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长》心得7篇

时间:2024-06-29 作者:Iraqis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人生中的喜怒哀乐的思考和感悟,更加珍惜和感恩生活的每一个瞬间,写心得是我们记录生活感受的方式,在写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清晰的思路,下面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为您分享的《中国机长》心得7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国机长》心得7篇

《中国机长》心得篇1

观看完《中国机长》,我感慨颇深。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机长有着娴熟的飞行技术和对国家财产和乘客安全的强烈责任感。服从也同样重要,从里面所讲的几名飞行学院的教员,我看到了他们放弃开大飞机梦想,扎根教育一线为中国民航培育飞行人才的伟大奉献精神,也深刻地体会到担当的真义。看到那些机长自豪的讲述自己如何处置特情后安全落地的'壮举,我热血沸腾,心潮澎湃,立志要向他们学习,钻研飞行技术,苦练基本功。飞行的每一步都伴随着理论,实践的考核,同时也在提醒我们要严于律己。我们要勇于担当,敢于拼搏,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国机长努力奋斗,为建设民航强国贡献力量!

《中国机长》心得篇2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去电影院观看《中国机长》,听着名字就令人自豪。

飞机在四姑娘山边上的地方,突然右挡风玻璃出现了一个受力点,副机长马上向控制室报告。紧接着,右挡风玻璃爆了,副机长上半身飞了出去,还好下半身被安全带紧紧扣住。机长当机立断右手抓住副机长,左手操控飞机操作台,飞机失去平衡左右摇晃,在机长的机智勇敢、临危不乱地正确应对下,飞机渐渐平稳,减少了摇晃,机上一百一十九名乘客安全着陆了。我佩服机长在面对危机时刻,能保持镇定,做出正确的.判断,挽救了机上所有人的性命。

相比与在危险来临之际乘客们的反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位乘客不听乘务员劝阻,跑向机长室,飞机的颠簸摇晃让他倒下了,还有一乘客大声呼叫:我不想死,我想回家……我觉得这些乘客就是恐惧的传播者,他们的行为影响着所有的乘客,大家惊慌、害怕、呼喊,乱成一团。

在这生死攸关时刻,机长超高的素质、果断的执行力、过硬的技术,成功得赢得了生命,创造了世界上的一个民航奇迹。

《中国机长》心得篇3

十一国庆期间,我去了南阳姑姑家,到姑姑家后,姐姐带我去看了《中国机长》这部电影。

听姐姐说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的,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有一架叫四川3u8633的飞机,这架飞机的机长叫刘建华,在2018年5月14日的早上六点,机长驾驶这架飞机飞上了蓝天,在飞机行驶一段时间后,突然间飞机出现了故障,机长冷静的做出选择,决定返航,在与地面失联的情况下,凭借他的沉着和丰富的驾驶经验,使飞机安全着陆的'故事。

在这部电影中还有一个情节令我记忆深刻,在飞机颠簸的时候,乘务长对乘客说,“请相信我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接受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就是为了在飞机上能保证所有人的安全,这也是我们在这架飞机上的意义,我们需要你们的信任,需要你们的配合,也需要你们给我们信心。”乘务长坚定的眼神,铿锵有力的话语激励了所有人,也让我知道在危难时刻,要冷静,而且需要团队的共同努力。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它激励我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要不畏困难,沉着冷静应对,而且跟同学们之间要互相帮助。

《中国机长》心得篇4

9月20日,由刘伟强执导,张涵予、欧豪、杜江、袁泉、张天爱、李沁等主演,根据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特情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中国机长》在重庆举办了特别活动,活动现场,影片主创分享了拍摄这部电影的幕后经历。

片中张涵予饰演的机长的原型人物是川航英雄刘传健,2018年在执行重庆飞往拉萨的航班任务中,驾驶舱右座前挡风玻璃破裂脱落,生死关头,英雄机组正确处置,确保了机上全体人员的生命安全,创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迹。最初张涵予演这个人物很有压力,“但是原型人物刘传健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经常遇到一些问题就马上微信跟他沟通,当初这个是什么情况,当初那个是什么情况,他也经常到现场来看一看。能够演英雄机组里的英雄机长,在我的.演艺生涯里面是非常荣幸,非常自豪的一次。”

为了还原当时事故发生时的状态,剧组在无锡1:1真实还原了一架飞机,然后将飞机放在一个运动平台上,制造颠簸的效果,让观众去影院感受过山车的感觉。剧组还请来了好莱坞特效团队,加入了很多视觉的东西。

《中国机长》心得篇5

正如拿破仑所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确如此,在我们每一名飞行学员的心中其实一直都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当上机长。“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中国机长》这部片中,我深刻明白了自己需要更加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情才能够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机长。始终坚定信念、不忘初心地为建设民航强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中国机长》心得篇6

?中国机长》上映,我们再次回顾了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特情真实事件这一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迹。在观看完这部电影和了解机长刘传健28年飞行生涯的心路历程,不由从中感悟到了一些党员干部在基层“生长”的道理,愿与大家一齐分享。

基层亦课堂,学不能够已。刘传健言道,我们在学校学的很多东西,在平时生活中、工作中用得十分少的,可能不到10%,但在关键时候,别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那90%就是用来解决这个时候的问题的。我们常用“上头千根线,下头一根针”来形容基层干部的状态,每一天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极少数基层党员干部异常是年轻党员干部,来到基层后发此刻学校学到的很多知识用之甚少,难免心生白学之感,然后在繁忙的工作中疏于学习,甚至不愿学习。刘传健这段话很好地回答了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学习。在基层工作过程中,会不断遇见新的问题,人民群众也会有更新更高更具体的期盼,我们必须坚持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人民群众学,不断提升自我的知识的厚度和宽度,这样才能在急难险重的关键时候,有底气站得出来,有本事顶得上去,圆满地解决好各种问题。

起点非“终点”,把平凡做到极致就是不凡。刘传健说,他一辈子就干了一件事,就是飞行。部分基层年轻干部,在学校是天之骄子,满怀抱负地来到基层,一心想做轰轰烈烈的大事,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然而到了基层,发现并没有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激荡和光鲜,反而可能因为不懂方言、缺少经验等原因弄得灰头土脸、满身泥泞,心里难免产生落差,心生委屈,甚至打起了“退堂鼓”。此时,何不想想杨善洲,20年专注于做“一件事”,那就是种树;想想王继才夫妇,30余年专注于做“一件事”,那就是守岛;想想王有德,40多年,专注于做“一件事”,那就是治沙。他们平凡吗?他们平凡,也是普通人,然而他们不忘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将平凡的事情做到了极致,于是便成就了不凡的一生。所以,作为基层干部,不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也不可妄自菲薄、自暴自弃,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基层,扎根人民,立足于本职工作,将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生之热爱,用坚守与执着书写属于我们不凡的一生。

小事并不小,在“小事”中锤炼出“大本领”。在“5·14”事件中,应对当时的极端情景,刘传健能冷静果断地应对,平安将飞机降落。这究竟是偶然还是必然呢?他言道,飞行不能有半点的含糊,仅有一丝不苟地把每一个动作做好,才能保证安全。作为基层干部,我们经常应对人民群众关于田边地角或家庭矛盾的纠纷、鸡鸭鹅猪牛羊的增收或水稻小麦玉米果蔬的增产期盼、产业如何发展如何兴旺的焦虑等各种“小事”,然而这些“小事”都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所以我们绝不可敷衍了之、应付了事。“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任何人的优秀都不是一步登天的,而是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我们在干各项工作的时候不能仅满足于干了就行了,还要千方百计干得快、干得出彩,在“小事”中锻炼出“大本领”,慢慢便会生出优秀的“惯性”;做好为人民服务这件“大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在为人民群众解决各种问题的时候不能仅满足于解决了就行了,还要想方设法地解决好,解决地让人民群众满意,在“小事”中获得“大认可”,渐渐我们便会成为人民群众心中的朋友、亲人。

基层是天、是地、是那星辰大海!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当不负时代,不负春光,一齐在基层这片丰沃的热土葳蕤“生长”、拔蕊怒放!

《中国机长》心得篇7

我以前一直把飞行当作我的职业,是我赖以为生的工作。现在看了《中国机长》后,我改观了,飞行是事业,是无可取代的,为全人类贡献的光荣的值得骄傲的事业。机长必须不断的学习,保持自己的知识处于最尖端,保证自己的技术无可挑剔,保证自己的身体适合飞行。他乐此不疲。正是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才能对的起自己作为机长的职责,才能尽到自己应尽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