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通过作文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作文的开头要吸引读者,通常可以用引人入胜的故事或问题引入,下面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为您分享的家乡的变化的优秀作文模板7篇,感谢您的参阅。
家乡的变化的优秀作文篇1
在我的眼中,我的家乡郑州一年四季都是别具一格的。春天,百花盛开,鸟语花香;夏天,草翠花开,花木葱笼;秋天,果实累累,瓜果飘香;冬天,白雪皑皑,雪花飞舞,别有一番人情味。
听妈妈说:以前郑州是一个荒凉的小城市,一下雨,到处都是泥泞。晴天,风一吹,灰尘满天飞。过去的生活很苦,饮食只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每人每月所用的粮食和食油肉都要定量供应的,必须凭票才能买到,不管吃什么,都有限制。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随着科技的发展,郑州从一个偏僻的小村落一眨眼就变成了一个载歌载舞、繁华喧闹的城市。如今,各大商场和超市的各种商品、食品、服饰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随便你挑选。
改革开放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还使人们逐渐过上了小康生活,食品品种越来越多,营养越来越丰富。
郑州的交通四通八达,立交纵横。飞机、铁路、公路都将经过郑州,郑州现已走向世界。
昨天,我跟随妈妈到裕达国贸办事,我站在二十三层阳台上往下看,哇!好美的郑州,放眼望去,一个生机盎然、极具魅力的郑州白天是绿意浓郁,夜晚则是流光溢彩,将郑州装扮得五彩缤纷。
人们对未来的城市生活环境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因为美好的未来要靠奋斗。我要努力学习,将来郑州的设计师说不定就是我呢!
家乡的变化的优秀作文篇2
说起家乡的变化,那可就多了。从小到大,家乡一直在变,今天我就跟你们说说吧!
首先,我要说的是家乡的交通变化。听爸爸妈妈说,以前这里是窄小的土路,只能步行或骑自行车;再一步步发展到土路加宽,那时就有了大巴车,比以前方便多了,但由于路面凹凸不平,坐在车内摇摇晃晃,很不舒服。这几年,家乡的变化更大了,以前的土路不仅被加宽了,而且变成了平整、干净的水泥路,车也慢慢多了起来,有五颜六色的小轿车、有舒适的大巴车,还有各种各样的摩托车、电瓶车......
再来说说家乡生活品质的变化。以前的黑白电视变成了彩电,而且家家户户都用上有线电视网络;用的水也有很大变化,以前奶奶一大早就要去小河边挑满一天用量的水,后来又装了压水机,现在可就更方便了,家家都用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了!我奶奶可开心了,洗衣服也用上洗衣机了。村里的人们个个用上了手机。村子里的卫生更是发生了大的变化,每家的门口都放着个大垃圾桶,再也看不见垃圾乱倒乱扔的现象了,小河变的干净了,清澈的能看见河底的石头、小鱼、小虾......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变化,变化是不是很大呀?有空欢迎你也来看看我这越变越美的家乡!
家乡的变化的优秀作文篇3
我的家乡在柳江县百朋镇,爷爷、奶奶和二叔就住在那儿的一个小村庄里。
印象中,二叔是个特别抠门、特爱贪小便宜的人。以前过年过节回家乡,二叔总是向爸爸和伯伯要钱来准备饭菜,二叔的家境也不算困难。“我们一年才回来几次,你连准备几顿好菜的钱都没有?”我常这样想。
我们给爷爷、奶奶买的食品,二叔总叫他的儿子到两老那里要,吃完了那边的再吃自家的。有一次我想在二叔家拿个果子吃,表弟却说:“到奶奶那儿要!”嗬,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我们要走了,奶奶说要让我们捉只鸡带回去,二叔却说他的鸡要留来卖个好价钱,不能给我们。
此外,二叔还经常带着他的儿子来向爸爸借钱,可若想要回借给他的钱,那是不可能的。但每次妈妈都会准备丰盛的饭菜招待二叔和表弟,他俩也从不客气,表弟的肚子每回一吃饱便鼓得圆圆的,而且似乎还不满足。“对二叔这种人还如此盛情款待,妈妈真是的!”我对二叔从没好印象。
几年前伯伯把爷爷、奶奶接到了他家里,所以几年来我再没回家乡,也再没见过我的二叔。
可几天前我放学回到家,却又见到了他,他正在和爸爸聊天。我的心里顿时不快:“怎么又是他?他是来借钱还是来混饭呢?反正不会是好事!”
吃饭时,我仔细打量了一番二叔:哟,穿上西服了,还扎了领带!“哼,有钱穿这么好还来借钱!”
饭桌上,我吃到了鸡,香香脆脆的,可美味啦。妈妈说:“这是你二叔拿来的。”“哟,太阳从西边出来啦,”我心想,“真难得。这次是想多借点钱吧!”
“力力,你猜我这次来干吗?”二叔喝了口酒,很兴奋。我苦笑,心想:“能干吗?哼!”
“给你爸还钱!”
什么?我没听错吧?
爸爸对我说,二叔现在发达了,他承包了养鸡场,自己当起了老板,由于对顾客大方,不贪小利,生意做得很好。抠门的二叔不贪小利?千古奇闻哪!
“对了,哥,你记一下我的手机号码,以后找我方便点。”二叔对爸说。“哟,二叔都有手机啦!”我说。“这不算什么,我们村不少人都有!”
家乡的变化的优秀作文篇4
一转眼的时间,新中国的成立早已过去了50多年。现在的家乡一扫过去穷苦的面貌,换来了一副崭新面孔。人们也来了个大翻身。家乡大变了。
家乡经济发达了,美丽富饶了。
家乡的北面原来的荒田孤地变成了一座座工厂,这工厂使我们发家致富,开始幸福的生活。再北面一条清澈的运河从一间间高大又整洁的农家洋房间穿过,一艘艘轮船运送着南来北往的货物。两岸更是绿草如茵,鸟语花香。
东边原有一片破楼房和一个大垃圾堆,已被夷为了平地。一座又一座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如雨后的春笋,又如夜空繁星点点。高21层的世贸大厦矗立于中央。它富丽堂皇,外面一层层闪光的玻璃向四周发出耀眼的光芒成了家乡富有的标志。周围轻纺城汽车城、公交总站、超市、百货商店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给家乡增添了热闹的气氛。
南边是县城,横穿的329国道把地面分成两块。一边是县城,一边是农村。农村正渐渐地向着现代化建设大踏步地前进着。
西面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发电厂,一度度的电从这里送到每家户,送到厂矿企业,送到家乡的每一个角落。家乡的人富有了。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可以看到人们穿着时髦:男人们穿的是西装西裤皮鞋丝袜,女孩子们身着五颜六色的时尚衣服、牛仔裤、高跟鞋。孩子们也不例外,头戴鸭舌帽,满身衣裤崭新崭新。
我爱我的家乡!爱她的美丽,爱她的富饶!
家乡的变化的优秀作文篇5
人人都爱自己的家乡,我也不例外,你们想知道我家乡有什么变化吗?哈哈,听我细细道来吧。
记得我小的时候,家乡的路都是用土铺成的,坑坑洼洼的,每当有车驶过,就会扬起漫天尘土,让人睁不开眼。绿化搞得也很不好,路旁没有一棵树,村里见不到一块草坪。服务设施也不齐全,只有一个小诊所,那里的设备和技术都很差。各家各户的生活条件也不太好,就拿电视来说吧,不仅是黑白屏的,而且只有十来个台。
现在家乡的土路变成用柏油铺的路了,刮风时既不会扬起漫天尘土,下雨时也不会踩一脚泥。路旁还种上两排杨树,非常挺拔。村里的空地建起了美丽的公园,那是老人和孩子们的乐园。以前的小诊所变成医院来了,那里引进了许多先进的设备,还请来了技术高超的医生来给人看病。现在这家医院已经鼎鼎有名了,每天来这里看病的人络绎不绝。村里还专门给村民购买了一些健身器材,并把它们放在大家经常出行的街边,到了傍晚,那里可热闹了,许多人都来那里健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黑白电视早淘汰了,各种高档家电一应俱全。
我的家乡变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繁荣。我情不自禁地说:“家乡你的变化太大了,我为你骄傲!”
家乡的变化的优秀作文篇6
今年十月一日,连续下了几天雨后,天终于放晴了。迎着温暖的秋光,我们去外婆家(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黄宅镇一心村)送祝福。
一年没回家乡,没想到家乡的变化可真大呀!房前屋后的花坛、菜地围起了矮矮的竹篱笆,“美丽菜园”的牌子在篱笆旁显得格外醒目;池塘边修建了仿古凉亭,供人歇脚聊天。最引人注目的是家家户户门前不锈钢框架上放着的两只小垃圾桶,绿色的桶放易腐垃圾,而灰色的桶则放其他垃圾,让人一目了然。在框架上方,写有户主和监督党员的名字。
“外婆、舅舅,国庆快乐!我们来了!”虽然我的人未到,但声音已经飘进了房内,笑容满面的外婆和舅舅也不停地说着:“好!好!”在祥和的气氛中我开始打量起舅舅家的新房子:一座三层高的小洋楼,外墙全是大理石,房子前面有一个大庭院,种着各种各样的花和果树,还有一个水池里养着活泼可爱的金鱼和锦鲤。屋内的陈设十分气派,宽敞明亮的客厅上方悬挂着漂亮的水晶灯,墙上挂着素雅的山水画,巨大的液晶电视机播放着欢快的节目。
吃完饭,我帮舅妈一起收拾碗筷,我对舅妈说:“浦江的农村变化可真大啊!”舅妈边收拾边告诉我说:“村里的党员干部带头干,上门动员宣传垃圾分类,还经常帮助有困难的村民。现在,村里环境确实比以前干净整洁多了,人人也都住上了大房子,实现了小康生活,多亏了国家的政策啊!”看着舅妈一脸的幸福,我也感到非常自豪。
听着舅妈的描述,我仿佛看见浦江人民用勤劳的双手,编织出一幅又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作为浦江的一员,我感到无比骄傲!
家乡的变化的优秀作文篇7
前几天,我随 爸爸和妈妈、还有我弟弟妹妹一起去一趟老家,看了看家乡的变化,如今村庄建设是旧貌变新颜了。记得小时候回老家看到村里真是破烂不堪的,都是茅草屋、土墙,街道曲曲弯弯的, 下雨天出门就踏一脚泥巴,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村民吃不上、穿不暖,日子过得很艰苦。
现在村里是红瓦绿树,街道也很整齐,有的盖起了小二层楼,还买了车辆,盖起了大棚,搞养殖、种果树,部分有能力的青年都出去打工挣钱,总之村里是红红火火的,一片新景象、新面貌,老爸老 妈看到家乡的变化这么大心里美滋滋,可高兴了。
在看那漫山遍野上,到处都是绿绿油油的庄稼 ,玉米、高粱都压弯了要,花生、地瓜长的可茂盛了。 到了秋天,家家户户,屋里屋外都挂满了金黄黄玉米,花生、地瓜 遍地都是,村民看到丰收 的喜悦,个个心里都暖洋洋的。
村里还建起娱乐场地,有跳舞的`、打太极拳的、蓝球场、还有娱乐中心,老人们在里面打打扑克、麻将和象棋等等,村里形成了一道靓丽风景线。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家乡在不断的变化,日新月异,步步高升,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个个都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力量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