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作文中,我们可以通过想象力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角色和情节,优秀的作文是一幅画面,展示出我们的独特风采和个性魅力,团团范文网 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国的博大精深作文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的博大精深作文篇1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古国;中国,是一个有着璀璨文化的强国;中国,更是养育了13亿有着热血和激情的中华儿女;中国,就是我的祖国!
回首时间的长河,秦始皇统一六国,建造了享誉世界的长城和兵马俑;项羽刘邦,都是一代枭雄,他们的铮铮铁骨让人敬佩不已;孔子孟子,他们的智慧传颂至今;李白杜甫,他们的诗篇脍炙人口,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古人遗留的文化固然至关重要,但现代人民的斗争更是逼退了不少虎视眈眈的大国。鲁迅弃医从文,将多少迷茫人们的心灵唤醒;毛主席带领我们奋勇前进,开拓了属于我们的一片天;周总理日理万机,一心为了人民,在国际上为我们中国树立形象……还有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哪些用自身鲜血铺出新中国前途的战士们,不也一样伟大吗?我虽未曾亲眼看见这用生命和文化铸成的辉煌,但我能从书中看到金戈铁马、大炮坦克,看到万民朝拜声和人民解放时那由衷的喜悦声,在这些历史文化当中,我仿佛身临其境,随着书中的人物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欢呼、一起悲伤,畅游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之中。现在,有一些重要的文献资料已然化为灰烬,但中华民族那源远流长的荣耀和辉煌是不会消失的,他们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迁而更加绚烂,更加的动人心魄。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要尽自己的力量,积极的去弘扬中国文化,让更多人喜爱上中国的文化!
中国的博大精深作文篇2
一条大河飞跃于华夏版图纸上,时而碰到峡湾,飞沫四溅,趣意横生;时而流经平地,流觞曲水,沙白水清;时而跨过高山,事宜飞跃,万马齐喑,不舍日夜如它。
古往今来,历史的浪潮哺育了多少文人名家,从先秦诸子,到秦汉披发文,再到唐宋八大家,再到晚明小品,文学芬香一直传于今朝,即使穿越百年仍带着民族独特的气味。
李白之诗仙最豪情,剑光月色跃然于字里行间;王羲之之《兰亭集序》龙凤舞动,堪称天下第一;王昭君之冰清玉洁,缤纷着唐诗宋赋的音韵。
王国维去了,去了他向往“国学”天堂,他很是平静。尚在人间时,他很是激愤,国学的脚步越走越远,在那个趋于猛兽般的时代里,他的声音太小,罢了,既然不能拯救这个时刻,那就去博取精神的自由吧!他舍弃了世俗,去追随那内心的独标孤高,他对国学的坚守,让人仰视。
而今,人们对传统文化议论纷纷,跟着英文缩写字母编入新华字典的浪潮,有的人漠不关心,有的人嗤之以鼻,讽刺中国人的无能,还有的人好像紧跟时尚的步伐。不要说这个小事了。甚至日常交流中也混杂这半不拉几的英文。我们太过自认为是,传统文化殿堂仍熠熠生辉,我们却视之铁锈,这样的民族,这样的子孙,它又能存活多久呢?
曾经,鲁迅弃医从文,以笔代刀,挑开黑暗的帷幕,刺痛那一双双黑暗的眼睛,拯救边沿的国人,他声声呐喊,声声祝福,让中国文明重新在大地上开出血红的花,让中国脊梁在此铿锵有力。如今,我们也需要这样一些人,为华夏,为文明,为传统而奔走呼号。我们需要用血泪浇灌,让中华传统文化之林耸然挺立于世界东方,我们需要取饮华夏大河之水,让祖国的未来,祖国的花朵绽放最美姿态。
我的华夏文明啊!我愿跟随你的脚步,去跋山涉水,领略四季变化!
中国的博大精深作文篇3
一块平平无奇的木头,用刻刀磨成方方正正的形状后,上面可刻楷书、草书、行书等等,这就是印章。印章有几千年历史了,当你第一次遇见这种精致的小玩意时,你会啧啧称奇,从而由衷地赞美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社会上,有许多人正在努力将印章文化发扬光大。在我身边就有一位这样的人,他就是李哥哥,一家印章店的老板。别看他年纪轻轻——才二十三岁,但他从初中就开始学习手工雕刻印章,至今已有十一年了。他雕出的印章做工精湛,惹人喜爱,名声甚至传到了国外。
一次,一位外国留学生慕名来到店里,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对李哥哥说:“你好,我来自美国。我是一名大学生,母亲和我暂时居住在中国。正好母亲六十大寿,我想送给母亲一个印章,时间紧,多少钱我都愿意出。”李哥哥用手摆了个“ok”,他才心满意足地走了。
李哥哥托着脑袋沉思,既然是送母亲的,那该用什么样的材料去刻呢?是用英文还是中文呢?要不然就都用?……他一会儿低头雕刻,一会儿喃喃自语,一会儿运笔如飞。没过多久,一块模样丑陋的木头就变成了一块色泽鲜红的木料,顶端是一颗红艳艳的寿桃。该刻字了,李哥哥更是费尽心思:刻什么内容呢?唔,就刻个“happy brithday”(生日快乐)吧!两天后,成品出来了,只见英文字母刻得十分圆润,中文汉字刻得苍劲有力。留学生来取货了,他看到成品后,欣喜万分,刚想掏钱酬谢,李哥哥制止他:“不要钱,我干这行不收费。我为的是信仰,为的是推广中国传统文化。”他竖起大拇指:“中国人真棒!我回去一定要把你所做的事告诉我朋友,让他们都来中国看看!”李哥哥听后,微微地笑了。
中国的博大精深作文篇4
以前,从未想过会有大型表演在校园里,透着严肃气息的校园里举行;而这一次,当舞台车缓缓驶进校园,校园里多了许多充满活力的欢呼声,对于这次的汉剧表演,大家都充满了期待。
“唉,怎么还没到我们班啊!”鸦雀无声的教室里,这淡淡的一声叹是如此清晰,大家都仔细的听着广播,生怕漏掉了任何一个字。良久,“轮到我们班了,轮到我们班了,快走!”语毕,大家搬起板凳迅速而不失条理的排队到了舞台前。
第一个节目便是一场武打戏,演员精湛的演技刺激了我们的视觉神经,激昂的背景音乐更使我们每个人为之一振。不平凡的开场注定整场表演也将异常精彩。
随之展开的节目是一个小品,这个小品所讲述的故事是一位好心的买狗叔叔帮助一名学生从六亲不认的爸爸的手中拿到了生活费。小品中的搞笑片段引得我们捧腹大笑,也让我们知道了做人要有一颗善良的心。而这些当然要归功于演员卖力的表演,把我们带入了故事情节,更深刻的感受到了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
当主持人告诉我们接下来要出场的魔术师曾多次和刘谦同台演出,全场的气氛再一次被推向了高潮,我们像被点燃的烟火,拼命地鼓掌,又如短暂的烟火那般迅速的安静下来,将目光投向台上的魔术师。魔术师所变的三个魔术中,每个魔术都很精彩,而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变钱的魔术,偏爱它的原因则是告诉了我们做人不可贪婪。刚开始,魔术师问参与互动的同学要变几张钱,答,两张,变了两张一元的纸币;再问,这回要几张钱,答,只要一张。
压轴戏是我们早有耳闻的汉剧,剧中人物的服饰首先吸引了我们的眼球,等我们看完了全局,有些同学就疑惑了,这情节不是很多人都演得出来吗?然而,在之后的互动环节,演员们给了我们解说,每一个手势、眼神,都有它特定的含义。这样看来,很好的欣赏汉剧也实属不易呢,我们也许只是看到了一点皮毛,但汉剧的情节的确很贴近生活,这也不正说明传统文化就在我们身边吗。
这次的汉剧进校园活动,让我们了解了汉剧,知道了传统文化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留心,就会有许多不寻常的发现。
中国的博大精深作文篇5
同学们,你们听过中医三字经吗?你们感受过脉搏跳动时的喜悦吗?现在,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走进瑞春堂中医门诊,体会中医的无限乐趣,探索神秘、奇妙的中医文化吧!
6月29日上午,我随着福建小记者团来到了澳门路瑞春堂中医门诊二楼大厅,环境整洁亮堂,带着点古朴,闻着丝丝草药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张梅冰馆长为我们详细讲解了《中医三字经》:“医之始、本岐黄、灵枢作、素问详……”中医三字经以简明歌诀形式描述了中医的起源,发展,其中还有许多的经典医籍和深奥的医理。
我最感兴趣是中医的四诊:望、闻、问、切。望诊,指看气色,是对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测知内脏的病变。闻诊,指听声息,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主要是听患者语言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等变化、经分析病情的虚实寒热。问诊,指询问症状,是通过询问患者或其陪诊者,以了解病情,有关疾病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既往病史、患者的病情所在。切诊,指摸脉象,包括脉诊和按诊两部分,是医者运用指端触觉,在病者的一定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了解病情的方法。我迫不及待地先为自已诊了诊脉,用右手指搭在左手脉搏上,咦,不跳?难道我的脉搏出了问题?我吓了一跳,急忙跑去问老师。老师笑了笑,解释说:“不对,你搭错地方了,把脉是要搭在寸口上,即从大拇指根往下到手腕最有肉肉的地方哦。”我按老师说的试了试,呀,咚咚咚……是脉搏在敲击手指,多么美妙!多么动听!这是生命的声音,属于我自己的声音!我看着时间数了数,15秒22下,老师说乘以四就是一分钟的脉搏数,我的脉搏是一分钟88下,我兴奋地把这个结果告诉了妈妈,妈妈鼓励我,让我再接再厉。学会了脉诊,我们六个人组成一组进行了互助互诊,把脉、听心跳、测血压、量体温……我们仿佛和中医融入到了一起,成为了真正的小医师。
这次的活动使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中国的传统医学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中医知识,把我国的中医文化发扬光大!
中国的博大精深作文篇6
汉字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化,随着电子邮件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少的人用写信的方式与家人沟通。虽然我们认识这些字,可真的会写吗?我们不说那些难懂难记的字,就说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我们所接触的字也说不定不会写出来,我周六参加的“魏老师讲作文杯”汉字听写大赛的经历就让我感触颇深。
在这个刚下过雨的早晨,空气中还弥漫着清新的味道,我就来到了邢台市第七中学准备参加汉字听写大赛。我刚一踏进教学楼,就被楼道内的文化气息所包围,漂亮的钢笔字、毛笔字彰显着七中校风,墙上还挂着许许多多的考入清华北大的“状元”的照片。我找到考场和座位号坐下来,静静地等待着开考的时间。开始比赛了,我们整个考场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每个人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开始还算顺利,可后来“无辜”的“辜”字可把我难住了,这“辜”字我只在书上见过,我也认识它,可是却怎么也写不出来。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层雾,那雾把字紧紧地包住,我好想把它拉回到纸上,可我在雾里却怎么也搜寻不到它的真容。因为紧张的缘故,后面的词语也受到了影响。考完之后,我静心回顾刚才的答题过程,究其原因,还是我掌握的词和字不牢固。
太阳出来了,用锋利的阳光划破了淡淡的雾。到颁奖的时候了,我们不怕太阳光那强烈的照射,在大操场上整齐地站好。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登上颁奖台接受大家的祝贺,可我却没这福分登上颁奖台。
虽然这次我没得奖,但是我知道了我在哪个方面不足,以后该朝哪个方向努力。我还收获了一条感悟: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应该把我们中国文化传承下去。
中国的博大精深作文篇7
上午,秋高气爽,我们快乐牛牛小队举行了第二次小队活动,跟着课本,来到了河坊街和吴山广场,寻找中国的传统文化。
走进河坊街不久,我们就看到一家店门口有个招牌,上面画着一条卡通的龙,还写着大大的“龙须糖”三个字,有个叔叔在里面忙着做着什么,一个阿姨招呼我们上去看看。我们往前凑上去看,叔叔面前的柜台上放着一盆花生芝麻和白糖的馅料,只见他从抽屉里拿出一把像细细白白的毛线一样的东西,从盆里舀上一勺馅料,放在“毛线”里,然后把它们卷成四四方方的“棉被卷”,放到边上的盒子里,很快盒子里就有了十床小“棉被”。这就是龙须糖吗?味道不知道怎么样?这时候,边上的阿姨说:“小朋友,买点龙须糖吧!”
看我们大家都很有兴趣,妈妈就掏出钱给我们买了一盒。新出炉的龙须糖归我们了!大家每人拿了一个就开始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我迫不及待地把一整块龙须糖塞进嘴巴,一半的糖露在了外面,嘴里的糖一下子就化了,好粘啊,边上的小朋友就笑话我,“看看卢知鉴,像不像长了龙须啊!”“你吃这么快,怎么能尝出味道,日记怎么写啊?”我赶紧把露在外面的糖咬了下来,一口一口地慢慢吃,甜丝丝的,糖里裹着的花生、芝麻香喷喷的,非常美味。我吃完一块,舔舔嘴巴,呀,下巴上还真留着一条“胡须”呢!我让妈妈帮我拍了一张“胡须”照,然后又伸手抓了一块龙须糖开始吃,边吃还边看盒子上的介绍,原来龙须糖已经至少有500年的历史了,龙须是从麦芽糖里抽炼出来的纤幼银丝精制出来的,它的名字还是明朝正德皇帝给取的呢。
吃完了龙须糖,我们去了方回春堂,参观了这家始创于1649年、364岁的中药老店;然后看了神奇的吹玻璃、有意思的拉大片、捏糖人,还品尝了糖蝴蝶和杭州有名的定胜糕,体验了抖空竹这项民间活动,最后还去参馆了朱炳仁铜雕馆,见识了不可思议的铜雕艺术。
一个上午很快就过去了,我们的探寻传统文化之旅结束了,大家意犹未尽地离开了吴山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