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书写读后感,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观点,拓宽自己的视野,写读后感时,我们常常会发现自己未曾注意到的细节与情感,以下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海和老人的读后感8篇,供大家参考。
海和老人的读后感篇1
今天,我看了《笑猫日记》里的一本《想变成人的猴子》,我想:笑猫是怎样遇到猴子的呢?看了我才知道,原来是因为杜真子的妈妈嫌笑猫太脏,怕会教坏杜真子,所以把笑猫赶出家门,结果笑猫在老老鼠的帮助下躲进了老老鼠的夏宫,在一天早晨,笑猫意外发现一个对对眼老头正在瞅着鞭子,让一只小猴给他挣钱。笑猫用它的叫声,提醒了马小跳和他的伙伴去抢救猴子,终于救了猴子,笑猫就是这样认识小猴的。
到了家以后,猴子老是学人的模样,爱说:“是不是这样就会变成人了呢?只有人才会这样”有一次猴子因为看见马小跳的爸爸马天笑炒饭,猴子也装模作样的学着炒饭,到了最后笑猫看见了说:“是不是这样就会变成人呢?只有人会炒饭。”笑猫常对京巴狗地包天说:“这只猴子想变成人已经想疯了,唉!真不知道他为什么想变成人,当动物不好吗?”地包天也常对笑猫说:“猫哥,那猴子是不是已经疯掉了?”笑猫头上时不时的出汗。
猴子第一最喜欢马小跳的朋友毛超,那是因为毛超的脸超像猴子,第二喜欢马小跳,第三喜欢杜真子,第四喜欢唐飞,第五喜欢张达。笑猫最喜欢马小跳,然后是杜真子,唐飞、毛超、张达。
最后,猴子被马天笑送回了山林。
在这篇课文我学到了,不能像猴子一样,欲望不能太大,要像笑猫一样冷静。
海和老人的读后感篇2
这本小说以阿富汗为创作环境,以近五十年来阿富汗的历史为写作背景,讲述了主人公阿米尔因为少年时自私软弱,犯下内疚终生的错误,后移居美国但始终心怀愧疚,最终在拉辛汗的指引下,踏上了“再次成为好人”的路,而重返阿富汗赎罪的经历,也让阿米尔逐渐变得勇敢坚强、富有责任,最终获得了灵魂的救赎。
主人公阿米尔出生富裕,家庭殷实,与忠诚勇敢,聪颖善良的仆人哈桑一同长大,主仆身份的尊卑与宗教信仰的差别,并没有过多的呈现在这两个孩子身上,他们一共度过了快乐安宁的少年时光。对于阿米尔来说,哈桑身上所拥有的勇敢聪慧、单纯真诚的优秀品质,也让他十分嫉妒。
读到这段时,让我想起了一个名字——李伟杰,是我童年暑假在同里的玩伴,依稀记得比我大一岁。我们都是从老家来过暑假,所以常在一起玩。我们坐在电脑前一起打拳皇,键盘上四只手拼命敲打,我不会发大招,他不肯告诉我,所以总是我输。他喜欢拼装玩具,在古镇的那头才有卖的,我害怕路上不安全,最后是在他的怂恿下过去买,一路上满是激动又不安,像是一场冒险。晚上我们会在空调屋里看海绵宝宝和奥特曼,很晚了就睡在一起,夜晚他把被子裹走我被冻醒。有一次我们用捡来的门票去逛景点,口很渴,但是我们不愿意出来,就嬉皮笑脸的跑到洗手间去喝自来水。记忆里好像只有这么多了,但我很惊讶现在还记得这个名字。原来和哈桑一样,那时候李伟杰身上所拥有的阳光活泼,专注热爱的少年感,是我不曾具备的。
书中的风筝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象征含义。在阿米尔少年时,追逐风筝象征着渴望得到冷漠父亲的认可,所以他努力追逐,成为斗风筝大赛的胜者。而后,由于自己的软弱怯懦,背叛了忠于自己的哈桑,每当想起风筝,就会牵扯出内心的愧疚与悔恨。在小说结尾,阿米尔与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再次放飞风筝,象征着过错得到弥补,人性得到救赎。
书中除了对故事情节的叙述,还穿插战争动乱对家园破坏的刻画,时局动荡不安,城市满目疮痍,人民伤残贫困,饱受战争之苦。文字不仅包含了阿米尔对于少年生活的追忆,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家园的热爱,以及对和平的渴求。将阿富汗曾经美好生活的细节,和如今的深重苦难,真实的呈现在读者面前。
另外,本书曾是美国畅销书前三甲,作者也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并且书中涉及俄国对阿富汗的战争的情节。虽然本书长期畅销于美,但在俄国的销量可能要另当别论。
合上书本,其实这仅是一个关于弥补错误的故事,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丰富内涵。
海和老人的读后感篇3
总会听人这样说:“我多想变成一只小鸟啊!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不像现在,整天忙忙碌碌,没有休息时间······”。可能有很多人都想过来世要做动物,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但换个角度想想,动物是不是也想变成人呢?在杨红樱的《想变成人的猴子》里就能找到答案了。
这本书讲述了一只猴子被人从森林里偷出来卖艺,马小跳一行人发现并救下了猴子。猴子渐渐爱上了人的生活,立志要做一个人。但最后,猴子被马小跳一家送回了它应该在的地方——森林。
这只猴子最后虽然没能变成人,但它勇于尝试的精神令人赞叹,这让我想起了我一次做饭的尝试。
一天,爸妈出去了,我闲着没事干,看见厨房里有几个大西红柿和几个鸡蛋,就准备试着做一道西红柿炒鸡蛋。我把西红柿洗干净,举起菜刀对着西红柿一顿猛切,那西红柿真惨不忍睹,大的大,小的小,横七竖八的.;接着,我把鸡蛋打到碗里,用筷子打成蛋花。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打开了火,放了一点油,然后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西红柿和鸡蛋一起倒进锅里,又撒上一大勺盐,再用铁铲拼命炒了起来。看看差不多了我赶紧拿来盘子把西红柿炒鸡蛋装盘。虽然我的西红柿炒蛋看相不怎么样,但味道还不错。
有人说过:“失败固然痛苦,但更糟糕的是从未去尝试”,可以明白尝试的重要性,如果不尝试,我们就无法知道结果,试试肯定会有收获,不管最后是成功还是失败,就像这本书中的猴子,虽然没变成人,但它尝试了。
海和老人的读后感篇4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想变成人的猴子》,这是我国著名儿童作家杨红樱写的《笑猫日记》系列之一。
?想变成人的猴子》讲的是一只受人虐待的猴子想变成人的故事。有一只猴子被坏人抓住了,坏人把猴子当成了赚钱的工具,让猴子表演。要是猴子不听话就用鞭子抽它。猴子过着十分悲惨的日子。有一天,马小跳和朋友们发现了这只可怜的猴子。他们想尽办法,终于救出了这只猴子,把他藏在神秘山洞里,和笑猫住在一起。有一天下暴雨,暴雨淹没了山洞,笑猫和猴子就一起到马小跳家里面去。猴子看到马小跳的生活很羡慕,所以很想变成人。他一会儿学着马天笑先生的样子在跑步机上跑步,一会儿又学着马小跳的样子坐在沙发上翘着二郞腿读书,可是怎么也变不成人。猴子看到人们都有自己的'房间,自己也想要有个房间,就跑到冰箱里住了进去,结果差点被冻死。猴子因为想变成人,闹出了很多的笑话,也闯了不少祸。后来马小跳一家把猴子送到了深山老林里,因为那里才是它真正的家,它的幸福生活在森林里。
这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它告诉我虽然动物变不成人,但是动物和人之间可以成为好朋友,人类应该爱护动物,不能虐待它们。我要向马小跳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爱护动物、敢于和坏人作斗争的精神。
海和老人的读后感篇5
今年暑假期间,我有幸拜读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外国教育名著丛书中《人的教育》一书。本书是一本著名的教育论著,分别论述了学前和学校教育的重要作用。作者福禄培尔是德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19世纪新教育的倡导者之一,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被称作“幼儿教育之父”。他的关于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是他一生活动的主要方面。这本书是一部泛论儿童时期学前和学校教育的书,对我们小学教育有很多的启示。书中,福禄培尔主张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天性,反对强制性教育和压制儿童的发展,重视儿童积极活动和发展儿童个性以及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意义,主张人的一切发展阶段教育的连续性等理念。
在本书中,福禄培尔阐述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今后来学前教育的发展有着很深的影响。福禄培尔把人的教育所涉及的年龄范围划分为幼儿期、少年期(少年早期)和学生期(少年后期)三大发展阶段。在他看来,受教育的人在各个发展阶段上必然会按照自己的使命显示出自己必须实现的各种功能。学前教育在人的教育的整个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幼儿期是人的发展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阶段。书中写到:“人的整个未来生活,直到他将要重新离开人间的时刻,其根源全在于这一生命阶段,不管这未来生活是纯洁的还是污浊的,是温和的还是粗暴的,是勤劳的还是怠惰的……他(她)将来对父母、家庭和兄弟姐妹的关系,对社会和人类、自然和上帝的关系,按照儿童固有的和天然的禀赋,主要取决与他在这一年龄阶段的生活方式。”如果儿童在这一年龄段遭到伤害,假如存在他身上的他的未来生命之树的胚芽遭到损害,那么他必须付出最大的艰辛和努力才能成长为强健的人,必须克服最大的困难在其朝着这一方向发展和训练的道路上避免这种损害所造成的畸形。所以,他把学前教育有机地列入整个人的教育的过程,看作人的真正教育的开始,明确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人的教育》一书中,福禄培尔提出了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幼儿期,人的教育主要是托付给父母和家庭的,儿童与家庭成员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因此要给缺乏教育知识的父母提供内容和方法上的指导。我觉得作为儿童的父母懂得一些如何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方法策略是非常必要的,父母的教育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父母在平时要有意识去学习了解一些育儿方法,避免错误教育对幼儿产生不利影响,给美好人生造成伤害,给人生成长造成障碍。
对儿童的教育应顺应自然的原则,是福禄培尔教育理论体系的一条重要原则。他要求让儿童从最早期开始就能不受干扰地自然发展。因此,“教育、训练和全部教学与其是绝对的、指示性的,不如更应当是容忍的、顺应的,因为在纯粹采用前一种教育方式下,人类那种完美的发展、稳步或持久的前进将会丧失。”福禄培尔拿园丁修剪葡萄藤作为比喻:“葡萄藤应当被修剪,但修剪本身不会给葡萄藤带来葡萄,相反的,不管出自多么良好的意图,如果园丁在工作中不是十分耐心地、小心的顺应植物本性的话,葡萄藤可能由于修剪而被彻底毁灭,至少它的肥力和结果能力被破坏。”教学中一定要顺应少儿的天性,耐心的指导,不能强制性地教育压制儿童。与让儿童不受干扰地自然发展的主张一致,福禄培尔重视儿童个性的发展;“在作为人类一员和上帝儿女的每一个人身上包含并体现整个人性,但他在每个人身上是以完全固有的、特殊的、个人的、独一无二的方式被表现、被塑造的……”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要千方百计保护他们做事的积极性并予以肯定和支持,尊重他们正确的观点,从而促进他们和谐发展,健康成长。
书中还说道,游戏在学前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实这对于我们小学教育来说,游戏也是很好地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低年级学生尤其如此。因为游戏会直接影响儿童的生活和教育,游戏能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一个能干的、平心静气的、坚忍不拔的坚持游戏的儿童必然会成为一个能干的、坚忍不拔的、能够以自我牺牲来增进别人和自己幸福的人。福禄培尔为了让儿童开展游戏和其他活动,设计出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统一到多样、循序渐进、合乎逻辑联系的游戏和作业体系以及配套活动玩具,因此也就有了他著名的“恩物”,这套教具对发展儿童的智力和创造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他还主张为儿童创设活动条件,如让孩子在自己的花园里种植植物,组织他们手工制作等。因此,学校应该为学生开展更多的兴趣活动,让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教师要引导他们做有意义的事情,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福禄培尔作为历史上的一位著名教育家,近代学前教育的奠基人,他的学说的重大价值早为外国教育界人士所重视。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体系,不仅需要研究我国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总结我国教育的经念,而且需要研究外国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借鉴外国教育的经念。这本教育名著,在中外教育史上有很大影响,对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很有指导性,非常值得一读。
海和老人的读后感篇6
笑猫被杜真子妈妈赶出了家门,都是因为老老鼠,老老鼠把笑猫带到了夏官,让笑猫住在这里。笑猫把这里叫神秘山洞。
笑猫去杜真子的学校接杜真子,带到了现在属于自己的神秘山洞。
第二天,杜真子把马小跳带来了,马小跳给笑猫带了一些牛肉干和一些樱桃番茄。
过了几天,马小跳、张达、毛超、唐飞他们几个都来了神秘山洞,只有杜真子没来。马小跳发现有一个坏人在靠一只猴子赚钱,而且还用鞭子打猴子。他们开会要从的'坏人手中把猴子抢回来。
他们自己设计方法抢猴子没成功,所以他们只好叫来杜真子,杜真子很灵巧,一下就从坏人手里把猴子抢回了神秘山洞。
他们把猴子带回了马小跳家,笑猫和猴子成了朋友。这只猴子很聪明,自从去了马小跳家就一心想变成人,还做了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比如:马小跳给它洗澡,它就学会了自己给自己洗澡;它看见马小跳的爸爸带着眼镜看书,它也学着带着眼镜看它看不懂的书;它看见马小跳的妈妈在跑步机上跑步,它也学着在跑步机上跑步……
过了几天,马小跳他们把猴子送回了大山,但是猴子不愿意回去。他们想了很多办法,终于把猴子留在了大山里。猴子又像以前一样在大山里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生活!
我从这本书中明白了一个道理:他们勇敢的把猴子从坏人手里救了出来,虽然猴子很想过人的生活,但是它必须回到大山,获得属于自己的自由。
海和老人的读后感篇7
大家好,我是七年级二班的周嘉华同学。我要和大家一起分享杨红樱的一本书《笑猫日记——想变成人的猴子》。书中介绍的人物有:活泼开朗、有思想、喜欢观察人的笑猫。它特别喜欢笑,会微笑、狂笑、冷笑、狞笑、嘲笑、还会苦笑,最有意思的是它能听的懂人话,于是就跟故事中杜真子,马小跳成为了好朋友。从中我学会了人应该笑对每一天!
杜真子长着猫脸,会演白雪公主,还会做土豆沙拉;马小跳很善良,又很有爱心,特别喜欢小动物;对对眼老头,一个坏老头,喜欢钱,还会虐小动物。就是有一次他在桥上耍猴,被马小跳、杜真子看见了,它们看不惯,便想尽办法把猴子抢了过来。猴子被抢过来后,它也想变成人,于是就做出了一些古惯|、让人不理解的事。首先他看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房间,它也想拥有,于是它就把能把自己装进去的`冰箱当成自己的房间,呵呵,结果是差点把自己给冻死了。还有他还想学烧烤,还想学……可是一直没有成功。最终它才真正明白自己是猴子是变不成人的,应该回到属于自己的地方去,从此以后它再也没有出现过。从中我知道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不要盲目的去模仿别人,而是应该发挥自己的所长!
喜欢和赛车赛跑的张达;喜欢说废话的毛超;特别喜欢吃东西的唐飞;还有一只很可爱,不喜欢做电梯的京巴狗。怎么样,是不是也心动了吧?
读了这本书使我深有感触的是马小跳它们爱护小动物的精神,让我们大家一起来保护小动物!
海和老人的读后感篇8
偶然间听人说起这本书,一直没有忘记这个奇特的书名。如今,我真正得到了它——这本《追风筝的人》。
哈扎拉族人,一个经历了被羞辱、被践踏,在蹂躏中顽强抵抗的民族。阿米尔是阿富汗的富家少爷。而哈桑,仅仅是阿米尔家的仆人,在后来的战争中被随意残害的哈扎拉族人。两个人身份截然不同。哈桑,至始至终对阿米尔——他的少爷怀着至高无上的敬意。即使在那场风筝比赛后。即使他知道自己的阿米尔少爷,眼睁睁地看着他被侮辱,看着他就像任人宰割的羔羊,没有反抗的能力。而他,却跑了。即使哈桑知道,知道阿米尔背叛了他。却毫无怨言。他具有令人敬佩的宽容、忠心。哈桑敬爱他的阿米尔少爷。不只是敬爱,是一种无私的爱,可以用一切去为他付出,却从不求回报的人。
像绿叶,从来都只是在背后默默衬托着鲜花的光辉,像野草,在风中坚韧不拔,傲然挺立。哈桑,始终在坚持,始终在等待阿米尔,等待着自己在出生时说出的第一个名字的主人。可惜,终归他们并没有相逢。哈桑走了,离开了,被残忍的组织轻松地用地雷炸死了。一个生命就这样消失了。
往事永远不会被埋没。我看到,一个人犯下可怕的错误,他可能用一生来弥补。有些事错过了,就再也不会来了。阿米尔就是背叛过后,重新踏上寻找本质的路的人。哈桑走了,不会再回来。阿米尔即使用他的性命,也要把哈桑的儿子带出战场。带到自己的身边。这是给自己内心的救赎吧,我想。错过的就过了,再一次的情形,就不会再放弃了。
当一个人犯下了让自己不可原谅的错误,背叛了对自己全心全意的人,他的心里好像就留下了一道刀口。当再一次的情景,相似的人再次出现,人就开始赎罪。他们对不起自己的心灵,想让自己的灵魂得到救赎。即使这很困难,但或许他们会用一生去弥补自己曾经的过错。
错过的,犯下的错,都是过去的了,而现在,曾经背叛过最重要的人的他们,也许只能用那种方法,抹掉自己曾经的过错。用对他人、对对于被自己背叛的人来说是无比重要的人的无私奉献,来弥补,弥补往事割下的伤口。即使赌上性命,也在所不惜。因为自己的灵魂,已经得到了救赎,那一道伤口,也即将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