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旭事迹的心得体会5篇

时间:2024-01-04 作者:Brave

通过事迹材料,人们能清晰地看到一个人在特定领域中的专业能力和影响力,事迹材料能够向外界传递一个人的激情、决心和责任感,以下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王红旭事迹的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王红旭事迹的心得体会5篇

王红旭事迹的心得体会篇1

6月1日,是王红旭老师家人永难遗忘的一天。就在这天,本该陪3岁孩子开开心心过节的王红旭老师,因救两名落水儿童不幸遇难。

事发地点在重庆大渡口万发码头长江段,一对兄妹(一人六岁,一人五岁)意外落水。在此危急关头,重庆育才小学的王红旭老师飞奔入水,行动十分果断,没有一丝犹豫。

最终两个孩子被救了起来,但体力不支的王老师却被湍急的江水卷走,永远地离开了他深爱的人间。

意外无情,人间有爱。

当发现两名儿童意外落水后,周围的群众迅速自发开展了救援行动。大家手拉手,筑起了一道守护生命的 人墙 。

而在“人墙”最外延的正是王红旭老师。大家紧紧拉住彼此的手,在滚滚江水中站稳。接着,从王红旭老师手中传递出一个女孩,人墙立刻接力,大家一个一个地传递着生命,将女孩托举到安全地带。

接着,王红旭老师又救起了那个男孩。

两个孩子脱离了危险,然而人群还没来得及庆祝,王红旭老师就因体力不支被江水卷走。

救援工作一直持续到6月2日下午,在距离落水点三十多米的江中,救援人员发现了王红旭老师,但他已经没有生命特征了。

事发现场的人回忆说,如果王红旭老师放弃救小男孩,他一定能活下来,但他一直没有放弃救人。

王红旭老师母亲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不禁痛哭失声,她说,在最后关头,他自己都快没有体力了的时候,他还不忘把两个孩子往岸上推。

这已经不是王红旭第一次救人了,早在上大学时,他就曾经救过落水者。

在大家眼中,他是一个热心助人、有活力的好老师,工作负责认真,待人友善。当他离去的噩耗传回学校时,全校师生都陷入了悲痛中。

6月3日,晚上八点,王红旭的告别仪式在重庆市大渡口区宝山堂殡仪馆举行。数千名群众自发前来悼念,人们静默地送别着这位舍己救人的英雄。

舍身有义古渡英杰救幼童,江水无情育才园丁铸大爱 ,低垂着的挽联让悼念厅氛围更加肃穆。

在江边,也有群众悼念,献花寄托哀思。

同时,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明办追授王红旭为“重庆好人”。

据了解,王红旭老师是家中独子,还有个刚满三岁的孩子。

他救起了别人的孩子,但他也是自己父母的孩子、他也有自己的孩子啊!

他的父母妻儿要怎样面对这幕惨剧?我们实在难以想象,他的家人正在遭受着多大的痛苦,要花多长时间才能走出悲痛。

我们无意去责怪任何人,这是一场谁都不希望发生的悲剧。

但是在悲痛之余,仍要提醒大家,特别是在暑假即将来临的当下,身为家长一定要提高安全意识,让孩子远离危险,防止意外。

王红旭事迹的心得体会篇2

重庆市大渡口区育才小学教师王红旭同志,奋不顾身救出两名落水儿童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引起师生群众和社会各界强烈反响。王红旭同志是生动践行“四有”好老师要求的先锋模范,是干实事涌现出的青年教师杰出代表。为进一步深入宣传学习王红旭同志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请各单位深入学习宣传王红旭同志先进事迹。

2022年6月1日18时左右,2名儿童在大渡口万发码头长江段沙滩边玩耍,不慎落水。危急时刻,王红旭百米冲刺跳江救人,倾尽全力将孩子往岸上推,在数十名群众联手接力下,2名落水小孩成功救起,他却因体力不支,不幸被江水冲走,英勇牺牲,年仅35岁。

王红旭同志出身教育世家,秉承一家三代热爱教育事业、从事教师职业的优良家风,把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化作敬业奉献、立德树人的至诚行动,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身为一名青年教师,他从教12年来,勤奋耕耘在体育教学一线,钻研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强健体魄,育人成效突出;身为班主任,他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关心关爱学生,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身为学校田径队教练,他训练有方,所带团队参加市级、区级各类比赛满载荣誉;身为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他心怀大爱,在两名儿童落水的危难时刻,义无反顾跳进江中奋力施救,将生的希望留给孩童,自己被卷入江中,生命永久定格在35 岁。王红旭同志一腔赤诚爱党爱教、以生命托举生命、以大我彰显大爱的事迹感人至深。

他心怀大爱,舍己救人,在危难时刻舍身勇救儿童,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名人民教师的价值追求和责任担当,践行了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塑造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王红旭同志是践行“四有”好老师要求的先锋模范,是教育系统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在青年教师中干实事涌现出的杰出代表。为大力表彰和学习宣传王红旭同志先进事迹,教育部决定追授王红旭同志“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我校广大教师要以王红旭同志为榜样,学习他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学习他潜心育人、辛勤耕耘的赤诚情怀,学习他以德施教、为人师表的品格风范,学习他心怀大爱、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更加奋进的精神状态,争做为学为人的“大先生”、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王红旭事迹的心得体会篇3

六一儿童节,多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节日,然而,今年的“六一”却有着悲壮与伟大:

二零二一年六月一日十八时左右,两名儿童在重庆大渡口万发码头长江段沙滩边玩耍,不慎落水。危急时刻,王红旭老师以百米冲刺跳江救人,倾尽全力将孩子往岸上推,在数十名群众联手接力下,这两名落水儿童被成功救起,他却因体力不支,不幸被江水冲走,英勇牺牲,年仅三十五岁。

三十五岁,风华正茂;三十五岁,教书育人;三十五岁,责任与担当。王红旭老师被定格在三十五岁的光辉年龄,他的英雄事迹传遍全国,他的高贵精神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爱孩子深深的印入王红旭老师的心灵。当一声求救映入耳际——“救命哇,救我的娃儿啊!”突然听到的一声凄厉惨叫,年轻的妈妈瘫软在沙滩,众人目光惊愕,而王红旭老师正从百米之外,奔过一片草丛,狂奔冲向江边……这是王红旭老师留给我们最后的背影。救出一名孩子,他又不假思索去救另一名孩子……两名孩子得救了,他却被无情的江水……正是爱孩子的思想使他义无反顾,英勇救人。

“爱孩子是老师的天职。”作为一名老师要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也是党和国家对我们老师的基本要求。王红旭老师将人生追求融入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体现了崇高的精神追求;以舍己救人的英勇壮举,深刻诠释了人民教师的精神品质;以至诚至深的教育情怀,彰显了教育世家的精神风范;以胸怀大爱的师者仁心,铸就了师爱永恒的精神丰碑。

其次,良好家风的熏陶,是王红旭老师美好心灵的基石。王红旭来自一个农村较特殊的家庭,家中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在乡村学校从事教育工作,家庭是当地乡亲们口中的“书香门第”。上高中时,他每逢回家就主动给八十多岁的奶奶洗脚。在老家,只要见到老年人在路上挑着担子走不动时,都是二话不说接过来帮着挑。救人之事也不胜枚举:大三暑假救起一名不慎落水的小男孩,主动救护不慎从游乐设施摔下的头部流血的小男孩,操场上听到学生叫唤都会立即冲过去……

品味着王红旭教师的英雄事迹,我们在工作中要做到爱岗敬业,要热爱教育事业,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必须知道爱学生是立业之本,读书是立身之本,我们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肩负起我们的责任。教育要让学生终身受益,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要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我们要做到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用师爱铸就崇高的师魂,在教育中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相信有我们全力的付出,教育事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光辉灿烂!

王红旭事迹的心得体会篇4

英雄离去恸山城

王红旭救人的一幕,在6月1日当晚就通过现场诸多目击者所拍摄的视频、照片,出现在了重庆市民的手机中、朋友圈中,也冲击着这座城市所有善良的心灵。

时值六一儿童节,王红旭长江激流中连救两名孩子不幸离世的消息,感动了万千素不相识的重庆市民。

6月3日晚上8点,王红旭追悼会在大渡口宝山堂悼念中心举行。

因担心王红旭家属触景生情更加悲痛,此事并没有通知被救孩子的父母。但他们从网上得知此消息后,坚持要去拜祭王红旭,“我们一定要亲自感谢王老师的救命之恩,他走了,我们好难过,他也是一位3岁孩子的父亲,我们一定要来送送他……”

当天中午12:30,被救孩子的父母悲痛地相互搀扶走进尚未搭建完毕的王红旭灵堂,长跪不起,痛哭流涕,抽噎着诉说着内心深处的感激和悲痛。

除了王红旭生前的亲属、同事、学生、挚友外,更多是王红旭素昧平生的市民进入灵堂,在王红旭遗体、遗像前肃立、默哀。

“我很难过,以这样的方式认识你。”市民刘女士专门坐了1个多小时车前来悼念,她默默将一支白花放在祈福厅外,“我的孩子也在读小学,谢谢你曾经守护他们。”

“王老师,我们约定毕业后要跟您踢场球,这事大家心里都记着,您怎么就失约了呢?”如今正在读初三的学生李磊,来到追悼会现场,泪流满面地回忆,他还记得王红旭在学校绿茵场上矫健的身影。

6月4日一早,王红旭出殡。

“沉痛悼念王红旭老师,英雄一路走好!”大渡口区育才小学的校门口挂上了黑白标语,上千市民自发来到这里,站在道路两侧默默等待着送别英雄。

上午9点50分左右,在渝警骁骑的引导下,灵车从学校门口缓缓驶过,让王老师再看一眼工作了十几年的地方,看一眼他的学生和同事。

整齐的车队徐徐开来,路边守候的人们含泪一遍遍呼喊:“王老师,英雄!王老师,一路走好!一路走好!”

沿途的汽车也停驻让行,鸣笛致哀。

市民梅明从网上了解到王红旭的事迹,专程从单位请假过来表达哀思。

“这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梅明动情地说,在重庆有很多像王红旭一样的平凡市民,在关键时候能挺身而出,以高尚的道德品质践行舍己为人、见义勇为的精神。

6月5日,两位目击王红旭勇救落水儿童的市民,带着自己的伴侣、儿子、儿媳、孙子孙女前往江边悼念。

“英雄,你一路走好!一路走好哇!”69岁的王显才一家五口手持白菊,用浓重的重庆口音,对着滚滚长江大声呼喊,话未说完泪长流。

当天目睹王红旭救人全过程后,王显才连续三晚都无法入睡,“一闭上眼就是他用手托起落水孩子的画面。”

“多好的重庆崽儿啊!我专门带着我老婆、儿子、儿媳和孙女来看看他,他是真正的英雄!”王显才眼圈泛红,放下了手中的菊花,却望着江水久久不愿离去。

6月8日,近百名市民来到大渡口区慈善会,自发向王红旭老师儿子定向捐赠生活教育费用。

“我代表小区43位居民向英雄致敬,定向捐款21750元,表达大家共同的爱心。”家住两江新区的聂国举,郑重地将一个鼓鼓的信封双手递给工作人员,信封上写着“两江新区大竹林龙湖天琅小区业主捐助王红旭老师孩子成长爱心款”。

“千年渡口,凝望奔跑的方向,百米冲刺,笑对生死的考场……何惧恶浪,双手托举生命的希望……”几天以后有感于王红旭的感人事迹,重庆音乐人陈刚作词、周亚辉作曲,谱写了一首荡气回肠的歌曲《最后的课堂——致敬舍身勇救落水儿童的王红旭老师》。

王红旭事迹的心得体会篇5

6月1日,在重庆大渡口长江水域,两名儿童在玩耍时意外落水,当时情况十分紧急,两名不会游泳儿童已经被冲到水中央,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救人必须争分夺秒,这夺命一幕刚好被路过,大渡口育才小学老师,王红旭看见,他没有做任何犹豫,奋不顾身跳进长江,用尽全力向两名落水儿童游去,很快水里异常也引起路边群众注意,纷纷跑来查看情况,在看清事态严重后,大家齐心协力一起帮忙救人。

大家通过手牵手接力方式,成功协助王红旭老师把两名儿童从水中救起,经检查,两名儿童生命都没有大碍,可是王红旭老师因为体力不支,瞬间被水冲走,几个呼吸间就看不见人了,岸上群众也是着急得大声呼喊,可是水里没有任何回应。

群众赶紧拨打了救援电话,救援赶到后立刻在水面展开收救,但是迟迟没有发现被冲走王红旭老师,直到6月2号下午,才在王红旭老师消失,大约30米处水域发现了遗体。年迈母亲得知噩耗,哭得撕心裂肺,几乎晕过去 。希望母亲能承受住这沉痛打击,保护好自己身体,大家都希望你能百命长岁,你有一个舍己救人英雄儿子,他整救了两条活蹦乱跳生命,更是整救两个家庭希望,舍小家为大家精神永垂不朽。

王红旭老师一路走好,愿您在天堂安好。好人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