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美主题心得体会8篇

时间:2023-06-06 作者:Mute

为了将个人的想法永远的铭记于心,我们都要好好的写心得,如果没有合适的观点抒发,写出的心得体会是很难给人帮助的,团团范文网 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劳动美主题心得体会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劳动美主题心得体会8篇

劳动美主题心得体会篇1

“xx,快把油倒过来!”“xx,快放蔬菜!”我们正在干什么呢?原来,我们班正在举行班宴活动。

这天早上,同学们都带上食材,带上好心情早早地来到了学校。大家有的摆桌布,有的整材料,有的放工具,忙得热火朝天,好像要大显身手。我们组的大厨xx已在一旁做好了准备,胸有成竹地拍了拍胸,像是在向别的小组示威。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们就等待着班宴会的开始。x老师举高了手,笑眯眯地说::“xx班班宴会正式开始!”每一组的同学都忙开了。下令声,榨油声,切菜声,像是正在唱着一曲班级大合唱。平时上的厅堂,下的厨房的xx要拿出她的拿手绝活:素炒三丁。我们先把胡萝卜,黄瓜,土豆切成丁,放在一旁。xx一声令下:“开火!倒油!”朱xx和虞xx经验不足,忙活了半天,连这么点小事情都搞得一塌糊涂,最后还是xx出马,把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没一会儿,油锅已开了。“接下来该放什么呢?”一个同学问。“把胡萝卜,土豆,黄瓜都倒进来!”顿时,“哧”的一声,油都溅了起来,大家都吓得不知所措,尖声大叫。xx安慰着说:“没关系啦!不会伤打人的,这种事情我见多了。”这时,我们定下神来。xx拿起锅勺,在那里熟练地翻炒着,慢慢地胡萝卜变得更红了,黄瓜颜色变淡了,只有土豆还是硬硬的,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这时,x老师走了过来,看着我们锅里的菜,说:“土豆不容易软,黄瓜最容易熟,应该最晚放,放着了就算了,盖上锅盖闷一会儿就行了。”几分钟后,我们掀开锅盖,一阵香味扑鼻而来,xx用筷子戳了一下土豆,软软的,果真熟了。几个小馋猫急忙用手夹起一块,往嘴巴里一塞:“哇!好烫,真好吃!”然后,我们把煮熟的菜摆成花的.形状,装进了盘子里,这样一盆素炒三丁就完成了。随后,我们还做了水晶虾仁、汤、炸鸡柳……

再看看我们身后的小组,他们正在做红烧狮子头,做得有模有样,不甘示弱,在一旁观看的同学也垂涎欲滴……

“开饭了!”我们兴奋地大喊道。“干杯!”这次活动,我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虽然我没有帮上什么大忙,但是重在参与。劳动真快乐!

劳动美主题心得体会篇2

通过今天由学院组织的图书馆义务劳动,使我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的认识更加深刻,深刻体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始终贯穿于党的不同时期领导人的思想言论中,是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需要我们全体党员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认真实践。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也是对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是共产党员党性的最重要体现,只有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才能明确人生道路上的奋斗目标,才能真正成为一名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首先是全心全意的,而不是三心二意,更不是假心假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克已奉公、不谋私利,要顾局、识大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个共产党员永远应该具备的精神品质。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为人民服务可能会有不同的形式,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会变。

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首先体现在思想上,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是党章的要求,是每一个党员必须具备的,每个党员的岗位不同,但意义相同。作为一名研究生党员要时刻想着起模范带头作用,从自己身边事做起,将为人民服务用于实际行动中去。今天在图书馆义务劳动,我是在二楼的外文借阅室里边帮助整理书籍,按图书管理要求重新放置书籍,在劳动过程中不仅感受到团队的力量,更让我觉得自己在做些对同学有意义的服务活动,在行动上,紧跟着党组织走。

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多年来,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行为准则。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和绚丽多彩的人文环境下,知识经济迅猛发展,思想意识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但是,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仍需要所有党员不懈努力与不断追求。我们需要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更需要深刻领会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工作的实质。

我作为一名党员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着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和崇高的理想,才能时刻发挥身教胜于宣教的作用。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改造主观世界,使自己在工作中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少享受,多为人民谋利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落到实处,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更要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节奏加快的时代下,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更好地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

劳动美主题心得体会篇3

一个朝代的兴盛,是建立在雄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老百姓们能够丰衣足食,过着安定的生活,这个国家便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而雄厚的物质储备则是由劳动获得的,正可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劳动能使这个国家兴盛,也能使这个国家灭亡,这足可见劳动的重要性。

一个时代的进步,同样是依附在劳动之上的。农民们通过劳动,获得大量的粮食,使得全国的四万万同胞们能够解决温饱,进而使整个国家的命运得以延续,就像一条汹涌潮湿的河流奔腾不息。科学家们通过劳动,发明了许多新科技产品,增强了我国的军事力量,使农民增加了粮食产量,方便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劳动,人们的生活也变得更加舒适了。生活中,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劳动着,城市中的高楼大厦,并不是凭空而起,而是由建筑工们一砖一瓦堆砌起来的;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的一个个栋梁之才,是由教师们的辛勤培育而产生的;花园中绽放得灿烂鲜艳的花儿,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让人们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美好,这由辛勤的园丁在认真修剪、爱护之下出现的,一座干净、明亮的房子,溢满了温暖之情,使国家的亲人们忘却了工作的烦恼与疲惫,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爱,这是由家庭主妇创造的。

劳动,使一切变得如此美好,每个人都通过自己的劳动,使整个画家的生命得以旺盛,让国家的青春永不衰败。

劳动美主题心得体会篇4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我校通过开展以“红领巾爱劳动”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让同学们了解“劳动节”的由来,了解我国不同时代的劳模风采,将“劳动最光荣”这个主题思想转化到我们每个少先队员的实际行动中,通过在学校、家庭、社区三个层面参与不同类型的劳动,培养少先队员积极劳动的热情,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并能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4月25日(周一)王主任在国旗下做“五、一”劳动节的宣传教育。各班开展以劳动最光荣的.主题班会。有能力的同学“以劳动者是最光荣的”为主题拍摄在节假日期间仍然坚持在工作岗位上的叔叔阿姨的照片(如:公交车司机、执勤的交警叔叔等)。

二、低年级学生了解“五、一”劳动节的由来或意义;放假期间与爸爸妈妈一起对自己的住所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扫除;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并能做到我的餐桌上没有一粒剩饭(菜);学会自己穿衣服;学会自己整理书包;能帮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三、中年级学生写出主题班会的体会;清理自己的“小天地”(铺床、叠被子、整理书桌、打扫自己的房间等);帮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做两件好事,帮助身边遇到困难的人。

四、学生办了一期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的手抄报;围绕“我劳动,我光荣;我创造,我幸福”主题,通过查找、阅读有关宣扬劳动美德、赞美人民劳动成果等内容的文章,或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关热爱劳动的事例,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体验劳动的甘苦。

劳动美主题心得体会篇5

五一放假,我们一家和亲戚朋友们到了景色秀丽的“珍珠泉”。

到了珍珠泉,哬!来着里游玩的游客还真不少呢,就光我们排队买票就用了二十分钟。进了大门,我们最先去的是珍珠泉的烧烤区,拿出了烧烤食品烤了起来。一开始,爸爸和叔叔不太会烤,所以把东西烤糊了,问了别人才知道,原来烤得火太大了。我们又重烤了一次,这次烤的美味极了!可吃了好一会儿,有许多烤串上来看了,我们吃不完怎么办呢?又不能浪费。于是妈妈出了个好主意,让我们四个小朋友来“卖烤串”。接着,小小——妹妹1号,捧着刚考好的烤串,我和轩轩——妹妹2号和聪聪——弟弟1号一起往人多的地方吆喝着:“卖烤串喽,先烤先卖噢,一元五角一串······”。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喊了半天终于卖了27元5角。这可是我们第一次靠自己的劳动挣来的钱,就卖了这么多,我们四个小伙伴高兴地又蹦又跳。妈妈为了奖励我们,让我们每个人挑选了一个冷饮和一个鱼网,准备去捞鱼。

吃饱喝足后,我们也该运动运动了,于是我们到了划竹筏的地方,我们一起来划竹筏。爸爸给我们租了一个又大又新又宽敞的竹筏。上了竹筏,我们小朋友都是第一次坐,感到非常新奇,所以我们把鞋子脱掉,光着脚丫踩在光滑的竹筏上,感觉好极了,我们一会儿把脚放在水里泡,一会儿拿鱼网去捞小鱼,每个人都高兴的不亦乐乎。

不知不觉,太阳公公已经回家了,我们真舍不得离去,舍不得分开,就这样,四个小朋友念念不舍的离开了景色宜人的“珍珠泉”。

劳动美主题心得体会篇6

新年快到了,家家户户都在打扫卫生,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我们居住的小区里的负责打扫卫生的奶奶为了让我们过一个干净整洁的新年,如每一天都要把楼道,扶手,花坛,还有道路都打扫的`干干净净,我看她每一天忙忙碌碌十分辛苦的样貌,于是就打算去帮一个忙,我从家里拿了扫把和簸箕,照着奶奶的样貌,一个楼梯一楼梯地扫。我在前而负责扫地,奶奶跟在我后面用拖把再拖一遍,一开始我扫地不得要领,总是扫不干净,奶奶就手把手地教我,我认真地学,一会儿就学会了,真的扫的比开始干净多了。我在打扫的过程中,有许多邻居经过的时候,看见了,都会夸我是一个勤劳的好孩孑,我听了乐坏了,干的更来劲了。当我们扫到一户人家门口时,发现门前丢了一袋垃圾,奶奶正要弯腰去捡,我连忙上前,对奶奶说:“您腿脚不方便,还是让我来吧!”说话间,我己捡起垃圾,一溜小跑就把垃圾扔到了垃圾桶里,一会儿我气喘吁吁地跑`回来,奶奶还夸我跑的快呢!

经过这件事,我感觉到原先能够帮忙别人也是一件十分欢乐的事情。同时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本认为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经过自我亲自去做的时候,却发现事情并不象自我想象的那样简单。不论任何事情都要亲力亲为,否则,时间久了,就会眼高手低,一事无成。

我以前也有乱丢垃圾的毛病,经过这次劳动后,我体会到了清洁工人的辛苦,我想向小区里的每一个住户倡议::爱护环境,从我做起。如果每个人都少扔一点垃圾,我们生活的环境必须会更完美:天会更蓝,水会更清,大地会更绿。

劳动美主题心得体会篇7

春季的播种,夏季的施肥,秋季的收割,冬季的休整,农田里的劳动之歌从未停歇。

作为一位农村的孩子,坐在高改的田埂上,闻着青草的芳香,听着布谷鸟的叫声,是再不过平凡的事情了。

北方的燕子回来了,一只,两只......空气中充盈着野花的芳香,春来了!

站在高高的山坡上,远远望去,蚂蚁般大小的农民们再参差不齐的田地里工作。走近看些,两旁的青草纷纷挺起腰,站起身,朦胧的睡眼里还有那晶莹的泪珠,再走近看,男人们肩上挑着扁担,扁担下是一把把捆扎好的秧苗,妇女们呢?正辛勤地插着秧呢。偶尔也有几头黄牛,“马不停蹄"地再田间地里头来回奔走着,“哞——哞”第一支劳动之歌唱响了。

炙热的太阳放射出毒辣的火焰,空气中弥漫着闷热的气息,夏来了!

没有一丝风,没有一滴雨,农田在这炎热的夏天睡着了,一切都没有了声音。“嗏"!不知从哪儿冒出来了一个声音,四周的空气变得紧张起来。突然,从田野里冒出了一个人头,接下来是二个、三个......或许是由于天气过于闷热,我竟没有看到她们,飞快的脚步穿梭着手里的肥料播撒这,犀利的嘴巴跳动着,额上的汗水流淌着,“女子施肥队”隆重出场。各位大娘,各位大神,互相招呼着,吆喝着,讨论着工作后的安排。第二支劳动之歌唱响了。

农民们飞快地奔向农田,大街上尽无一个人影,满眼萧条,秋来了!

知了停止了鸣叫,农民们的欢笑声重新站起来了,这个靓丽的舞台上,金色的稻田里生长着金色的稻子,金色的稻子上串连着金色的稻穗中包裹着金色的果实,金色的果实内蕴含着金色的歌声。今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是忙碌的季节,秋天更是歌声的季节,第三支劳动之歌唱响了。

四周的死寂,枯萎的草木,干冷的空气,稀少的水源,冬来了!

冬天里大地披上了华丽的雪装,动、植物都开始了长时间的睡眠,看似死寂的环境,连空气的流动也慢了下来。“嗯”!那是什么?是动物在寒冷的季节中出来寻找食物吗?不,不是的,是殷勤的农民在耙田呐,劳动的歌声在无声的静寂中凸现出来。第四支劳动之歌唱响了。

劳动歌声在远方,在跟前,在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它不论地点,不论季节,不论时间,作为农村孩子的我,饱尝了劳动的艰辛,领会了劳动之歌的真谛。

劳动美主题心得体会篇8

“五一”马上就要到了,一年到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劳动者们,是否留心注意一下“五一”的来源和意义呢?

“五一”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她的背后,凝结着一代代劳动者争取权利和尊严的心血与汗水,与劳动者的“工作时长”渊源颇深、密不可分,也与当下流行的“996”工时互为衬托、相映成趣。

从抵制“长工时”中,话“五一”的由来。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对劳动权利的争取捍卫和对过度加班的厌恶抵制,并非此辈国人所独有,美国劳动先驱早已与“长工时”斗争了近200年。19世纪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家不断增加工人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许多美国工人每天需劳动14至16小时、甚至18小时,沉重的压迫激起了工人阶级巨大的愤怒。1877年,美国开始历史上第一次全国罢工,工人们走向街头从调整“规范时”中,话“五一”的实施。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始终重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我国在探索完善劳动工时制的进程中,也经历了逐步调整、逐步完善的过程。清朝末年,中国出现了最早的一批近代工厂和产业工人,但风雨飘摇的清末以及腐朽落后、战乱不断的民国,工人休息时间根本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党员干部、工人工作干劲很高,每周工作六天一直延续。由于一周“私事”只能“一天”完成,“战斗的星期天,疲劳的星期一”成为当时流行的说法。改革开放以后,借鉴国外先进管理制度,确定工人合适工时被提上议事日程,1984年6月,将每周工作六天改为五天半的指示。1994年2月,国务院146号令规定实施当月第一周“双休”、第二周“单休”、依次循环的工作时制。直到1995年,国务院令再次宣布,自当年5月1日起,全国实行5天工作制,同年《劳动法》的出台,每日八小时工作制、“双休日”才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

从流行“996”中,话“五一”的启迪。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获得幸福生活也需要奋斗。迈入新时代,中国的经济得到了迅猛地发展,客观上刺激了各行各业加班加点、“5+2”“白+黑”,个别行业甚至出现了早上9点工作到晚上9点、每周工作6天的“996”固定工作时制。很多互联网巨头更是纷纷发声,马云称“996”是福报、刘强东称“混日子的人不是我的兄弟”,一次次将“996”话题推上风口浪尖,也使如何看待工作与休息、奋斗精神与加班文化、员工权利与企业效益等话题,引发全社会的广泛讨论。在当前呼吁基层干部“减负”不“减责”、引导干部快乐工作的大背景下,认真回顾“五一”历程、体味“五一”精神无疑是打开“996”话题的正确方式。人人都是劳动者,几百年来人们对“五一”的坚守与捍卫,近几月来人们对“996”的反思与争议,充分启示我们:劳动与奋斗是必须的,健康与快乐也是必要的,强制“996”违反了国家相关规定,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相悖,也不利于创新创造的劳动源泉充分涌流。正如《人民日报》评论所言,崇尚奋斗,不等于强制996。“五一”将至,“996”当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