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学习事迹心得体会7篇

时间:2023-06-17 作者:Surplus

大家在撰写事迹材料的过程中务必要注意条理清楚,我们写的事迹材料一定要依据实际的情况,团团范文网 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疫情学习事迹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疫情学习事迹心得体会7篇

疫情学习事迹心得体会篇1

这是一场艰巨但又必胜的“战役”,这是一场全民动员、众志成城的“战斗”。面对疫情,要牢筑我们的身体和精神“防线”,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统一包含人民群众、医疗科研、社会组织等强大“战线”,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聚焦微观人群,不得不提的是老党员这个群体,在疫情面前,他们坚决“亮剑”。

“战疫”中他们带头讲自律,坦诚不隐瞒。这段时间来,一些人知道自家有或者接触武汉旅居史的要隔离观察,过不了心理和思想关,所以存在瞒报情况,最后导致了更多的伤害。我们的一些老党员就主动站出来,不但坦诚自己的真实情况,还主动协助我们的医务人员、政府工作人员等工作,更好地对当地的返乡人员进行了全面的摸排,这其中难免会遭到一些人的埋怨,但他们出于整个疫情防控的全局和大义,承受住压力,做好表率。

“战疫”中他们就认这个理,倔强不退步。在打好疫情“阻击战”的过程中,他们自觉到街头小巷劝散集聚人员,他们主动劝散红白喜事、宗教信仰等群体性活动,他们不讲通融,就认这个理儿,一定要确保把这件事给落实了才行。他们自己守在村口路头,不让人员随意进出,他们干事一丝不苟、“不讲情面”。他们主动到“自我隔离”人员村蹲守,保证他们“乖乖待在家里”度过观察期。尽管遭受不少的谩骂和误解,他们依旧义无反顾,顶着压力上,他们笃定“责任重于泰山”,这场“战疫”容不得丝毫疏忽和大意。

“战疫”中他们做得非常细,细抠不含糊。这些老党员,他们做得非常细,他们细抠各类宣传标语,看专业术语用词是否规范;他们会亲自到各老人活动场所、商店、村部查看广播工具,确保正常使用;他们会亲自督看口罩回收垃圾桶是否定点摆放、废弃口罩是否做破坏处理;他们会不定期到街头巷尾去查看是否有不戴口罩、感冒人员流窜,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和政府人员的工作。他们把工作做得很细,不容得一丝敷衍。

“战疫”中他们干的接地气,实在不漂浮。我们的一些群众,特别是农村地区,有些群众的文化素养比较欠缺,存在不识字和听不懂普通话和对于一些政策措施不理解等问题。这时候,老党员们又站了出来,他们把一些疫情防控的基本知识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编制地方群众易于接受的“顺口溜”,结合地方特色制成“防疫山歌”“防疫小曲”等。他们还自觉蹲守在公告面前或者入户宣传,用本地话和实例解读相关的科普知识和政策措施,他们打通了政策举措宣传和落地之间的“桥梁”。

在这次必胜的“战疫”中,我们要及时用好、亮出老党员群体这把“宝刀”,让老党员的特殊作用充分彰显,让这场“战疫”调动更多力量,让举措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打通,我们坚信在众志成城的奋战中,病疫将彻底被扫灭,我们必将取得完全彻底的伟大胜利。

疫情学习事迹心得体会篇2

近日,新型肺炎疫情每日增长的确诊人数和,牵动着亿万中国人民的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各级党委(党组)、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阻击战”不单是一道如何防控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必答题,更是一套加强组织领导、严明工作作风、维护社会安定有序的综合性试卷。

聚焦党建,加强基层组织领导,以党建引领战“疫”。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抗击疫情是当前压倒一切的重要任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党组织是党的工作基础,抗击疫情需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在这场阻击战中每个党组织都是一个堡垒,每个党员都是一面旗帜,要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飘扬。要压实压紧责任,运用各级党组织工作优势,把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基层党组织要坚决站在防控疫情斗争一线,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做到令行禁止。党员干部要在党组织引领下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找准站位、立足岗位,冲锋在前,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聚焦作风,严明干部工作纪律,以实绩识别干部。“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战“疫”既是一块“磨刀石”,历练了党员干部的能力,也是一块“试金石”,检验出了干部的工作作风。疫情防控开始以来,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感人肺腑的事迹和表现突出的工作人员。但同时,多地纪检部门也密集通报问责了作风不实、履职不力和严重失职的党员干部。例如,武汉市防疫应急物资储备仓库违规发放口罩问题、湖北红十字会有关领导和干部失职失责事件,还有黄冈“一问三不知”的卫健委主任等,都是工作作风不实、不硬的典型表现。还有近期基层干部吐槽“走访花了6小时,填表却要2小时”的形式主义抗疫,都是当前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大敌。疫情当前,中组部明确指出对于纪律意识淡化、工作作风不严不实、行动虚化弱化、推诿扯皮以及触碰法纪“红线”的干部要坚决严肃问责处理。打硬仗必须要有硬作风,广大党员干部要强化领头雁、顶梁柱的角色意识,加强作风建设,严肃工作纪律,勇挑重担、敢于作为,以过硬的工作作风和铁的纪律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聚焦民生,解决百姓生活困难,以民生稳定“民心”。“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考虑到病毒传播的特点和速度,为尽快打赢疫情阻击战,老百姓纷纷自觉居家隔离,“宅”在家里过春节。各级党委和政府在集中精力严格防控疫情时,依然要记着守护老百姓的“菜篮子”,尽可能降低疫情对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要切实考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需要,保证基本生活物资,尤其是粮油米面肉及蔬菜的供应,让人民群众安心、放心、暖心地“宅”在家里防控疫情。同时,广大党员干部在疫情工作中要切实做到隔离不割爱,及时掌握村社区每户老百姓的家庭基本情况,在隔离期间,对于空巢老人、残障人士、留守儿童及其他生活有困难的家庭根据实际需要及时给予帮助。要主动深入基层一线,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稳民心,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疫情防控期间的“民生”难题,打赢抗击疫情的硬仗。

“时代是出题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70年来中华民族风雨兼程、披荆斩棘、砥砺奋进,答出了一份又一份优秀的答卷,相信这次我们必将不负众望,答好这份阻击疫情的“综合卷”,向人民和历史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疫情学习事迹心得体会篇3

正值新春佳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来势汹汹,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时时刻刻牵动着国人的心。面对严峻的形势,一批批主动请缨奔赴武汉的白衣战士、自愿为武汉献爱心的热心群众、主动参与农村疫情防控宣传的大学生、取消婚假请愿支援疫区的“90”后护士夫妻……疫情虽无情、党群有温度!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党员干部更应该“疫”不容辞。

党组织挂帅有高度。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市县统一部署,各级党组织深刻认识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严峻性、复杂性和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根据疫情特点,不断完善防控措施,针对不足提要求,找出问题抓落实,党组织书记亲自挂帅,沉着应对严峻形势,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及时落实和推进疫情防控工作迅速有效开展。

党员干部带头有力度。

党员干部要树立大局意识,切实做到勇于斗争、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冲锋在前,坚决执行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自觉服从指挥调度。在疫情防控中敢“亮相”、敢“发声”、敢“管事”,带头学习科学防控知识、积极开展正面宣传引导,做好防控知识的传播者、疫情谣言的制止者、爱卫运动的践行者;党员干部身先士卒,以身率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切实撑好群众的“健康伞”,守好群众的`“生命线”。

人民群众参与有温度。

依靠人民群众“心连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国各地涌现出一幕幕感人的场景,送蔬菜、送口罩,捐款等各种爱心举动都希望共克难关。疫情防控中,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搭建“连心桥”,团结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共御疫情,通过本土化、通俗化、接地气的宣传方式,提高群众防护意识,并积极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力量,组织群众参与盯控居家观察人员行动轨迹、帮助购买蔬菜瓜果等工作中,化“孤军作战”为“全面进攻”,通过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众志成城,合力抗疫,全力打好打赢疫情阻击战。

疫情学习事迹心得体会篇4

面对这场疫战,年轻的医护人员用他们并不厚实的肩膀挡在前方,用口罩磨破的鼻梁顶住了生死一线的疯狂。84岁的老人钟南山院士领衔200多名专家迎战疫情,给大家传授相关知识,这无疑是给全国人民吃了一颗定心丸。

这两天看新闻,发现很多人,很多组织都在给武汉捐赠食物、口罩、防护服等重要的物资。捐赠物资上都写着“湖北人加油,祝早日战胜疫情,”“众志成城,抗击病毒,武汉加油,湖北加油,”等温暖的祝福语。

每一个逆行者,都是中国的英雄,不论是含着眼泪剃光头的女医护人员,还是不留姓名捐赠物资的亲爱的陌生人,也有瞒着家人偷偷支援武汉的不归人,所有的平凡英雄,值得我们所有人致敬,正是因为有了你们,中国才有今天。向你们致敬的同时,也希望你们保重,尽管每天只能休息四五个小时,也不要累垮自己的身体,听到医护人员太累死亡的消息比确诊人数的增加更让我们痛心,你们从来不是孤身在战斗,中华儿女的心永远寄于你们,所以请一定要保重自己的身体,救治别人的同时也要关爱自己,你们的家人还在等着你们回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14亿国人的心,对疫情防控,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多次召开会议,作出重要指示。相信在总书记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定会战胜疫情的!

“stay with you,等待着日出,不想说多累多辛苦,总有人会知足。”这是林俊杰和孙燕姿用歌声表达了爱,希望奋战在疫情防控的一线医护人员能听到这份特殊的音乐的鼓舞。

武汉,别怕。全中国都在等你痊愈,我们相约武汉,一起吃一碗正宗的热乎乎的热干面。

疫情学习事迹心得体会篇5

2020年春节期间,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在武汉出现。为了抗击肺炎疫情,武汉选择封城。即便如此,还是有无数人被感染,因为正逢春节出行期,南来北往客流量太大,被感染人数不断上升。在这场没有硝烟刀枪的战役中,身处一线的医护人员,就是最大的英雄,他们舍弃和家人团圆的机会,冒着被病患感染的危险,毅然选择逆流而上,参与救援,医治患者。国难当头,幸好有这些逆行者,病毒面前,幸好有这些救援者。就连84岁的钟南山老先生,也再次出战,用行动稳住了中国14亿人们的心。相信有他们在,病毒不会猖狂太久,一切都会恢复如初。

武汉生病,封城,全国团结,抗毒。作为学生党员和未来的医务工作者,我们现阶段要做的就是呼吁和响应钟老的号召:不出门,不聚餐,勤消毒,戴口罩,就是为国做贡献,就能保家人平安。在家中,首先一定要做好自我防范;但是,光自我防范远远不够,这场肺炎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其致死率,而是其可怕的传播速度。这不仅在于病毒本身,更是人们观念、意识的淡薄,这不光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于家庭、社会、国家都是一枚炸弹,另外加上春运大规模人口流动而恰巧又在于武汉市这个九省通衢的地方,促成了此次肺炎的大规模、高速度传播,那么我们在做好自我防范的同时更要积极宣传。积极宣传有两个方面,第一:我们年轻人的防范意识各项防范措施都明显优于该次病毒的易感人群——中老年人,而家里长辈又普遍没当回事,这便折射出这场疾病下,大多数人,尤其是易感人群观念淡薄、意识不够。那么作为年轻人的我们更应该肩负起积极主动获取正确信息、多方面多渠道辨析信息的来源是否可靠、然后将信息灌输给家中长辈以及身边人;另一方面,多传播正能量信息,在白衣天使们和有关专家的不懈努力下,这场肺炎已经有治愈案例,我们应该多传播诸如此类信息,而不应该横加指责这场肺炎的始作俑者,战争还未结束,现在不是大发议论的时候,每个人都应该相信,中国政府能领导好这场战役,中国人民、武汉人民能度过难关。

时至今日我们也都知道全国大多数省市都有确诊病例,可仍有些人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觉得那么远,传染不到我。这时我们就该告诫他:无论如何,防范于未然!几乎大多数病人在确诊时心里的第一想法就是我从来没想过会是我。我们同样需要做到信任,信任国家、信任党、信任政府、信任医护人员、信任武汉人民会挺过难关,目前各方面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八旬的钟南山都在奋战前线,哪怕前路渺茫也要死守一线生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信任呢?为什么平常你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而这个时候你就开始各种不信任,谣传政府谎报、瞒报?网上还有一些一颗大白菜四五十块钱。对于谎报瞒报,政府已经采取有关措施;对于哄抬物价者,大发国难财者政府也会大力惩治!请你务必相信这些!

我们致敬所有的医护人员。若不是他们舍身奔赴前线,若不是他们不分昼夜救人,也许被感染的人会不计其数,会给祖国带来更大的灾难。这个世上,所谓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天灾人祸出现时,总有一部分人挡在我们面前,不是他们不怕死,而是他们太无私!

感恩所有身处一线的医护人员,感恩所有参与救治的医务工作者,感恩所有用心研究疫苗的医学人员,感恩所有无偿捐钱捐物的资助者们,感恩所有身在武汉,实时报道的记者们。他们身为平凡人,却做着不平凡的事,坚守岗位,坚定信念,为祖国和人们一直无私的贡献!我们畏惧死亡,更敬畏生命,面对不断上升的死亡和感染人数,我们深切的体会到,人生如此短暂,生命何其脆弱。

2020年的春节,虽然没有往日的热闹,但是却有着温馨的平淡。相信用不了多久,病毒会被消亡,患者全都痊愈。让我们虔诚许愿:天佑中华儿女,国无天灾病难,人人健康平安,家家共享团圆!

疫情学习事迹心得体会篇6

20__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除夕夜,我陪父母和奶奶看春晚时,就感受到了和往年不一样的气氛。一个名叫“新冠肺炎”的恶魔正张牙舞爪地从武汉窜出来,企图残害我中华民众。

“新冠肺炎”恶魔打破了祥和欢乐的春节,我和家人们也响应政府号召,每天留在家里不出门。还好,这段时间,长期外出务工的父母也回来了,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过一个特殊但却团圆的春节。

随着疫情的升级,我生活的小县城就如生病了一样,往日繁华熙攘的人流不见了,连我家楼下的路上也很少见到行人。防护口罩原本和我们日常生活离得较远,现在却成了紧俏商品。作为一名中学生,我能做到的是:尽量不出门,也要求家人们做到,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活动,外出必须做好防护措施,并配合防疫工作人员做好出行登记及测温工作等。

疫情牵动着万千国人的心。记得是2月2日,由县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宫倩、彭少婷两名医务人组成的凤翔县首批驰援湖北的医疗队,随着陕西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的121名“白衣战士”踏上了驰援武汉的征程。

我平时很少接触医务人员,记得最清楚的一次是自己换牙时,由于自己怕疼,一直不敢拔快脱落的牙齿,导致新长出来的都歪了,没办法,爸爸妈妈一起带我去县医院拔牙。记得是一位漂亮的医生姐姐接待的我们,刚开始时,姐姐没有注射麻药,准备给我直接拔牙。但我那颗摇摇欲坠的牙齿,好像要和我还有医生姐姐作对,两次都没成功拔掉,疼得我差点咬到医生姐姐的手。虽说后来打了麻醉药后成功拔掉了牙齿,但我对白衣天使们的感觉有些恐惧和害怕。

但通过此次抗击疫情事件,使我重新认识了新时代最美逆行者,是千千万万无私的医务工作者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前往疫情最严重的湖北省进行抗疫救治工作。无论是“火神山”、“雷神山”,还是各个方舱医院都有他们的辛苦付出。我虽说看不到厚厚的护目镜及防护服下天使们的容颜,但我知道他们是新时代最美的人。记得我看到新闻报道里说医护人员为了延长宝贵的防护服的使用时长,最大限度地减少防护用品的使用量,广大医护人员在进入工作区域前减少进食量,排空体液。好多医护人员甚至八九个小时不吃不喝地忘我工作着,许多医护人员脱下厚重的防护服累瘫在更衣间的画面,以及被护目镜压陷的鼻梁,还有脸上那深深的口罩勒痕这些画面,久久地定格在我的脑海里。我在想:是何种力量支撑着我们的天使们在顽强地战斗,应该是崇高的职业使命,更是天使对大众的仁爱之心。

抗击新冠肺炎的战争,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战争 。随着四十一批国家医疗队的有序撤出,宣告这场战斗已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白衣执甲,不负韶华!幸得有你,山河无恙!天使们,你们将是我辈少年前行的榜样!致敬最美逆行者!

疫情学习事迹心得体会篇7

新春伊始,一场突如其来、态势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阴影笼罩荆楚大地,并迅速蔓延波及全国。面对战“疫”,全国人民站在一起、心手相连、同舟共济、共同坚守、全力应对。在这场看不见硝烟但生死攸关的激烈战斗中,许多90后、甚至00后挺身而出,勇做“逆行者”,当好“守门人”,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践行着“青春担当”。

20岁大学生志愿者:“不让青春留遗憾!”

疫情发生后,许多刚进入象牙塔、平均年龄20岁的大学生,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勇敢逆行点亮“志愿红”。他们身着红马甲,佩戴红袖章,穿梭在每一个小区楼栋,奔走在每一条公路干道,活跃在城乡的每一个角落,防疫检查、信息登记、体温测量、知识宣传、物资派发、心理疏导,他们有的是追随父母长辈的步伐,有的是兄弟姐妹同战“疫”,有的是朋友同学齐上阵。摘下口罩,他们是青春洋溢、稚气未脱的在校学生;戴上口罩,他们用逆行者的身姿诠释着“小战士”的勇敢与坚毅,彰显出青年一代的使命与担当。

24岁护士请战:“我是汶川人呀!”

“这几天的新闻,让我想到了汶川地震的场景,我觉得我应该去。”“因为我和其他护士不一样,我是汶川人呀!”今年24岁的佘沙是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士,同时也是2008年汶川地震幸存者。疫情爆发后,她连续两次报名请战驰援武汉,终于如愿。2008年的汶川地震,年幼的佘沙见证了全国各地对灾区人民无私的援助。12年后,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在疫情防控的紧急时刻,她不惧风险、不忘恩情、义无反顾、奔赴一线,用饱含深厚情谊的行动诠释着感恩奋进的时代内涵。

27岁博士:“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担当。”

疫情发生后,电子科大“90后”博士黄山第一时间联系政府,希望可以提供帮助。作为“网红”羽毛球机器人的研发者,黄山及其团队成员根据防疫实际,投运自主研发的机器人在医院门诊大厅、隔离病区进行24小时的防疫宣教、物资配送和便民服务工作,大大降低了交叉感染,缓解了一线医务人员工作强度。“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担当,我们到了这个年龄,处在这个岗位,现在正是我们上的时候。”在全民抗“疫”中,许许多多如黄山一样的青年人才,勇于担当、各显所长,用专业力量筑牢疫情防控钢铁屏障。

29岁医生:“推迟婚礼,请战一线。”

如果没有这场疫情,“正月初八应该是彭银华医生最值得期盼的日子,办公桌抽屉里还没来得及分发的请柬,是对未过门妻子最大的愧疚!”面对疫情,彭银华与妻子约定“疫情不散,婚期延迟”,他主动请缨留在医院,与时间赛跑、与死神对决。然而,婚礼未办,彭银华却不幸感染,因病情恶化,经抢救无效去世。他还没来得及将请柬发出,还没来得及拥抱等待婚礼的妻子,还没来得及看看即将出生的孩子,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用医者仁心在抗疫最前线交出了自己29年的人生答卷。

哪有什么“超级英雄”?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守护大家。他们是谁的儿女?又是谁的父母?是谁的妻子?又是谁的丈夫?他们很普通却不平凡。疫情面前,一页页摁满红手印的“请战书”,一声声不计回报的“宣誓词”,一张张奔赴一线的“背影照”,青年一代用血肉之躯筑起长城堡垒,用实际行动彰显出时代担当。

鲁迅先生曾说,“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正是有千千万万中国青年,如萤火一般,紧握“最初的梦想”、挥动“隐形的翅膀”,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在狂风暴雨中,在艰难险阻中,用稚嫩的肩膀驱散疫情阴霾,扛起了希望,照亮了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