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培训心得体会模板7篇

时间:2024-07-19 作者:pUssy

为了将自己内心的感悟得到记录,我们可以及时写份心得体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能收获到新的感悟和心得,下面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为您分享的美术课培训心得体会模板7篇,感谢您的参阅。

美术课培训心得体会模板7篇

美术课培训心得体会篇1

随着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我校大力开展校本培训,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明确了“课题带教研,以教研促发展”的思路。在校研究课题理念下,美术学科在根据学科与课题的特点下,我组组织教师积极学习其理念和有关理论知识,大胆进行实践,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的教研活动,使我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给我最大的感触有,明确了课题的研究方向、研究目的与课题研究的整合思路,以及在开展课题研究中实施的相关内容。

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研究的对象是自己教育教学实际当中具体的、细小的、真实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而进行的探究性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理论的学习现将本次研究体会、感悟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

作为课题研究的实施者,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是十分必要的。于是我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展开研究,阅读相关教育教学故事与案例,积极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和科学理论,使研究有效和有质。所以从一开始我就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非常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图书馆借阅、网上查阅、期刊订阅、专业书籍的购买,收集了大量相关资料,开拓视野。

二、积极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

通过阅读学习,教学实践,力求做到:

1、改变学生学习美术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

2、通过各种美术学习方式的实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3、通过各种美术学习方式的实践,使学生在看看、听听、想想、画画、做做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作为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及时总结在教学实践中的不足。由于学生性格参差不齐,接受能力有高有低,家庭环境也不同,如何培养好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应在平时的实际工作中对症下药,争取寻求更好的方法。

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不仅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展示出了较高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同时,不断吸收和消化现有的研究成果,并转化为教育资源,努力促进学生总体素养的提高,教师通过参与课题研究,也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和综合素养的发展。

美术课培训心得体会篇2

很感谢在这个暑假教育局给我们安排这样的美术培训,也很感谢韩思民老师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和我们一起探讨美术教学。这几天培训收获真的很大。三天我们培训了以下内容:

1、学习了怎样观课与议课?什么是观课与议课?怎样进行观课与议课?

2、如何授课?每位教师准备了一堂精品课。我们观课、议课。

3、交流了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通过这样的培训,我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对我有很大的进步和更好的提高。虽然培训的时间不是很长,但让我受益匪浅。

从去年9月份上岗,到今年6月份工作了一学年的我,接触到了新的领导,接触到了新的同事。一年的工作下来,有快乐也有烦恼。在这一年当中,我接触到的孩子是四年级的四个班和六年级的一个班的学生,中高段的学生们相对于低段来说长大了许多,和他们的课堂对话也总有意想不到的话语,和他们在一起有很多的快乐,有时会和他们开点小玩笑,课堂也活跃了起来。关于课堂,作为美术教师,我觉得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想象力才会被激发。但是有时候,小孩子管不住自己就会制造课堂混乱。有的班级孩子自控能力太差,我在这个班的课堂管理上也没了方法。想了很多的办法,确实让我很苦恼。有时会想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当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思想汇报专题所以,我在带动课堂学习氛围方面还有待加强。

在一年的工作时间里,在教学管理方面和教学方面,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个暑假的三天培训,在美术教学上给予了我很多的帮助。从近五年新招聘的美术教师的授课当中,都让我感觉了一个共同点---实在。每个人的教学都或多或少的不一样,正如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树叶是相同的一样。每个人的讲课都有自己鲜明的讲课特色。培训中唯一的男教师的讲课教学风格比较严谨,比较稳重。而女教师的课堂气氛相对活泼和轻松一些。每位教师都将自己的性格特色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将自己的教学风格贯穿于美术课之中。

每位老师都是提前精心准备了自己的讲课。教学步骤清晰明了

从导入部分、民主导学、学生思考、学生动手画到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的点评都很认真。课程设置都非常的流畅。我觉得每位老师的课都能让人感觉到你的认真的态度,认真对待课堂,我觉得作为一名老师这点很重要。

这三天的培训,我体会到了很多:

1、一节美术课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思路清晰,把知识点讲给大家,剩下的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实践。这样才能做到以学生为主。比如四年级下册的《静物一家》,我在讲这课的时候讲的很复杂,效果也不佳。但听了张慧君老师讲的这节课,我觉得她用了彩色实物图案,磁纸,通过让学生拼摆的方式把这节课的重点拼摆景物的问题给解决了,第一心得范文网既简单明了学生们又喜欢。很值得我学习。不需要你去想多少的教学花样,只要直接明了,吸引学生们的兴趣,学生们自己动手完成情况良好,这节课你就算成功了。

2、有时教师的课堂提问时间过多,例如:长时间地纠结在让学生站起身回答你打算怎么做你的作品、你认为某个图案代表什么意思之类的问题上,而不是给他们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发挥想象力和真正动手做作品。我觉得应该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去真正动手,而不是只是嘴巴上的回答。光说这样的做法对开发学生想象力和培养创造力没有任何好处。

3、培训的老师很多,但最后下来我发现美术老师做板画的老师几乎没有。我讲课结束后,韩老师指出我的不足之处,接下来的优质课讲课我做了板画,但是发现自己的简笔画基本功不是很好,黑板上的板画构图上不合理,画的不好。我想老师画得不好,学生一定不会信服于这位美术教师,所以这个暑假剩下的时间里我觉得我该在画工上再次练习、强化。

3.教师示范太完整

教师板画固然重要,但是教师过多的的示范,范文写作造成了先入为主的印象,也减少了给学生想象和创造的空间。比如:我们美术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黑板上完整地画了一个狗的形状,而后的学生作业居然清一色都选择跟着老师黑板上的样子画狗。这样的示范是适得其反,教师虽然很认真,但是结果却禁锢住了他们的思维。我自己在授课过程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暑假这个培训,和这么多的美术老师课余时间探讨了这个问题,大家都有同感。我们以后得在板画方面得注意了,板画只是引导孩子们,而不是局限于板画这幅画。我们更多的是通过这幅板画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想象力。

4、美术课堂虽然是画画,但是不管在汉字上,还是言语上都非常的重要。普通话必须标准,文字的笔顺必须正确。很感谢老师们为我指出错误的地方。让我今后更加注意细节的地方。

美术课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使学生在美术课中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通过本身具有的美的造型,表现生活,传递信息。老师们在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下学习,不是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在顺向迁移学习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既调动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又体现了教师的主体作用。话好,但教学中我们往往做的不好。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们应该懂得如何挖掘造型中外在美以及内在美,并将之融入到课堂教学里,使充满美感的视觉形象与洋溢着美感的课堂教学艺术浑然一体。我们需要学习的知识还很多很多。用知识来充实自己,充实学生们。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的教育教学道路还很长很长,需要学习改进的地方还很多很多,我相信,只要有动力,就会前进。未来的道路上,我将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前进。

?2024年暑假美术培训心得体会范文》是篇第一心得范文网,涉及到学生、老师、我们、自己、时间、教师、课堂、培训等范文相关内容,看完如果觉得有用请记得(ctrl+d)收藏。

美术课培训心得体会篇3

我有幸参与了进修学校美术培训,虽然天气酷热,但也没有阻挡我们学习的热忱,第一天看到培训支配,我就感觉这次培训特别具有实效性,特别注意我们美术教师的专业技能成长,支配了许多实践学习的时间,也感觉到领导对此次培训的重视,不但课程支配上合理有序,更重要的是采用了与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合作的形式,为我们供应了良好的学习场地和优良的师资。总之,能有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内心感到无比的幸福。在几天的学习时间里,有幸倾听了导师的新的教育教学信息,以及国画专业上导师的示范指导,受益匪浅,开阔了眼界,也结识了许多良师益友。其中xx市美术教研员,李芳老师的讲座,讲到了学校特色教育的打造和新材料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用她身边活生生的案例,向我们展示了xx地区一些具有特色的美术教学研究案例。的确给了我许多的启发,也感受到,要打造学校的特色教育,需要我们教师潜心去研究,专心去打造,像培育自己的孩子一样,从点滴做起。她还在如何撰写教学研究课题方面给了我们许多的指导,用通俗的言语,典型的案例,讲解了课题研究方面要留意的方面,她教育我们在教学中,要多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表现,真正关爱学生,用情感倾注于教学中。而不能以自己的教为中心去撰写文章。

湖州师范学院姚起老师,给我们讲授了新材料的应用,也通过了一些例子,在材料表现方面给了我们许多启发。特殊是他的一些创造性的理念,给我无尽的想象空间,体会到了艺术创造的魅力和价值。这次培训我们分了三个班级,我选择了国画班,但其实我在国画方面的学习是很薄弱的。

平常拿笔的时间也比较少,对笔墨的运用是很生疏的。但我内心却对国画艺术非常喜爱,所以作此选择。比较幸运的是,我们国画班有一位非常优秀的导师,钟安老师,初见时就被他儒雅的气质,和谦逊的言语所感染。期间,他给我们在国画学习上提了珍贵的意见和建议,特殊时在学习方法上的指导,给我指明白学习的方向。他提到艺术创作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切忌带有功利性的因素。以轻松开心的心境去创作,让我感受到老师的人格魅力,感受颇深。

几天里,导师非常关心我们的.学习,经常给我们示范指导,看到钟老师娴熟的绘画技巧,水墨的情趣跃然纸上,让人赞美不已。也让我对国画更加增加了几分喜爱。与此同时,从国画班的同学身上也学到了许多,其中沈建林老师的山水画线条流畅有力。燕青老师的写意花鸟,构图美丽,笔墨富有情趣。潘宁老师更是给我提了珍贵的意见。在此,非常感谢这些老师。培训结束,但对我来说或许更是一个新的起点。虽然在专业上的提升非常有限,但通过培训,在熟悉上有了较大的提高。深深的感受到,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专业成长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学习中的遇到的良师益友更是人生最珍贵的财宝。今后,将以此为勉励,不断地钻研,苦苦地探索,争取更大的进步。

美术课培训心得体会篇4

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英语翻译教学是复合型优质人才培养的重要课程,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设计英语翻译教学实践场景,将传统文化的宣发作为交互性场景构建的主题。在翻译教学融入经典文化作品与典故,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将翻译课堂作为学习中西方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实践交流中全面提高英语翻译水平。本文分析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探究传统文化融合下翻译技巧的转变,根据具体教学实例分析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合路径,整合英语教学大纲中的重点内容,培养出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国际性高素质人才。

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一)拓展传统文化宣传路径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英语听说能力,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对翻译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全球化发展趋势下大量西方文化对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了冲击,导致学生对西方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忽视了本土文化的重要作用,在翻译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发挥引导性作用,表明中西方文化内核的异同性,加强个人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认识与了解,从不同的思想观念中提取出重要的教育元素。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实践设计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让学生熟练地使用英语词汇,正确地进行文化内涵翻译,传达出经典的文化精神和文化理念,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传统文化具有的教育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在国际交流过程中流利、精准地表达传统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深刻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为宣传传统文化作出贡献。

(二)提高学生英语翻译能力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在英语词汇讲解的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文化渗透,让学生认识到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密切联系,在语言学习阶段主动对比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在语言表达和英语词汇应用阶段了解国家的文化发展背景。教师在英语翻译教学流程设计上,将精力投入在传统文化理论的讲解与渗透,制定出适合学生的英语学习目标,在现代化教学改革规范的指引下降低理论性知识的课堂占有时间,整合课内外实践教学资源,为学生搭建生活化的口语交际环境,让学生能够在口语交际阶段精准、流利地进行文化表达。在英语翻译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提取出中西方文化的共通之处,采用辩论总结的方式,了解中西方文化之间的矛盾与差异,加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内核的认识,有针对性地进行文化类别划分。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带有传统文化知识的翻译内容,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探究中了解传统文化背后的蕴意。

(三)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

跨文化交际的社会背景下,高素质人才培养需要注重英语实践能力的提升,寻求英语翻译教学资源与传统文化的关联性,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优秀文化内核进行有机结合,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跨文化交际人才承担着文化传播与推广的重任,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让学生掌握多元化的英语翻译知识,精准地进行传统文化内涵传导,需要加强学生对中西方宗教习俗、人文历史等文化元素的了解。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自动提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引导学生掌握文化甄别的能力,能够从中西方文化矛盾点中提取出积极向上的文化精神,满足新时期国际性交际人才的培养需要。

二、传统文化融合下大学英语翻译技巧的转变

(一)词类转换

翻译的过程是语言转化的过程,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不同的语言体系代表着不同的历史发展背景,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在词汇和语法结构方面存在许多差异。汉语的词类特点是一词一类,英语的词类特点是一词多类,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明确词类转换差异,中国传统文化一部分属于古代文言文,在讲解过程中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想要精准地用英语词汇来表达传统文化内核,需要了解词汇具有的现代化发展特点,酌情地进行原文词类转换。在保证语言表达流利性的同时,还需要精准地进行原文词义传导,适当的进行英语词性调整是文化交际阶段必须掌握的英语翻译技巧。例如:中国古代成语在词类转换阶段,不能拘泥于词汇的表层结构,而是在保留原意的前提下,采用不同的翻译手法,将词语转换成与之相对的不同词类,perfect harmony(水乳交融),await with great anxiety(望穿秋水)等等,有针对性地进行词性转换保证译文的通顺性。

(二)虚实转换

不同国家人民受到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影响,思维习惯存在明显差异,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在表达的过程中,英语倾向于抽象概括性表达,汉语倾向于具体形象式表达。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虚化、抽象的表达形式得到了普遍应用,为了精准地进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传达,需要适当的应用虚实结合翻译手法,将抽象的内容转变为具体事物,将具体的事物转变为抽象内容,降低语言差异为翻译工作带来的影响,翻译完成后的文章仍然具备同样的信息传达效果。例如:to hit the nail on the head译为“切中要害,一语中的”将要害(虚)与head(实)对等,将切中的(虚)与hit(实)对等,虚实互译的翻译手法更加符合汉语语言的结构习惯,保证汉语原文与英语译文内在意义上的对等,全面提高翻译质量。

三、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合路径

(一)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想要发挥出传统文化的教育引导性作用,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提取出传统教材中与文化相关的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平台主动面向社会征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实践事件。传统的文化教学主要通过语文学科来实现,将文化教育目标与语文教学目标进行有机结合,但在英语课堂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需要注重英语翻译教学资源的应用,将英语翻译作为文化传播与发扬的重要路径。教师可以从网络电子报刊中挑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核的优秀文学段落,搭建具有实践意义的教学场景,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探究中体会民族独有的风土人情,了解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区域建设蕴含的文化背景以及文化传承与发扬过程中凝聚的精神内涵。想要培养出高素质国际性优秀人才,需要拓展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的深度,在文化知识翻译的过程中传递出正确的教育思想和优秀的艺术灵魂。例如:在实践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阅读与中华24节气相关的文章,将24节气代表的深刻内涵展现在学生面前,要求学生应用西方节日介绍时采用的词汇和句式,对文章段落进行英语翻译。it reflects the climate change,guides agriculture arrangements and also affects people's life.24节气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天气变化,用于指导农业耕作,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二)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存在许多代表性的词语,翻译阶段需要采用不同的翻译技巧和翻译形式,主要目的是精准地进行词语内涵表达,在词语翻译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了解词语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核,灵活地采用音译、直译等多种翻译形式,流利地表达出词汇代表的文化寓意。音译法、直译法、意译法是常用的翻译技巧,例如:功夫一词可以采用音译法翻译成kung fu;“中国结”可以采用直译法直接翻译为chinese knot。在教学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独属于中国的词语介绍,让学生掌握翻译技巧,“刺绣”是中国传统技艺,从古时期的龙袍到现代化的时装刺绣,一直活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通过优美的英语词汇将刺绣工艺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imagine a beautiful young lady embroidering at home发挥想象力,美丽的年轻女子正在家中刺绣:stitch by stitch, she ;embroiders a pair of mandarin ducks for her lover.她为所爱的人绣鸳鸯(讲解鸳鸯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爱情蕴意)it is a cold winter day and the room is filled with sweet smell.

(三)加强学生的文化认识

想要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出文化交际类人才,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认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在文化宣传与发扬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历史传承使命感,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英语学习的初衷并不是盲目地追随西方文化,而是在尊重西方文化的同时,为弘扬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创造途径。开阔学生的发展视野,完善学生的语言体系,让学生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建立自信心和自豪感。例如:在经典茶文化讲解阶段,从不同国家的茶文化发展历史入手,了解中国茶叶、茶传说、茶工艺品在国外的影响力,从中体会到茶文化独有的精神魅力。开展走进茶文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动收集与茶文化相关的材料,在课堂上介绍茶文化, 1610 tea reaches europe on dutch ships from java, where they meet chinese traders in 'te'(介绍茶叶在欧洲的兴起时间),中国茶叶从爪哇抵达欧洲,开始了欧洲上层阶级(重点强调贵族)的饮茶序幕。then the tea was poured into molds,compressed and baked until dry.it is very popular at this time to add sweet onions, ginger, jujube,orange peel, dogwood berries,cloves, peppermint and salt. (茶工艺品和饮茶习俗在教学中做重点介绍)

总结

通过传统文化了解国家的文化理念,在大学与翻译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拓展传统文化宣传路径,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英语翻译是一个对外交流的过程,在英语翻译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传统文化宣传与推广,从词类转换、虚实转换等方向入手,有针对性地进行大学英语翻译技巧转变。想要实现传统文化与英语翻译教学的有机融合,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运用多元化翻译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培养出国际性高素质人才,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内涵。

作者:陈华杰,西藏大学旅游与外语学院副教授;陈雪梅,西藏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来源: 光明网

美术课培训心得体会篇5

我非常荣幸参加了国培计划z省中小学50名美术教师培训学习。首先要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这个普通的教师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这次培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礼。”这次培训收获最大的是全省中小学美术教师和省电教馆领导对我思想上的冲击。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这次培训学习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

在国培计划的开班典礼上,省电教馆主任,十一中校长,培训部主任给我们提出学习要求和学习的意义。其中提到了一个问题,就是怎样把信息技术成为每个教师应必备的一种能力。虽然学习的时间比较短,但课程安排非常紧凑!观摩——解读——研讨——实践。安排的课程对于教师专业发展非常的实用,极大的提升了教师的现代教育理念和学科教育理论水平,极大的提升了我们美术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及创造性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问题的能力,使我对教育教学的内涵有了新的理解,领会到在新课改的形式下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教师的职能和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虽然只有短短的7天学习,但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全新的教学舞台。省电教馆在我们学习之前就把住宿吃饭生活等上的需要安排得井井有条,学习班的班主任早来迟走天天陪伴者我们,为我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培训部的李湘主任在学习期间常来指导我们的学习。每天上午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下午共听两节名师给我们上展示课,课后与我们相互切磋学习。7天里听12节讲座,8节展示课。 下面就我的心得体会谈以下两点:

一、树立现代教育思想

现今教育的目标,必须立足于当前,着眼于未来,预测社会发展对人才要求的变化,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使学生能适应未来,适应新世纪,成为适合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因此,我美术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帮我树立了全新的理念,激发了我认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上好美术课的决心。每位专家、学者从自己的研究方向、方面的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卓有独到的视野和经验出发,畅谈了他们对新课程的改革以及体育教学领域的独特见解。我认识到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同时也为我们追求的高效课堂、优质课堂指明了实践的方向。

二、提高自身素质及业务水平

加强自身美术素养和修养,加强对美术知识的学习,学习十一中名师的教学风格。感受最深的是,他们都有较强的美术功底,他们都有共同特点:理解学生,宽容学生,在课堂中有机的进行美术教学的同时还要求学生做有责任心敢于担当,建设美好家园的教育。他们尊重学生的`需求和发展特点,重视基础,为学生有个性发展提供空间。从学生出发,做到以人为本,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环境中体验成功,健康成长。

在这次学习中,共有两节学员汇报课,我上了其中的一节。在50多名美术教学能手的指导下展示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感到非常的荣幸和高兴。通过这节课的汇报,更了解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和爱好,更了解怎样才能让学生在短的时间里学到美术技能技巧并运用到生活中去。课后老师们对我的课进行客观评价和赞赏,肯定了在课堂中信息技术在美术课中极好的解决课中的重点难点,轻松较好的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这次学习我们还建立了qq群,把我们美术教师之间平时学习工作中运用到的资料素材进行共享,为今后更好的工作打下基础,为我们建立了感情的纽带,我们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学习班,每个学员都希望能再次相聚学习!

希望培训学习的机会再多几次,“学到老,活到老”认真学习是我一生的座右铭!

美术课培训心得体会篇6

11月21日,我有幸参加了“名师之路”小学美术教学研讨会。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给与了我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通过这次学习来推进我本人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有更大的进步和更好的提高。

本次参加美术研讨活动,听了5节课,让我受益匪浅,从精彩的5节课中,都有一个共同点——“实在”,授课教师在讲课中,与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的距离可谓是近之又近,没有花架子,他们注重利用身边的生活注入教学,用具有亲和力的语言引导学生,开发学生思路,以便达到教学的目的。围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进行探究和研讨教学。通过这次学习,也让我有了一下几点深刻的体会:

一、挖掘美术课的价值

美术课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使学生在美术课中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通过本身具有的美的造型,表现生活,传递信息,一名美术教师应该懂得如何挖掘造型中外在美以及内在美,并将之融入到课堂教学里,使充满美感的视觉形象与洋溢着美感的课堂教学艺术浑然一体,让学生醉心于美的殿堂。

二、美术课程逐步“多元化”

进入“视觉文化”的时代21世纪是一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在当今科技、经济、文化的影响下,美术不仅仅是审美和创造,它和语文、数学、音乐等学科一样是人类文化中各具特色却又无可替代的语言系统。现在学习美术的目的并非是涂涂画画产生一件作品而已,而是让学生能从“人文性质”的高度更深刻地理解美术和运用美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要重视培养学生观赏美术作品的爱好和习惯。

视觉艺术的.冲击,让我们充分感受到科技的发达在美术中得以应用以及所取的视觉效果,以此来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观摩学习虽然结束,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可心里有些意犹未尽,自己在教学中应该有新的创新,对教材和学生多琢磨,使自己的美术课有新的提高,以此对我今后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美术课培训心得体会篇7

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以老师教,学生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在合作中学到新知识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养、人文素养。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如何更好把小组合作的融入课堂中?在思考的同时,我重新学习课表,又把一次次的实践进行总结。为此,通过平时教学工作以及课外的学习探索、实践与反思,我认为想上好美术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

美术教学是一个预设和开放并存的系统,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属于“封闭教学”,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种必然,在一个轻松、活泼的情境中,让学生乐于尝试,不知不觉中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同时,他们的.个性化创意得到了体现和展示,尽管他们的作品还不够成熟,但是每件作品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感、理想和创造性。

二、“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是重点,“合作互动”的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展开的学习方式,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第一、根据课型“合作互动”,通过互助互动有利于解决问题。第二、根据重难点,“合作互动”,抓住课中的难点展开并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应用集体的智慧,较轻松地解决了难点。第三、结合作业,“合作互动”,美术作业与其他作业不同,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不同,对同一题材的表现也不同,因此,作业的完成应从封闭走向开放,由个体走向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作品的质量。

“合作互动”的评价,同伴之间进行借鉴学习,有利于培养他们宽容的合作精神和敏锐的审美鉴赏力。

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