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体会是为了帮助我们抒发自己内心得到的感受,要想记录的心得体会更有价值,就必须明确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团团范文网 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道德模范2023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道德模范2023心得体会篇1
在看这个颁奖仪式时,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清瘦、带着氧气罩的老人,他当时正在指导其他人员在电脑前工作,老伴让他休息,他说要坐着休息,因为他“一不怕死,二不怕苦,最要紧的就是时间”,所以今年5月,在得知自己身患胆管癌,来日无多之后,这位科学家拒绝了可能导致他再也无法坐到办公桌前的延长生命的手术方案,以顽强的意志,奏出了一曲令人震撼的生命绝唱。
在生命的最后3天,他忍着巨大的病痛,以惊人的毅力发起最后的冲锋,直至去世前5小时仍坚守在办公桌前,整理交待自己手中事关国防科研重大项目的资料。即使在无意识昏迷中,他念念不忘的仍是那些至关重要的文件……把生命的全部光与热献给祖国,直至最后一刻——这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一位军人,一位科学家对祖国最赤诚的奉献。
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支撑起他坐在办公桌前的病躯?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让这位75岁的老人在辞别人世前仍如此步履匆忙?只因为职责所在。
他淡泊名利、清白守正。一生隐姓埋名铸核盾,成就鲜为人知。但最打动人的是他的道德文章——忠诚、敬业、正直、律己。他一辈子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始终保持质朴的本色、求真求实、不图名利、为人师表、甘为人梯,展现出科学大家的风范,树立了一座光照千秋的精神丰碑。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向林俊德院士那样干一行,爱一行,要“心系教育,具有为教育献身的精神”,力求做到“衣带渐宽终不悔,蜡炬成灰泪始干”,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热爱和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全部才华、知识,青春和生命奉献给这一事业。教育事业的基本任务是育人,教育事业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关系,因此,一个教师对人民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和献身精神,只有通过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的具体行动才能体现出来,要想做到这些,敬业是最基本的条件,不敬业又如何谈得上去做呢?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忠于事业,关心热爱学生之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己。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欲正人先正己。同时作为一名教师,就努力使自己得到全面的发展,努力形成一种健康、完好的、和谐的人格:德才兼备,言行一致,不拘小节,举止稳重等等,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影响学生。
再想林院士,他用什么样的沤心沥血去履行自己的职责,我们该怎样表达他的敬业呢?记得在评价词中有这样一句话:自敬方能自尊,敬业方能有成。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育人员,一定要牢记自己的职责,向林院士学习,学习他的敬业精神,学习他用自己的生命书写职责的精神。
道德模范2023心得体会篇2
通过了解道德模范杨苗苗事迹之后,发现这些道德模范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他们都是一些平凡的人,和大家一样工作和生活在平凡的岗位和家庭中,却让人十分感动!
她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始终如一地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闲暇时间,认真消化有关安全规章制度,多层次、多方面、多渠道地进行安全学习,并对一些不安全事例举一反三,吸取教训,确保自己行车安全。空闲的时候,或每每用车回来,她都要对车进行及时的维护和保养。她还十分重视驾驶员的职业道德,讲风格,讲礼让,对外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行车时遇到横冲直撞的行人或车辆,她总是宁停三分,并时常提醒他们注意安全。此外,她时时急他人所急,想他人所想。不断提升自己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她把每一次出车作为锻炼自己的良好机会。本着这种良好的心态,因此她都能坚持365天微笑服务。 她就是我们蚌埠人的骄傲——杨苗苗同志。
这些道德模范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他们用不悔的付出和不懈的追求,演绎着人生不朽的篇章;他们用自己平凡而伟大的行动诠释了人的光华。他们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的灵魂经受了一次庄严的洗礼,也让我深深懂得了“道德”二字的份量,留存于心中的除了感动,还有震撼,敬佩,更多的是反思,是领悟,是鞭策。他们像一盏温暖之灯,引领着我们在道德之路上不断前行。
学习了这些道德模范的事迹后,我觉得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我学习的好榜样。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信念,不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人。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明确了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增强了搞好本职工作的使命感,从而更加坚定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信念,组织纪律观念和自我约束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更加热爱自己从事的本职工作。要不断学习,使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奋工作,兢兢业业,严格要求自己,以道德模范为楷模。
感动之余,我们更需要的是实际行动。时代进步需要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来引领,社会发展需要道德楷模的力量来推动。因此,我深深的体会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我们学习道德模范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美德,真情实意地去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关注公益,致力建设我们共同的友善互助的社会生活环境;让我们学习道德模范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美德,怀着恭敬、严肃的虔诚之心,在各自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勤奋工作,勇于创新,积极创业,致力建设我们共同的热心奉献的社会工作环境;让我们学习道德模范充满爱心、尊老爱幼的美德,孝敬父母、敬重长辈,夫妻和睦、互敬互爱,亲子爱子、为国教子,以爱律己、以厚待人,相互礼让、和衷共济,致力建设我们共同的温馨美满的家庭邻里环境。
道德是一种美德,是个人品质的一种根本体现,一个具有崇高品质的人,也同样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整个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最终需要每个人道德素质的提高。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不能苛求每个平凡的人都用崇高的品德感天动地,但我想起一首歌中的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道德模范2023心得体会篇3
第__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5日上午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参加会见并在座谈会上宣读了习近平重要指示。座谈会上宣读了表彰决定,张富清等58位同志被授予第__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张佳鑫等257位同志被授予第__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全国道德模范体现了热爱祖国、奉献人民的家国情怀,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的奋斗精神,积极进取、崇德向善的高尚情操。每一个道德模范的背后都有一个不同寻常的故事,它们或许催人泪下、或许轰轰烈烈、或许平平淡淡、或许......但每一个故事都折射了时代的光芒,更书写着时代的感动,你们是我们道德之路上的前行者,以一己之力,为这个社会带来融化在手心里的温暖,流淌在身边的感动,向全国道德模范致敬,你们的身影真美丽。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全国助人为乐模范
助人为乐即帮助别人就是快乐。在汉字的结构当中,人字就是相互支撑,我需要您的帮助,你需要我的帮助,助人为乐我们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当别人遇到困难之时,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鼎力相助,正是所谓“一人患难,众人相帮”,同时自己的内心也能感受到快乐。一生节衣缩食,却在耄耋之年为公益“一掷千金”的马旭;用一颗“红心”,为困境中的人们送去温暖和希望的王红心;助人行善数十载,对自己抠门,对贫困老乡和教育事业却慷慨大方的王振美;为村民留守岛上31年,福州孤岛村的唯一医生王锦萍;辛勤劳动,乐于助人,热心公益,常年无偿帮扶各族困难职工群众脱贫致富的尤良英......十四位全国助人为乐模范,你们或存孤恤寡,扶老帮贫;或是捐资公益,提携乡亲......你们用自己平凡而伟大的行动,演绎出了人间的真爱和至爱!你们,用无声的语言,尽染着互帮互助的和谐画卷,让爱与付出成为了社会和谐的主旋律——向你们致敬!
“爱国如命,见义勇为”——全国见义勇为模范
见义勇为即看到合乎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见义勇为,帮扶弱小,一直是我们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古语云:“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眼见他人陷入险境,“该出手时就出手”,会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尽显人性深处的本善。把南海当成“祖宗海”,无畏投身于维护南海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王书茂;古黄河岸边的守护人,参与紧急救助345起,成功救起123条鲜活的生命的王爱东;为保他人平安,与持刀歹徒英勇搏斗,被刺5刀、身受重伤仍紧追不舍的吕保民;义无反顾、勇闯火海,数次冲进火场救人却不幸壮烈牺牲,被誉为“救火英雄”的李道洲......八位全国见义勇为模范,你们舍己为人!伟大逆行!面对非法越线,不顾危险周旋与对峙,捍卫国家领海!面对他人有难,你们不畏艰险,伸出援手!面对灾难和死神,你们大义凛然、知险而上,把平安和生机留给他人。你们,用流血和牺牲,将灾难和危急变成了人民至上、他人至上的高尚情怀的课堂——向你们致敬!
“一言之美,贵于千金”——全国诚实守信模范
诚实守信即重规则,守契约,言必信,行必果。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诚实守信就如一颗大树,浓郁挺拔,无论雨有多大,它都始终婆娑憧憬着;就如一面鲜明的旗帜,迎风摇曳,无论风有多烈,它都始终舞动希冀着。践行打赢改革试点攻坚战、为牧区改革发展探索新路的承诺,带领村民大胆创新,实现整村脱贫的尼玛顿珠;从辅导员到副厅长再到辅导员,兜兜转转大半辈子,把自己的学识和心血奉献给学生与课堂的曲建武;坚守大山60余年,用一把锄头、一副肩头、一个甲子的时光义务种树2000多亩,种绿了家乡的每一个山头的李洪占;35年来,和妻子一起不畏艰辛、义务守边,将忠诚镌刻在祖国北疆的边防线上,坚守“守护边疆一辈子”诺言的阿迪雅......十一位全国诚实守信模范,你们,以诚信为本,诚心做事,诚实为人,捍卫着这个时代的道德准则,一诺千金,是你们最好的回答——向你们致敬!
“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全国敬业奉献模范
敬业奉献即专心致力于工作,对自己事业的不求回报的爱和全身心的付出。敬业奉献体现的不仅仅是一种价值观,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是始终脚踏实地,不事张扬,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工作岗位,无论事大事,,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甘于寂寞、爱岗奉献,默默坚守在航天装配一线,16年坚守缔造“太空之吻”的王曙群;舍“小家”为“大家”,44年扎根地质一线,一年200多天风餐露宿,让探宝“银针”不断前进的朱恒银;将扶贫当作“心中的长征”,用生命诠释初心使命的“第一书记”黄文秀;先后进出雷场1000余次,累计排除爆炸物2400余枚,高喊“让我来”的“扫雷英雄”杜富国......十九名全国敬业奉献模范,你们忠诚于事业,不图回报,但求作为是你们立足岗位,奋发有为的响亮回答;你们恪尽职守,兢兢业业,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将责任心、使命感化作了不懈奋进的动力。你们用不同常人的坚韧和坚守,铸就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丰碑,是社会的脊梁——向你们致敬!
“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全国孝老爱亲模范
孝老爱亲即孝敬老人,爱护亲人。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战国时期,孟子就说过,“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孝老爱亲不仅仅只是每个人自己家庭的事,它还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社会大家庭当中的每一个人,孝老爱亲是社会的责任,也是每一个人的责任。虽身心极度劳累、腰椎颈椎疾患严重,但仍无怨无悔、悉心照料,为七位老人撑起一片天的田琴;10多年来始终不离不弃,从小照顾因事故失去双臂的哥哥,“共享双臂”的吴建智;放弃学业、放弃工作,用爱唤醒了“植物人”女友,书写了爱情缔造奇迹的张家丰;灾难降临,坚强面对,毅然决定“割肾救夫”,成就一段患难与共、坚贞不渝人间真情的郭彩利......六名全国孝老爱亲模范,你们用人间的大爱,诠释着生活的真谛;你们用人间的至孝,显示着超越平凡的勇气;你们的一颗颗赤子之心,点亮了人性深处血脉相随的锐光。你们,是孝老爱亲的楷模,是和谐家庭的典范,续写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文明华章——向你们致敬!
平凡的名字,平凡的面容背后,是不平凡的坚持,不平凡的勇毅让人动容。善行无疆、舍己为人、一诺千金、恪尽职守、大爱无声......向全国道德模范致敬,你们的身影是最靓丽的风景,愿我,愿你,愿他,愿更多的人们,携手并肩,齐心协力,一起与你们同行。
道德模范2023心得体会篇4
道德模范名单揭晓,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校长张玉滚入选敬业奉献类全国道德模范,开封市祥符区电影公司党支部书记、经理郭建华入选诚实守信类全国道德模范。至此,河南省共有20人被授予“全国道德模范”称号。
除此之外,河南省还有8人获得了道德模范提名奖,他们分别是:生前系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镇绿之风希望小学教师的李芳,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队长牛振西,新乡市诚城社区党委书记、河南诚城集团党委书记邓志军,漯河市临颍县公安局皇帝庙派出所指导员陈晓磐,平顶山汝州市金庚康复医院党支部书记、院长宋兆普,濮阳市人民医院产科主任韦德华,安阳林州市红旗渠应急救援中心理事长杨永峰,周口市太康县常营镇五子李村村民赵志发。
据了解,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自2007年启动,每两年评一次。为充分展示思想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凝聚全社会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以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进展新成就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今年3月起,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组织开展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按照从严把关、优中选优的原则,经过严格规范的评选程序,中央文明委决定,授予张富清等58位同志道德模范荣誉称号,授予张佳鑫等257位同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我想,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人人心中都少那么一点点邪念,一点点贪欲,多一点纯净,多一份道德,那么,人性的美丽就一定可以使我们的生活中少一点争吵,多一点大爱。相信,只要人人心中都存着道德,那么,社会会更加和谐美好,人们心灵会变更美丽。
让道德传承,为身边好人高歌。让我们大家都大家树立起道德的标杆,呼吁更多的人们加入崇德尚善的队伍中去。所谓道德,不是索取,不是回报,而是付出,是感恩……
道德模范2023心得体会篇5
科技发展的列车一路呼啸向前,我们舒适地安坐其中,幻想着从此再也无需担忧生命的高山险滩,幻想着拥有了科技的钢铁外壳,便能平安地奔向远方。只是,当科技之车驶入道德的红线,纵然拥有钢铁般威猛有力的翅膀,也只得开往万劫不复的深渊。
如今的道路、大数据、云计算让乘客的心更加踏实,让握紧方向盘的双手更加有力;智慧灯杆、高清探头让行车更加可控,化前方为一片明亮坦途。可是,你是否还记得,公交车冲出护栏,坠入江河,那位乘客错过了一站,却让14人错过了后半生。那一刻,智慧灯杆默默伫立,高清探头静静凝望,只是它们终究还是无法阻挡死神的降临。
再次回望那刹那间的惨剧,拨开悲痛凝结的雾霭,我们看到,事故的根源在于乘客道德素质的低下,亦在于其他人的无视冷漠。
但丁曾言:“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科技的飞速发展已为我们建造起坚实的壁垒,而道德缺失与肆意妄为的劣根性却似脱缰的野马般狠狠地冲撞着壁垒。若我们无法填补道德的缺陷,终有一日,我们亲手缔造的科技堡垒又会被我们毫无警觉地亲手击碎。
科技固然是我们在时代浪潮中前行的有力船桨,但科技之花惟有以道德之沃土培育,经道德之细雨润养方能热烈地绽放,方能生生不息地滋长。科技虽能调整机器的故障,却无法矫正人心的畸形;科技虽能驱动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却无法助力道德素养积淀丰厚。我不希望看到,这个时代,伫立于天地之间的人虽手持科技的利器,却因道德的缺失而成为空荡荡的躯壳。科技的利剑固然能帮助我们抵御潜伏的危险,但前提是我们应具备充足的道德意识,站立成完满的灵魂。
科技与道德是我们交替迈动的双腿,惟有两者并行,方能平安地走过河山,迎来极致绽放。拾起自省自察的锄犁,翻动贫瘠已久的道德的土壤,用善意与温暖的清流滋润,用热情与包容的微风轻拂,让科技的嫩芽蓬勃生长,让科技之花迎着澄明的阳光怒放。
给岁月以文明,而非给文明以岁月。莫忘那悲痛凝结的惨案,助科技与道德携手前行!
道德模范2023心得体会篇6
她,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她为培养良好班集体尽心尽职;她,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学生身上。她就是我们漕桥小学的一名平凡而伟大的老师——金云霞。
金老师中等个儿,两条眉毛又浓又密,一双大大的眼睛里透射出亲切的光芒,特别是那张能说会道的嘴巴令我既佩服又羡慕。金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也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她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然而,她也是老师当中身体最不好的一个,她得了一种慢性病,不能晒太阳。可她却非常坚强,似乎有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做支柱。
金老师严于律己。她要求我们必须做到的,总是自己身先垂范,做我们的榜样。她要求我们穿着打扮要符合小学生穿着的要求,自己就一向穿得比较朴素;她要求我们要爱护环境,自己就从来不乱扔垃圾;她要求我们要勤打扫卫生,自己带头捡课桌旁的垃圾;她要求我们要每天都坚持晨跑,自己便带着太阳帽坚持陪我们晨跑……
如果说我们是沐浴着春光的小草,那么,金老师便是当之无愧的屡屡春光。她对我们的关爱是无微不至的。有一次,我们班的曾雅香和另一位同学之间发生了一些口角,曾雅香一气之下就跑出了学校。可是,她并没有跑到家里,金老师那是一个急呀,找了一上午,回到学校腿都发软了,差点没晕过去。最后可算是找到了她。可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金老师回学校做的第一件事,竟然是跑到班级对我们说:“今天的事就算过去了,以后谁也不许提,听到没有?”都到那个时候了,金老师想的不是自己因为晒了半天的太阳,病情会如何发展,竟然还在为曾雅香考虑,考虑她心里会不会不好受,会不会伤心……
金老师对我的帮助可以说是数之不尽。记得成为金老师学生后写的第一篇文章,虽然只有89分,但老师给我的评语却是:不错,继续努力,加油!我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微笑。后来,我的作文水平日渐上升,得到了老师越来越多的表扬,我高兴极了。一天,老师把我叫了上去,对我说:“张宇,这篇作文写得不错,修改一下是可以推荐发表的。”从老师的话语中,我听出了老师对我的期望。这学期,我在武进教育网上发表了一些文章,老师欣慰,父母满意,我更开心!
金老师就是这样做我们的表率,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之间养成了一些良好的习惯;她顾我们不顾自己,使我们感动不已;她想方设法让我们的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她善于鼓励,使我们班的许多学生都发现了自己身上的闪光点。金老师,您是我身边的道德模范,您是我奋斗的目标。我因有您这样的老师而感到无比自豪!
道德模范2023心得体会篇7
周维忠,中共党员,仪征市滨江供电所沿江村村电工。一句善意的谎言,21年无声的诺言,让受助者不知不觉,让孤独者快乐生活;尽善、尽孝、尽美,他成了智障青年的“爱心爸爸”、孤寡老人的“外快儿子”,成了1600多户村民心中的“光明使者”。
从今天起,本报将在周四、周五陆续报道中国好人周维忠的故事。
送 肉
4月17日10时许,笔者一行沿着沿江村堤坝,来到孤寡老人桂德久家门口,一股浓郁的猪肉香味弥漫在春日的和风中。一位头发稀疏花白,面容清瘦,佝偻着背的老人迎了上来。走进老人的屋子,电磁炉上一口黑色的铁锅,肉正在“嗞嗞”做响。
“这满满一锅的肉是周维忠今天一早送过来的。”老人掀开锅盖,眼里盛满笑意。在与老人攀谈的过程中,笔者得知,老人今年80岁,是村里面的“五保户”,膝下无儿女,周维忠是隔三岔五给他送肉。
老人端起桌上还剩下一半的梅干菜肉:“你们看,前几天刚给我送的肉还没吃完,今天的肉又送来了,有时他还给我送鱼换换口味呢。”老人开心地“抱怨”着,带着满满的幸福感。
修 房
在和桂德九的攀谈中得知,桂德九居住的沿江村这处靠路边的简陋仓库,是村里送给他的。
一开始,这仓库四处透着光,地上长满青苔,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地面泥泞,四面漏风。2012年冬季的一天,天上下着大雨,周维忠恰巧路过桂德九家门口,一进门便瞧见桂德九正用一个盆在接着房梁上滴下来的雨水,屋子犹如“寒窑”一样地冷。周维忠看着心疼,第二天就请了工匠,花了3天时间,给桂德九打了天花、铺了地砖、粉刷了墙面、装了窗帘,还义务帮他通了电、安装了电灯。前后共花费4000多元,改善了老人的居住环境。桂德九住上了干净整洁的房子,激动地流下了泪水,他抓住周维忠的手,久久不肯松开。周维忠却说:“桂老,就当你养了我这个儿子吧!”
担任村电工30年来,坚持以微薄的工资接济村里的15户孤困家庭,21年中悄然垫付电费12万元以上。他帮助村里协调解决矛盾200多起,群众满意率100%。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他捐赠5000元支持疫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