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后感中是一种对书籍中的人生智慧和哲理的感悟和评价,读后感可以唤起读者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和关注,拓宽其视野和知识面,团团范文网 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刘胡兰》读后感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刘胡兰》读后感篇1
今日,我再读了《刘胡兰》这本红色经典书,感动之处已是泪流满面,看完了书,还沉浸在刘胡兰的故事里,我的心境久久不能平静。
同学们,当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凝神听课的时候;当此刻平安祥和的气息围拢于我们的全身之时,你们是否还记得,60多年前的今日,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诗篇。在这些优秀的中华儿女中,有一名共产党员,她的名字叫刘胡兰。
此时此刻,我的眼前又浮现出刘胡兰英勇就义时的情景。刘胡兰英勇地躺在敌人的铡刀下,她是那样的安详,仿佛正躺在一片松软的草地上,享受着完美的生活。可是,就是这个乌云低垂的冬日,敌人包围了云周西村。
由于叛徒的告密,刘胡兰和其他六位革命同志被捕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开始了,六位同志倒在了敌人的铡刀下。敌人想从刘胡兰的口中得到党的秘密,就指着烈士的遗体威逼刘胡兰投降。敌人没想到的是,他们的阴谋没有得逞,小小年纪的刘胡兰宁死不屈,应对这场血腥屠杀,她斩钉截铁地说:“怕死就不当共产党!”“我咋个死法?我咋个死法?我咋个死法?……”一句句荡气回肠的话震撼着全场,敌人害怕了,敌人退却了。刘胡兰昂首挺胸,走向铡刀,她是那样的从容。以往她就是这样一路由稚嫩走来,走向成熟,站在了鲜艳的党旗下。临刑前的她,眼里有一抹光芒,一抹坚信共产主义事业必将最终胜利的光芒!
我真想给刘胡兰敬个少先队礼,来表达我心中的敬仰!15岁,生命才刚刚开始;15岁,多么完美的青春年华。刘胡兰牺牲了,在敌人的铡刀下英勇就义。给她亲笔题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刘胡兰的崇高梦想、坚定信念、宁死不屈的革命气节,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刘胡兰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奋发向上!我牢牢记着当年带上红领巾时铿锵有力的誓言:“时刻准备着,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年少的心展翅欲飞;年少的我风华正茂。我热爱学习,追求上进,我时刻以“四好少年”的标准严格要求自我:梦想远大、热爱祖国;勤奋学习、追求上进;品德优良、团结友爱;体魄强健、活泼开朗。我要接过英雄的接力棒,勇于理解挑战和承担职责,从小学好本领,长大报效祖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终身!
《刘胡兰》读后感篇2
假期里,我读了《刘胡兰》的书。文章主要介绍了少年共产党员刘胡兰,为了保护党的机密和乡亲们的安全,在敌人的屠刀前,宁死不屈的精神。
刘胡兰出生在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10岁就参加了儿童团,1945年5月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土改运动。1946年秋,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员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来回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刘胡兰被捉后,面对凶狠的阎军,昂首挺胸不为所动,抵抗住了威逼利诱,始终不说一句话。在英勇就义前,面对敌人的屠刀,她大义凛然地响亮回答:怕死不当共产党。
她经历了凄惨的童年,小小年纪就协助游击队镇压汉奸,在危险的环境中不害怕,英勇不屈,不向敌人低头,15岁就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是多么的让人震撼啊!
和刘胡兰比,反思自己的表现,觉得自己十分渺小,是那么的不坚强。平时就知道在爸妈面前撒娇,碰到一点点困难,遇到一点点挫折就会垂头丧气,叫苦叫累,向爸妈抱怨。刘胡兰的英雄事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决心要像刘胡兰学习,做一个勇于面对困难、不怕苦、不怕累的人,将来更要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为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中国提供正能量。
《刘胡兰》读后感篇3
1947年3月下旬,毛泽东带领中共中央机关转战陕北途中,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纵队司令员任弼时向他汇报了一位小姑娘刘胡兰英勇就义的事迹,毛泽东问:“她是党员吗?”任弼时说:“是个优秀的共产党员,才15岁。”毛泽东深受感动,挥笔写下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8个大字。
刘胡兰出生在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小年纪,便对黑暗的旧社会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山西人民开展救亡运动,文水县也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从此,刘胡兰开始逐步接触革命道理,懂得了一个人怎样才能活得有价值、死得有意义。她积极参加村里的抗日儿童团,和小伙伴一起为八路军站岗、放哨、送情报。有一次,八路军包围了敌军一个团,县妇女部长奉命组织民兵担架队支援前线。刘胡兰和几名妇女也要支前。部队首长劝她们:“前面正在打仗,很危险。”刘胡兰果敢地回答:“战士们都不怕,我们是女民兵,也不怕。”她们在前线表现得十分勇敢,不但为伤员包扎伤口,而且还帮助战士们运送弹药,一直忙到天黑,战斗结束才撤回来。这时的刘胡兰才13岁。后来,刘胡兰当上了云周西村妇救会秘书。她发动群众斗地主、送公粮、做军鞋,还动员青年报名参军。刘胡兰在斗争中经受了严峻考验,于1946年6月被正式批准为中共候补党员。这一年,她才14岁。
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被国民党军和地主武装抓捕了。在敌人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敌人没有办法,将同时被捕的6位革命群众当场铡死。但她毫不畏惧,从容地躺在铡刀下。她以短暂的青春年华,谱写出永生的诗篇,以不朽的精神,矗立起生命的宣言。
《刘胡兰》读后感篇4
看完了《刘胡兰》这本书,我的心境从开始的好奇到震惊,最终变成了由衷的钦佩。刘胡兰,一个英雄女子。她也许没有接济穷人的财富,也许没有圣母般美丽的容颜,但,她那单薄的身躯中,载着一颗赤诚的爱国心!谁说仅有男人才能称的上英雄好汉我们女人,也出了不少巾帼英雄!
10岁参加儿童团,不到14岁便入党,当上了妇女干部。躺在铡刀上时,还尚未满15周岁。15岁,是豆蔻年华;15岁,是嬉戏的年纪;15岁,是对着父母撒娇的年龄;15岁,更是女孩子最完美的岁月!但她呢,为了共产党,在死亡的铡刀与灿烂完美的生命中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死亡!
1946年的一个深秋,国民党大肆进攻解放区,共产党决定留下少数武工队与国民党继续斗争,其他干部转移。当时,刘胡兰也接到了转移通知。可她并没有选择转移,而是主动留了下来。这位年轻的女党员,在岌岌可危的敌区游走,进取配合武工队打击国民党。
可天不尽人意,这样一个英雄女子,这样一个爱国党员,最终为了群众的安危,站了出来,喊出了:“我是党员,就我一个,别伤害乡亲们!”她难道没看到特务手中的枪,国民党手上闪着寒光的刺刀吗不,她看的比谁都清楚。但,如果她不站出来,等待乡亲们的,将是死亡。特务咧开丑陋的大嘴笑了:“你叫什么名字”“刘胡兰!”刘胡兰从容不迫的回答。
“你是不是共产党员”“是!”“你们这一共有几个共产党员”“就我一个!”特务的目光凌厉起来:“真的就你一个”“是的,就仅有我一个!”“你就不怕死只要你乖乖供出来,我就放你走!”刘胡兰死死的瞪着特务:“共产党员不怕死!”特务让刘胡兰瞪的心发虚,语气也软了下来:“算了,看你年纪轻轻的,又生在农村,这样吧,只要你说出来,我们就给你田,给你钱,让你享尽荣华富贵!”“哼!谁稀罕你们的钱!那是烧杀抢掠得来的,我不屑要!”特务气的吹胡子瞪眼,全身发抖:“嗬!我是热脸贴上冷屁股了啊!好……好!我让你嚣张!”说罢,朝身边的国民党士兵一招手,大喝一声:“抬家伙!”不一会,广场上多了三口冰冷的铡刀。特务满意的点点头,最终问了刘胡兰一句:“你真的不怕死”“我死也不投降!”刘胡兰脸色庄严的躺在了铡刀上,在生命的最终一刻,她依旧从容。她没有喊
叫,没有畏惧,更没有向罪恶低头。她用她的从容,谱写了壮烈的英雄事迹!
刘胡兰,一个女性的模范。她冷静,在生命的最终一刻也没有惊慌失措;她博爱,为了群众离开了美丽的世界;她忠诚,用自我的生命保护了共产党的情报。她肉体虽逝,但她的精神却传承了下来,能让今日的我们学习。专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是啊,她那壮烈的精神,谱写了一首永垂不朽的诗歌。这真是应了司马迁先生的那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呀!
再看看今日中国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已经让全世界震撼。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最终换来了我们今日的完美生活。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花朵,更应当报答我们的革命烈士,必须要好好学习,努力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
《刘胡兰》读后感篇5
我们学校最近正在开展红色经典故事,我特地让妈妈买了一本《刘胡兰》回来钻研。
在故事的开头,全家人都在门外焦急万分的等待正在屋内生产的刘胡兰母亲,不一会儿,诞下一名女婴,取名刘胡兰,一家人都喜笑颜开了,庆贺着孩子的平安诞生
没过多久,母亲又生下一名女婴,取名刘爱兰,可奶奶就不高兴了,怎么又是个女孩。奶奶在她们俩很小的时候就经常使唤她们干活。
好景不长,母亲才刚坐完月子就去世了,可母亲刚去世不久,爹爹就娶回了一位新妈妈,俩姐妹刚开始一脸不喜欢,可过了半个多月就习惯了。
后来日本鬼子来到云周西,恰巧有一支红军来保护村民。在天还没亮时就在村子附近躲了起来,鬼子军一来就被打得落花流水。
后来日本鬼子又来了,恰好刘胡兰被推选为儿童团长,她带领了许多少年向红军学习。一次日本鬼子进入村子扫荡,刘胡兰机智的带领村民们进入地道,才躲过了一劫。
1947年1月12日,日本鬼子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因村里会打仗的村民并不多,所以一些对抗鬼子的村民被俘走了,刘胡兰也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一个鬼子军官问道:谁是儿童团长?刘胡兰大声道:我就是!他说:你害死了我们那么多的队友,今天要当众处决你!刘胡兰回答道:要杀要剐随你便!但不能杀害我们村子里的人!鬼子军官一听恼羞成怒的吼道:八嘎!你滴!死啦死啦滴!说完就举起了大刀猛的朝刘胡兰胸膛刺去刘胡兰英勇牺牲了,乡亲们都热泪盈眶望??
看到这一幕,我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泪,心想:我和她年龄相差不多,她却在十五岁就为祖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而我在学校里坐在宽敞舒适的教室快乐地学习,在家中衣食无忧,被父母的爱宠溺着,跟刘胡兰相比,我可相差太多了。今后,我要努力学习,回报父母,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