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脂球的读后感600字6篇

时间:2024-12-20 作者:couple

在写读后感时,适当的反思能提高文章的深度,读后感的核心在于思想的碰撞与灵感的激发,而非单纯的篇幅较量,以下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羊脂球的读后感600字6篇,供大家参考。

羊脂球的读后感600字6篇

羊脂球的读后感600字篇1

读世界文学名著法国作家莫泊桑写的《羊脂球》,让我有一种看了一遍再想多看几遍的强烈愿望。名为《羊脂球》,实际上里面有28篇短篇小说,“羊脂球”只是其中的一篇。

是小说总有情节、人物、场景的细致描写。看第一篇“港口”,里面写到了一个哥哥在法国港口城市马赛邂逅其妹妹的遭遇,此时的妹妹由于生活的无奈已经成为了一个娼妓。小说的高潮部分发生在后面,通过两人的对话,男的终于发现坐在他大腿上的竟然是自己的亲妹妹。痛苦、懊恼、绝望此时一瞬间袭击着哥哥的全身,他在地上打滚,哭闹,和他一起来的其他几个水手以为他疯了,于是几个人一起架着他,把他送到他原来的房间里——一个他和妹妹已经呆过的房间内……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语言紧凑,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描绘,深刻揭示了法国社会形形色色人物的真实面目。有人的贪婪和自私,有人的冷漠和清高,也有人的吝啬和奸诈等等,基本上囊括了几乎人的所有“原始”特征。社会不同阶层的人在他的作品中也都能得到体现,贵族、军人、官僚、商人、公务员、农民、流浪汉,甚至娼妓、乞丐等,基本囊括了所有的社会成员。通过对形形色色不同人的互不相同的内心世界的深刻揭露,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幅法国十九世纪社会生活的真实画面。读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就是在看一幅反映法国现实生活真实情况的画,就是在看发生在我们周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本教科书。

我在中学阶段在中学语文课本上曾经读到过莫泊桑写的两篇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以及“项链”。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今天再读这两篇短篇小说,我不仅没有感到因为以前已经读过了,那就一晃而过的想法,相反今天当我再一次读这两篇短篇小说时,我再一次被文章中所描绘的故事情节打动了。打动我的不仅有故事情节,还有莫泊桑在作品中所显示出来的那种高超的描写手法。尤其是看“我的叔叔于勒”,当大家知道于勒有可能发大财时,全家人把他捧上了天。母亲说:“只要你们的于勒叔叔一回来,我们就有好日子过了。他可真是个好心人!”可到后来当知道于勒只是船上的一个穷困潦倒的靠卖牡蛎为生的人时,一家人的态度马上来了个180度大转弯。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这个浑蛋会发财,那才怪事呢,他迟早会再来找上我们!你们达尔朗什家能出什么大人物!”看看!这就是人,这就是人性。什么亲情、友爱、良知、宽容在这一帮子人面前犹如垃圾一般,不值一分钱。再重温“项链”,夫妻两人辛辛苦苦为还债,吃了不少苦头,过了十年终于把债还了。有一次当妻子和以前借给她项链的好友碰头、聊天时,才明白原来当初好友借给他们的那根项链竟然是一个假项链。“噢!上帝!不得了啦!我可怜的瓦蒂尔切!那是一串伪造的啊,最多也就值五百法郎!上帝!……”友情在哪里?真诚在哪里?关爱在哪里?原来都在空气中,那么虚无,那么飘渺。

需要指出的是,莫泊桑很少在作品中发表自己的评论,他只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的细致描写以及故事本身的前后因果关系来让读者自己来作评判,这就是一切大师写作的高明所在。怪不得过去了那么多年,当我们重温莫泊桑的作品时,依然会有一种历久弥新的感觉,这也是所有优秀的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

?羊脂球》最后一篇短篇小说名叫“皮埃罗”,皮埃罗实际上只是一只小狗的名称。但作者就通过这样一只小狗,把两个女人的吝啬心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读来不禁要为作者如此精巧的结构布局而拍案叫绝。

优秀的文学作品因为其不朽的魅力而永远被世人称道,莫泊桑的《羊脂球》短篇小说集就是这样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在时间的洗礼下,依然闪耀着它不朽的光芒!

羊脂球的读后感600字篇2

同学们,有一位作家想必你们一定不会陌生,他就是法国著名的“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

说到莫泊桑,也不得不介绍一下他代表性的作品《羊脂球》。

这篇小说选取了一个处于社会底层,受人歧视的妓女作为正面人物描绘,这位绰号叫“羊脂球”的妓女在一次不行的遭遇中,生动的揭露了一伙资产阶级人物的自私自利和幸灾乐祸的心理,剖析了这些道貌岸然的绅士淑女们的丑态,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书中讲到羊脂球和与她一起同行的绅士淑女们都被一位德国军官拘留后,那些人都为了自己能够离开那里,竟然让羊脂球牺牲幸福,换取自己的自由,羊脂球坚决不肯,但还是经不住他们喋喋不休的请求甚至要挟,心一软便答应了,可看到那绅士淑女们一个个高兴的欢呼起来,举杯痛饮,。我当时就气得要死,真想痛痛快快的斥责他们一顿,将心头的那股怨气发泄出来:“你看羊脂球多么善良,为了你们这些不知好歹的人能重获自由,而甘愿自己受苦,可你们竟然幸灾乐祸,太不像话了。”

我接着往下看,才发现不像话的还不止这些。

在羊脂球经过了这些不幸的事情后,他和同伴们终于可以出发了。可在那天清晨,大家都在等羊脂球一人,这是他终于露了面,他怯生生,心神不安地走过来,车上的人一起别过脸去,并把身子都偏向另一边如同没看见她似的,其中有一个人还馋起自己太太的胳膊,把他领到一边,好像要远远的避开那种不洁的接触。

看到那些人在事后是那样对待羊脂球,我心里一阵发酸,真伪羊脂球感到不幸。那是那些人是那样的卑躬屈膝的恳求你,可与现在的情况相比,真是有这天地之分呀。当初知道羊脂球一咬牙,一狠心,不去听信他们的花言巧语,就不会落到现在这步田地,要怪就怪那些自称绅士和淑女的人,不知道良心都到哪里去了,为了金钱,爱国之心都可以抛弃,简直跟行尸走肉一般,比野兽还要可怕。

读完这篇小说后,我思绪万千,真是不得不佩服那才华横溢、妙趣横生的莫泊桑呀。

羊脂球读后感心得600字5

羊脂球这部作品很早就听别人说,但一直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取名。难道跟羊或有关羊的饰品?直到自己读了以后,才知道因为主人公的身材圆润而被取上羊脂球的外号。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的主人公永远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而不是那些自称是国王的人。 羊脂球也不例外。她是一个妓女。他的小说创作大都把矛头指向当时法国糜烂的资产阶层的生活,深刻的揭示资产阶层的卑劣、虚伪和恶毒,同时,他对那些下层社会的被侮辱、被压迫和被损害者充满了同情和怜悯,这在他的文中比比皆是。

故事内容不想去多涉及评论,大致讲的就是这个妓女为了救被扣留同行的人,做出了牺牲自己受辱的行为,而同行的人不但不感激她,更是大肆鄙视、冷冰冰、瞧不起的态度。莫泊桑的这篇作品注重真实,他冷静、理智没有掺杂他私人情感的在他的小说里,把生活的准确形象描述给我们,他的小说丝毫没有把他的思想硬塞给读者,而更多的是用真实来引导你去思考和挖掘他阐述的事件后隐藏的事实真相和蕴含的意义。

这篇小说到处是对比,映现了一个在这简单社会令人难过的人民行为。他们是自私的,是无知的。但我本没有任何资格指责他们的,因为我无法不承认自己同样是一个自私的人,任何人也都是如此。生活中的自私,说实话,大多数人都是源于一种不肯吃亏的心理和自恋心理的作祟。或许我们也很无知,凭着自己的长处而看不起别人,甚至都不了解对方就产生了一种排斥对方的感觉。自私是每个人的本性,大家都渴望自己通过一定的努力后有钱有权有势、出人头地,这是很正常的。但不正常的是,有些人自私贪婪的本性只允许他们用金钱去衡量一切,而这正是现在当代人需要知道的。

读了《羊脂球》,没有什么被激发的豪情壮志,却读懂了人性与人心。零碎的感悟,确是这篇小小的传世名作给以我的最诚挚的教导。作为高中学生,我们应当用美好来覆盖自己心中的那些丑恶,用人性的真善美点亮前方路上最温柔却又最坚毅的那盏不熄明灯。

羊脂球的读后感600字篇3

终于读完了《羊脂球》这本书,令我感触颇深,这本书使我意识到一个人的身份、一个人的才智都不能够真正说明这个人。人的美丽与否是要通过内心地感受,真真切切的感受她的内在,生活的穷富并不能代表什么,出生的环境不是你能决定的,但后天的做人准则是只有你才能决定的!

哥哥介绍《羊脂球》时,我没有认真听。但是当我重新回首这篇文章时,我不禁被深深地打动了。书中的故事—-羊脂球,令我不经想写下一些感想。

故事起初写了一个惬意的假日游,在游途中羊脂球助人为乐她完全不在乎自己,只要救活别人,再怎么样牺牲自己她都愿意,她给了自己素不相识的人鸡腿,给了他们水果;更令我感动就是她竟然用更多的食物去救活她的仇人。可以看出,什么仇人、陌生人,羊脂球都把他们看作自己的亲人,为他们作贡献,自己却什么也没吃。因此大家淡忘了她妓女悲微的身份。但是好景并不长,一车的乘客被普鲁士长官扣留。长官提出羊脂球陪他过夜,但由于对侵略自己家园敌人的厌恶,羊脂球起愿拒绝普鲁士长官的要求。但因为普鲁士不放行和众人的抱怨,羊脂球不得不牺牲自己。最后在回家的旅途上,众人分分对羊脂球表露出厌恶的态度。

我不禁为这世态炎凉、人情淡薄的社会感到悲哀,书本的学识未能给他们带来善心,现实中赤裸裸的金钱交易、残酷的争名夺利冲刷了一切形式上的终极关怀。让我不禁想起妈妈常说的一句话:“在学习学问前,先学会做人!”

当今的社会上像羊脂球的人并不多见,大家总是一个劲地说助人为乐,舍己为人,却没有人有过实际行动。这些人实在是可恶,说到却不做到,他们如果真的能为什么奉献点什么,那就会带动所有人去帮助别人,这样,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羊脂球》的故事不仅仅述说了她的悲惨生活,更反映了当时的人类是多么的虚伪,像她那样善良,既尊重别人又庄严自爱,身为妓女却不“妓”;而那些并非操娼妓职业的上层人物却自私,虚伪,在大敌当前,这群衣冠禽兽竟然连一个地位低下,被正人君子们所唾弃的妓女都不如。正是她这种精神才使我们学习。

羊脂球的读后感600字篇4

俗话说,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最近我读了一本名为《羊脂球》的书,它是大文豪莫泊桑众多作品中的一篇佳作。小说描述的是普法战争期间,一辆马车被普鲁军官扣留,主人公就在这辆马车上,但这个主人公有一个让人所不齿的职业——妓女。普鲁军官要求羊脂球陪他一个晚上,否则就不让马车通行,羊脂球出于爱国之心,拒绝了普鲁军官的要求。但车上的乘客,贵族们为了自己的私利,逼她为大家牺牲自己,羊脂球为大家做了退步。但是第二天人们又换了一副嘴脸,个个疏远她,当她为大家牺牲之后把她当作一件十分肮脏的废物丢在一边,对她无情无义!

读了这篇文章,我了解了另一种历史背景环境中人们的另外一种面貌。那些为自己私利无情践踏羊脂球的人就是我们所谓的上流社会中的上流人士,那么他们高贵吗,高雅吗?在当今社会中,除了我们披在身上的外套,我们都是一样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牙牙学语,蹒跚学步。我们都是一个生命个体,只是有的人从事的工作不同,扮演着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有人在办公室当白领,有人在街上当清洁工,不能说坐在办公室就是多么高人一等,大家只是为了生存选择了不同的方式,人生的划分不是以这些事情来决定的。不要以我们从事的工作、家庭背景、文凭的高低等等来划分人生的贵贱。重要的是我们的内心,我们有着怎样的心灵,我们的灵魂是否纯洁,就像羊脂球这样一个人们所不齿的妓女,可她拥有一颗真挚纯净的爱国之心。就像冰岛一位女作家所说:“我们无权表示你的人生不比我们的人生更有价值。”所以我们不要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任何人的人生,摘下戴在我们身上的光环用精神去体会,用心灵去感受,除去这些物质,我们都是一样的。我们没有贵贱之分!并且高贵与低贱并不取决于外表,而在于灵魂和人性。

书中那个时代的人们的心灵已不知不觉地蒙上了一层灰色的纱,渴望阳光的心在其间发霉腐烂。而莫泊桑所做的,就是揭开那层灰色的纱,让人们变质的心透视在不同年代的人们面前,让它重见光明。就此告诉我们人人生而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爱国,平等,是这本书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与此,这也不就是我们当代青少年应具有的品质吗?而我要做的,就是把这星星火炬更好地传递下去,不辱我青少年的艰!

我合上书,义愤填膺。羊脂球——一个被命运戏弄,被人情出卖的可怜人;那些“自视清高”的冷面人——外表风度翩翩,言吐不凡,却不懂得珍惜他人的情。羊脂球遇上他们,如同人遇上了“温柔”的魔鬼!羊脂球虽然不是很完美,但她拥有一个人所拥有的情,她为了情,“牺牲”了自己,却赢得了“朋友”的“尊重”。

书中还有一个细节让我十分气愤——为了让羊脂球答应敌人军官的请求,那些“朋友”设计了一个阴谋,而随行的两名修女竟也参加了。“修女”在世人眼中是纯洁,善良,情的代言人,可是就是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天使也有变成魔鬼的时候。

人与魔鬼的差距就在于人有情。情是人与生俱来的。有情的人血液是沸腾的‘无情的“人”如同行尸走肉’建立起的“感情”也是纸糊的灯笼——一戳就破。

经过这次“512”事件,我发现社会中情没有绝种,四面八方的请用项同一个地方,让人们感受到情的温暖,情的力量,并因此,这些情更坚,更真,更美,让“人情比纸还薄”成为谣言,让情经得起考验。

请不能成为“不可再生资源”,要让它延绵下去。让我们用自己的诚心去浇灌那颗正在发芽的情的种子,去开拓情的天空!

羊脂球的读后感600字篇5

?羊脂球》这本名著,在我中学时期就早有耳闻。但因为学业紧张,一向未能窥到其中的资料。所以每次听到他的名号脑中就充满了疑团:为什么叫羊脂球?我有猜书名的怪僻,列出来的解释真是五花八门,其中最为肯定的解释是:一则有关羊的故事。

贵族代表了名誉和地位,也代表了修养学问的高人一等,是人上人。反观百姓,为了生存,他们没有机会去了解什么是声色犬马;什么是伟大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他们是十足的土包子,目不识丁的粗人。用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来推理,我们得出的结论就应是――贵族是善之人,是苏格拉底的推崇者。然而这种幼稚的想法我想只有亚里士多德用杠杆翘起地球那时才能成立了。地位、名誉、学识这种外在的东西是不足于量度人的内心的。这个结论在《羊脂球》中被描述得入木三分。故事发生在战争逃亡的路上,一架马车载着10个不一样地位的人种,有贵族,有商人,更有'民主朋友',而其中身份最低微的一个便是女主人公羊脂球,她是一个妓女。在这种水深火热的背景里,羊脂球扮演的应是最值得同情与救济的主角,但讽刺的是我们看到的桥段却是她把篮子里的食物分给有钱人吃。

'羊脂球用一道谦卑而甜美的声音邀请两个嬷嬷来分尝她的便餐……几张嘴不住地张开来又合拢去,吞着,嚼着,如狼似虎地消纳着。鸟老板坐在角儿上吃个痛快,一面低声劝他的妻子也学他的样貌……有人拔开第一瓶葡萄酒的塞子了,这时候却发生一件尴尬的事:只有一只杯子。于是只好在一个人喝完以后经过拂拭再传给第二个人……'

一个卑微的妓女在这群有钱人面前就像是上帝的女儿。他们臣服在她的食物面前,就像一只只听话的哈巴狗,饱食后慷慨的为她唱赞美歌,赞扬她的善良,同情她的疾苦。此时此刻他们贵族的伪善面具被充分发挥了作用。'在这些没有表示那么猛干的旅伴的评价中间,她的地位增高了;戈尔弩兑静听着她,一面持续一种心悦诚服者的赞叹而且亲切的微笑;甚至于就像一个教士听见一个信徒赞美上帝……'

当一个人有利用价值的时候,他们会把你伺候的像皇帝。这就是贵族的价值观,他们自私贪婪的本性只允许他们用金钱去衡量一切。书本的学识未能给他们带来善心。现实中赤裸裸的金钱交易、残酷的争名夺利冲刷了一切形而上的终极关怀。这在后文中显露无疑。

'她觉得自我被这些顾爱名誉的混帐东西的轻视淹没了,当初,他们牺牲了她,以后又把她当作一件肮脏的废物似的扔掉。'

无论是前面羊脂球的食物被掏空,还是后面她被推去跟敌方军官睡觉换取贵族的继续逃亡。羊脂球被牺牲了。贵族始终看紧他们腰包里的金子,就算是自我的恩人,当威胁到自我的利益时他们都会变成嗜血的恶狼。资本统治下的人,能拥有权力、金钱、地位,都是血腥堆积出来的。他们就像是血吸虫,如马克思所说'上上下下都滴着肮脏的血',也正是这种丑恶的灵魂给他们带来了财富。

莫泊桑的这则故事恰恰以羊脂球的悲惨遭遇反衬了资本主义下的丑恶肮脏的灵魂。他们虚伪的面具下藏的都是腐朽的内脏和污秽的思想。

“羊脂球”在哭泣,我的心也在哭泣。“羊脂球”有着那么强烈的爱国心,可是后来受观众鄙视,这多么不公平!还有那些和“羊脂球”同行的人,他们比那个德国士兵还要不知羞耻!但当我静下心来思考时,我发现我错了,世界上不仅有这样的人,而且还有很多这样的人。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为了获取利益可以不择手段。在有求于人时,让自己显得卑微;而当利用别人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后,又让自己显得高人一等。社会就是这样,社会,我想可以用残酷一词来形容它。因为残酷所以无情;因为无情才伤害了这么多的人,然而我们最终都要步入其中。社会,何时才能变得和谐,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呢?

在这社会里,我们如果达到了这个效果,那么我们的生活一定变得更加绚烂多姿,五彩缤纷。

羊脂球的读后感600字篇6

也许有些人真的根本就不配得到怜悯。

当天使断翼陨落在黑暗的人间,即使被玷污,心灵的圣洁仍是不容置疑的。羊脂球是个妓女,这是众所周知的。所以那些贵族们厌恶她,和她在站一起,哪怕相隔百米,也害怕自己会被她的“肮脏”所污染。只是在外人眼里,谁又知道这些冠冕堂皇的贵族们那不可见人的一面呢。

在从鲁昂逃亡吉艾卜的狭小马车上,高贵的人们谁都没有为自己准备一点儿食物。一路上,因为战乱,没有人做生意、没有人愿意把自己的食物与别人分享。村子里的农民害怕自己仅有的储藏品被军官们抢得一滴不剩,商人们害怕自己好不容易敛到的金子不翼而飞,也早已远走高飞。车上的人们都饿了,但是他们找不到食物。

午后的时光是漫长的,特别是感到肚子饿的时候。从1点到3点,只有高尔奴代喝了些自己带的蔗渣酒。当然,他邀请过同车的其他人。只是只有最现实、爱占便宜的鸟老板同意喝了两滴。

午后3点,苍茫的雪地一望无际,白得令人窒息。羊脂球高高兴兴地拿出了自己所带的食物。高尔奴代会带酒仅仅是因为他嗜酒,这只是他的一种习惯。然而对羊脂球来说,她很清楚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如果伯爵他们出去找到了食物,也绝对不会有她的份。所以,她只有靠自己,靠自己让自己安全的活下去。她开始吃自己的食物,但并没有像高尔奴代那样邀请别人。我开始觉得她自私,但当看完整部小说,我不得不说她这样做是正确的。那些贵妇在一开始根本不会接受她的好意。她们对羊脂球的蔑视愈发强烈,甚至是恨她。她们恨不得把她从车上扔下去。这种“恨”,更多的是因为羊脂球有食物,而自己却因为拒绝向一个妓女开口而不得不饿着肚子看着她吃。

于是又是鸟老板,他的一句话给了羊脂球开口邀请的机会。他和他的夫人成了羊脂球提篮的第二个光顾者。

“只有第一步是费事的,一下越过了吕必功河的人简直为所欲为。”莫泊桑这样写着,他笔下的人物这样做着。在鸟老板的“带领”下,一行十人很快就风卷残云地吃完了提篮里足够羊脂球吃三天的食物。他们依旧恨,恨这只提篮为什么不再大些。

伯爵虚伪地用自己世家子弟的雍容大度向羊脂球表明自己的谢意:“我们用感恩的态度来接受。”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他更多的是想炫耀自己高贵的身份与良好的修养。

即使如此,他们的本性在多忒镇显露无疑。普鲁士军官要求羊脂球陪他过夜,却因羊脂球的拒绝而无限期地扣留众人。一开始,同车的所有旅伴都对羊脂球表示同情,似乎与她同仇敌忾。但随着行斯的耽延,工业家、贵族、商人的态度一天天地变了,他们先是婉言劝诱,继而旁敲侧击,最后大举进攻,追使羊脂球答应了敌军官的无理工要求。他们牺牲了羊脂球、没有任何愧疚地牺牲了羊脂球。事后他们对羊脂球倍加轻蔑,显示自己的“高洁”。

在他们为自己即将得到的通行举行盛大的晚宴时,高尔奴代却一言不发。鸟老板说高尔奴代并不认为羊脂球是滑稽的。在那时我以为他是好人,以为在第二天见到羊脂球之后,他会去安慰她——至少会为她准备食物。然而没有、什么都没有!他只是一路都哼唱着《马赛曲》,这首法国国歌算是他对自己及其他人的惩罚么?

小说的结尾没有再下雪,愈发坚硬的大地加快了逃逸者们的速度。羊脂球一直在哭,哭自己的无知与天真,也哭这群忘恩负义的贪狼。哭声不大,却足以震撼每个读者的心灵。同车的旅伴,但凡有一人想起过羊脂球的恩惠,谁也不会听到这令他们感到耻辱的哭声。愿羊脂球的眼泪能够冲刷所有的罪孽,洗净这些人自私、肮脏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