,丰富的社会阅历,在创业之路上每每向前跨出一步,都需要付出惊人的努力与汗水。
积极实践,开始创业之路
2012年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刘满同学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本着锻炼自己的宗旨,她踊跃加入了物电学院学生会社会实践部。在社会实践部担任干事期间,刘满在课余时间走访了众多店面,她不仅主动联系店家,还与老板积极介绍活动、谈赞助,按照老板的需求量身制作活动策划书及宣传策划。
经过了一学期的学习与体会,刘满同学逐渐提高工作能力,拓展人脉关系,在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过程中,刘满同学也逐渐对创业产生兴趣。于是,在2013年暑假,利用家在徐州的优势,在父母的支持下刘满同学与同学开办暑期教学培训班,由于工作认真负责、管理周密严谨,暑期培训班获得成功。
这样的小小成功不仅让让刚步入创业行列的刘满同学充满喜悦,同时也对创业产生了坚定的信念。
勇敢参赛,在创业中坚实迈步
为了在创业的道路上走的更加长远,2013年12月,作为学生干部的刘满同学自己组建团队参与江苏省“创青春”创业大赛校内选拔赛。第一次参加创业比赛的刘满同学有很多不足,刘满与团队成员并不畏惧困难,根据评委老师所给的模板和意见,认真修改创业计划书,在评委老师的建议下,自学市场营销的相关书籍,丰富创业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刘满同学的团队荣获江苏省“创青春”创业大赛校内选拔赛的特等奖。此次参赛,不仅收获到大赛评委的关注与认可,更加使得刘满同学收获对于创业的新观点,新思想。
此后,为了给自己的创业之路打下更多的基础,刘满同学先后参加了syb课程以及创业证的申请,并取得了创业证,创业培训证等相关证书。
确立项目,在困难中不懈向前
2014年3月,在参与科研创新项目过程中,刘满同学结识了一些参与全国挑战杯的同学,并对其中的壁挂式地震速报装置项目产生了兴趣。在经过一番问卷调查后,刘满发现,90%以上的受调查者认为拥有一个精确度高的地震速报装置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刘满同学结合中国幅员辽阔,版图多位于地震带上的地理环境特点以及近年来伴随经济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群众更加关注生命财产安全等多方面因素,在综合考虑与协商过后,迅速组建自己的团队,成立了徐州乾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前期,公司主打以与房地产商合作推广的销售方式,通过合作新楼盘和升级产品进行盈利与发展。为了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充满责任感与积极性的刘满同学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徐州各大房地产商进行联系,拿着策划案和样品各处奔波。
然而,这支过于年轻的公司团队在成立之初遭受到了不可避免的`质疑与冷遇,很多大企业只是单纯的收下合作方案而未做出任何回应。在希望的开始与破灭之中,在为创业奔波不息却又难有成效的日子里,刘满同学以及团队人员遭受这一次次沉重打击,在劳碌中感到迷茫。但伴随她的伙伴们不懈的坚持与努力,一次次的尝试与调整,刘满同学便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从而认识到挫折的短暂与坚持的永恒,继续开展了对于公司事务的不断尝试并与外部赞助人员积极协商。
大学生创业,或许是另一种人生体验,在创业的道路中,坚定前行,勇敢尝试,不断突破,不懈发展,方能创造出美好灿烂的明天。或许青春的花朵,人生的花朵,无一例外的需要优秀的个人品格的浇灌,才能开出一种绚烂,绽放一种成功。
在刘满同学团队的努力下,目前徐州个别房地产商也对公司项目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公司盈利逐步提高。相信,在不断地坚持与努力下,公司会不断地发展壮大,刘满同学在创业道路上会走的更远。
返乡大学生创业事迹材料范文篇5
王宝龙,甘肃双龙实业集团董事长、企业法定代表人。然而,14年前的他还是兰州医学院在校的一名大学生,怀着对创业梦想的孜孜追求,王宝龙毅然选择自主创业道路,决然放弃了平凉职中、平凉医专等学校的教师职业,走上了创业之路。
2000年,凭借丰富的医学专业知识,先从医用药品销售做起,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书本知识是有的,但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要能站稳脚跟并深深扎根,谈何容易?一次次的碰壁、无数次的推销失败,不但没有击垮王宝龙的进取心,反而成了他积累经验、奋勇直前的动力。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五年的实践历练小有成就,成立了第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甘肃双龙药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起步5万发展到2000万元。在随后的5年中,经过艰苦地探索、大胆地实践、不断地壮大,昔日的学校书生已经成长为甘肃双龙实业集团董事长,2010年双龙集团成立,注册资本2.3亿元,是专业从事医疗设备(进出口贸易)、家具制造、路灯制造、大型厨卫、绿化工程、土地开发为一体的大型开发、生产、贸易型企业。集团下设甘肃控股公司1个,平凉子公司5个,广东加工厂3个,涉及医疗、办公、亮化、厨卫、绿化和房地产等六大行业,建立集团官方的网站年实现销售收入4000万元,上缴税金390多万元,解决就业300余人。
作为职场上的一员,王宝龙也深知学无止境的道理,2000年以来他先后攻读了兰州大学临床专业专科、山西建筑工程专修学院建筑工程本科,兰州大学卫生事业管理本科、硕士研究生,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2012年,考取了西安交通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完成了所有课程学习,将于今年年底毕业。并先后考取了国家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一级营养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理财规划师以及房地产策划师等专业资格证书。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大学毕业以来,王宝龙及其企业先后被甘肃省工商局、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市消协、平凉市工商局、共青团兰州市委、共青团平凉市委等单位授予“先进企业”“行业内100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诚信企业”、“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30多项。在国家级刊物发表专业型论文20余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王宝龙将和他的团队在创业道路上义无反顾、勇往直前,预计到2020年,建成甘肃双龙实业大厦,总资产5亿元,年上缴税金5000万元,解决就业2000人,带动大学生创业500人,用“青春梦”构筑自己的“创业梦”,用“创业梦”托起伟大的“中国梦”“双龙梦’!
返乡大学生创业事迹材料范文篇6
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三江镇的90后小伙刘伟伟自幼便伴着马蹄长大,因为缺乏客源,自家种的400亩马蹄销路并不好。为谋出路,有着电商工作经验的刘伟伟便想到通过网络营销将自家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从第一笔网络订单到今年年初,我们借助网络销售出去的马蹄有60多万斤,销售额达120多万元,占马蹄总产量的40%,网络销售已成为重要的销售渠道。”刘伟伟说。
90后小伙回乡网上卖马蹄
刘伟伟出生于1991年,2013年大学毕业后在沿海一家大型企业做电商工作。2014年7月,父亲在家里注册开办了公司,主要从事马蹄种植和深加工,年轻的刘伟伟想跟父亲一起干出一番事业,毅然放弃外面薪水不错的工作,回到三江镇和父亲一起创业。
由于自家种植马蹄的时间不长,没有客户,只能依赖别人介绍,种植的400亩马蹄销路并不好。刚回到家乡,如何打开销路成为刘伟伟最“头疼”的问题。“我平时喜欢玩电脑,就到一些网站、贴吧上去发我们公司产品的信息,半个月不到,果真有一个广州客户主动联系我,一下子就要了30万元的马蹄。”
尝到第一笔网络销售单的甜头,刘伟伟便将更多的心思花在了网络营销上,不仅创建了公司的官网网页,还时常在贴吧发布公司简介以及联系方式。
“如今,客户遍及全国各地,借助网络销售,公司的利润也有了很大提高,去年全年的销售额达200万元,利润率近20%,达到40万元。”刘伟伟说。
电商为三江镇传统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在利用电商开辟了产品销路、提高了产品知名度的同时,电商也在倒逼着乡村企业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刘伟伟介绍,今年9月,企业的深加工厂房将建成投入使用,主要生产马蹄糕、清水马蹄罐头、罐头马蹄片、速冻马蹄丁、速冻马蹄片等产品。
同时,也将重点开拓企业的电商渠道,通过淘宝、微信等渠道销售深加工产品,打响三江马蹄的品牌。
而在三江镇,除了刘伟伟,还有很多的村民利用电商为传统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三江酱菜制品厂是镇上的老牌企业,但产品的销路一直不温不火,直到2008年,企业的销售额也只有80万元。
近几年,酱菜厂开始利用电子商务销售产品,当地长期在厂里进货的淘宝网店主也有十多家,江西最大的绿滋肴特产超市也是厂里的大客户,2014年企业的销售额增加到200多万元。“2013年,我们厂还从山东购置了先进的烘炒和高温杀菌设备,产品口味好了,回头客也越来越多。”
南昌县三江镇酱菜厂老厂长余真辉告诉记者,电子商务也正在倒逼企业不断改进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