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心得体会一定要严格对待格式的写作,为了记录下自己生活中的见解和感受,写心得体会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为您分享的党学教育心得体会优质6篇,感谢您的参阅。
党学教育心得体会篇1
火,是美丽的。黑暗时,它为我们照亮前进的道路;冬天里,它给我们以温暖的拥抱;生活中,它让我们品尽天下的美食。然而,火,也是最无情的。它能将俊秀如画的江山在瞬间毁灭,将充满活力的生命在眨眼的功夫中活活吞噬。火,给人类带来文明进步光明和温暖。
但是,火失去操纵的,就会给人类及社会造成极大危害。当火焰蔓延全身时,当生灵垂死挣扎时,当生命被扼杀时,我们除了焦急万分,除了束手无策,除了悲伤流泪,更应该深入贯彻消防知识,从根本上了解消防安全的重要性。1987年5月6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的西林吉图强阿尔木和塔河4个林业局所属的几处林场,同时起火,引起建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特大森林火灾。
据初步统计,过火面积达101万公顷,其中有林面积近70%。烧毁房舍61。4万平方米。内含居民住房40万平方米,贮木场4处半,林场9处,存材85。5万立方米,烧毁各种设备2488台,粮食650万斤。桥涵67座,铁路专用线9。2公里,通讯线路483公里,输变电线路284。2公里。受灾群众5万多人,死亡193人,受伤226人。在“1115”火灾事件现场,一名50岁左右,家住12楼的男子,火灾发生时他在外面,而妻子留在楼上。看见火势逼人,很可能危及妻子的生命,这位男子拼了命冲进了大楼。由于大火后电梯失去了运营能力,男子直接爬楼梯冲上了12层,敲门后无人应答,打家里电话又无人接听。以为妻子不在家,男子又跑下来,后得知妻子还在屋内并未外出,于是又重新冲上了12楼,踹开了门,此时家中已经着火,妻子就在火海中挣扎。男子冲进去一把将妻子抱着拖到了门后,又跌跌撞撞地从消防通道跑了下来。这一切都是因为人们用火不当而引起,难道我们不该为此反思吗?
然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一次次血的教训,人们才意识到,在火面前,生命如此脆弱,宛如一碰就碎。都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此哪怕是小小的火苗也不容忽视。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没有能力也不可能去解决这催人泪下的一幕幕,但我想在此呼吁大家重视消防知识,不再让“火”成为摧毁人类家园和生命的凶险物种。消防安全,危关社会。让我们携起手来,共铸坚不可催的“防火墙”;让我们携起手来,共造和谐社会。
党学教育心得体会篇2
火,给予人们光明,也代表着希望。火,是温暖的象征,它让寒冷不再,火,更是希望的象征,它指引着我们前行。
人类离不开火,火,对我们的作用非常多。如:火可以将未经过烹饪的食物煮熟,增强免疫力和自身的体力,也可以在寒冷的冬天里取暖,也可以用来烧水。但在用火的同时,它也存在着危险性,它可以引发火灾导致让原来一片绿油油的且茂盛的森林变得只剩下无穷的灰烬,也导致了大自然受到了伤害。
有时也会由于不安全用火导致火灾,可以让原来焕然一新的房子变得凋敝残桓、满目疮痍,有人由于做饭时忘了关煤气导致爆炸,线路故障等各种原因发生火灾。也有人对孩子置之不理,任由孩子玩火,让孩子不小心点燃到桌布、窗帘之类的,这不仅是大人对孩子玩火导致火灾发生更是对火灾防范意识太弱。
如果想让火造福于人民,就要对火灾的防范意识加强,要注意不让小孩子玩火。远离危险物品,如:烟花、爆竹等,更不能乱扔火种,看到火灾要及时报警。当火灾来临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避免吸入灰尘、烟雾,导致暂时性休克,更要马上撤离危险地带。在火灾发生现场更要注意周围是否有易燃易爆物品。如果有,那么要告诉周围人民尽快撤离,还要在有风时注意风的方向,尽快离开。所以防火意识要加强,注意周围是否还存留火种。
消防安全很重要,平安生活靠大家。
党学教育心得体会篇3
爱,一个多么熟悉的字,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份纯洁的爱。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时,我才明白,爱是无私的,爱是伟大的,仅有生活在爱的世界里,才会正真的感受到爱。书中流露出的真挚情感,让我感动不已。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四年级的男孩安利柯以日记的方式,从四年级10月份开学的一天,一向写到第二年的七月份,记录了他身边的各种感人的事情,记录了他在生活的一点一滴的爱,他一天感到爱一点,一天反思一点,每一天都在爱的世界里成长。
书中的每一篇故事都很感人,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扫烟冲的小孩,把清扫烟冲赚来的三十个铜币,从破了的口袋里掉了,他无法回家。于是,走过的同学都用自我的铜币来帮忙他,没有带钱的同学就用鲜花送给他,我觉得这段是最感人的,这让我感到了一个人要是有了一颗无私的爱心,就会是一个拥有一切高尚品质的人,在《爱的教育》这本感人的书中,处处都是拥有这种高尚品质的人。
读了这本书,我最终深刻的体会到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应当互相帮忙,应当学会宽恕,学会理解别人,我们自我遇到困难时,总想获得别人的帮忙,而我们自我遇到有困难的人时应当尽力的去帮忙他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有时虽然是微小的,可是它是无私的,珍贵的,非凡的。
党学教育心得体会篇4
一、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教室是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学生情操,充实了学生生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
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平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首先就是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
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为一名老师,一名心理辅导员,如果不理解学生的心理情感,不与他们真诚的相处,他是难以顺利开展工作的。
现代的教育观认为,教师不应该是教育的主宰,不应该再有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强迫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把软刀子,不但否定了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议。
3、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
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
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最后,我引用美国的柯赖齐亚和斯塔顿所著的《小学生健康教育》一书中的一段话来说明: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容忍中,他便学会耐心。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扬中,他便学会自赏。
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同中,他便学会自爱。
如果孩子生活在平等中,他便懂得什么是公正。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来关心、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充分、健康地发展。
党学教育心得体会篇5
一个普通的工人变成一个家庭教育专家,一个失聪的孩子成长成一名优秀的人才——听了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从中我学到了很多理念,或许说理念还不如说是一个个鲜活、普通的例子中让我们感受到了赏识的力量和魔力。
平时的工作中我们会遇到这样、那样的调皮孩子,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去批评几句,但是效果往往是短暂的,短暂的效果过后,孩子的天性又犯了,恢复到原状!
平时我也经常改变引导方法,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往往收到了意外的惊喜,而且效果会持续很长时间,赏识幼儿的每一点进步,让他们充满自信,用最得意的最欣慰的目光,关注着幼儿从无到有的微弱的提高,也就是这种赏识,才使每个幼儿在毫不费力的情况下掌握了战胜因难的各种技能。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他浅显精辟的概括,道出了我们平日里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的最大心理误区,以及给孩子成长过程中带来的负面影响,从不轻易地赏识、肯定自己的孩子。我们平时听到最多的话是在自己孩子面前夸奖别的孩子优秀,而看不到自己孩子身上的亮点,这是作为家长最容易犯的错误。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已经否定了自己的孩子,认为自己的孩子不行,也就扼杀了他原本的斗志和自信,更不用说内在潜质的开发和培养,久而久之,孩子也真的在这种影响下“不行”了。
我们何不对自己,也对我们的孩子充满信心,只要我们努力,一切将是无所不能的!用敏锐智慧的双眼,多发现他们的特质,适时适度的给予赞赏和鼓励,即便他们并不是那么完美,也会在被认可赏识的氛围里,信心十足,大步向前,走向辉煌!
为了给孩子营造更多展示自己的平台,让我们一起学会,并且善于使用我们的“法宝”!学习周弘老师那样真正的爱心、耐心、恒心。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学生,我们不要以挑剔的眼光去找他们的问题。正视孩子的实际情况,学会赏识孩子,帮助他们知道自己在不断进步,永远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我们的学生,一定会让我们惊喜地发现:他们真不赖!
周弘老师,可以说是我们千千万万教育工作者的老师,他告诉我们:赏识孩子,就是成功的教育。
党学教育心得体会篇6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系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一,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译者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统称《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学生该这样教。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现选一例作以说明。
书中提到一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确实,做教师的都知道,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带着这个问题,我阅读到书中所写:怎样进行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是啊!我们应当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读了这些,我茅塞顿开,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所以读了这本书,我想给自己,也给我的同行朋友们说一句:读书吧,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