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是一种对书籍中情感和情节的体验和感受的思考,读完一本书后,我们可以通过写读后感,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进行整理和表达,以下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三国演义度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三国演义度读后感篇1
张飞之谋——读《三国演义》有感在民间流传的《三国演义》之中,张飞一向被人们看作有勇无谋之辈,不像关羽、赵云之类,然而在罗贯中的笔下,张飞竟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将才,君若不信,跟吾来:
镜头一:长坂桥上,张飞手握丈八点钢矛,立于桥上。而其只有二十余骑,张飞令所从二十余骑砍下树枝,栓于马尾,在树林之间往来驰骋,冲起尘土,让人以为疑兵。而飞却亲自执矛立于桥上,向西而望,至曹军至,面无惧色,大喝三声,退曹军百万之众。张飞一人位于桥头面对曹军百万之师,其胆识与气慨谁能与之并论?此乃张飞之勇也,仅凭二十余骑,退曹军百万雄狮,此乃张飞只谋也。再看:
镜头二:截江之上,孙夫人欲抱阿斗回东吴,当日赵云赶来,仅却一人,而东吴却派出众多船只,赵云抢回阿斗无法脱身,恰逢张飞到此,带领十余船兵,方同赵云夺回阿斗,此事更显张飞才能兼备。
镜头三:昔日刘备进军攻取西川,军师庞统却于落凤坡钱被张任射死。诸葛亮变同张飞从荆州兵分两路进入沛关帮助刘备,而张飞引军至巴郡是,遇到巴郡太守蜀之名将严颜,张飞百般挑战,而严颜坚守不出。于是张飞心生一计,让三五十个军士叫骂,引严颜出战,连骂三天,全然不出。张飞于是又心生一计,故意泄漏消息,假装偷袭,严颜果然中计,被张飞生擒。张飞以礼相待,严颜投降,而后取城池,竟比孔明先到!若张飞只有勇力,岂能轻易降伏严颜?更况关隘四十五处,他如何能安全通过?诸葛亮用兵如神尚且比张飞晚到,可见张飞之智不仅只放眼现在,谁还能说,张飞有勇而无谋呢?若有不服,再看:
镜头四:瓦口隘之战中,张飞面临的是劲敌魏之名将张颌,张颌有勇有谋,魏王深爱之。张颌部兵三万,兵分三寨,各傍山险。张飞挑性,张颌坚守不出,两军相距五十余日。张飞心生一计,每日饮酒,至大醉,坐于山前辱骂,孔明知晓这是张飞败张颌之计,非但不阻拦并送佳酿与他。张飞大喜,坐于帐下饮酒,并令二小相扑为戏,以激怒张颌。张颌中计,乘夜偷袭,却中张飞埋伏,失却三寨,张颌于是退守瓦口关。张飞善待百姓,从百姓口中知晓有一路通瓦口关,于是张飞抄小路绕至瓦口关后,与魏延前后夹击,击败张颌,取了瓦口隘,若非将才,焉能击败张颌,故张飞乃有勇有谋之良将也。
众人看三国,皆言关羽之忠义,孔明之智谋,张飞之鲁莽。吾却不以为然。吾看张飞,乃粗中有细,忠肝义胆,勇而有谋之良将也!此乃世之虎将,将之良才也!
三国演义度读后感篇2
最近我看了《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不同的时期读它,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幼儿园时,看的是图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我还明白了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肚子在唱空城计。”……的含义。
在中低年级,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它不仅使我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更让我记着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活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狭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赤膊上阵的许褚、抬棺上战的庞德、阴险狡诈的曹操。
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要忠义,也应该要有诚信吧。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也丢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金钱、地位、官职?这些都是次要的。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如果没有了诚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点点,你不会难过吗?这些又岂是金钱、地位、官职能弥补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个缺点多的人吧!所以,让我们打开诚信的大门,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面对自己的人生吧!
三国演义度读后感篇3
东汉末期,在美丽的桃园中,一个面冠如玉的人,一个身长九尺,髯须二尺,面如重枣的人和一个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颌虎须的人焚香礼拜,对天发誓,结为生死兄弟,自此,《三国演义》的故事就此开始。《三国演义》是本很好的书,里面的每个故事都是我受益匪浅,知道了很多道理。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吴、蜀、魏三个政治集团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三国演义》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有许多人物名称、地理名称和主要事件与《三国志》的记载基本相同。
且《三国演义》采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鲜明,旁冗侧出,跌宕起伏,摇曳多姿。《三国演义》名扬四海,外国读者也喜爱此书。早在明朝隆庆三年(1569)就传至朝鲜,崇祯八年(1635),有一种明刊《三国志传》藏于英国牛津大学。很多人根据《三国演义》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鲜明,各有各的特点,例如,刘备所说的“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这句话让我体会到了刘备的真诚,对兄弟感情的深厚,让我有点羡慕他们之间的兄弟情。
还有诸葛亮,“火烧赤壁”、“诸葛亮三气周瑜”、“诸葛亮七擒孟获”等,让我体会到了诸葛亮的智慧,不禁感叹,诸葛亮果真是“智多而近妖”。且诸葛亮为了蜀国操劳至死,对得起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了,这也让我体会到了诸葛亮对刘备的忠心耿耿。
关羽、张飞、赵云他们的故事也是非常精彩的。要真一个个说的话,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啊。
三国演义是一篇鸿篇巨制。里面有非常非常多精彩的人物和故事,很多人我都特别喜爱,非常多故事都特别精彩。在这些人物和故事上面,我可以学到很多人生哲理,相信以后我也可以把这些道理运用到我的学习和生活上面,得到很大的进步!
三国演义度读后感篇4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首短短的《临江仙》,道尽了多少人世沧桑,多少风起云涌啊!
?三国演义》是我最爱读的一本书,书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让我感受颇深,记忆深刻。
读《三国演义》,感受诸葛亮的智慧。“智绝”诸葛亮初出茅庐,便火烧新野,智算华容道,让关张二人心悦诚服;火烧新野让魏军片甲不留,七擒七纵让孟获五体投地。但他毕竟不是完美的,错用马谡导致伐魏功亏一篑,“两朝开济老臣心”却落了个“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下场,让我十分痛心。
读《三国演义》,感受关羽的义气。“义绝”关羽自从跟随刘备,就从来没有想过另随他主。曹操惜才,将关羽抓住后,山珍海味、金银财宝供应无缺,连赤兔马也给了他,但仍没有改变他对刘备的忠心。一得到刘备的消息,关羽便立刻别了曹操去寻刘备,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后来在华容道,关羽念着曹操对他的恩情,冒着被处死的危险放了他。但关羽骄傲自大,败走麦城,被东吴杀死,这一情节让我食不甘味。
读《三国演义》,感受赵云的胆识。当年他带着阿斗,孤身奋战曹操二十万大军,镇定自若,最后脱险。刘备娶亲时,赵云带着诸葛亮的锦囊,护送刘备带着孙尚香安全回到蜀国。“一身是胆”的他,让我热血沸腾,深深拜服。
往事如烟,龙争虎斗,也是转头空。读《三国演义》,让我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些兴衰成败、朝代更迭,还有那永不磨灭的精神。
三国演义度读后感篇5
?三国演义》是记述中国古代三国时期魏、蜀、吴之间征战的故事。书中的人物绝大部分都是真实存在过的,故事是经过作者罗贯中加工美化的。
从前,我一直认为曹操是个坏蛋,因为许多影视作品都把他刻画成奸臣。爸爸告诉我,按照正统思想,汉朝的皇帝姓刘,而曹操占领北方大片地域,挟天子以令诸侯,相当于篡位夺权。他有悖于正统,所以在书中作者要贬低他,而抬高同样姓刘的汉室宗亲刘备。
其实曹操是个了不起的人。在兵荒马乱的岁月,他率领军队,征战杀伐。在官渡,曹操以少抵多,以弱胜强,一举击败了强敌袁绍,奠定了功业。连年战争,他终于统一了北方。历史就是这样,谁造成了统一,谁就推动了历史进程,谁就是英雄;谁想分裂,谁就倒退了历史车轮,谁就是千古罪人。
曹操的文才也是一流。爸爸说,曹操和他的两个儿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尤其是曹操的四言诗,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样的人能算是奸臣反贼吗?
?三国演义》里曹操的表现就没那么高大了,多疑是他性格的主要特征。他因为怀疑华佗想要谋杀他,一气之下,将华佗下狱处死。一代名医就此身死,如果不死,不知道他又能救活多少苍生百姓,他的医术也能传世后人,造福后代。他因为多疑残杀了吕伯奢一家,逃亡路上将错就错,连吕伯奢也一起除掉,留下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句子。
其实,这种乱世,对一个大人物来讲,多长几个心眼也没有错。不然的话,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人家干掉了。
这就是我所知道的曹操,一个功绩远远盖过缺点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