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贴合主题的作文才能得到读者的青睐,融入真实的感受使作文更具说服力和可信度,读者更容易被其所接受和认同,以下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袁隆平去作文最新7篇,供大家参考。
袁隆平去作文篇1
前几天,我看了《袁隆平》这部电影,当我走出电影院时,我热血沸腾,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电影主要讲:袁隆平爷爷是一位只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坚持不懈、吃苦耐劳、不畏艰辛、意志坚强、奋斗终身、的人。以前的水稻产量很低,可是在袁隆平爷爷的不懈努力下,反复地研究和实验,终于使水稻的产量大大增加了百分之七十,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成为了“水稻之父”,为全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袁隆平爷爷在工作中的这种精神正是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所要具备的,这使我深有感触。昨天,我在楼下学玩滑板,我刚站上去,妈妈还没来得及扶我,我就先摔了个四脚朝天。我连忙站起来,拍拍屁股上得尘土,说:“什么破玩意儿呀?还没等我站上去就给我送了个礼!”我赌气地说:“不学了,不学了!”妈妈看着我要打退堂鼓了,便用激将法说:“ 以前你总是缠着要我给你买滑板,现在给你买了,可你又不敢学。嘿——我还是把它送给别人算了!反正留着也没用!”听了妈妈的话,我的勇气一下子就提上来了,我想:我不能让妈妈小看我,我要让她对我刮目相看。这时,袁隆平爷爷的影子仿佛出现在了我的眼前,给了我巨大的鼓励。我下定决心,今天我一定要学会玩滑板。可我刚一站上去,又摔了下来,害得我青一块,紫一块,手也擦伤了。妈妈看着有点心疼了,也劝我暂时不练了,可我却不依了。经过一次次地摔倒,又一次次地站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天,我终于学会了玩滑板。
通过观看了这部电影和我学滑板地经历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永不言败是驶向成功的风帆!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我要让袁隆平爷爷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做到不畏艰险、脚踏实地。在学习中,要为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努力奋斗、顽强拼搏,为生命奏响动听的乐曲!
袁隆平去作文篇2
“我毕生追求的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袁隆平
您是神农,在人间留下满仓稻米后,便返回了天国。我们都会想念您,日后您看见每一缕升起的炊烟,都是飘自人间的怀念。
您很可爱又温柔,看见小鸭子会学嘎嘎叫,您喜欢小动物,养了一只小猫咪叫“袁花花”;喜欢吃甜甜香的油炸食品,还爱吃零食。您还在稻田里拉小提琴,叫上家人一起唱歌;熟悉您的人都很喜欢您和你在一起……
您来时,时间饿殍遍野,您走时,世间稻米满仓。您出生在战火连天的年代,挨过饿,死里逃生。而我们从小衣食无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有您,为了人民远离饥饿,在无数日月里研究杂交水稻。本应安心坐在办公室的您,顶着烈日在田间用放大镜研究水稻,几十年如一日。
您走了,低头看着盘中餐,泪水与米饭溶为一体,是我对您的思念。从今以后,我会好好吃饭,珍惜粮食。超级水稻会长大,袁花花会长大,我也会长大。未来,我定会向您一样,为祖国、为世界,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做出贡献!
袁隆平去作文篇3
袁隆平爷爷在5月22日13时零七分到时候逝世,大概是以前和他们的距离太遥远了,我总是容易在心里把伟人们默认成没有生老病死的神明。可事与愿违,袁爷爷已经去了天堂。
袁爷爷还有两个梦等着我们实现呢“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在袁爷爷小时候看过一部电影名叫《摩登生活》,在这部电影里面有着美好的田园生活,原因这部电影在袁爷爷的心中埋下了一粒种子。袁爷爷朝着田园生活这个目标而奋斗,可最终发现中国的乡村,并不像电影般的那样美好,而有许许多多的人没有饭吃,甚至是活生生地饿死。袁爷爷看着这一幕幕的景象,他立志要让人民吃饱饭。袁爷爷在大学期间学习的是遗传学,所以他观察水稻的基因变化发现了杂交水稻,这一举动轰动了全中国,袁爷爷他们的团队顶着压力,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终于成功地培育出杂交水稻。
袁爷爷不仅仅想要中国人民吃饱饭,还想要全世界的人民都吃饱饭。如今杂交水稻也在印度、菲律宾、美国、巴西、越南等国家大面积种植。袁爷爷不仅仅是我们中国的英雄,而且还是全世界的英雄,值得全世界的人民尊敬。
看过一篇新闻:“袁爷爷已经在台上做了三四个小时的学术报告讲解,在后台休息的时候,记者前去采访袁爷爷,可袁爷爷拒绝了,因为他太累了,那时候的他已经是80多岁的高龄。可是一听到一群初中生想要和他合照的时候,不顾疲惫,起身寻找那些孩子们……”袁爷爷他是多么的热爱我们青少年啊。
袁爷爷不像大部分科学家那样的严肃,他经常在采访中说自己handsome,并称自己为九零后,甚至路过池塘见小鸭子会学嘎嘎叫,这是多么有趣幽默的一位九零后啊。可就是这样的人,他永远的离开了人间……
袁爷爷,我从来没见过您,但我却觉得您如我的爷爷一般,亲切、熟悉、又慈祥,原来我曾和您每天都相遇,在课本上,在饭桌上,在田野上,在故事里,在人间里;
我以后也会每天都见到您,在课本上,在饭桌上,在田野上,在故事里,在我心里。
此后每一缕升起的炊烟,都是飘自人间的怀念,此后人间的每一次风吹稻浪,都是您的灵魂回响。
一日三餐,我们会好好吃饭,好好长大。
袁爷爷,谢谢您!一路走好!
袁隆平去作文篇4
对于中国人来说,2021年的5月22日,注定是个悲伤的日子。我们敬爱的袁隆平爷爷因器官功能衰竭,于13时07分在长沙与世长辞,享年91岁。
回想第一次知道您时,我还是幼小的孩童。通过家长老师甚至网络,我了解到您的“杂交水稻”让中国粮食产量大增,让人们远离饥饿,了解到您曾获得的无数奖项,也了解到杂交水稻研究过程中的艰难困苦。
在那个粮食产量低下的年代,您下定决心要喂饱中国人民的肚子,尽管世界上多个权威专家断言,水稻不可能杂交,可您却用执着破解了“大自然的密码”创造了水稻杂交的奇迹。无论是当面的挖苦,还是将试验田里的水稻连根拔起,都没有让您动摇、放弃。日积月累的辛劳,使您的腰落下了疾病,可却让杂交水稻成功“出世”。
如今的我已成长为少年,我知道您一直有两个梦想:“禾下乘凉”和“覆盖全球”,您在有生之年虽然不能看到,但我们后一代人一定会努力,圆您的梦想。
一稻济世,万家粮足。袁隆平爷爷,你是国人的骄傲,我们永远怀念您。
袁隆平去作文篇5
温馨的餐桌上,我们吃着香喷喷的大米饭;广阔的稻田里,一位耄耋老人辛勤工作。在阳光下,他显得很年轻,只是背有点弯,脸上有几道皱纹而已,没错,他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袁隆平爷爷。
他作为杂交水稻之父,一辈子有两个理想:一是“禾下乘凉梦”。二是让全世界人民都吃饱饭,可这又是何其的困难,但是袁隆平爷爷他真的做到了。八年时间,只为调配杂交种;炎炎夏日,14天的奔波,只求一株雄性不育种;身患胃病,他一只手捧着肚子,另一支手扶着稻穗。没错,这就是我们所崇敬的袁隆平爷爷!终于,新一代杂交水稻横空出世,平均每年解决3500万人温饱问题,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多亩,而且杂交水稻还有着巨大的潜力,还可以继续研究,这极大解决了一个有14亿人口大国的粮食问题。
饱饭人应当忆袁公。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倾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而最新育成的第三代杂交稻叁优一号。在2020年作双季晚稻种植,平均亩产911公斤,加上第二代杂交旱稻亩产619公斤,真正实现了每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公关目标。
他勤于科研,身材瘦小,风吹日晒皮肤黑,像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奖项很多,却为人低调,可他从不在意,攻艰克难,一丝不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给母亲写的那封信,他为了人民不再挨饿,却给自己留下了永远的遗憾,母亲即将过世,自己却因开会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多少的悔与盼都成了老人的惦念。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希望每位坐在餐桌前的同学都能忆起那位国士无双——袁隆平。从此碗中有米饭,心中有袁老!
袁隆平事迹作文材料2
天阴沉沉的,窗外的雨水淅淅沥沥地下着,我坐在房间里正上着网课,突然,电脑上弹出一条新闻:默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2021年5月22日13时02分逝世。
这个消息如同雷电直击我的心坎,脑袋里“轰”的一下,整个人都僵住了,大脑里一片空白。就在这一刹那,“金豆豆”噼里啪啦地掉落下来,泪水打湿了书本上的字。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缓过神来,低头望了望被泪水打湿的字迹,想起袁隆平爷爷曾经的那些事……
袁隆平爷爷年轻时收了几个徒弟,每天,田园里都看得到他们的身影。这天上午,袁隆平爷爷和他的弟子在干活的时候,突然,大地剧烈摇晃,整个人重心往下倒,房屋也向他们压过来。袁隆平爷爷心里喊了一声:不好!便大声的对附近的人们说:“乡亲们!快跑啊!地震了!”喊完马上转过头对他的弟子说:“快,你们先跑,带上锄头和其他工具!”弟子也着急了:“老师,可您……”“不用管我的,我拿完种子马上就来。”话音刚落,袁隆平爷爷以最快的速度跑到房间,翻箱倒柜的找种子。终于,在床头柜上找到了那包种子。
家具可都碎了,玻璃渣片一堆,一不小心就会刮到流血,房屋也在倒塌,很可能就在一瞬间,这条生命就会飞灰烟散。可袁隆平爷爷不顾一切,拿起了那包“珍贵”的种子。
他曾说:“假如我不在家,那么就一定在试验田;如果不在试验田,那也是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袁隆平爷爷一生都在钻研水稻,为我们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让全中国14亿人吃得饱饱儿的,不饿肚子。这比天高,比地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以后再也不会浪费粮食了,因为,在每一粒米饭里都有您的功劳!
袁隆平事迹作文材料3
在青海柴达木盆地的盐碱地里长出了水稻,这是袁隆平团队试种的,高寒耐盐碱水稻,又称海水稻。这一新的尝试立即引发国人点赞:了不起!
为“盐碱地种海水稻”打call,赞的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拼劲儿。袁隆平院士今年90岁,这个年龄对于一般人而言,应该是儿孙满堂,颐养天年。而对于袁老而言,现在还是他的事业“青春期”。他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带领他的团队潜心研究、攻坚克难,取得了一项又一项成果,刷新了一项又一项记录,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支持他的是让中国人吃饱吃好,是对自然科技的不懈追求。党员干部是干事创业的主力军,更要以袁老为榜样,坚守初心,践行使命,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扎实做好本职工作,成为专业领域的“行家里手”,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奉献所有光和热。
为“盐碱地种海水稻”打call,赞的是“敢为人先,创新创业”的闯劲儿。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团队的工作人员们,将青海格尔木市大棚内培育的海水稻,移栽到新开垦的盐碱地中,这本身就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党员干部要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大胆去想,大胆去干,只有这样才能攻破一个又一个困难,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要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遇到问题困难不要畏手畏脚,不要怨天尤人,而要积极寻求办法,敢于尝试试验,在不断的尝试失败中,找到最佳解决办法。要敢为人先,别人想不到的、做不到的,不代表自己做不到,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超越自己。
为“盐碱地种海水稻”打call,赞的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干劲儿。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团队针对格尔木独特的自然条件,通过自主研发技术、优化最优配比,运用水稻耐盐碱试验、耐寒试验、耐旱试验等方法,专门培育出了高原寒地海水稻,为后续积累经验、进而大面积推广迈出了第一步。无论是在革命时期、建设时期,还是进入新时代,实事求是一直是我们推进工作的重要法宝。党员干部要把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作为工作的基本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发现真问题,敢于说真话,扎实办真事,赢得群众的真满意。要认清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做好每一项工作,服务好每一名群众。
90岁的袁隆平,柴达木盆地的盐碱地,长势良好的海水稻,我们还有什么借口不努力?
袁隆平事迹作文材料4
跟袁隆平很亲近的人说,袁隆平穿着很随便,一点也不讲究。
有一段时间,他的购物欲十分强烈,每到星期五午时,就要到商场去购物。可他有一个“怪癖”,专挑便宜货买,价钱高的东西他不感兴趣。有一天,他与夫人邓哲逛商场,看到货柜里有打折到10块钱一件的衬衫,他说,太便宜了,加2块吧,12块一件。售货员笑着说,你这位同志真怪,人家买东西讨价还价,你却往上加,不可理喻,不可理喻。他以笑作答,一口气买了10多件,“这样的衬衣好,下田的时候穿起来方便,不用担心弄脏了。”他对夫人笑笑说。深知他生活习性的邓哲不多说什么,只报以莞尔一笑。
他穿的最贵的西装,不会超过800元;他买皮鞋不会超过200块钱,什么意大利的“老人头”、“鳄鱼”牌等大牌服饰,他觉得这些昂贵的“奢侈品”穿在身上反而不舒服、不自在。可是,中国颇具权威的评估机构报告称,袁隆平的身价为一千多亿。如此看来,就个人的物质财富而言,除了他脑袋里的智慧和知识值钱,袁隆平确实是中国最富有的“赤贫者”了。
然而这位最富有的“赤贫者”对自我清心寡欲,却对社会极慷慨、极具忧患意识,至今,他将所获的12.5万美元世界粮食奖的奖金,捐赠给了由他发起成立的科技奖励基金会,以扶掖新人……
袁隆平事迹作文材料5
在一些人眼里,似乎袁隆平很有钱,但他是一位拿国家俸禄的科学家,每个月的全部收入连工资和补贴加起来,总共4000多元钱的样貌。他乐呵呵地说,这些收入不低了,够我花的了,所以,他几乎将在国际上获得的所有大奖的奖金都捐赠给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会,以表彰和扶掖对农业科研有贡献的人。此外,他还出资捐助过教育事业。
他对于金钱的观点,一是不吝啬,二是不奢侈。在袁隆平看来,金钱的多少,无非是一个数字,他说:“钱是要有的,要生活,要生存,没有钱,饭都吃不上,是不能生存的。但钱够一般日常生活开销,再小有积蓄就行了,对钱不能看得太重。”倘若对钱看得太重,被金钱蒙住了眼睛,就容易迷失自我,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漠不关心的自私的人,人要是成了金钱的奴隶,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呀。
对人生,对金钱,对地位,乃至对家庭,袁隆平悟得很透彻明了,他向来对自我很“小气”,对别人却有一份古道热肠,侠义肝胆,只要是他力所能及的,他都会尽全力帮忙他人。他是博士生导师,带过许多博士生,其中有一个是从农村来的,家里生活较困难,有一次,这位学生打电话给他,说是父亲病重住院,急需用钱,他十分同情,从自我的工资收入中给那个学生寄去了两千块钱。
袁隆平事迹作文材料6
在科学研究上,袁隆平是一个特别认真特别严谨的人,而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个豁达大度非常幽默的人。
人生苦短,活着就应该轻松一些,愉快一些,而幽默,就是轻松愉快的一剂良药。富于幽默感的人大多思维敏捷,才华出众,胸襟开阔,为人随和。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与袁隆平在安江便认识,之后又写过他不少作品,算是老朋友了。有次我与老伴到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去看望他,临别时留影纪念,他是一位誉满全球的大科学家,我自然让他站在中间。他开玩笑地说:“这不是第三者插足吗?”我和老伴不禁一笑。
袁隆平幽默的故事
袁隆平的幽默,是一以贯之的。
当年,他在安江农校当老师的时候,一时找不到抹布,就扯着衣袖擦黑板,这一举动自然引起学生哈哈大笑。袁隆平正色地说:“笑什么,爱因斯坦还拿美元支票当书签呢?”
袁隆平喜欢自由,散漫的生活。衣服扣子掉了不补,皮鞋脏了不擦油,因此,有人给他取了浑名叫“油榨鬼”。油榨是湖南方言,不整洁的意思。这个浑名是一个叫李效牧的老师取的。李效牧是个快活鬼,那时候兴学“苏联老大哥”,便给他取了个浑名叫“扁脑壳夫”。有位姓曾的老师写文章爱带之乎者也,袁隆平就给他取浑名叫“曾员外”,有位姓曹的老师爱哼京戏,便取浑名“曹孟德”。他们之间不称呼姓名或某某老师,而是以浑名取乐。
袁隆平才华横溢,爱好广泛,拉小提琴、游泳、打排球、跳踢踏舞,还爱打麻将。打麻将不带“彩”而是钻桌子,袁隆平输了照样钻。他有时手气不好,连连失手,钻了一次又一次。有人说,这回就免了吧!袁隆平不领情,照样钻,做为一个工程院院士、世界级著名科学家,打麻将钻桌子,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只是现在年岁老了,钻桌子有困难,改为别的方式,再不钻桌子了。
吸烟,是目前威胁着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据统计,全国烟民达三亿。对此,袁隆平来个反话正说,总结了抽烟七大好处:友谊的桥梁(人与人交往的媒介);灵感的源泉(激活思维和灵感);寂寞的伴侣(抽烟排除寂寞);“非典”的克星(烟中含有焦油);痴呆的良药(烟中含有尼古丁);健康的象征(如果抽烟的人不想抽烟说明身体不行了);纳税的大户(国家一部分税收来自烟民)。袁隆平的一席话,让人觉得他是在宣扬抽烟有益,错了,这是他卖关子,最后的结论是:“弊大于益,我不吸烟。”
说起给孩子取名,袁隆平也与众不同,袁隆平三弟兄,清一色的男子汉,他生了三个儿子,按他的说法是“单一品种”。大儿子小名叫“五一”,二儿子小名叫“五二”,三儿子小名叫“五三”,一、二、三、四,部队行进的口号,只是老四缺席,到了“三”就划了个句号。而到孙辈,名字也都是袁隆平取的,大孙女生下来前几天接连下雨,生下的当天,雨过天晴,故取名“袁有晴”;第二个孙女是农历“雨水”节那天生的,故取名“袁有清”。袁隆平得意地说:“晴是太阳,清是雨水,有太阳有雨水,万物茁壮成长。”在给孩子取名上,他没有忘记农业,也没忘记“幽”一“默”。
袁隆平去作文篇6
2021年5月22号的下午一点05分,袁隆平爷爷永远离开了人世。听到这个消息后,我无法接受。他让我们中国甚至全世界的人不再挨饿。他是我们全世界的骄傲,更是我们中国的骄傲。
91岁的他因为多功能衰竭而永远的离开人世。他曾让我们让我们不再挨饿,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是80岁的人50岁的身体。”我觉得他的精神永存。他不管多少岁,也坚持到农田里看看杂交水稻。他有很多个爱好,如游泳,台球……游泳曾获第一名的好成绩。但还是杂交水稻是他的最爱。
一次外交访谈。有外国人,他觉得让别人翻译是一种麻烦,所以自己现场说起了英文这几句英文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上了热搜,对袁隆平爷爷称赞。但是袁隆平爷爷却幽默地说“我的英语只是一些破碎的”在杂交水稻这方面,袁隆平爷爷是严肃的,但他也是幽默的。
袁隆平,爷爷虽然你去世了,但我们会像你一样珍惜粮食,热爱祖国,光盘行动我们也会学习你的精神,您的精神永存在我们的心中。
袁隆平去作文篇7
袁隆平,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人。大学学农的袁隆平因亲身经历上世纪六十年代大饥荒,让他不满足于在农业学校当了一名教师,于是转向研究杂交水稻。半个多世纪以来,袁隆平将“禾下乘凉、覆盖全球”的个人梦想与“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几十年来他披星戴月,寒来暑往,为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产量增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荣膺“国家科学技术奖”、“共和国勋章”、“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等多项国家顶尖荣誉。
按理说,袁隆平专注水稻研究已几十年,早已功成名就,荣誉无数,完全可以光荣退休,安享余年,享受天伦之乐。然而,他不但没有这样做,反而为自己的人生设置一个又一个更高的目标。这让我又想起2008年,当时已近七十岁的袁隆平在回应有关他落选中科院院士话题时曾说过一句话:“我没当上院士,还是说明我水平不够,所以我今后还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但是有一点,我努力并不是为了当院士,当时我的态度是如此,现在依然如此。”
这些年来,袁隆平不仅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即使耄耋之年,他依然选择坚守在农业科研一线,每天戴着一顶草帽,卷着两只裤腿,在烈日下、在稻田里不分日夜地忙碌着,继续为实现“禾下乘凉、覆盖全球”的梦想不懈奋斗、辛勤耕耘。这些年来袁隆平以解决世界的粮食问题为己任,在不断追求的路上,服务了百姓,也成就了自己。可以说,袁隆平用自己不懈的努力,不仅向世人诠释了一个农民科学家对粮食问题的理解,而且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更用其自身的实践,让我们懂得人生的意义就在不断的追求。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里,每个人都想要仰望星空,灿烂的星河也确实令人向往,但若不脚踏实地,锲而不舍,怎么能到达那些看似不可攀的高处呢?年轻的朋友们,让我们以袁隆平院士为榜样,始终坚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精神,并融于岗位、融于日常,以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敬业精神、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担当,答好人生每一道考卷,走好自己事业追梦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