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衣服读后感7篇

时间:2024-07-08 作者:Lonesome

我们要知道,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读书籍的内容,深刻的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主题和意义,下面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为您分享的穿衣服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穿衣服读后感7篇

穿衣服读后感篇1

活动准备

完整绘本的ppt课件

关于动物保护色的视频

活动目标

体验绘本所表达的幽默,知道动物天生的衣服最完美。

知道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萌发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结合有关动物的外形特征和习性的经验,对“动物是否需要穿衣服”进行积极讨论,并愿意发表自己的想法。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我们的衣服

(1)小朋友们好,知道要和小朋友们一起上课,今天老师特意穿了一件漂亮的衣服。看一看,我穿了一件什么样的衣服?(幼儿交流,用完整的话讲述:老师今天穿了一件……。)

你觉得我今天穿上这件衣服怎么样?(很精神,很漂亮。)

(2)现在轮到你向我介绍一下,今天你自己穿了什么样的衣服?(幼儿说一说,教师总结衣服的特别之处。)

(3)我们每个人都介绍了不同的`衣服,那我们为什么要穿衣服呢?

幼1:因为天气寒冷,穿上衣服后就会暖和。

师:哦,冬天穿很多衣服是为了保暖。这是衣服的一种功能,那还有什么原因呢?

幼2:穿上衣服会显得我们很漂亮。

师:对了,衣服还能改变我们,让我们变得漂亮。

评析

以“衣服”为话题导入,既切入主题,又贴近幼儿生活经验,既有了开门见山的作用,也为下一环节的经验迁移做好铺垫。

2、迁移讨论 动物适合穿衣服吗

(1)除了人可以穿衣服,那动物能不能穿衣服呢?

幼1:能穿衣服,小狗穿起衣服来特别可爱。

幼2:不能穿衣服,小动物穿衣服会觉得难受,不舒服。

幼3:如果小动物身上都是刺儿,它穿了衣服,这些刺儿怎么办呢?

幼4:是啊,小鱼在水里,衣服会很湿很重,它就不能游泳了。

(2)你们的意见分成了两种。那究竟谁说的有道理呢?我们先来请出一些小动物吧,认识一下。

出示5个动物的图片(见右图)。

你们看,今天这些小动物不约而同地都穿上了衣服。(欣赏一下它们各自穿了什么样的衣服。)那你觉得,这些小动物是不是都适合穿衣服呢?谁看上去好像不太适合?幼儿教育网

(3)老师带来一张记录表,要请4个人一组来完成。 4个小朋友一起商量,觉得合适就在表格上打“√”,觉得不合适就打“×”,如果拿不定主意,就画“o”。不过记住,不管你同意还是不同意,都要说出理由来。 (幼儿找朋友,分组,讨论,记录。)

(4)幼儿按小组共同交流,说出理由。

豪猪——×(不合适)

理由:

幼1:它不适合穿衣服,你看它的衣服都被刺儿戳破了。

幼2:穿着这样一件破衣服出去,是要被人笑话的。

其他小组的反对意见——没有

蛇——×(不合适)

理由:

幼1:蛇也不适合穿衣服,因为它的身体太细,裤子太大了。

幼2:蛇如果穿上衣服,它还怎么爬呢?身上的鳞片就不能起作用了。

其他小组的反对意见——没有

猪——×(不合适)

理由:

幼1:哈哈,这衣服给它穿也太脏了吧!

幼2:其实猪不要穿衣服,围个围兜就可以了。

幼3:猪最好还是别穿衣服,它生活的地方太脏了,任何衣服给它穿都会穿脏的。

其他小组的反对意见——没有

母鸡——o(存在争议)

理由:

幼1:母鸡穿这件衣服还是挺漂亮的。

幼2:母鸡不能穿这件衣服,因为它的蛋怎么生下来呢?是要压碎啦?

幼3:我也觉得不能穿,因为没办法生蛋了。

幼4:要是可以把裤子上安装一个拉链就好了,生蛋时把拉链拉开,让蛋掉出来。

幼儿5:如果母鸡大便的话,也会把这件衣服弄脏的,所以能不穿就不要穿了吧。

长颈鹿一√(合适)

理由:

幼1:长颈鹿是可以穿衣服的。

幼2:它的脖子长,所以给它围了许多领带,让它的脖子不怕冷。

其他小组的反对意见——

幼1:其实还可以围围巾,不一定要戴这么多领带。

幼2:干嘛要给它穿衣服啊,这样它会跑不快的,会被狮子吃掉的。

幼3:我也觉得是这样,动物最好都不要穿衣服。

幼4:是啊,它穿得这么鲜艳,野兽老远就会看见它的。

评析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同和惊奇开始的。从人类的服装迁移到动物能否穿衣服的疑虑,孩子们带着问题积极地投入到小组的讨论中,这一环节的动物选择中,因为原绘本的内容较多,因此我采用了“分 ——总”的设计思路,有意识地先摘取了其中几种幼儿较为熟悉的动物作对象,让幼儿参与讨论。既是让幼儿结合实际经验有了讨论的话题,又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为下一环节中的绘本完整欣赏打下基础。

3、绘本欣赏 《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

(1)有一个人,她是坚决不赞成动物穿衣服的,这个人叫茱蒂·巴瑞特。现在,我们来看她写的故事——《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一起来欣赏。

(播放ppt,带领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2)听完了故事,现在请你来说一说她为什么要反对动物穿衣服呢?

(动物的生活习惯会弄脏衣服;给动物的生活带来麻烦,比如蛇、母鸡;根本就不需要穿衣服;跟人穿的衣服一样,就会觉得很可笑。)

评析

有趣的画面在教师的旁白中一一展开,搞笑的场景让孩子们笑得前仰后合。作者用她那带着幽默诙谐却又坚定不移的语气告诉大家一个深刻的道理:无论怎么样,动物都是绝对不应该穿衣服的,因为动物有他们自身的、天然的衣服——皮毛。 “真实的、自然的,才是最美的。”试想,如果在活动伊始,我就将绘本完整呈现,作者的思想会完全框死孩子的经验和思维,小组争论也无从谈起。

4、生活延伸 真的看到过动物穿衣服

(1)师: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你们有没有看到过小动物穿衣服呢?在哪里看到过?

幼1:宠物小狗、小猫会穿衣服。

幼2:马戏团里表演的小动物也穿着衣服。

(2)师:人们为什么要给它们穿衣服呢?

幼1:冬天有的小动物会怕冷。

幼2:大人很喜欢小狗小猫,把它们当自己家的宝宝一样看待,所以给它们穿上衣服。

幼3:马戏团的小动物穿上衣服是为了表演更加好看。

幼4:其实马戏团的小动物也很可怜,表演不好还要被打呢。

师:是啊,你们看,在生活中动物穿衣服只不过是人们为了动物“好看”而强行给它们穿上的,并不是动物自己愿意穿上的,这种违反动物习性的行为我们是不赞成的。

评析

话题似乎又转了回来,刚刚还在说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现在孩子又说真的在现实生活中看见过动物穿衣服。这似乎是一对矛盾,可是仔细探究一下,这些动物为什么会垆衣服呢?无非是人类把自已的喜好强加给了动物,迫使动物穿上衣服,以不伦不类的形象博取人类的宠爱和愉悦,这是对动物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的人为改变,是不值得提倡的。

5、经验提升 动物皮毛的作用

(1)师:其实,动物不应该穿衣服,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一起来看。

(带领幼儿通过视频欣赏动物的保护色,了解动物皮毛的作用。)

师:原来动物的皮毛不仅可以保暖,还能利用保护色逃避敌人的侵害,所以尽管动物穿上合适的衣服很有趣,很可爱,可是我们还是不主张动物穿衣服。因为它们拥有自己天生的衣服——皮毛,这就是它们最自然、最美丽、也是最有用的衣服。所以,我们不光是不要再给它们穿上多余的衣服,而且还要努力保护它们自身的皮毛。

(2)现在有人很凶残地屠杀动物,把它们的皮毛剥下来做成衣服、皮包、皮鞋,使得大自然里的珍稀动物越来越少,很多动物都濒临灭绝,所以我们小朋友从现在开始就要学着关爱小动物,保护小动物,一起来做动物的朋友,好吗?

评析

或许,一直到这一环节之前,孩子们都沉浸在绘本所带来的风趣、搞笑的情绪中,但是,在静静欣赏动物保护色的片段中,孩子感觉到了真实、残酷的现实存在——那么可爱的动物,带给我们无限快乐,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的小生灵,居然面临着灭绝威胁,一种怜爱,一股正气油然而生,“珍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在幼小的心灵里扎根、生长。

活动反思

一张张有趣的画面,一个个遭殃的动物形象,一次次搞笑的恶作剧。豪猪刺儿把好好的一件花衣裳扎得千疮百孔,山羊干脆扭头吃起裤子来了,而其中最最让人哭笑不得的,就是那只被强迫穿上了一条碎花绿裤子的鸡了!要是一只公鸡也就算了,要命的它是一只母鸡,更要命的,它还是一只正在下蛋的母鸡,于是,让母鸡妈妈丢脸的事情就发生了:一个鸡蛋就那么卡在它的屁股后面,回不去,下不来,要多难受有多难受。哎,怎么忘了给它的裤子开个洞呢?

所以,让动物们穿衣服绝对是一个坏主意!作者旗帜鲜明地指出:“千万不要违背大自然的规律,动物的皮毛才是最有用的衣服。”可是,在活动的开始,强硬地让孩子接受这一观点似乎有点为难,因为他们看惯了在林荫道上、绿草坪上穿着衣服、被人们牵着绳子跑来跑去的宠物狗,还有马戏团里表演的动物演员。本次活动从情绪高涨的辩论,到幽默风趣的绘本欣赏,再到动物保护的沉思,孩子们在想象与现实的冲突与焦灼中触摸着真相。

整个活动以开放的教学理念,力求还原真实的生活、自然的本真,教师在孩子的争辩中、交流中、探讨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在活动的最后,教师呼吁孩子一起参与到“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行列中来,让本次活动有了主题的升华。

穿衣服读后感篇2

?穿条纹衣服的男孩》讲述在二战期间,德国柏林一个名叫布鲁诺的9岁男孩,他的父亲是一名司令官,因他父亲的工作调动,全家搬到了波兰,住进一幢靠近铁丝网的房子。布鲁诺从自己房间的窗户里看到了一群穿条纹衣服的人。后来因为父母隐瞒自己对他们的了解,姐姐又不理解他,他自己在“探险”时认识了波兰男孩希姆尔,希姆尔是犹太人,是在铁丝网背后的男孩。他们成为了好朋友,后来布鲁诺为了帮希姆尔找失踪的父亲,在铁丝网背后消失了。

布鲁诺和希姆尔后来去了哪儿?他们走进了铁丝网背后的世界,和其他穿条纹衣服的人一同被处决了。这本书让我看见了铁丝网背后的血腥世界:德国士兵看管着犹太人,他们嘻嘻哈哈,还拿着枪吓唬人;犹太人有的坐在地上,有的跪在地上,还有的冲着士兵大喊大叫。大多数人都神情木然,两眼发直,就像睁着眼睛睡着了一样。因为他们失去了家园、家人和他们最美好的东西。到了傍晚,士兵们会驱赶着部分犹太人列队前进,把他们赶进一间大房子里等待处决。

铁丝网的彼端有着男孩儿的向往,可他用自己善良、纯真的双眼,看尽那残酷的世界;用最美好的想法与友谊对待最残酷的战争。战争毁掉了无数人,让他们失去所有的东西。如果没有这场战争,犹太人就能拥有同胞,德国人也能拥有的同胞;如果没有这场战争,欧洲大陆就能保持和平;如果没有这场战争,世界也能和平!

铁丝网的彼端有着男孩儿的向往,也有着他无法了解的血腥黑暗。透过孩子天真的双眼,我们可以重新审视那段历史,审视人性本身。当两个孩子手拉手走向那个未知的空间,他们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叙述符号,而是停留在那个历史瞬间的两个鲜活生命……

穿衣服读后感篇3

活动意图:

?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是美国巴瑞特夫妇的作品。故事纠正了大城市孩子从小在小区里看到的狗、猫等宠物穿衣服,而形成的其他动物和人一样也要穿衣物的错误观念。 图像与文字搭配,充分展现出幽默感;且其中融合了动物的特性,可让孩子发现!发现!再发现!

活动目标:

1、理解图画内容,了解动物不应该穿衣服的原因。

2、大胆想象创编故事内容。

3、感受作品诙谐幽默。

活动准备:

1、人手一本图画故事书《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

2、根据内容制作ppt。

活动过程:

1、辨论导入。

(1)选择正反方入座。

辩论的题目是“动物应该不应该穿衣服”。

(2)幼儿交流选择的理由。

(3)介绍图画书的创作者。

2、集体阅读,了解图画书内容。

(1)阅读封面,了解故事名称。

(2)读故事的第一、第二情节。

3、幼儿自主阅读,交流图画书内容

(1)幼儿自主阅读图画书。

(2)幼儿交流图画书内容。

4、完整阅读图画书。进一步感受、理解图画书的内容。

5、创编故事内容,激发创作兴趣。

(1)阅读老师创编的故事,引发幼儿创编的兴趣。

(2)幼儿交流自己创编的故事。

6、总结活动,拓展延伸。

活动延伸:

1、在阅读区投放《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以及这对夫妻写的其它书,进一步感受作品风格。

2、把图书借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一读。

活动反思:

绘本 《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 从书名就很能够吸引大家的关注,也会引起大家的思考。为我们描绘了这一个个让人哭笑不得的动物生活场景, 读来忍俊不禁。一张张有趣的画面,一个个遭殃的动物形象,一次次搞笑的恶作剧。但是,在表面热闹、搞笑的风光下却掩藏着一个真实的悲伤:动物们被强迫 地改变生活习性、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甚至被强迫地穿上人类的衣服。

作者透过这样一个 看似好笑的故事, 其实是想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千万不要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 否则 将是一场灾难! 在活动中,我让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围绕“动物能不能穿衣服”进行讨论,进而完整欣赏绘本,了解动物真实的自然生活,从而提升幼儿“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整个活动以开放的教学理念,力求还原真实的生活、自然的本真,教师在孩子的争辩中、交流中、探讨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

穿衣服读后感篇4

今天我看完了《穿条纹衣服的男孩》,虽然外面依旧是爆竹声声的节日气氛,但我的心里却充满着悲哀,为一个男孩的命运担忧。

“奥斯维辛”是我看了这部小说以后才知道的。它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纳粹修建的灭绝人性的杀人工厂。这个故事讲述的是纳粹军官的儿子布鲁诺与一个被关在集中营里的男孩希姆尔之间友谊的故事。

九岁的男孩布鲁诺跟着爸爸妈妈和姐姐来到了奥斯维辛,因为他的爸爸被调到这里担任司令。在这里没有布鲁诺的好朋友,他非常寂寞。这里只有看不见尽头的铁丝网将他们的房子和周围隔绝开。铁丝网那边有许多穿同样条纹衣服的人,(那其实是集中营中的囚犯)。布鲁诺不知道那些人在那做什么,大人不让他过去和那边的人说话。布鲁诺很好奇。

终于有一天他来到铁丝网边并且认识了和他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男孩希姆尔。希姆尔是犹太家庭的孩子,他被带到集中营以后改变了原本幸福平静的生活,他的眼神里充满着忧伤。布鲁诺说长大了想像他爸爸那样当士兵,因为那样很威风。希姆尔的理想是到动物园去工作,因为那里都是可爱的动物,没有人欺负他,也不用穿条纹衣服。

这两个寂寞的男孩就这样每天隔着铁丝网聊天,把对方当成自己最好的朋友。终于有一天,布鲁诺悄悄地穿上条纹衣服,越过铁丝网,他的手和希姆尔的手紧紧地握着,世界上没有什么可以让他们的手松开。

故事完了,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眼泪扑簌簌地掉下来。我被他们真挚的友情所感动。不知道他们的未来会怎样?“因为这里的人会死得很惨”。一想到这,我就非常难过。我多么希望没有战争,没有种族歧视,没有屠杀!战争再也不要伤害孩子们了。我很庆幸自己生活在和平年代。我希望世界和平,人们都能生活得美好!

穿衣服读后感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动物穿衣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不便,违背动物的生存习性。

2、结合有关动物的外形特征和习性的经验,对“动物是否需要穿衣服”进行积极讨论,并愿意发表自己的想法。

3、体验绘本所表达的幽默,知道动物天生的衣服最完美。

活动准备:

1、完整绘本的ppt课件

2、关于动物保护色的图片

3、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我们的衣服

t:瞧瞧,今天章老师穿了一身怎样的衣服?(2人)你觉得我今天穿上这件衣服看起来怎么样?(很精神,很漂亮)

t:现在轮到你向我介绍一下,你今天穿了身什么样的衣服?(2—3人)

t:刚刚我们介绍了自己的衣服,那我们为什么要穿衣服呢?

小结:是啊,穿上衣服既可以保暖,又可以让我们变得漂亮。

二、迁移讨论:动物适合穿衣服吗?

1、t:除了人可以穿衣服,动物能不能穿衣服呢?说说你的理由。

小结:你们的意见分成了两种,那究竟谁说的更有道理呢?我们先来请出一些小动物。

t:请小朋友们想一想这些动物他们适合穿衣服吗?老师这里有一张操作表,认为适合穿衣服的就打“√”,不适合的就打“×”,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操作,其他人我们自己讨论合不合适,并说说理由。

刺猬——×(不合适) 蛇——×(不合适) 猪——×(不合适)母鸡——×(不合适) 海豹——×(不合适) 绵羊——×(不合适)

2、t:讨论好了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师幼一起讨论讲述)小结:现在你们觉得动物还应该穿衣服吗?(不应该)我们都不赞成动物穿衣服,他们穿上衣服会遇到很多麻烦。

三、绘本欣赏:《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

t:有一个人,她坚决不赞成动物穿衣服,这个人叫茱蒂。巴瑞特。现在,我们来欣赏她写的故事《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播放ppt,带领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生活延伸:真的看到过动物穿衣服

t:故事听完了,故事的名字就叫《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那刚刚有小朋友说他见过有动物会穿衣服,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小结:这些穿衣服的都是宠物还有表演杂技的动物。人们会给他们穿衣服,是为了让他们变漂亮,并不是动物自愿的。

经验提升:

动物皮毛的作用

t:其实,动物不应该穿衣服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带领幼儿通过图片欣赏动物的保护色,了解动物皮毛的作用)

t:你知道它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小结:原来动物的皮毛不仅可以保暖,还能利用保护色逃避敌人的侵害,它们的皮毛就是最自然、最美丽的衣服。我们小朋友从现在开始就要关爱动物、保护动物,一起来做动物的朋友,好吗?

穿衣服读后感篇6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叫《穿条纹衣服的男孩》的书。这本书讲的是

1943年夏天,9岁的男孩布鲁诺从生活舒适的柏林来到波兰。他的父亲接受了一项重要的新工作,从此成为了一位纳粹军官,环境的巨大改变使布鲁诺感到异常烦躁,他的家人还警告他不要访问一些被称作“篱笆”另一边的地方,那里其实是德国人的集中营。然而,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经历了一次“探险”,并结识了“篱笆”那边的犹太男孩希姆尔。两个孩子的友情日益渐深。一次,希姆尔带给布鲁诺一件带条纹的衣服,而天真的布鲁诺竟然以为这是睡衣,就这样,爱好冒险的布鲁诺终于混进了“篱笆”那边想一探究竟,然而就在那天晚上他和希姆尔被关进一间密封的屋子,在喷洒的毒气中结束了他的生命。

看了它,我的感触很深,我深深体会到了纳粹的残暴与这两个小孩纯真的心灵。善良的布鲁诺进入“篱笆”,只是为了帮助希姆尔找到他的爸爸,去为此失去了生命。不论战争是激烈,现实是多么的'残酷,孩子们的心都是善良纯洁的。因为战争让布鲁诺的姐姐变得孤僻,让母亲变得失去理智,让父亲过于繁忙而遗忘了孩子,最重要的是让那些无辜的犹太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记得有篇文章,讲的是德国士兵在和美国士兵打仗时,又一个德国士兵受伤了。美国的一个士兵上前救治,双方马上停止了轰打,等美国士兵回到自己的战壕后,激烈的炮声,枪声才响起。这说明什么?这些人们内心并不想去杀害其他人,这都是战争所逼的!

相信任何人都希望世界是和平的,没有战争,家家幸福平安。

穿衣服读后感篇7

这是二战期间发生在德国人与犹太人之间与奥斯维辛集中营有关的故事,在那个特定的时期,世界陷入黑暗与邪恶。年仅9岁的孩子,纯真善良,不谙时世,最终被无情和黑暗所吞没,多么残酷的现实。

成年人的世界充满争斗掳掠,充满野心贪欲。孩子是无辜的,却受到那个时期,那段历史,那个环境的迫害与浸渍。

我们这个世界究竟该将人引向一个什么样的方向?我们需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告诉他丛林法则,生存第一呢?还是教会孩子向往美好事物,以便从容构筑自己的人生?这是一个很大难题。

我想后者更为重要。一个人的精神信仰、价值取向决定他的人生!有意义的高尚的人生是我们的追求,它才会带给我们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