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经历了一段特殊的时刻,内心有所收获时,不妨将这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更好地梳理和表达自己的读书心得,团团范文网 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4五四主题团课心得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4五四主题团课心得篇1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1919年五月四日,有这样一批有志青年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这次运动以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宗旨,创造了有同西方启蒙运动一样的巨大影响,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思想得到传播,共产主义发出了曙光。
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全国广大青年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坚定不移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的确,我们是党事业的支持者,祖国的建设者,祖国的明天就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所以我们要紧随中国共产党的步伐,去开拓祖国更美好的明天。
那么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如何担当这份责任呢?首先,我们要培养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把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放在第一位。其次,我们要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修养,争做中国好公民。《西点军校之二十二条军规》为我们总结出了青年人应该具备怎样的精神和素质,我想我们都应该用行动去践行,让这些都成为我们本能的表现,这样我们能成为祖国需要的人才。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就是这个道理。五四运动之所以被我们纪念,五四青年节之所以在一百年来生生不息,我想它应该是为了提醒我们要勿忘屈辱,勿忘历史同时传承五四精神来实现全人类的伟大理想。
今天的我们衣食无忧,有更多的条件发展自己,创造全新的自己,所以我们要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使命,用心传承爱国精神、五四精神、长征精神等革命先烈用鲜血抒写的精神,为祖国,为人类,书写壮丽的诗篇!
2024五四主题团课心得篇2
五月是青春的节日。五月充满激情,五月乐于奉献,五月洋溢和谐。只有身处五月,才能感受到这般美好,才能感受到这般地让人无可挑剔。但当五月结束六月来临时,五月的这般美好似乎在渐消渐散。原因何在?这可能是当代人特别是年轻一代人共有的习惯特点所导致的吧!
大多数现代人都太过于形式化。如新闻报道学习雷锋,雷锋精神只是三月来四月走。当然,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像郭明义那样,但我们也决不能只是为了学习雷锋精神而做好事。作为华夏儿女,为推动现代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同步,这种做好事的精神应当注入到我们的思想,融入到我们的血液。
正值风华正茂的我们,应当拿出激情与活力面对生活,面对社会,面对祖国,因为先辈们已经改写了“东亚病夫”的历史。我们应明白五四青年节的真正含义,它不仅仅是记念先辈们——那些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过贡献与牺牲的英士,而且更是要激励当代人,鼓舞当代人应带着激情与活力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它总是熊熊地燃烧着,持久地发着光,照亮着一代又一代。可是随着时代变迁,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那些精神的光和热却越来越让人感受不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热情似乎渐行渐远。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务必要重拾五四精神。
xx年前,有一批青年为新中国的成立而拼死一搏。xx年后,作为青年的我们更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青春年少,意气风发;青春年少,激情四射;青春年少,活力无限;青春年少,时不我待。让我们乘着五月的精神风,用激情抒写爱国热情,意义青春。让每年每月都变成红五月,五四运动精神永垂不朽。
2024五四主题团课心得篇3
阅读历史可以使人明志,借助前人的经验促使自己进步。
回顾历史,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群众运动——《五四运动》。当时原德国将在山东摄取的一切权益转由日本接管的消息传入国内时,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抗。5月4日下午,北大等十几所学校三千余名学生聚集广场,喊出了“废除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
此次运动也证明了人民独立自由自主是势不可挡的,人民思想解放也是势不可挡的。这次事件也告诉我们,国家领土完整才能促使人民人格的完善,才能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我们都学过历史,还记得我初中的历史老师,每次讲课都不用课本,闭着眼说出历史,每次说到鸦片战争,五四运动,火烧圆明园,卢沟桥事变等,都会流出眼泪,都会情不自禁,我作为她的学生,对这些事情也是很愤慨,有时甚至想穿越回去为祖国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为国家的主权完整抛头颅洒热血,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类最伟大的事业就是人民解放事业。
我们作为中国人,享受着这一份安宁,不能不思进取,不能不求上进,要抓住机遇,努力学习,奋斗,为祖国奉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人活着,为了什么,为了自己,还是为了更好的贡献社会报答祖国养育父母。五四运动,带给新中国的是新的思想潮流,也是无数先人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铺垫下来的路。我们应该牢记历史,化作一股心中的力量,让中国,在世界傲然。
2024五四主题团课心得篇4
告别了无忧无虑的童年,逝去了天真烂漫初中时光,我跨进了中学校园的门槛,开始了我五彩缤纷的初一生活。我刚进入初中的第一天,我心里非常兴奋,因为我看到了自己六年的劳动成果。记得在初中我是多么渴望能尽快的进入初中,今天我终于实现了我的梦想。
当我走进一个新的班级时,看到一位位新同学,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我想起了那活波可爱的初中同学。看到每位新老师,他们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让我想起了我那慈祥的启蒙老师。我看到了这宽阔的教室,使我想起那狭窄的初中课堂,我的初一生活是酸的。
当我在座位上闷闷不乐时,同学们都在一旁问长问短。当我需要帮助事,他们都身伸出援助之手来帮助我,因为我在初中并没有在学校住宿过,还不熟悉。每次我没有水用,他们都不睱思索的去帮我抬水,一刹那我感受到了我的初一生活是甜的。
在段考的时候我没有,看到那人人讨厌的符号叉时,听到老师批评的话语,回到家父母就急着问我的分数。我无可奈何,只好硬着头皮把成绩告诉父母,这时我感到我的初一生活是辣的。
期考快要来临,作业;试卷逐渐增多,光是作业就压得我咽不过气来一张张白白的试卷又来了,在学校写、在家里写;课上写、课下写;白天写、晚上写一整天都没有闲的时候,这是我感到我的初一生活是苦的。
我的初一生活真有趣,参杂着酸。甜苦辣,这些只是我的初一生活的一些插曲,这个集体给我带来了无比的欢乐,使我的生活更充实动人愉快
千言万语,只有一句话:我爱我的初一生活!
2024五四主题团课心得篇5
5月5日,局机关党委为纪念“五四”青年节,组织全局30多名同志参观了吕玉兰纪念馆和邱县廉政教育基地,为吕玉兰战天斗地为民谋利的高风亮节所震撼,对照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和工作状态,真正要懂得珍惜,真正要找到差距,真正要从先辈的奋斗足迹中找到力量,真正要鼓足精神与干劲,服从和服务于“四个全面”大局,为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
1955年,15岁的吕玉兰高小毕业回到东留善固村,在自己的日记本上描绘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蓝图,“一排排绿瓦红砖的二层小楼,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面对家乡“沙河地,不养家,不怕种,光怕刮”的“穷沙窝”,下就了“脸要晒黑,心要炼红”的豪情壮志。1956年初春,16岁的吕玉兰被推选为东留善固村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妇女社长,看着村北那片白茫茫的沙荒地依旧肆虐,老百姓依旧靠国家救济过日子,她下定决心:植树造林,改变环境!她打破当地姑娘媳妇不下地干活的习俗,动员40多个姑娘媳妇儿,成立了“妇女造林队”,在当时有些人的冷嘲热讽中,有些队员退却了,吕玉兰就给同伴们鼓劲说“植树造林,是为大伙儿造福,这不是丢人,是光荣!”吕玉兰带领坚持下来的队员,登梯子、攀墙头,上树采榆钱,育种、育苗,“有阵子,一连10多天,玉兰睡觉天天不脱鞋”村民孙素华回忆起当年那一幕,仿佛就在眼前。就是凭着这股干劲,至1959年,吕玉兰和同伴们一共栽下11万棵树。这些树像一道绿色屏障,挡住了风沙,实现了东留善固村几代人的绿化梦。正因为此,有人叫她“红眼老马猴”,有人叫她“土地奶奶”,但更多的人称玉兰为“铁姑娘”。在今天看来,吕玉兰铁姑娘式的艰苦奋斗精神,正是我们的人生航标和指路明灯,我们要继续沿着吕玉兰奋斗过的足迹,继承吕玉兰精神,潜心钻研本职,创新工作方法,用权、律已,实实在在谋事、创业、做人。
二、大公无私的精神不能忘
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家致富奔小康是主旋律,封建社会且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作为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有信仰的一代人,尤其是作为一名党员、团员,更应该时时反省检讨自身,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时时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能把入党、入团作为一种社会资本,把誓言抛之脑后,陷入追逐名利的个人主义漩窝,成为阻碍社会发展前进的负能量。在当前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环境下,我们再学玉兰精神,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吕玉兰生活的六十年代,有人就说:“咳!当干部没落头”,按吕玉兰的话讲:“我们天天讲为人民服务,是真的假的呢?真为人民服务还找什么‘落头’呢?其实当干部赔本的思想,说穿了,就是因为找‘落头’的思想作怪。”这朴实的话语,今天读来,依然振聋发聩,荡涤灵魂,让人感觉那样珍贵。实际上,吕玉兰不仅做到了一尘不染、廉洁奉公,而且人们还真送给玉兰一个外号-“赔本干部”,不论在村里、县上,还是在省委和省农业厅工作期间,吕玉兰都做到了这一点。一个心眼拚着干事业,对党、对国家、对集体忠诚,脑子里“公”字挂帅,这就是玉兰的公仆风范和共产主义胸怀,虽然朴实,但足以给我们启迪,给我们心底的“私”、“我”和个人主义一次彻底的手术和扫除,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不能忘根,不能忘本,更不能忘公而忘私的玉兰精神。
三、脚踏实地的群众路线要走好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给我们发出了呼吁和号召,制订了制度,提出了要求,再学习对照玉兰精神,能不能感觉到我们的工作作风何其飘,玉兰精神何其实也。曾担任村干部、和吕玉兰共事15年的杨建文讲过,别看玉兰干事业泼泼辣辣、风风火火,但心细着呢。她总是说:“凡是为群众服务的事,都在俺管的圈里头。”从吕玉兰担任村支书期间为孤寡老人孙文礼做饭到担任临西县委书记期间吃住在兴修水利的工地,从在县委机关吃饭端着碗串门到在农业厅工作期间“管得宽”,从不让机关的人喊她“吕书记”而是直接喊“玉兰”到“群众说她当官不像官,她就这样和群众打成一片”,这是多么朴实的玉兰,这是多么感人的玉兰,这就是一个高风亮节又脚踏实地的玉兰。玉兰精神是吕玉兰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学习她,教我们做人;学习她,让我们干好事业;学习她,使我们的精神得到升华;学习她,我们信念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