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与辉煌读后感5篇

时间:2024-07-02 作者:tddiction

读后感是对书籍中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以及主题思想的个人理解和解读,有了一份读后感,读者可以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团团范文网 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苦难与辉煌读后感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苦难与辉煌读后感5篇

苦难与辉煌读后感篇1

岁月犹如一条长河,奔腾不息,在未来,都将成为历史。

历史犹如一面镜子,每个人都能在历史中找到影子找到寄托。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多少人在感慨多少次历史的重演,然而殊不知事在人为,是人自身的意志决定了历史的相似性。落后挨打的理论已经是老生常谈,如何能让自己不落后,如何能时刻保持一个民族的危机感和自强心,才是我们需要去努力很警醒自己的。如今,历史的仇恨在我们这代人的眼中应该烟消云散了,但是对于历史的思考和反省却应该是我们这代人所重视的。如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不是仇恨,靠的不是固守,需要的是胸怀和睿智,摒弃前嫌、取长补短、勇往直前。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个小小的政党能够赢得中国的未来,很少有人想到,那支在崇山峻岭、江河草地中长征的疲弱不堪的'队伍,正背负着这个世界上最大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全部希望。正因为有无数的优秀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舍生忘死,踏着烈士的鲜血奋然前行,把个人的一切乃至生命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党和人民,我们才赢得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正因为集合着无数为着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殚精竭虑、夜以继日工作的优秀党员,在苦难中不懈奋斗,自主创新,缔造一个不屈民族的伟岸形象,赋予一个古老国家以现代的品质,才有今天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只有探寻这些历史,才能让我们真正聆听生命的真谛,汲取前进的动力。

战火纷飞的年代离我们已经渐渐远去,但是又有多少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无时无刻地进行着。如今的战争已经从土地、城墙的争斗转向了能源、市场的竞争,得能源者得天下,掌握市场者才能生存和发展。中国拥有全球最庞大的消费群体,不可限量的消费能力无疑已经成为一块货真价实的“肥肉”。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于中国来说,是机会也是挑战。机会是能让国内更多的优秀企业走出国门,挑战则是在全球市场的大背景下,无数的中国企业将接受国外企业的围追堵截,这场商战将会异常的残酷。近水楼台未必先得月,如何利用好地利人和这个最大的优势,认清自身展望未来,相信本国企业一定会有佼佼者屹立于世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何等的豪迈和气概,历史的长河浩浩荡荡,我们每个人只是其中的一粒尘埃,然而每颗尘埃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多少伟大的人物,出生是那么的平凡无奇甚至平庸。“不是每个人,都能以短暂的生命辉映漫长的历史。”但是我们所要做的是扮演好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所应该扮演的角色,守护着我们平凡无奇的伟大。实践出真知,没有长期的实践中点点滴滴的总结经验,就难以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决定,这也是在不计其数的失败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的价值所在。失败是成功之母,唯有在次次失败的实践经验中累计自身的实力,当真正成功的机会来临时我们才能把握住。

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昔日的战场已硝烟散尽,一个伟大时代的宏伟画卷正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历史是相对的,辨证的。我们作为后来人,正在续写着历史,必须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跑好属于自己的一程,做好历史的传承者、创造者。

苦难与辉煌读后感篇2

记得上周星期五下午,我把金一南将军的大作《苦难辉煌》终于看完了,禁不住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心情说不出是轻松了还是更加沉重。这两个月的时间,我有空就看,手不释卷,好几天下班后我却没有回家去,也没有去参加朋友的喝酒打牌这种应酬,而是一个人留在办公室静静地看书,一般要到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才回家吃饭。我很享受这种独处的时光,没有人打扰,活在自己的心灵世界里,自由自在的。朋友听说都笑话我,老婆也说我何必这样对待自己,单位的卫生员不知道我在办公室,常常打开门后想来搞卫生,却看见我一个人在认认真真的看书,一脸的错愕,她当然更不懂这些了。

?苦难辉煌》是我这么多年来关于党史国史看得最认真的一本书。我很喜欢它内容的丰富和作者思想的深度,也喜欢它对历史人物作的一分为二的分析评价,具体环境中的具体的人,不带多数史传文学那样的政治成见,实事求是,善恶并存,功过分明,客观公正。我们国家这百年的近现代史,用苦难辉煌这么一个题目是再恰当不过了,在金将军看来,这段历史是悲壮残酷的,是血腥窒息的,同时,也是豪迈壮观的,是凤凰涅槃的。

灿若星河的伟人巨子,文臣武将,在这么一段千载难逢的特殊历史时期齐刷刷的登台亮相,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不管是精忠报国的,还是卖国求荣的,不管是战场上的鲜血淋漓,还是政治上的明争暗斗,历史在这一时刻仿佛特别垂青,给了他们一个天高地远般广阔的舞台,给出了一个个需要智慧甚至生命才可以作答的命题,安排了无数个性迥异但皆可以独当一面的主角和配角,这出戏的场面之巨人物之众故事之大,不仅仅是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也不仅仅几万万的我们国人,这是一出发生在那个时间段的世界大戏,真真是天旋地转,波涛汹涌,沉渣泛起,英雄辈出。

苦难与辉煌读后感篇3

合上书本,掩卷沉思,回望历史,通过历史的烟云,这本《苦难辉煌》让我们相信,正是基于信仰的力量,信念的忠诚,凤凰涅槃式的苦难才最终创造辉煌,反观当下,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更需要从中汲取力量,以坚定我们的信念,壮大我们的身心,从而写出一部更加辉煌的历史画卷。是什么力量支撑着长征疲弱不堪却斗志昂扬的队伍,背负起一个民族的希望?是沿途群众不断的兵源补充,是沿途群众不断的供给保障!穿越历史风云,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能够发展壮大,从各种政治力量中脱颖而出,体现的是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能够纠正自身错误而不断进步,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领导核心,更体现了人民的选择

在《苦难辉煌》书中,作者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解读,从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角度告诉我们,之所以如此,既有其历史的偶然性,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偶然性是特殊的历史时期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一种可能,必然性是老一辈革命家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依然坚定信仰,才能使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正如书中所说,“你可以忘记工农红军纵横十一省区,征程两万五千里,一路硝烟,一路战火;可以忘记不尽的高山大河,狭道天险,国民党数十万大军左跟右随,围追堵截;可以忘记革命内部争论与妥协,弥合与分裂。但有一点你将永难忘怀:那就是长征所展现的足以照射千秋万代的不死精神和非凡气概。”

本书在写作方式上,突破了传统写法,把中共早期历史放在了国际大背景下来写,把中国革命的'命运同国际背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揭示了国际社会的变化对中国革命进程产生的深远影响。作者在书中运用了大量珍贵的史料,很多史料都是以前未曾披露的,客观翔实,更为难得的是,作者的有些观点颇为新颖,有些甚至是颠覆性的,从而更加趋向于历史的真实。作者的文字风格也突破了以往同类书籍刻板、僵化、教条、枯燥的局限性,用散文的笔法进行写作,文采飞扬,激情洋溢,读起来有种荡气回肠的感觉,使本书具有了恢弘的史诗价值。

苦难与辉煌读后感篇4

鄙人最近阅读了金一南教授所著的《苦难辉煌》一书,阅后掩卷长思,心绪不能自已。该书以其独特的视角、炽热的感情、精辟的分析,围绕“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为我们再现了一幅中国革命历经磨难挫折走向辉煌胜利的历史全景画。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那是因为我们的党是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我们的党是一切为了劳苦大众谋福利的政党,我们的党是最无私的政党,我们的共产党员也是最无畏的英雄,我们全体共产党人具有坚强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走在时代最前沿,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这种理想、信念,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百折不挠、去争取胜利。作为一名党员,在建党九十周年的时候,再次从书中重温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我感到无比兴奋,无比自豪,深深体会到党的光荣、正确、伟大。

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28年的浴血奋斗,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在1949年10月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从苦难走向辉煌,中国历史经历了百年的历程,苦难砥砺意志,胜利催人奋进。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用一个个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所凝结成的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不正是激励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更加需要重温党的革命历史,进而不断汲取让党的事业永葆辉煌的精神力量。

一个1921年成立、最初只有50多名党员的党,28年后竟然能够夺取全国政权。一支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建立、最后只剩不到800人的队伍,22年后竟然能够横扫千军如卷席,最终建立了新中国。这个党,这支军队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胸中的主义,可能早就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个小小的政党能够赢得中国的未来,就连斯大林也把中国革命的希望放在国民党和蒋介石的身上,但正是那些在深山老林中风餐露宿、在围追堵截中疲弱不堪的队伍,孕育着革命的火种,背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那是一个狂飙突进的时代,也是一个年纪轻轻就干大事、年纪轻轻就丢性命的时代。李大钊1927年就义时不到38岁。毛泽东34岁上井冈山。周恩来29岁主持南昌起义。

博古24岁出任中共临时中央负总责的人。红军长征中最为惊心动魄的背挎马刀,腰缠手榴弹,攀桥栏、踏铁索向对岸冲去的22位勇士,他们中绝大多数没有活到胜利,没有光宗耀祖,没有衣锦还乡,更无一人成为党、国家和军队的领导人,还有那些千千万万年轻的不知姓名的为了心中的信仰和理想献出了生命的革命者。矍秋白牺牲时年仅36岁,如果不是为了革命事业,他当时的俄文水平在中国是数一数二的,他的文化价值和文学成就不会低于同时代的鲁迅、茅盾、郑振铎这些现代文化史上的高峰。在拒绝了蒋介石的威胁利诱后,他高唱《国际歌》,泰然自行至刑场,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盘腿席地而坐,令敌开枪。从被捕到就义,没有一点死的畏惧。这就是共产党人的信仰,这样的人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他们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在艰难困苦中唤醒一个灾难深重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强。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个小小的政党能够赢得中国的未来,很少有人想到,那支在崇山峻岭、江河草地中长征的疲弱不堪的队伍,正背负着这个世界上最大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全部希望。但是百折不挠却早已昭示了他们的光明前途和未来,才有了60年前新中国扬眉屹立在世界东方。正如书中说到,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天赐良机,而是来自千千万万的人的英勇献身。给我们印象深刻的是这些光芒不是在共产党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最辉煌的时候迸射出来的,是在共产党人最困难的时候,在前景最黑暗这种情况下,共产党人还是坚守自己的信仰。像红军20师师长胡天陶被俘,让国民党方大吃一惊的是一位红军师长在冰天雪地中身上只有几件打满补丁的衣服,而在国民党的威逼利诱下,胡天陶始终只有一个字“不!”这就是共产党的信仰,这样的人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

抚摸着书封,脑海中浮现一幅幅革命画卷,我长久地陷入了沉思,如果问我什么最感动,那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百折不挠、坚持信仰、勇于牺牲、谋求民族解放、人民利益的精神,这种精神让我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新的洗礼,也让我重新思考、重新回顾当年的入党誓词。如何做一名真正的中国共产党人?如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如何在海西建设、教育先行中争先创优、发挥教师党员作用?如何在我校创新发展、再铸辉煌的事业中勇挑重担?我的思路更加明晰………

苦难与辉煌读后感篇5

最近读了一本书,就是《苦难辉煌》,由国防大学著名教授、博士生导师、金一南少将撰写的。看书的过程中真是让我激情澎湃、热血沸腾。那一幕幕、一场场历史的画面展现在我的眼前。从1927年4.12蒋借石叛变革命,使千百万共产党的人头落地,到8月1日南昌爆动的枪声、秋收起义的火种、井岗山上的.红旗;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到红军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最后到达陕北,国共第二次合作,写的是波澜壮阔、荡气回肠、九死一生。读后,使我对中国革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更深深地体会到共产党建立新中国的伟大,那真是用千百万烈士的鲜血换来的新中国,是那些革命的先驱用他们的智慧、他们的意志、他们大无畏的勇气建立了一个新中国,从而也知道了他们为什么伟大。这本书表现的就是中国革命史最重要的一段。历史造就了英雄,英雄也创造了历史,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共产党人不是一开始就找到了革命的正确道路,而是在革命的过程中,在不断地挫折和失败中、在不断的牺牲和流血中,掩埋掉同伴的尸体,擦干身上的血迹,继续探索着前进。

党的领袖们之所以伟大,之所以能够有大智大勇,那是他们经过血与火的年代,百炼成钢的,是千百万烈士的鲜血凝聚而成的,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我们现在的人要珍惜我们的国家,要怀念为革命牺牲的先烈们。

我立志加入中国共产党,我想,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应当把这种勤勉、认真、坚持的精神体现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身边的每个人共同进步,立足本职,岗位建功。要脚踏实地,把自己的思想、智慧和力量用到学知识、练技能、做工作、比贡献上,在工作中勤奋敬业,爱岗奉献。在项目部中要认真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坚持合规管理,合规经营,以做好本职工作为荣,只有每个人都出色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共同撑起城交公司这座大厦。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增强业务技能,树立敢闯敢拼、敢为人先的意识和勇气。面对当前严峻的发展竞争形势,要切实增强危机感和使命感,增强创新意识,以时不我待、永争一流的精神和干劲,以咬定青山不放松、不出成绩不罢休的劲头和决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力求使各项工作取得新的突破。要有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学习借鉴优秀员工的经验做法,开阔视野,拓宽思路。要增强压力感,不断挖掘自身潜能,历练工作本领,提高内在素质,充分发挥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用智慧和汗水谱写无愧于伟大时代的青春之歌。

人间的苦难很多,但不一定都创造辉煌,只有凤凰涅盘式的苦难才最终创造辉煌。愿我们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在富国强民的道路上不断创造新的辉煌;愿城交公司的事业,在每一名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