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的汉字作文8篇

时间:2024-12-08 作者:Animai

我们在写作文时,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能够让读者更易理解,写作文是心灵的窗口,能够展示我们最真实的自我,团团范文网 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华的汉字作文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华的汉字作文8篇

中华的汉字作文篇1

有一种语言,它站在世界文化之巅,一笔一划间,变幻莫测。方方正正的“国”字体将源远流长的千年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在这凡尘中除了精妙的汉字,试问还有哪国的语言能散发出如此动人的文化魅力?

借助这些散发出强烈生命气息的方块字,无数中国人在豪迈地宣泄着心中铿锵的抱负和心中极端的波澜!

曾记否,被世人誉为“神机妙算”的曹操?在那一场令人终生难忘的败战中,他如流寇一般被人戏耍,日日逃亡在那无法令他施展雄才伟略的小路上。可他却不愿沉沦,用他的横溢才华,精妙绝伦的汉字发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博大胸襟。而后又发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雄心壮志。

曾记否,美丽温婉的词中仙子——李清照?花似的青春年华,在丈夫结实的臂弯和温情的关怀下,在静谧的湖上脱口而出:“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幸福。殊不知,你与爱人“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美好时光已如风中残烛。在你的爱人,你的天,你的心都永久逝去时,常常独自倚窗,不禁流露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无限感伤。此时,最好的慰籍就是用手中笔抒发出万千感慨,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的不朽佳句。

曾记否,杜牧在《春望》中用汉字大作:“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曾记否,李白在《赠汪伦》中用汉字抒发:“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曾记否,于谦在《石灰吟》中用汉字道出“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曾记否,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用汉字留下了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曾记否?曾记否?……我国多少伟人、英雄、文人、壮士、豪杰用他们笔下的.汉字照耀千古。

汉语,令太古以来,自创字开始,多少人陶醉其中,而现在却有人在键盘的“啪啪”声中忘却了它,在和手机相伴的日子忽略了它。要知道,汉字它是无数中华民族丰富想象力的产物,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与经历上千年沧桑岁月洗涤的汉字文化相比,电脑、手机根本不值一提!

看,那词风委婉的《望江南》是汉字的裙摆;观,那口口相传的《虞美人》是汉字的飘带;赏,那绝世之词《一斛珠》是汉字的衣襟。

纵观亘古,万物斗转星移,唯有汉字愈发博大精深。青山不老,绿水长流,就算山老水枯,我也永远敬赏您——内涵丰蕴的中华汉字。

中华的汉字作文篇2

中华民族的汉字经过历史的演变已经愈发成熟,直至今日汉字的历史内涵也未被发掘完。作为中华民族的通用语言符号,汉字是最美的。

汉字的美在于它历史悠久。

汉字经过上千年的演变,由原来的甲骨文发展到现在的简化字,在这期间汉字用时间来奠定其丰富的文化底蕴。汉字如同一座城,每座城都有其各自的文化底蕴;汉字如同一幅画,每幅画都有其各自的鉴赏价值;汉字如同一壶酒,每壶酒都有其各自的醇厚酒香。而汉字经过时间的打磨,向世人展现它的风采。

汉字的`美在于它使用范围广。

中国凭借领土大和人口多这两个优势,将汉字发展为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文字。现如今许多外国人也在学习中国的文化,譬如说原本开设在中国的孔子学院已经遍及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在学习中国文化,而汉字的使用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汉字的使用范围将遍及全世界。

汉字的美在于它的形体和音韵。

许多人认为汉字是世界上最美最动听的文字。用几笔几画就能描写出一个具体事物,例如鸟,马,河等,用简单的笔画将具体的事物描绘的生动形象。汉字用二十四个字母和四个声调来标记读音,多少人曾被它的复杂难倒,但正因为读音的复杂多样才创造出优美动听的汉字。通过汉字的形体和音韵来看,它确实是优美的。

汉字的美在于它实用性强。

汉字的实用性是非常强的,现在在各个领域都能看见汉字的身影。在与外国人交谈时也可以用汉字来交流,甚至使用汉字比使用英文形容得更加贴切。不仅如此,在中国的一些正规文件和考试也是需要使用汉字的,就连少数民族也不例外。虽然少数民族拥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但在正规文件和考试中是不能使用的,而这就必须要求少数民族也要学习汉字。这说明在中国,汉字才是官方认证的文字。所以说汉字是非常实用的文字。

汉字拥有这么多的优点,我们作为中国的一份子应该感到骄傲自豪,同时也应该弘扬中国的汉字,让更多人发现汉字的美!

中华的汉字作文篇3

一种方正端和的文字,框架出中华民族千年格局;一种通达流畅的线条,勾勒出华夏人民旷远气度。汉字,何以独立于世界文字,在几经变迁后仍融于民族血脉而源远流长?

我想,当你屏息注视,当你聚焦笔尖,你会明白,它每一处连缀、每一抹转合中的刚柔并济,圆融大方。

就来源而言,众说纷纭之间,指向的莫不是汉字之取材提炼于生活。目所触及、耳所遇见皆能化为笔尖简洁而形象的线条,君可见,甲骨文中,“水”有其流畅波澜,“火”亦不失其簇拥明烈之势。抽象的、具体的都在想象力的喷涌下于指尖发端,其包容万象、超越视野不正是中华民族兼容宽厚而探索奋进的精神写照吗?

汉字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思想的依托,其形式上的独特于多样同时迥然于其他文字。隶书、楷书等书写字体丰富了我们的文化表达,或端正、或洒脱的书写满足了我们的个性表现,这是千年历史润泽出的艺术气度,更是民族气质外化成的弹性与张力。

提及汉字,我们脑海中油然而生的便是方正,的确,方块字的概念是深入每一个中国人民的骨髓的。单就“中”字而言,没有曲折回环的笔划,没有艰涩复杂的字形,而是直接磊落地平直铺展,这样的泰然,才能承托起中央、中直等含义的不偏不倚,才能傲立出中华民族的中庸得体、大气方正;这样的汉字,正是民族刚健有为、锐意进取之气象的最好诠释!

然而华夏人民深谙过刚易折的道理,于是以柔内化,交汇出张弛有度而经久不衰的民族生命力。与汉字而言,你可以从各样书法的笔划连络中有所体悟。它从不拘泥于固有样式,而是灵活交错,皆出于心,造就一种线条的艺术,一种诗意的连缀。是的,汉字有其方圆融合,民族更当刚柔并济,这在于汉字刚柔形式的'和谐共存,更在于民族端正通达的相得益彰。

汉字之美,更美在民族文化指引下的内涵。它不止步于“形声”、“象形”的构造形式,更可贵的是凡下笔,你能感受到每个字背后的思想内蕴。以“国”字为例,疆域之内,是玉的透润,这玉,可以中华民族包括汉字在内的文化创造,更当是创造背后独立于世界,一往于前路的民族气度。它能以一个蕴意为起点,延展出每一种可能,而这些可能,亦同时凝结至每一个部位,这其中所体现的宽博精深,正与民族圆融气象若合一契。

在物质与精神并行,科技与文化齐飞的当代,汉字不会缺席,民族仍在前进,而我愿以只手之力,以汉字为书,写就民族生息气象。

中华的汉字作文篇4

在中国,不论你在哪里,抬起头,你总能看到身边的一个个汉字。它们如悦动的精灵,形态各异,展现在你的眼前。它们又如此神奇,是一个个符号,代表着不同的含义。汉字影响着中华的分分秒秒,方方面面,更因为有了汉字才成就了今天如此辉煌的中华文化。

汉字最早的统一是在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统一了小篆。各民族的文化第一次在这里因为有了统一的文字才碰撞出火花,多亏了文字,我们今天仍然可以在这里了解历史,后来汉字经过演变,慢慢简化,才成了我们现今使用的汉字。汉字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根。

汉字能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最早的甲骨文都是象形文字,能体现出先民们对一个事物的认知,就拿“孝”字来说吧。“孝”字在甲骨文中是这样的:“”。上面的“”代表老人,下面的“”代表小孩儿,所以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孝”字本身的意思是小孩儿服从老人。还有“和”字,它最开始的样子是这样的:“”,左边“”的代表的是排箫,也就是乐器,所以和的本意是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不一样,但在一起却很和谐,于是有成语“和而不同”。周总理提出的`“求同存异”便是这个意思。

汉字能够传承中华文化。汉字的载体各不相同,从在最开始的龟壳上刻甲骨文,后来在竹简上刻,还有战国帛书,最后蔡伦改进造纸术,载体和方式虽然变了,但不变的是记录与传承。如果司马迁没有写《史记》,我们光从文物上是很难了解古代历史的;如果没有诗词的转载与抄录,那些熠熠发光的群星就会因时光的碾压而灰飞烟灭。盛极一时的玛雅文明不也因为没有了文字的记载而消亡了吗?多亏了汉字,中华文化这颗闪耀的太阳才得以被人们发现,被人们传承。

进入信息时代,手写渐渐被电脑和打印所取代,那么学习写汉字还有必要吗?答案是必然的,汉字不单单是一种表达信息的符号,他们之中蕴含着的还有中国的文化,是祖祖辈辈几千年的智慧,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根了。

中华的汉字作文篇5

“板凳宽,扁担长,扁担想绑在板凳上……”听到这首熟悉的旋律,我们不难回想起零八年奥运会开幕式上s。h。e的《中国话》。正如歌中所唱的:中华汉字,博大精深,是当今世界当之无愧的最有内涵的文字。

例如“龙”字,它的繁体为“龍”。见字如见龙。看着这个字,我们仿佛看到了一条巨龙,蜿蜒盘旋于苍穹,吼声震天,银白色的龙鳞在云中忽闪忽现,四只锋利的龙爪藏于身体下方,准备随时捕捉猎物。看吧!他是那么矫健、威严,就像中国,雄踞于世界民族之林!

还有“传”字,它的.传承,正如它的字形一样,曲曲折折,历经艰险。它的繁体为“傳”。乍一看像“师傅”的“傅”,而任何事的传承不正是由师傅传给弟子,再由弟子传给弟子的徒弟这样周而复始吗?看“傅”的右下部分,是一个“寸”字,正如它所示,传承本身就是有一个一点一滴、一分一秒累积的过程。

再说“人”字,“人”字在古文字中是象形字,状似一个人侧面而立,也像是一个正在向前行走的人,一直向前,永不止步。正如崛起中的中华民族,不断改革,不断发展,不断进步。从成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再到申奥成功、世博的举办,这一件件一桩桩都是在证明我们的祖国在不断的融入世界,并逐渐成为全球领头国家之一!

“传”与“人”连在一起,便成为“传人”,即人的传播延续。再加一个“的”字,将“龙”与“传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这样“传人”就不再普通,而变成一个响亮的名字“龙的传人”。“龙的传人”只这四个字,就代表了一个种族——那就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他们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与这文字一起,在浩荡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走到今天。

在看这品、晶、淼、犇、鱻……它们是多么有趣,多么神奇,多么富有生命力!它们就是中华汉字!它以它无穷的魅力吸引着我们,吸引我们不断探索它的奥妙,发现它的美丽。

正如歌中所唱的:“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越来越国际化……”中华汉字,不仅是在中国,它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中华的汉字作文篇6

博大精深,未成于一朝一夕;融会贯通,亦需要水滴石穿。

中华汉字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之中,是我国历史长河里一颗璀璨的明星。它承载着民族的情感与表达的智慧,是中华文化不竭的动力与永恒的灵魂。

中华汉字经历几千年以来的磨练,逐渐由甲骨文演变为小篆、隶书,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便是如今化繁为简,返璞归真的简体。即使经历过此番捶打,它也依然拥有丰富的内涵以及深刻的意义。

诵读文章时,一个个方块大气的汉字映入眼中,仿佛每一个字都是成韵的乐章,都是挥洒的墨画。犹记被“沁”而震撼的那个午后。绝不是第一次见到这个字,但当时读来却大有不同,令人心神激荡,感触颇深。正是雨过天晴的'初春,日光照射进窗前的书桌,投到“沁”一字上,顿时令人倍感心旷神怡,“沁”由水与心组成,而这清新的被雨水冲刷过的芳草味,与此刻心下的宁静相碰撞,“沁”仿佛为此而生,甚是美妙。如此是从结构上多做分析,其实于音韵上也具此含义。“沁”读音清脆,音调落在四声,少了几分婉转,却多了几分明亮,心境也忍不住雀跃起来。

而“鸣”字则让人拥有更为直观的感受。由口与鸟组成,令人见时便在耳边生出一声鸣叫来,婉转动人。

更有另一种字,与声音无关,内涵却更为丰富,写来也倍感有趣。俗语曾说:“忍字头上一把刀。”完美地表达出“忍”之内涵,这便是汉字的造字和用字方法“六书”中的会意。“忍”之内涵即为即使在心上架着一把刀,也要默默坚持。这是从“忍”的结构之上分析而出的含义,而从含义反推也可轻松得到“忍”字。

汉字之所以在中华文化中璀璨闪耀,在当今各色各样的文化横流中屹立不倒,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结构音节,更是因为其所具有的包容性和永不过时的深刻内涵。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基奠,是中华民族的羁绊,更是融于生活的精神。在耳濡目染中体会汉字其中蕴含的包容与博大,便能在立身处世中习得真正的为人之道。只有将汉字精神熔炼入生活之间,将汉字品格铺垫于灵魂之中,才可谓做到水滴石穿、融会贯通,保有汉字精神的本质内涵。

在传承路上,在一点一滴的时间里,我们应注重对汉字结构及其内涵的保护,在融会贯通的路途上水滴石穿,将汉字的博大精深、包容万象深思于心。

中华的汉字作文篇7

有人说:“汉字是一扇通向智慧的大门,一个个工整严谨的方块字仿佛带领着我们穿越历史,游览未来。”有人说:“汉字是一位老师,它学富五车,横竖撇捺之间,都蕴含着做人的道理。起初‘我对这些话并不理解,直到《开学第一课》的播出,我才意识到汉字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像往常一样,身着盛装的董老师和撒老师出现在舞台上,他们用生动风趣的语言引出了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中华骄傲。琴棋书画,是中华之骄傲,也是世界之瑰宝。可是,最吸引我的,还是那蕴含着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汉字。汉字的历史源远流长,是唯一留存至今的文字。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亲临现场,带领我们体验中华汉字“因义造形”的魅力和奇特的变化历程。而且,不仅中国人学习汉字,就连外国人也对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汉字叔叔”理查德便是其中的一位。他在中国的几十年,努力学习汉字,就连几次大病都没能阻止他的决心。他还用八年的时间,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建造了一个汉字网站,为的就是让全世界人民都能体会到汉字的魅力。听到这里,我不禁为古代人民的智慧感到敬佩!为自己身上流着中国人的血感到自豪!

现如今,英语因为成为世界商业语言而备受关注,但汉字也因庞大使用人数在世界上占据了一席之地。汉字既是唯一流穿至今的文字,也是唯一一种因义造形的文字。汉字是一种语言交流工具,更是一门艺术。我们要写好汉字,让古人智慧的结晶,让中国历史的基石,在二十一世纪继续发扬光大。让方方正正的汉字,永远成为中华之骄傲,世界之瑰宝!使汉字这门伟大的艺术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 !

我收回思绪的翅膀,感叹道:“汉字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智慧的结晶,横竖撇捺都凝聚着古代人民的心血。我们要让汉字,让全世界人民都体会到中华汉字的奇丽!

中华的汉字作文篇8

九月一日晚上,我与爸妈一同观看了中央一套的开学传统节目《开学第一课》,看完后,我的感触很深。

一开始,映入眼帘的舞台就像是一个我们熟悉不过的课堂,有桌子、椅子,椅子上坐着得是一些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小学生。开场的是两首歌曲,都是由“班干部”吴磊演唱,唱完后,就是两位“老师”董卿老师和撒贝宁老师来上课,第一节是语文课,由王宁教授讲“正直”这两个字的发展,说完后,王老师讲解了:“目不斜视,直奔目标。就是正直。”之后,他们又做了一个人体摆字的游戏,让我更深深的体会到汉字的古老、神奇、有趣。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汉字,绝对是不可缺少的一个。中华民族的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先祖们的甲骨文到现在的简体字无一不体现了中华人民独特的思维方式,更承载了中华文明厚重的底蕴和价值。而现在虽然汉字还是人与人之间对话的基础,不过现在很多人都流行用网络打字交流了,都不愿写汉字了,都觉得字写好没什么用,不过,我觉得其实汉字写好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汉字是中华的瑰宝,并且现在的汉字越来越国际化,而作为一个中国人,自然是要好好读、写汉字,这是我们的责任。

以前,我的妈妈也会让我每天练字,不过,那时候的我有些不以为然,也以为只要会打字就可以了,因为我想:“毕竟打字可以根据需求打出不同字体的.字,很漂亮,至少我手写是做不到的。”我一直都是这么想的,直到一天。那天,妈妈拿了一个视频给我看,内容是一个人在写字,那字写得龙飞凤舞,一笔一划带的十分连贯,“唰唰”几笔,就是一个很飘逸的字,好不潇洒,我惊呆了,发现好像如果多练练汉字似乎就能与这位高人一样写出这样的字,于是,我下定决心,要好好练字。说不定哪天外国人来学和写汉字的时候我还能教他们呢!

看了开学第一课,我对汉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也让我明白了,作为未来的主人,我们该如何去传承和发扬我们伟大的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