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情读后感精选7篇

时间:2025-03-10 作者:Brave

在写读后感的过程中,我们能够锻炼自己的观察力与分析能力,在写读后感时,我们常常会发现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发生了变化,团团范文网 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华情读后感精选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华情读后感精选7篇

中华情读后感篇1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千古流传。今天,我翻开《神童点子故事》,看到了小孔融拿着梨送给爸爸的图片,我迫不及待地读起了《孔融让梨》故事。呵,孔融是一个非常有孝心的孩子!四岁的一天,爸爸从集市上买来了一些金黄的鸭梨,他让孔融先吃一个,可是孔融在篮子里挑了许久,却捡了一个最小的留给自己。原因是自己年纪小,应该吃小的。

读到这里,我才知道,“年纪小,应该吃小的”,说得太好了。以前,我总觉得,我是小孩子,应该多吃点。每次妈妈让我选吃的,我总会比了又比,选了又选,哪怕只大一点点,也是好的啊!上学期,我被评为“有孝心的好少年”单项奖,我逐步改正了自己的'缺点。每一次餐桌上有什么好菜,我就先夹给妈妈,对她说:“妈妈,请吃!”每次中午学校发餐点时,我总是迫不及待地递给妈妈,对她说:“妈妈,你吃吧。”直到看着妈妈吃下,我才放心地离开。每天晚上,我总是把热水袋冲足电,交给妈妈,对妈妈说:“妈妈,请你捂脚。”

在姐姐十五岁生日的宴会上,服务员端上了一大盘烤鸭。我拿起一块面,夹了一些鸭肉和葱,蘸了酱,把两头裹起,卷好。 大家都眼巴巴地看着我。我想:你们可别以为我是个“馋嘴猫”,我可不是做给自己吃的!我放下筷子,用双手将烤鸭递给妈妈,大声地说:“妈妈,您吃!”在众目睽睽之下,妈妈接过网我递给她的烤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一桌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都赞不绝口,说:“高梵晟真孝顺啊!”“我也要让我的孩子向高梵

晟学习。”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看来,我都成为大家学习的“有孝心的好少年”的榜样了,我一定要做得更好!

现在,我才知道,孔融四岁时就懂得谦让,而我新年都九岁了,这么做也是完全应该的。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今后,我要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关心、爱护身边的每一个人,要做一个当代的小孔融。

中华情读后感篇2

6月20日,17:50重庆北至成都,t898次01车13号下铺。拉着厚重行李,背着书包,提着笔记本包,抢入汹涌人群,挤上火车。过山、过水、过隧道,在忽明忽暗的旧车厢里看书。窗外大片大片的树木浮在天际,有时会看到山里的行人,或块状的田野,远眺江流。记得以前,刚刚开始流浪的时候,对一切充满了好奇,总是独自一人坐在窗口,看着飞速掠过的无数风景,涌起浩荡忧伤。后来,变成忙中偷闲,枕着黑夜,在车上用笔记本看电影。往往一个故事结束,刚好剩下半个小时到站,然后在深蓝的夜色中融入雨中的人影。吃完一个雪梨,连日大雨,感觉有点冷。继续看书。饿。翻出箱里的一包南溪豆腐干,慢慢把它啃完。这注定又是一个没有晚饭的夜晚。

终于把《寻觅中华》的最后60页看完,合上书,长长舒了一口气,枕着手臂望着中铺的木板发呆。突然爬起来,觉得应该写点什么东西。读余秋雨的书,从高中时代至今,粗粗掐指一算,也有8年了,八年的时间在人的一生里面不能算短。却一直不敢动笔写关于余秋雨的任何东西,每次稍有尝试,往往立即放弃,这就像一个粗懂文笔的孩童,要对一位文化宗师作出感受的表述,以溪流去照见沧海。

而今天,我看到从《文化苦旅》一路走来的那个背影,走过渭水、走过殷墟、走过魏晋大唐,一路又走到我们眼前来。于是,那些羌笛孤城、黄河白云、松间明月、石上清泉的文化意象,纷纷又回到我们心里。有时候,在上火车的那一刻,暗暗问自己,为什么很少再去看窗外掠过的景物,是风景已经看透,还是我们已经老了?问题一时没有答案,我们甚至不敢抵达心里的真相——那就是,大部分人在这个时代,活得并不开心。这是一个已经由商业逻辑统治的世间。盛行的是创业神话、股市风云、商业征战,投机取巧,那些天真的、率性的、醇洌的善良,是越来越稀少了。留下越来越多的盼望,却永远看不到地平线。很多人说,你看,商界中金戈铁马,攻城掠地,功成名就,是何等的得意?我们这个时代,并不缺少英雄。

是的,这一点我并不否认。但是,这些英雄的气度,相对于真正的中华气度,毕竟变小了,也变散了,这些英雄所铸造的辉煌事业,充其量也只是马斯洛所说的人的需求五个层次中“自我价值”实现的那个层面上,离中国文化中那种倾听天籁天声,追求世间苍生大和大爱的那种境。

中华情读后感篇3

我们的祖国在漫长的岁月里,孕育了长青的山川,长碧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作为一个中国人,可堪自豪的事实在是太多,太多。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所以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中华美德颂》。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是一个讲究品德教育、个人修养的民族,一种执着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宽容微笑都能融汇成美德赞颂曲上,一个个动人心弦的音符。

千百年来的.文明礼仪之风传承至今,因此我国向来就有“文明古国”之称。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必须有良好的礼仪文明。文明礼仪处处可见,这些利益就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中,但往往被我们所忽略。

当你向老师、长辈和客人彬彬有礼地问好的时候;当你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当你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时候;当你学会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时候;当你学会“宽于待人,严于律己”的时候;当你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的时候;当你志存高远而又脚踏实地的时候??你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承继和弘扬中华美德和民族精神吗?

鲁迅曾说过:“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举。”所以首先要完善个人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

文明美德就如一泓清泉可以为我们滋润心灵,给予我们心灵的'慰藉。

前进的路已经为我们铺好,下一步,就是要我们顽强的走下去,事在人为,我们首先就是要具备中学生的美德,具备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没有美德的人,不算高尚,别让陋习沾染如花的青春,更别让陋习陪伴你度过最美好的人生!让我们的校园从此绽放美丽,让我们的社会迸发出文明的火花,让我们拥抱文明,和美德手拉手,结伴同行!

中华情读后感篇4

成语是汉语词汇宝库里的璀璨明珠,它多出自古代典籍、寓言、诗词歌赋等,许多隐含着丰富的传奇轶事或历史典故。

我国的四大名著像《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我对历史上的故事都不太喜欢,了解的也很少,这类书籍(原著)也很难买到,每当老师讲一些历史小故事,说成语的来历时,我都会默不作声,就很后悔当初不爱看历史故事,可这本书我却迷上了,不光有成语的解释,还有出自哪个经典题材,详细地解说出来。

成语它的结构严谨,表现性强,具有庄重典雅的书面语色彩,历来为人们喜闻乐用,不论说话或写作文准确地镶嵌或点缀一些成语,会使语言锦上添花。看了这本书,开阔了我的眼界,不拘限于书上学的.那些成语。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名人,哪个不是多读书成才的?积累更多的知识,掌握得扎实了,对我们写作一定有着很深的景响,会让我们的写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中华情读后感篇5

读了中华传统文化这本书我的震撼很大,更深的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之瑰宝,是中华民族的根。这书介绍了剪纸艺术、戏曲、皮影等内容。作为一名小学生,我最喜爱手工剪纸了,记得在我很小的时侯,奶奶就教过我剪纸,剪花,剪四瓣花、五瓣花……奶奶还夸我心灵手巧。

每当手工课上剪纸时,我都兴奋不已,在手工课上我和同学们认真地学习剪窗花,剪燕子,做风车,这些在我的手上一点也不难,手工课的王老师经常奖励我一颗颗红星……当看了这本书我的剪纸兴趣更浓了,加上我有学画画的功底,剪的花样就更多了。今年过年的时侯我剪了各式各样漂亮的窗花,贴在奶奶家的窗户上,全家喜庆多了,过年的味更足了。中国的戏曲品种繁多,曲调优美,具有地方色彩。比如中国的京剧,河南的豫剧,浙江的越剧等等,作为一个安徽人,我不得不说说黄梅戏,他深受从们的喜爱,大街小巷的人们都能哼唱上几句黄梅戏。

去年学校艺术节,我们代表学校排演的节目《黄梅小花》,我还是领唱的主要演员呢!老师一点一点的教,我们一板一眼的学,每一个唱音,每一个手势,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我觉得中国古代流传文化,深入浅出的引导着我们后人,引领着我们新一代。我们将寻根溯源,继承中华民族传统而又优良的文化!

中华情读后感篇6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句子。可有谁能想到,这句话居然出自一位学生之口。大家都应该知道了吧?这就是我们大家都崇敬的周恩来总理说出来的。

在一次开学典礼中,校长在发言的中途停了下来,他出其不意地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请问你们都是为了什么而来读书?”这突如其来的一句问话让同学们呆若木鸡地站在那,场上一片寂静,“为了填饱肚子!”“为了结婚生子!”“为了成事立业”有些同学反应过来了,马上回答。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句铿锵有力的话语回荡在校园的上空,听到这句话,全校师生都惊讶了:一位小学生竟然能说出这么刚劲有力的话!校长用赞扬的眼光看着他,眼神里充满着喜悦。一些老师投去了鼓励的目光,而另一些老师眼中则是充满着不屑,认为这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全校同学呢,眼里塞满了惊奇!是呀!一位小学生竟能有着这样伟大的志向!我读到这里,也被深深地震憾了,周总理在那么小的时候便能有这么远大的`志向,为了中华之崛起,周总理奉献了他的一生,而我呢,小时候喜欢跳舞,就去学舞蹈,可后来发觉自己是个绘画天才,便报了美术辅导班,去学画画,这画还没画好,又把二胡握在手中了,这二胡才学了一年,我又转学了,琴弦也断了,二胡在墙角也就安了家。现在呢,我喜欢看伍美珍姐姐的书,就想学好作文,以后也当个作家。我是什么事都想去做,可什么事却又不能持之以恒,我的这些学习态度和周总理比起来,唉,这根本是不能比的嘛。

现在我知道自己的心中要有一个目标,而且为了这个目标的实现,首先都得认真读书,我想当作家,就得多多练习写作文,多看书,多收集好的语句,什么事只要努力了,就一定能成功。周总理是我的榜样,中国现在是富强了,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将永远激励着我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中华情读后感篇7

在这个周末,我读了一本名为《中华魂》的书,其中“必须要升起中国国旗”这篇文章,让我十分难忘,虽然只是一个很短的小故事,却深深地打动了我。

文章主要讲述了北京小学生梁帆去荷兰参加“世界儿童为和平为未来”的活动,到达的当天,宾馆前升起了五十多面各国国旗,却没有中国的,梁帆同学十分愤怒,找到了会议组织者说:“如果你们不升起中国国旗,我就拿桌上的红布自己做”。组织者被深深地感动了,立刻安排人做五星红旗,并把它高高升起,各国代表都十分敬佩这位小姑娘,说她是“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

这个故事歌颂了梁帆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一位中国人,爱自己的祖国是理所应当的,即使不在自己的国家居住,也要时时刻刻铭记祖国的养育之恩,这让我想起了吉鸿昌将军,在抗日战争时期,当时的祖国贫穷积弱,在世界上被别人瞧不起,吉鸿昌将军做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我是中国人”,挂在胸前,扬眉吐气,表现了:虽然祖国贫穷,但我仍深深的喜爱他,并为做一名中国人而自豪的情感。

热爱自己的祖国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具有的情感,为什么在汉语中“国家”两个字总是在一齐,就是因为我们的祖国对我们有母亲般的照料,他就像家一样带给我们完美的生活。

在书中,和我们同样大的梁帆同学能如此爱国,我们要向她学习,将祖国那悠久的历史,多彩的习俗和灿烂的文化发扬光大。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就应爱自己的祖国,并为之努力,为之奋斗,为之争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