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育儿教育心得体会5篇

时间:2023-01-21 作者:Anonyme

写心得体会是我们平时生活中记录感受的方式,写心得是非常考验我们的语言组织和思维能力的,以下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6育儿教育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6育儿教育心得体会5篇

6育儿教育心得体会篇1

在吴昕孺的`小说《宝贝》中,作者虚构了一个让人难以置信又完全可信的故事:因为爸爸妈妈生了一个成天被“宝贝”“宝贝”叫着的小弟弟,完全受到冷落的六岁主人公小玉想把弟弟从楼上扔下去,她给弟弟喂生的自来水;往弟弟奶瓶里偷偷放老鼠药;和好朋友合伙去汽车站用一百个棒棒糖的价钱“鬼卖”(拐卖)弟弟……在一连串的虚构情节中,我们看到了隐藏在事件背后的真相,一个儿童在突然受到极度冷落后的心理的真相。

不要质疑它的真实性。小说都是虚构的。虚构的最高境界是让人明知道是虚构的,但依然宁愿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它揭示的是真实。我相信这种艺术的真实。在我的漫长的语文教师生涯中,我在小伙伴们的“真情作文”、“原生态作文”中无数次地读到过譬如“有弟弟真不好”“我不喜欢弟弟”“弟弟要是一直留在广东不回来就好了”的文字,而我几乎无可指责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教导他们,因为问题并不在他们——有问题的不是孩子们不经意流露出来的“不正常”心态,而是根本就不知道、也不相信这种不正常心态、从不在乎孩子立场与视角的、自以为是的我们。

天使的心中也会有邪恶的阴影眷顾,何况这种邪恶同时被儿童的幼稚与成人的近乎愚钝的漠视行为所指引。每一个儿童的存在都不容忽视。——多年形成的职业习惯总是暗示我,哪怕是面对一个痴呆儿童,我都下意识地不敢不敬畏他。——儿童的心灵不容许成人一次次地冷漠甚至有意地歧视。别以为他们什么都不在乎,甚至长期地以这个世界的智者、强者身份自居,愚蠢地认为他们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与无可奈何。

儿童自有他们的一双穿透世事的慧眼,同时也有一套独特与充满智慧的对抗法则。既然这个世界是由儿童与成人共同构成的,那么,忽视——乃至伤害儿童,必然会打破这个世界的平衡与安宁。

这由不得你不信。——尽管多年后小玉谈起小时候她想弄死弟弟的事,“爸爸妈妈矢口否认”。

这是几年前我在一个书评中谈到的一个例子。之所以又想到这个例子,是因为一个传闻,说是一位女孩子杀死了她的准备要二胎的父亲。此外又有一则传闻说,有个女孩起初同意父母再生二胎,结果等母亲怀了二胎,女孩又说:我诅咒,生不下来。结果真就没生下来。从此再不敢生。

微信时代,许多传言都不能完全当真,那就当故事来听,如同我们看如上所述的小说。它们的众多的意义当中,有一种在于——我想说的是,别忙着怎样教育儿童,在教育儿童之前,盘点一下你认识与了解儿童多少。尽管我们都来自于儿童世界,但事实是我们基本上没有体察到:儿童的大半个世界,都不是与我们的世界重合的,它是独立的。对于儿童的教育而言,重新认识儿童才是真正的开始。但不要急于表白自己有多了解自己的孩子。据我所知,不到一些比较糟糕的事情发生,儿童真正的一面,大多会隐没在“我家的孩子我最了解”的自信中。就像一些做老师的,总不大相信打坏小明脑袋的事,是最老实与最优秀的小红干的一样。几乎所有的教育失败,都可以看作是对儿童认识不足与不当的一种结果。将儿童视为时刻要训诫的对象与视为股掌之间的宝贝来溺爱,包括一些学校动不动就不许小学生追吵喧闹的养成教育以及将儿童当成刷题与学艺的机器,都可作为儿童认识方面的例子。小时候我一个人去一家我最亲近的亲戚家拜年,亲戚念着我的小名说,xx不吃什么的,随便煮点菜就是了。我说,我吃的,什么都吃的。亲戚们都笑了:那就多煮点。总之如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的一条意见是,认识与了解与尊重儿童,比教育儿童更重要也更艰难。对于许多教育者来说,教育只是两三分钟的事——如此的时间与耐心,你基本上无法了解一个儿童。而每位家长与其都去做儿童教育家,就远不如去了解与认识各自的孩子:与你最熟悉的孩子,与你又有多么的陌生。

对于最应该了解孩子的家长而言,要了解与认识儿童,自己先接受教育、读书学习,是重要的。牵手、陪伴、交流、沟通、关爱、与孩子建立牢固的信任链条,是重要的。如此重要的东西一定还可以列出很多,但像偷看孩子的书信、微信,或者严刑拷供,是最下三滥的办法。

刚敲完这几行字,看到一档综艺节目。一个八岁的女孩子,会唱豫剧、京剧、评剧,上台小试身手时,技惊四座,眉目能传情,伶俐有范儿,能俏皮地点出嘉宾老师模仿她的动作时的问题。但主持人突然说,你不大喜欢说话是不是?将我惊呆。接着有嘉宾老师与主持人轮番教育女孩子要大胆说话,不要因为现场人多而紧张,云云,一直说到女孩眼微睁,头微垂,颌微点,脸微窘,又将我惊呆。——紧张的人在台上,戏能唱得那么开?结果正式亮身手时真就小紧张,放不那么开了。我说这个例子的意思是,假如我也有个这么聪明、伶俐、会唱戏、会说话、上台根本不紧张的孙女儿,我还叫她上台,但是希望她千万别碰到这样热心的教育家。是为补记。

6育儿教育心得体会篇2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孩子已经快6周岁了,长成了1个活波可爱的小姑娘.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觉得体会最深的有这么几点: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思婕很小的时候开始,我们就坚持教育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无论是什么事情,不论大小,只要我们觉得她自己能做,我们都会要求她自己独立完成.有些事情也许她刚开始做得不顺利,但我们鼓励她想办法,鼓励她多试几次,在她经过努力后实在无法完成时,我们会告诉她解决的方法,然后让她自己再去做.几年下来,思婕的动手能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我认为让孩子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仅可提高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而且在她完成1件事的过程中也能开动脑筋,开发她的思维能力,当孩子完成1件事情后,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懂得只要自己去努力,困难是能克服的.其实,孩子是很渴望去自己实践事务的,只要我们家长给她这个机会,同时,我们自己保持必要的耐心,孩子会做的很出色的.孩子的能力其实远远超出大人们的想象。

2、坚持原则,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能坚持原则.思婕经常会有一些无礼要求,比如在商店里买东西时,如果我们认定是无礼的要求就坚决拒绝,不管她怎么哭闹,都不放弃原则.往往在这种时候家长是很难坚持的,但如果你放弃了,1次,两次,3次......孩子就会觉得只要她哭闹,耍赖就可达到自己的目的,那样以后再教育孩子就难了。相反,如果你坚持原则,并且把道理跟她讲清楚,孩子就会意识到自己的无礼要求大人是不会同意的,以后她就不会这样要求了。当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中一定要保持一致,不能1个人管教孩子的时候,另1个护着。另外,只有大人做到说,你所说的话孩子才不会当作耳旁风,即使大人有时出现口误,说出原本不是自己意愿的话,但只要你说出口了,就不能反悔了。当然,如果大人每次都说到做到,孩子也就会相信大人的话,孩子自己也就能做到说。

3、尊重孩子,跟孩子交朋友

从思婕懂事时开始,我们就把思婕当作我们的朋友,而不是单纯把她看作女儿,要求她一切服从大人.当处理一件事情时,我们说出我们的意见,如果思婕表示有异意,那我们会让她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有道理,那我们尊重她的想法,如果没有道理我们会给她分析,让她明白平时在生活中,当大人遇到一些困难时,比如说爸妈经常要开会,无法照顾思婕,我们也会告诉思婕我们的无奈,让她懂得大人也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希望她能理解。时间长了,思婕便象个小大人一样懂得了生活中有很多东西不是自己想怎样就能怎样,也就能体谅大人的辛苦。

在培养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大家都有很多自己的心得体会,在此我们只是将自己的一些感受写下来,希望同更多的家长交流,以便把我们的孩子教育得更好。

6育儿教育心得体会篇3

时间过的真快,孩子不知不觉就开始就读大班了,我家这孩子经常被老师们说懂事、然后各位家长们也在我育儿有方,其实这都是非常简单的,我只是做到了自己身为家长应该做的,我从来不会过多的去关注他,陪伴他,要知道过多的宠爱,是会把孩子推向歧途的。

一、多注意细节,互相成长

现在孩子已经是大班了,作为他的妈妈,我会经常去注意他的变化,然后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想让自己亲近你,你首先得让他觉得他在你的心目中是最重要的,否则就算你是他的爸爸妈妈,他也很难跟您敞开心扉,在教育孩子这块其实也是双向的,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妨先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就比如现在的孩子就是非常喜欢把自己平常在幼儿园里的琐碎事情说给你听的,以前每天在放学的路上你的孩子是否有一直在碎碎念,而现在变的不爱说话了,你责怪他现在有心里话都不跟你说了,其实我跟我孩子也有过这个情况,那是因为我在接他放学的路上,我只顾着盯着手机忙工作,对于他说的话,我总是爱答不理的,有时候甚至都是直接忽视的,其实他有在时不时的跟你透露点什么,他就会想,既然妈妈都不愿意听,那我就不说了。长期以往你就会跟孩子有一大段难以言喻的距离,真的要去认真的听他们的话,在他们说完跟谁玩耍了之后,可能就要说自己在幼儿园里犯什么错了。所以作为父母真的要多审视自己,孩子们是第一次当孩子,我们也是第一次当父母,都是在互相学习的,不要觉得自己做的一定就是对的,这点很重要。

二、宁愿说建议,不说批评

这个年纪的孩子,的确特别的喜欢听表扬的话,但是不代表他们也能接受批评他们的话,真的会对他们的打击很大。比如有一次,儿子在幼儿园跟人打架了,把别人额头都砸出血了,孩子他爸回来就是在批评他,不问缘由,孩子就在那一直哭。后来我就先了解情况,才知道,是那个男孩子一直在烦他,我儿子也是再三警告,说不要在吵他了,对方就是不听,反而变本加厉的动手动脚的,他这才把我跟他说的在幼儿园跟同学和睦相处,不要吵架打架一事直接抛诸脑后动手的,因为我好像并没有教过他,如果对方咄咄逼人不听劝阻怎么办,最后他也只能遵从自己的本能,去让对方闭嘴了,要说错,其实我也有错。这件事之后,他直接不肯要爸爸抱他,因为在他心里,自己没错,而却迎来了你的批评。对于孩子的第一次犯错,真的宁愿去了解情况,建议他以后怎么做,也不要直接批评,真的对他们的打击会很大。

父母是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这极为重要的角色的,希望各位做父母的的不要让自己失去孩子的信任,他们要成长,我们同样也要成长。

6育儿教育心得体会篇4

光阴如梭,邓立哲已进入幼儿园中班,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独立意识的增强,渐渐长成了一个“小大人”,孩子是大人的“复印件”,所以平常我们也会注意不同的教育会给他带来不同的影响。

每一天我都会抽出一部分时间和他沟通交流,有时是接他放学回家的路上,有时是晚上睡觉前,谈谈这天过的怎样样,或者就我们的所见所闻说给对方听一听,让他学会关注身边的事物。在与他沟通时,认真的听他说话,让他感到父母对他的重视和尊重,这样他小小的自尊心就会被树立起来。

此刻电子产品很多,我们家不太反对孩子接触这一块,从实际来看,这些电子产品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有些益智游戏确实也挺不错的,我们觉得关键在于引导。邓立哲在家想要玩电脑或是手机游戏的时候,我们会先陪他一齐挑选一个适合他的小游戏,然后将一个闹钟放在他的面前,提前告诉他能够玩多久,就应保护好自己的眼睛,时间到了自己就不玩了。大多数时候他都能够自己掌握好时间,有时也会想耐着多玩一会,我们就会规定下次玩游戏间隔的时间就会更长或者减少下次玩的时间。

在生活中,我们会常常给他讲一些励志故事或典故,陪他一齐阅读,期望他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会很有帮忙。同时也会有意识的培养他的独立性和关心他人的意识,比如我们都要出去,只能把他留在爷爷那,我们就会跟他说爷爷年龄大了,需要他去照顾一下,他就会很乐意。

另外一点,统一家庭的教育思想很重要,如果父母的意见不统一时,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孩子对大人们的洞察力也是很强的,时间一久,在家长的意见不统一时,孩子就会利用家长的意见分歧而“投机取巧”。家庭和睦对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纪律感很有帮忙。所以我们平常对孩子的教育有意见分歧时,都会采用背着孩子的沟通方式,而不是当着他的面前争执不休。

孩子的教育也离不开学校老师的辛勤培育,家校联盟是的办法,上述这些只是我平时教育他的一些心得,期望今后能和更多的家长多多交流,找出更好的育儿方法。

儿童游乐场,这个词带给孩子和妈妈感觉完全不同。在孩子看来,那是能让他眼睛发亮、兴奋不已的一个词。而在妈妈看来,那简直就是担心吊胆和险象环生的代名词。其实没有那么严重,只要你把那些危险因素排除了,就能让孩子玩得尽兴又安全。

秋千

关注重点:防止孩子甩出去或被秋千撞到。

秋千孩子都爱玩,但看着孩子越荡越高,你的心也越悬越高,生怕孩子一不留神就飞出去了。所以,必须要事先叮嘱孩子,双手要始终抓牢秋千的绳索,不玩的时候,要等秋千完全停住了再下来。

另外,要告诉孩子,经过秋千旁边时,必须要绕着走,不然会被荡起来的秋千撞到。

跷跷板

关注重点:注意同时上下。

“木马木马两人骑,一边高来一边低。马儿马儿别淘气,我和弟弟笑咪咪!”跷跷板就是这样,需要两个孩子配合才能玩得起来,要玩得好了,就能笑咪咪。玩得不好,就该哇哇哭了。所以,你不光要注意到自己的孩子,还要注意对方的状况,告诉他们,如果不想玩了,先跟大人或对方说,否则一方下来了,另一方没有准备,很可能被狠狠地墩一下。这还是轻的,离开的那个孩子如果步子慢点儿,很可能被一下子跷起来的板子拍着。

滑梯

关注重点:不从滑梯口处往上爬,滑下去后迅速离开滑梯口。

玩滑梯很容易出现的状况就是,孩子们没有间隔地一个接一个往下滑,人多的话,你就看吧,一会儿滑梯口就开始叠罗汉了。如果孩子年龄太小,扶他上去后,要赶紧到滑梯末端等他滑下来,大一点儿的孩子,则要告诉他,如果前面有小朋友,要等小朋友滑下去后再滑,滑完后立刻起身离开,也不要从滑梯出口处往上爬。

滑道

关注重点:不能中途松手跳下

抓着滑道顺坡而下,这个游戏很令孩子兴奋。他们会一遍遍地玩个没完。但是,有的孩子因为害怕或心急,往往滑到一半就松手,打着滚就下来了,惊出你一身冷汗。如果可能的话,第一次跟着他,在旁边保护他,并告诉他,等滑到最下边,滑不动了再松手跳下来。另外要告诉孩子,不要原路回到,否则准会被滑下来的小朋友撞得人仰马翻。

蹦蹦床

关注重点:防止孩子因摔倒而被别的小朋友踩伤。

在蹦蹦床上尽情跳跃,是许多孩子都喜欢玩的游戏,但它却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因为跳蹦蹦床,孩子有时候落地不稳,会摔在蹦蹦床上,如果人多的话,会有被小朋友踩到的危险,严重的还会造成扭伤、骨折。所以,如果人太多,先别让孩子玩。如果玩的孩子中间有个性高大、或者玩起来个性顽皮的,先让孩子等一会儿再玩。

6育儿教育心得体会篇5

作为独一代的年轻母亲,其实也没有太多的育儿经验,一路走来也是边学习边摸索,在与孩子相处中也有一些体会,我觉得教育孩子要坚持“三要”、“三不要”。

“三要”:一要顺应孩子的天性,多表扬。每个孩子的天赋不同,有的善于表达,有的善于动手,有的善于思考。要善于发现自己孩子的优点和优势,多表扬,对于不足的地方多鼓励,少批评;二要多学习比较,多吸收。现在报刊杂志网络上的育儿知识很多,爷爷奶奶也有自己的育儿观念,要善于取舍,融会贯通,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育儿方式。有时也要向孩子学习,尊重孩子的意愿,而不能一味强迫、灌输;三要言传身教,做榜样。教育孩子不光要说,更要以身作则。对孩子做出的要求,首先自己要做到,不然孩子自然也会不服。

“三不要”:一不要攀比。不要比谁学的兴趣班多,不要比谁认识的字多,不要比谁更表现老道,自己的孩子有自己的优势,不要老是比较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二不要急躁。不能拔苗助长,希望一口气吃成一个胖子,在孩子灰心的时候鼓励她,在孩子进步的时候称赞她,在她骄傲的时候泼泼冷水,慢慢的引导,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三不要吓唬。不要一不听话就说“老巫婆要来了”,“大灰狼要吃了你”,“再不听话就打你”,慢慢的把孩子的胆吓小了,棍棒教育更不可取,还是要多换位思考,理解沟通。

同时我觉得自从宝宝进了幼儿园,与老师的沟通也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园是孩子第一次接触社会,过集体生活,很多在家里没有表现出来或在家里没有发现的问题会显现出来,因此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和配合,一起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我觉得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才是孩子受用一生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