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作文应具备明确的和清晰的论点,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写作是一种艺术,优秀的作文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的美,以下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华罗庚的作文7篇,供大家参考。
华罗庚的作文篇1
说道金坛,人们总会提起华罗庚;说起华罗庚,人们就会谈起华罗庚纪念馆。
华罗庚纪念馆是我们金坛市的一座十分宏伟的建筑物。当然,华罗庚纪念馆也有十分悠久的历史,1985年6月12日华罗庚教授逝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立刻在市中心的中山公园内兴建了一座设有3个展厅、总面积615平方米的华罗庚纪念馆。作为江苏省爱国主义基地,纪念馆每年接待中外参观者5万多人。多年来,华罗庚不仅没有被人们淡忘,反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怀念,随着参观者的增加,馆内设施日显陈旧,展厅面积也难以容纳众多参观者。在这种情况下,金坛市委、市政府决定迁建华罗庚纪念馆。把华罗庚纪念馆迁建到城南风景区,临近金坛博物馆、段玉裁纪念馆和市体育馆(也就是在我家的对面)现在的华罗庚纪念馆建筑面积达2000平方米,视线开阔,水陆交织,风景优美。新馆是一座纪念华老一生轨迹,反映华老一生事业与追求、体现华老精神,具有特定气质和魅力的建筑。
华罗庚的“心”是永远在他的故乡金坛的。不但从华罗庚纪念馆可以看出,还从他死去的躯体也会到了金坛可看出!
华罗庚的妻子吴筱元去世后,华罗庚的子女们想到了为父亲了却归乡心愿。于是,华老的子女向全国政协和民盟中央郑重提出骨灰迁移申请,很快得到了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同意批复。与此同时,华老的子女们还决定,将母亲吴筱元的骨灰也迁回故乡金坛。
华罗庚是我们金坛得骄傲,同时,金坛也是华罗庚的骄傲!
华罗庚的作文篇2
观看了《华罗庚》这部电视片后,我被华罗庚那勤奋、刻苦、苦为人梯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深深地懂得了,只要有勇于钻研、废寝忘食的精神,成功的道路就会在我们脚下延伸。
华罗庚小时候家境贫寒,一家三口只能靠一家小小的杂货店来维持生计。在华罗庚十六时,他在管理杂货店时,忍不住拿出一本《高等数学题》研究起来,恰巧他父亲起床了,看见华罗庚正在看书,不理帐事,便大发雷庭,一下夺过华罗庚手中的书,并恐吓他再看就烧了这本书,但华罗庚依然偷偷地看。
看到这里,我不禁为自己学习时不能完成全吸收而感到惭愧。我可谓是"百览全书",家里有许许多多的课外书,虽然我大多看了两三遍,可是还是不能完全吸收。而华罗庚家中只有几本数学理论书,他却已经看了七八遍,可还是一遍又一遍地啃。我看书时也没有毅立,觉得好看就看,不好看就放下,看另一本。在学习中,我比华罗庚差远了,我缺少了他那种刻苦钻研的精神。
华罗庚对数学十分执着,如果遇上难题,他便会一晚上都认真地计算、思考。而我对数学也十分喜爱,可是一遇到困难,就容易退缩。我和华罗庚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呀!
看完《华罗庚》这部电视片,我深感自己的不足。我暗暗下决心,今后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勤奋刻苦,以顽强的拼搏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立谱写我美好的人生。
华罗庚的作文篇3
俗话说得好:“温室里难开出鲜艳芬芳耐寒傲雪的花,人只有经过苦难磨练才有希望获得成功。”我国著名大数学家华罗庚的成功就益于他坎坷的经历。本周五,学校组织了全校同学去华罗庚纪念馆,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这位伟人。
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华罗庚的铜像,他穿西服,手里虽然拄着拐杖,但整个人看起来是精神抖擞,不过这个看似健壮的中年人,192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但因家境不好,读完初中后,便不得不退学当店员。18岁时患伤寒病,造成左腿残疾……虽然华罗庚年轻时的经历是那么的艰辛,但凭着他对数学的热爱,在家里自学成才,有一次他做一个问题,经用了整整两麻袋的草稿纸。考上大学后,由于成绩出众,被送到桥大学留学,被称为“剑桥大学的骄傲”。看着上面的资料,我不禁张大了嘴巴,感叹道:“天哪,如此艰辛的经历,这位伟人却凭着自己对数学的热爱,考上了世界闻名的剑桥大学,除了资料上所说的,他究竟在背地里付出了多少汗水啊!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到了二楼,这里则是华罗庚的生平履历和获奖荣誉。我慢慢的向左边走去,那里摆放着华罗庚生平的用品。其中有这样一个场面吸引我:一张普普通通,一张朴素的书桌,一个简简单单的书柜,还有一张轮椅。这就是华罗庚的书房。看着墙上华罗庚从年轻到中年到老年的照片,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了华罗庚为了一道难解的数学题趴在书桌上认真思考的样子。
华罗庚是一位不靠历史记载,不需权贵裹饰的伟人,他的事迹,让我懂得了:人只有经过磨练,才有望获得成功。
华罗庚的作文篇4
我,是华罗庚实验学校的一名学生,每天一进校门,仰头就能看到华罗庚爷爷那慈祥的塑像,“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是华罗庚爷爷每时每刻都在勉励着我的箴言。
华罗庚爷爷的精神主要表现在很多方面,爱国主义、严谨治学、为人民服务……华罗庚爷爷的自学精神在鞭策着我。
自学,就是老师经常布置的预习作业。提到这几个字,我便会脸红,为什么呢?因为我以前不但不完成预习作业,有的时候还会偷懒,只完成书面作业,预习作业理都不理,心想预习不预习老师又看不见。
可当我读了华罗庚爷爷的自学精神后,觉得非常惭愧,不仅辜负了老师对自己的信任,而且还欺骗了自己。
华爷爷说: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自学的习惯。没有自学的习惯,一出校门就完了,将来就会一事无成。在人的一生中,进学校靠别人传授知识的时间毕竟是短暂的,犹如妈妈扶着走,在一生中只是极短的时间一杰。学习也是绝大部分时间要靠自己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才能不断地积累知识。
读了这段话,我在心里告诉自己,我应该养成预习的习惯,熟读课文、查字典、读拓展阅读,对新课文有个了解。果然,当我正式执行这个要求后,成绩真的有了提高,老师上课经常表扬我……华罗庚爷爷,您看到我的进步,是不是也感到高兴呢?我心里很明白这是您的精神在激励着我。
华罗庚的作文篇5
记得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在公园里我曾经指着华罗庚爷爷的塑像问妈妈:“这是谁啊?”。妈妈告诉我:“他是华罗庚,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而且他还是我们金坛人呢!”后来,我从电视、课外阅读书上渐渐了解到,华罗庚爷爷是一位勤奋好学、意志坚强、爱祖国的人。
华罗庚小时候学习很勤奋。在他上初一的时候,因为家里穷,所以他只能退学。但是他没有放弃学习,仍然坚持自学数学,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完成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论文,从而被清华大学破格聘请为大学教师。
华罗庚的意志很坚强。在失学回家不久,华罗庚身患重病,病好后腿留下了残疾,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他说:“古人尚能身残志不残,我才只有19岁,更没理由自暴自弃,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就这样,白天,他拖着病腿,忍着关节剧烈的疼痛,拄着拐杖一颠一颠地干活。晚上,他在油灯下顽强地自学到深夜。
华罗庚很爱祖国。1936年夏天,已经成为杰出数学家的华罗庚正在英国工作,那儿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都非常优越。然而当国内抗日的消息传遍英国时,他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毅然放弃了国外的一切,风尘仆仆地回到祖国,为西南联合大学讲课。回国后他将高深的数学理论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实际中,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华罗庚爷爷是我学习的榜样,也是我们金坛人民的骄傲。我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像华罗庚爷爷那样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
华罗庚的作文篇6
华罗庚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家,他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等广泛的数学领域中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在这些荣誉的背后,华罗庚付出了常人不曾有的艰辛。他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学习了一年不到就辍学了。直到他18岁那年,才到学校里干杂物活,因勤奋好学而受到了校长的关爱。可就在那一年,华罗庚又染上了可怕的伤寒症,病愈后的他左腿残疾了。但面对人生道路上的挫折,他没有气馁,终于华罗庚以自己的才华和惊人的成就,取得了清华园师生乃至世界人民的敬佩。他的名言是用健全的大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
华罗庚的这种不畏艰难,知难而上,勇敢求知的精神让我非常敬佩,我要向他学习。平时也许是学习上常常依赖妈妈的帮助,一碰到难题我就会打退堂鼓,什么事都指望妈妈帮忙解决。虽然妈妈再三劝告我不能这样,但我依然我行我素。久而久之,我碰到难题就怕动脑了,能躲就躲,躲不了就逃。就是这样懈怡的学习态度导致我在这学期的英语考试中名落孙山——全班平均分还未达到。自我反省中,我看了华老的少年故事,真是受益非浅。想想古往今来有多少名人不是在困苦的包裹中破茧而出?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却写下了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张海迪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她没有沮丧和沉沦,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的同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获得了八十年代新雷锋和当代保尔的美誉。
每个人心中都应有两盏灯光,一盏是希望的灯光,一盏勇气的灯光。有了这两盏灯光,我们就不怕海上的黑暗和风涛的险恶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有了信心,就是成功的开始。我决定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面对困难要勇于面对,不畏艰难,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华罗庚的作文篇7
华罗庚有一次,他跟邻居家的孩子一起出城去玩,他们走着走着;忽然看见路旁有座荒坟,坟旁有许多石人、石马。这立刻引起了华罗庚的好奇心,他非常想去看个究竟。于是他就对邻居家的孩子说:
“那边可能有好玩的,我们过去看看好吗?”
邻居家的孩子回答道:“好吧,但只能呆一会儿,我有点害怕。”
胆大的华罗庚笑着说:“不用怕,世间是没有鬼的。”说完,他首先向荒坟跑去。
两个孩子来到坟前,仔细端详着那些石人、石马,用手摸摸这儿,摸摸那儿,觉得非常有趣。爱动脑筋的华罗庚突然问邻居家的孩子:“这些石人、石马各有多重?”
邻居家的孩子迷惑地望着他说:“我怎么能知道呢?你怎么会问出这样的傻问题,难怪人家都叫你‘罗呆子’。”
华罗庚很不甘心地说道:“能否想出一种办法来计算一下呢?”
邻居家的孩子听到这话大笑起来,说道:“等你将来当了数学家再考虑这个问题吧!不过你要是能当上数学家,恐怕就要日出西山了。”
华罗庚不顾邻家孩子的嘲笑,坚定地说:“以后我一定能想出办法来的。”
当然,计算出这些石人、石马的重量,对于后来果真成为数学家的华罗庚来讲,根本不在话下。
金坛县城东青龙山上有座庙,每年都要在那里举行庙会。少年华罗庚是个喜爱凑热闹的人,凡是有热闹的地方都少不了他。有一年华罗庚也同大人们一起赶庙会,一个热闹场面吸引了他,只见一匹高头大马从青龙山向城里走来,马上坐着头插羽毛、身穿花袍的“菩萨”。每到之处,路上的老百姓纳头便拜,非常虔诚。拜后,他们向“菩萨”身前的小罐里投入钱,就可以问神问卦,求医求子了。
华罗庚感到好笑,他自己却不跪不拜“菩萨”。站在旁边的大人见后很生气,训斥道:
“孩子,你为什么不拜,这菩萨可灵了。”
“菩萨真有那么灵吗?”华罗庚问道。
一个人说道:“那当然,看你小小年纪千万不要冒犯了神灵,否则,你就会倒楣的。”
“菩萨真的万能吗?”这个问题在华罗庚心中盘旋着。他不相信一尊泥菩萨真能救苦救难。
庙会散了,看热闹的老百姓都回家了。而华罗庚却远远地跟踪着“菩萨”。看到“菩萨”进了青龙山庙里,小华罗庚急忙跑过去,趴在门缝向里面看。只见“菩萨”能动了,他从马上下来,脱去身上的花衣服,又顺手抹去脸上的妆束。门外的华庚惊呆了,原来百姓们顶礼膜拜的“菩萨”竟是一村民装扮的。
华罗庚终于解开了心中的疑团,他将“菩萨”骗人的事告诉了村子里的每个人,人们终于恍然大悟了。从此,人们都对这个孩子刮目相看,再也无人喊他“罗呆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