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一个让我们学会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和修辞语言的机会,要想写好心得体会,需要提炼出关键点,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下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学三字经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学三字经心得体会篇1
随着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节目中讲解《三字经》,学习国学的热潮也悄悄兴起。于是,我对照讲解,开始认真阅读起《三字经》这本古老却经典的著作。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成书大约在九百多年前的宋朝。《三字经》一经问世,即广为流传,实际上成为全国通用的儿童教材,在和《百家姓》、《千字文》合称的“三百千”中,只有《三字经》被尊称为“经”。三字经植根于传统文化,以中国历史为素材,讲述了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今天学习《三字经》对于我们来说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即学知识之前必先学道理。反映在今天的学习中,成绩固然重要,德育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三字经》采用叙事和论理并举的方法,运用大量的历史典故,蕴涵了我国古代人伦道德的许多精华,是一本学习中华文化不可多得的书。这本读物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含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物、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传说,广泛深动而又言简意赅。
?三字经》也启发了我们,当今家庭都只有一个独生子女,很多青少年社会问题的出现都是家庭教育不良或不严而造成的,《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还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等都说明了为人父母为人师的责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的重要性。另外,现在的独生子女有很多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而《三字经》教导人们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书中说“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现在好多家长只看重学习成绩,而忽视了教导孩子如何做人。如果我们能从小好好学习《三字经》,那么我们是否能更好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读了《三字经》,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加深了,进行中国经典文化的教育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弘扬正气,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觉得读《三字经》、习《三字经》,把《三字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课堂中是非常有意义的,它既是民族知识的传承、又是民族精神的发扬。
自从学习了经典名著《三字经》之后,我有了很大的收获,明白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的是:从前,孟母为了给孟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曾三次搬家。孟子不好好学习,孟母生气地割断织布的纱线,告诉他要好好学习。它使我想到了爸爸妈妈,他们也像孟母一样,为了我的学习更上一层楼,又是给我买点读机,又是给我买写字桌,星期六星期天还送我去老师家补课。从前,我不理解爸爸妈妈的苦心,认为买给我的东西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也不知道珍惜,当我贪玩的时候,父母说一下我,我还会不服气,认为他们不该限制我的自由。学了《三字经》后,我终于明白父母为什么这样,是希望我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讲的是:孔融四岁的时候,就懂得把大的梨让给兄长,尊敬兄长的道理。而现在有些孩子在家大多都是小皇帝,他们惟我独尊,想要什么就叫父母买,没买到就不高兴。这样是不对的,我们应该向孔融学习,同学之间,兄弟姐妹之间,要懂得谦让,我们也要懂得孝敬父母,因为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
学三字经心得体会篇2
读了《三字经》后,发现里面有许多经典的故事,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其中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一段经典名句,让我很是感动!孟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能有这么大的成就跟他母亲很有关系。
孟子小时候,住处附近有个坟场,每天都有出殡或扫墓的人哭哭啼啼从家门中经过。孟子觉的好玩,也学着玩起出殡的游戏。孟母发现后,担心孟子不安心学习就决定换个地方住。当他们搬到镇上后,没想到附近住着一位屠夫,孟子又不安心学习了,学着屠夫拿起刀子,玩起剁猪肉的游戏。孟母决定再次搬家。这次,她带着孟子住到学校附近,这里书声朗朗,学习气氛浓厚。从此,孟子专心致志地读起书来。
孟子稍大些,拜了大学问家子思为老师。起初,孟子学的很专心,过了一段时间,就变的很懒散了,有一次,趁老师不在时,同学们拉着孟子偷偷地溜出去捉迷藏,摸小鱼,直到天黑才回家。
孟母问孟子为什么回来这么迟,孟子咕哝着说读书没意思。孟母听了非常生气。她拿起剪刀,一下子就剪断了快要织好的整匹布,问孟子:“布断了,还能够继续织下去吗?”“不能。”“你正在求学,如果中途停学呢?”“我明白了,我再也不贪玩逃学了。”“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如果半途而废,终将一事无成。”从此,孟子发愤读书,终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我看了以后,觉得这位母亲很伟大,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不厌其烦的三次搬家,当看到孩子逃学回家时,孟母不惜割断快要织好的布,教育他学习不能够半途而废。
回想自己现在,有很好的学习环境,丰足的学习用品和幸福的生活,我就更应该认真学习!
学三字经心得体会篇3
我读过《三字经》之后,有一句话让我记忆很深,而且也让我感到有些后悔,那就是“融四岁,能让梨”。这是个小故事,孔融的爸爸每次买梨回来,哥哥们总是一哄而上,你争我夺,都想挑的吃。只有孔融不争也不抢,每次都排在后面挑最小的梨。有一次,爸爸买了梨回来,让小孔融先挑。可他还是拿了最小的梨。爸爸问他:“有那么多大梨,你为什么偏偏拿最小的呀?”“大的应当留给哥哥吃,我是弟弟,当然该吃小的啦!”那一年,孔融只有四岁。读过这句话,了解了这个故事后,我感到后悔莫及,因为我知道,每次父母买回好吃的,他们总要第一个先想着我,但我如果有好吃的却怎么也想不起他们来,而且每次我吃的好东西最多,爸爸妈妈还有奶奶却吃坏的、酸的、不好的。现在我都十岁了,怎么还没真正做到这一点?在家里,每个人都让着我。吃饭时,把吃的让给我;看电视时,想看哪个频道也是我说了算;过年买新衣服,给我买得的最多……每一次,我都会欣然接受。一家人围着我团团转,就连奶奶也一直关注着我,盼望我更加聪明懂事。
但那一次,我拒绝了。奶奶年纪大了。过年时,许多亲戚朋友来看望她,总会给她带许多水果、补品等。
待客人都走了后,奶奶就向我招招手:“来,来,给你吃!”边说,她边拿起身旁的某样东西塞到我手里。原来,不懂事的'我每次都拿了后便“噌——”跑开了,去享受美味。可是,今年我已经十岁了,我抢过饼干就往奶奶房里跑,我要把它让给奶奶。“奶奶,奶奶!”我大声呼道。奶奶见我捧着刚才的饼干来到房里,很疑惑:“孩子,你怎么了?这饼干不好吗?”“奶奶,这饼干很好吃,但我要让你吃。”“为什么?”“你是长辈,晚辈要孝顺长辈!”“孩子,奶奶不爱吃才给你的。”奶奶笑道。“胡说!”我大喝一声,“你爱吃的,你一定要吃。”说完,我跑出了门外。关门时,我听到奶奶小声说了一句:“我孙子长大了!”我站在门外,做了个鬼脸,笑着说:“奶奶,我要学会让。”谦让是一种美德,其实谦让也能使人感到快乐。车让人让出一份安全;人让车让出一份文明;人让人让出一份友爱……在家庭中,让出的是亲情;在校园里,让出的是深深友谊……同时,我也觉得《三字经》这本书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知识和道理,我一定要向孔融学习那种精神,把好的先让给别人,多一份谦让,也就多一份关爱。读过我的感受,你们难道没有这种想法吗?
学三字经心得体会篇4
这学期老师要求我们诵读《三字经》。通过诵读和默记,我深深地体会到《三字经》中所讲的仁、义、智、信在我们小学生成长中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令我折服。
在《三字经》这些浅显易懂的文字中,讲述了做人的准则,古人发奋图强的故事,中国悠久的历史,许许多多我们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习和接触的知识,比如,我读了《三字经》中讲历史的'部分,清楚得知道了中国这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是怎样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不断生存下来的;让我对历史有了一个概括的了解;再比如,我读了介绍古时候的成功人士的部分后,就知道了我们中国曾经有许许多多的能工巧匠和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我一定要像他们那样,努力学习,争取获得更好的成绩,为祖国争光;又比如,我读了书里讲孝敬那一部分,知道了如何去做一个孝敬父母与长辈的人;《三字经》中说到“有孟母,择邻处”,讲的是孟子的母亲为让孟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先后三次搬家,读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我的父母,他们为了能让我读书,不辞辛苦的工作,我从心里感谢我的爸爸妈妈!
在这薄薄的《三字经》中,蕴涵着许多人生哲理,等待我们小学生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去实践,去学习!
学三字经心得体会篇5
经历了多少沧海桑田,经过了多少风风雨雨,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一直毅力于世界之巅,源远流长。古代的文明博大精深,浩海如烟。其中以少儿启蒙读物《三字经》为代表的作品最为典型。《三字经》中一些句子是从古代儒家经典中演化而来的,较好的表达出中国古代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
?三字经》可谓是一块"全营养饴糖"。说它"全营养", 是因为《三字经》仅一千多字,语言极其简练,内容却非常丰富,包括人生哲理、教子、劝学、常识、道德、礼仪、经书和借鉴等,择其要而去其枝叶,勘称"袖珍而浓缩的百科全书"。比如常识篇,天文地理历史自然艺术生物等等,几乎囊括了当时人们已认识的各类主要知识。说它是"饴糖",一是指其"口感"舒适,全文结构严谨,文笔自然流畅,深入浅出,讲求押韵,朗朗上口,非常适合背诵识记;二是指其具有"缓释"功能,识记后未必能全面理解,却能指导其日后的学习,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常识的增多逐步理解它;三是指其具有回味丰富的功能,能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品读《三字经》,心灵得到了净化,个人思想得到了升华,获得并体察到了人生存在的意义以及人的内心世界。下面简单的从《三字经》中的几句话来谈谈我学习《三字经》的心得体会。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出生时本性是善良的。人的本性差距不大,但是由于受到后天外来环境的熏染,差距越来越大。在这个繁华都市,形形色色的事物在给人增添乐趣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改变了人们的天性,沉溺于其中从而便有了教育。
“香九龄,能温席。”其中提到的小黄香是汉代一位孝敬长辈而名留千古的好儿童,小黄香不仅以孝心闻名,而且刻苦勤奋,博学多才.我们现在的许多同学家境优越,整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却不知知恩图报,孝敬父母,有的还对父母大吵大闹,整天这个不满意,那个不顺心,不是把心思用在学习,而是好逸恶劳,学习不努力,喜欢赶时髦,比吃穿。
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学生要学会爱自己的父母,只有爱自己的父母才能爱他人,爱集体,将来长大才会爱社会,爱祖国。教育学生现在力所能及的帮助父母做些家务活,听父母的话,长大后不仅要很好地承担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义务,满足父母的物质生活,
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的精神生活,抽时间多陪父母聊聊天、说说心里话,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古人没有我们现在这样优越的条件,坐在明亮的教室,有辛勤的老师教导着我们,书本都是崭新的,爸爸妈妈给我们买了漂亮的书包、文具。这么好的学习条件,是古人所没有的。如果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没有刻苦、努力学习,就辜负了父母、老师对我们的期望。我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就必须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认真读书,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
列宁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三字经中的榜样比比皆是,从“温席的黄香”到“让梨的孔融”,从“八旬梁灏大廷夺魁”到“天才少年祖莹、李泌”,这些榜样都十分明确地告戒我们:向他们学习,就能有所作为。我们学生要把榜样作为模仿的对象,以榜样的行为规范自己的举手投足。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留给现代人的闪闪发光的星星,映着那如太阳般灿烂的中国古代历史,在我们混沌的'内心散发出强烈的光!它犹如启明星,我们智慧的光辉也终将散发光芒!
学三字经心得体会篇6
暑假中,有一天我在《三字经》上读了“膻焦香,乃腥朽,此五臭,鼻所嗅。”这句话的意思是膻,焦,香,腥,腐这五种气味,我们都可以通过我们的鼻子闻到。
这句话,我很喜欢它,原因是这句话有一个典故。读完我有很大的感慨和想法,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
话说晋朝的时候,有个小官叫陈遗。陈遗的的母亲很节俭,从不肯把吃剩的饭菜倒掉,连锅巴也要好好收藏起来,陈遗受妈妈的影响,从小就很节省。有一次,他看见厨房里有一大桶锅巴,便把他们都晒干了,收藏好。有一年发战争了,陈遗带军去迎战,把锅巴留在军营里,他们的队伍被冲散了,他和十几个人饿了一天。陈遗想起了在军营里的锅巴不是什么好东西,应该不会被拿走,他悄悄返回军营,拿回锅巴和大家一起救急,这十几个人靠锅巴活到了援兵来。
读完这个故事,使我深深地懂得了节俭这种传统美德的重要性,一些你有平时看起来不起眼的东西在关键时候能发挥很大作用甚至是救命。其次我们生活在今天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更要懂得节俭的重要性,我们知道现在地球资源越来越少,如果我们不珍惜所拥有的一切,不节约,铺张浪费的话,总有一天我们人类要自食其果的,所以我们要提倡节约,反对浪费,从小事做起,你我一起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