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议书在起草的时候,务必要明白倡议的整体措施,对待倡议书的写作一定能要足够严谨,这样才能让更多人参与到活动中来,以下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节约反浪费倡议书模板6篇,供大家参考。
节约反浪费倡议书篇1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在生活中,你是否扔掉过只吃了几口的馒头?是否倒掉过只吃了几口的饭菜?
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浪费现象,也许你意识不到自己在浪费,也许你觉得浪费一点点算不了什么。同学们,当你们随意丢弃一个白白的馒头,当你们随意倒掉你们碗里认为不好吃的饭菜的时候,你们可曾想过粮食是弥足珍贵的?你们可曾想过,如果中国每个人每月浪费500克粮食,就会浪费掉65万吨粮食,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所以,我们要把节约当成一种习惯,一种美德。今天,我们要拿出实际行动,把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美德长久地传承下去。在此,我们提出几条建议:
1.珍惜粮食,适量定餐,避免剩餐,减少浪费。
2.不攀比,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
3.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剩菜。
4.做节约宣传员,向家人,亲戚,朋友宣传浪费的后果。
5.不偏食,不挑食。
6.到饭店吃饭时,点菜不浪费,若有剩余的要带回家。
7.积极监督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及时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
同学们,节约是美德,节约是品质,节约是责任。我们都是社会的'主人,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就要用心去爱护它,关心它。让我们同心协力,做勤俭节约风尚的传播者,实践者和示范者,从细微处做起,用实际行动参与到节约行动中来,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在社会上蔚然成风,让节约引领风尚,为建设文明、和谐的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节约反浪费倡议书篇2
亲爱的同学们:
提倡文明就餐,是当代中学生文明修身的一项重要内容。培养文明就餐的习惯,也是倡导学生用餐方面的现代意识与传统美德相结合的要求。
我们要保持食堂良好的就餐秩序,节约用水,节约粮食,文明就餐,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力争以自己为榜样,并以自己的良好形象感召身边的同学都能文明就餐,使文明就餐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
针对上学期我校学生就餐过程中存在的诸如学生就餐后不主动清理餐具、奢侈浪费、乱扔餐纸等不文明现象,学校团委特在本学期开学第一天向全校同学发起“勤俭节约、文明就餐”的倡议:
一、请爱惜粮食,杜绝浪费,节约粮食是尊重他人劳动的表现,也是高尚人格的体现。
二、请保持良好的就餐秩序,自觉排队就餐。
三、请自觉将餐具放回指定位置。
四、就餐时请勿大声喧哗,注意个人形象。
五、请保持餐桌卫生,就餐后把餐桌上的杂物带走。
六、请注意食堂卫生,不要随地吐痰、乱扔餐巾纸或者食物残渣。
七、为了您的财产安全,也为了他人方便,请不要用包或书等物品占座。
细微之处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素质和涵养,就餐事小,但是可以小见大,古语有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任何事情都是如此。食堂的良好秩序需要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文明就餐,从你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注意就餐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同学们的举手之劳就能给他人带来无限的帮助和温暖,一个舒心的笑容,一个让座的动作,一句真诚的道歉都能让同学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希望广大师生能积极的加入到我们的行列,让我们一起努力,营造一个温馨、祥和的就餐氛围!
倡议人:
20xx年xx月xx日
节约反浪费倡议书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勤俭自古为美誉,节约至今是佳称。”这一流传至今的古联说的便是勤俭节约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美德,奢侈浪费自古为人所不齿。但,勤俭节约这种美德却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意识中逐渐淡薄了,在生活上互相攀比、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正在同学间悄然形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古训大家都能脱口而出,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多少人呢又有多少人能在消费的时候会想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情景呢当某些同学大手大脚地随便花钱的时候,他们又是否想过,他们所花的是父母辛苦工作赚来的血汗钱呢在人们花高价买来各种各样名牌服饰的时候,他们是否想过节约呢虽然现在我们的国家富强了,我们的家庭富裕了,但是我们不能忘却勤俭节约的美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一个个因浪费奢侈而亡国的教训近在眼前,难道我们想重蹈覆辙吗勤俭不仅是持家之道,更是立国之本。
我国是个大国,拥有十三亿人口,如果我们每人每天浪费一元钱,那么全中国一天就会浪费十三亿元啊!这数字多么令人震惊啊!所以,即使微不足道的'一元钱我们也不应该浪费。“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点浪费,就像“蚁穴”一样侵蚀着立国的根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尚未忘却,“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的古训尚在心中回响。我们要以勤俭节约为荣,以奢侈浪费为耻;从身边做起,从一元钱、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一支笔、一张纸、一本书、一块像皮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让勤俭节约的精神渗透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伴随我们的一生!记住:节约校园,从我做起!
节约反浪费倡议书篇4
广大市民朋友:
进入7月以来,西安持续高温。气象部门多次发出红色预警,全市多地突破40℃以上,造成用电需求节节攀升,形势十分严峻。为做好度夏期间供电保障工作,确保电力安全可靠供应,我们面向全社会发出节电倡议:
认识节约一度电的重要性,节约1度电,相当于节约4升水、400克煤。你我节约一度电,幸福临潼千万家。
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摄氏度的规定。使用空调时,注意关闭门窗,进出口使用风帘或门帘,减少冷气流失。
夏季用电高峰期间,错峰避峰用电,不在用电高峰时段使用大功率电器设备;倡导生产企业落实节能节电措施和节电技术、装备应用,调整生产作业时间至用电低谷时段,实现"削峰填谷"。
充分利用自然光,光线充足时,尽可能关闭照明电源和减少照明电源数量。做到人走灯灭,杜绝白昼灯、长明灯、无人灯。广告灯、霓虹灯、彩灯等灯光照明尽量避开用电高峰。
积极推广节能产品。选用节能灯具、节能电器,少用或停用高耗能产品,并尽可能将所有用电设备调至节能状态。
养成随手关灯、关闭电器的习惯。注意节电常识:离开办公室时关闭电灯、空调、办公设备、仪器设备的电源;生活中,充电器、电视等电器长时期间不使用及时拔掉插头,减少待机能耗。
上下楼梯能步行的不使用电梯,支持配合职能部门对用电的科学管理和调度;及时举报、严厉打击窃电、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等违法犯罪行为,共同维护电力安全。
由于西部是一个极度缺水的地区,水是不可再生资源,请您节约用水、一水多用。并在家里储存一些水,已备不时之需。另外由于最近高温天气,部分区域出现间歇性停水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电力部门采取临时限电措施,致使我司部分加压站无法运行,造成部分区域出现阶段性停水!二是近期供水管网运行负荷较大,容易出现漏水或爆裂,需要及时抢修,在抢修时造成部分区域临时停水。三受网调整降压供水对部分区域供水影响。因停水给您带来不变还请您谅解。临潼供水人感谢你的理解和支持!
全民一心,共度高温难关!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节约反浪费倡议书篇5
亲爱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国是农业大国,虽然近几年粮食均增产,但是我国人口已超过12亿,每年的净增长是1200万人,人均耕地面积1亩,是世界人均值的1/4,全国40%的城市人口消耗的粮食依靠进口,在今年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粮食的供需仍将在紧张中度过,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的粮食进口国。
现实绝对不容乐观,在我们扔掉粮食的时候,不仅扔掉了农民伯伯赋予汗水和心血的粒粒真情,更是灾区人民一份朴实而热切的渴望,是中国未来一份微小却珍贵的资源!
同学们,我们当思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为此,我向学院学生提出以下倡议:
1、吃饭的时候,吃多少盛多少,不浪费饭菜,剩饭剩菜不倒掉。
2、在餐厅吃饭时点菜要适量,不要乱点一气,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回家。
3、吃饭尽量吃完,不浪费。
4、在学校吃早餐,剩下的面包、点心不要扔掉,可以拿回家吃。
同学们,节约是美德,节约是品质,节约更是责任,让我们一起自觉地节约粮食吧,让节约粮食成为我们的习惯,并且能保持这样良好的习惯。
倡议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节约反浪费倡议书篇6
亲爱的同学们:
勤俭节约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每个公民应有的责任。然而,在学校,水、电、粮食、纸张等浪费现象时有发生,追求名牌、追求享受、过度消费等现象屡见不鲜。面对这一形势,请同学们增强节约资源的自觉性、主动性,大力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校园风尚。在此,校团委、学生会特向全校青年学生发出如下倡议:
一、转变思想,自觉增强节约意识。
崇尚节俭,合理消费,杜绝浪费行为,做到身体力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注重宣传,弘扬勤俭节约风气。
同学们要将勤俭节约的美德自觉贯穿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去,广大学生互相提醒,互相监督,人人争做节俭风尚的传播者、实践者、示范者,努力营造厉行节约的校园氛围。
三、积极行动,自觉争当节约模范。
1.节约用电。杜绝长明灯、白昼灯。实验室、图书馆、教室、宿舍等要做到晴天时不开灯,人少时少开灯,人走灯灭。在能够使用节能灯具的地方尽可能地更换、使用节能灯具。杜绝在学生宿舍等处私自使用电炉、电暖气、电饭锅、热得快等大功率电器。
2.节约用水。自觉做到爱水、惜水、节水,珍惜水资源,提倡废水利用,爱护节水设施,用水后要拧紧水龙头,发现水龙头滴水要主动拧紧。
3.节约粮食。在食堂就餐时,要杜绝剩饭剩菜,珍惜并节约每一粒粮食。
4.爱护公共财物。爱护学校公共财物,发现损坏的公共设施及教学用品要及时报修。不在墙壁上乱涂乱画、不在课桌及设备上乱刻乱写。不随意移动、拆卸床、课桌、教学设施等设备。遇见损坏公共财物的同学应加以劝阻,并想法制止。
节约是一种智慧、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品质。希望全校同学从自我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以实际行动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
倡议人:xxx
20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