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知道优秀的心得体会是建立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以及学习的感受上的,只有花时间写好的心得才是具有价值的,团团范文网 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读书名著心得体会优秀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读书名著心得体会篇1
今年这个寒假,其中我最喜欢的要数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了。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主要写了宋朝统治者非常凶残,他的太尉高俅原本是一个非常懒惰的人,就因为会踢球而被皇帝看中,从此青云直上。他的独生子高衙内仗着父亲欺负别人,为了霸占林冲的妻子,他故意把林冲带入白虎堂内,把林冲发配充军,甚至到野猪林杀死他,幸亏鲁智深前来相救。还有蔡大师过生日,送京城祝贺,派杨志护送。晁盖、吴用和阮氏三兄弟智取生辰纲,最终一块投奔到梁山等故事。
他们这些好汉之所以被逼上梁山,都是因为被当时朝廷奸臣的算计,他们与其他“贼寇”不同的是,他们杀富济贫,不抢劫良民,是替天行道。真可谓乱世出英雄,最终聚齐了108位好汉。
读完这本书,我也认识了许多好汉。如花和尚鲁智深、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智多星吴用、青面兽杨志等。但我最敬佩和喜欢的还要数花和尚鲁智深了,就象《好汉歌》中的歌词写的:"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说的大概就是鲁智深的性格了,他虽然脾气很大,但遇见谁欺负弱者,他总会打抱不平,去帮助他人。我也喜欢林冲,武艺高强智勇双全。智多星吴用,沉着冷静,神机妙算,足智多谋。从书里我也看到了这些好汉他们个个都重情重义,互帮互助,情同手足,这也正是我向往的和追求的。我要向他们各自的优点学习,把他用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让自己也成为一条有勇有谋,对社会和国家都有用的汉子。
?水浒传》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看完之后给我启发很多,我还会继续深读下去。
读书名著心得体会篇2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名叫《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有一个人物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这个人就是有名的诸葛亮,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这个三国风云人物和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些神奇的事情。
诸葛亮,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他早年丧父,跟随叔叔诸葛玄定居襄阳,后来诸葛玄去世,他与弟弟诸葛均躬耕于南阳,因为他住的地方有一个小山冈,叫卧龙冈,所以,他自称“卧龙先生”。此人足智多谋,非常的聪明机智,乃旷世奇才。在他身上发生过许多有名的故事:火烧新野、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公瑾、七擒孟获、空城计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主要描述了三国中另一个聪明的人物——周瑜,故意设计陷害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可是,这样的任务在当时的情况下是任何一个普通人都没有办法完成的事情。正当周瑜为自己的奸计暗自得意的时候,诸葛亮用了一些船和稻草人,在一个迷雾重重的日子里,骗过敌军曹操的耳目,成功“借箭”,数目远远超过了周瑜要求的十万支。鼓舞了我军是士气,同时也给了敌方狠狠地打击,还让周瑜很没面子。
这个故事,我反反复复看了很多遍,越看越喜欢这个故事的情节,越看越佩服诸葛亮这个人物,我觉得他真是太神奇了,而他的神奇来源于他知识的丰富性,可以说诸葛亮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知,“草船借箭”就是他运用天文的知识算出了大雾的具体日期,让曹军分不清真人还是稻草人,以为诸葛亮真的率兵去攻打他们了,所以疯狂地射箭,箭射到稻草人的身上,一点点都不会损坏,就像是曹军白白送给诸葛亮的一样……我崇拜诸葛亮的才华,我现在每天都在抽空看书,给自己的肚皮里增加“墨水”,长大了,我也要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了不起的人物。
读书名著心得体会篇3
读了安徒生童话中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之后,我禁不住沉思起来。对于这个小女孩的悲剧生活,我不禁同情她。因为他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梦幻,而我拥有的一切都是现实。
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一个可怜的小女孩,在圣诞节前夕,小女孩赤着脚,走在寒冷的大街上,他那小脚冻得发紫,肿了起来。而竹篮中的火柴一根也没有卖出去,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有卖一分钱,如果他空着手回家了,妈妈和爸爸就会打他,而家中也非常冷。他蹲在墙角中,把脚和手往衣服里一缩。此时,他感到更加寒冷了。
这时,小女孩擦亮了第一根火柴,火柴慢慢燃烧起来,他仿佛看见了一个大火炉,他在温暖的火炉旁烤火,火柴灭了,他又燃起一根火柴,他又仿佛看见一大桌丰盛的食品,火柴有一又次灭了,那一大桌丰盛的食品离他远去。小女又燃起一根火柴,她看到了他的祖母,他把所有的火柴都擦亮了,那微弱的光照亮了他那苍白的小脸,他的祖母带她离开了人世。小女孩和他的祖母到了天堂,变成了天空中那最灿烂的星星,他从此不再寒冷了,他感到温暖。
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多么得可怜啊!在那下着大雪的冬天光着脚去卖火柴,而我每天享受着幸福和温暖,现在的孩子有可口的食物,温暖的衣服,好玩的玩具,最重要的是父母的关心与呵护。而小女孩每天吃不饱穿不暖,父母像大雪一样吹着小女孩。希望小女孩在天堂会得到温暖,得到一个温暖的家!
读书名著心得体会篇4
?红楼梦》这本书塑造的人物形象可谓十分鲜明,有灵敏善良、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有美丽端庄却深受封建社会毒害的薛宝钗;有尖酸刻薄,两面三刀的王熙凤;也有具有反抗精神,不甘低人一等的晴雯。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本书的男主角——贾宝玉。
对于贾宝玉的评价,自古以来众说不一。“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作者这一词,点明了宝玉这一叛逆特征,于我所见,贾宝玉是当时封建社会不可多得的侠士,它具有罕见的叛逆精神。他极力反对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厌恶和鄙视死读八股文的世俗男子。他认为“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日日置身于女子世界。他可以在贾家这一大后台做官青云直上,偏要做一个“无事忙”的“富贵闲人”。
此外贾宝玉是一个多情的人物。他热爱,尊重,崇拜女人。给袭人端汤喂药、陪晴雯撕扇子、替平儿撷花理妆、为麝月梳篦头发、怜惜龄官花下划蔷、劝慰香菱并请她换石榴裙、帮助彩云瞒脏、哄白玉钏品尝莲子羹等等,历数不清。情之所至,极尽温存,一抹赤瑕,情丝万缕。但我认为,在贾宝玉的潜意识里,是把林黛玉当做自己人的。这两人的爱情故事其实比较淡化了追求“爱情”,更大的实质其实是对“自由”和“梦想”的追求,对家族压迫的反抗,对整个封建社会的反抗。
贾宝玉,这一传奇人物,颠覆了自古以来的男人形象,体现了当时封建主义的压迫与反抗。还需我们慢慢品味……
读书名著心得体会篇5
记得还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们便要每个同学都能养成一个“好读书”的好习惯。大量的阅读教育书籍,给了我很多教育实践中曾经历过,却未细细揣摩的教学真谛,我久久的徜徉在这片书海中,深深的懂得教书育人的不易,我们得时时反省自己,时时反思自己,才能将工作更落到实处。
教师是否愿意花时间反思自己的工作,是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专业提升,要靠不断的反思,教师要学会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长。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种学术行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应不断反思。这也许将成为自己需要时时温习的功课。
近段时间我认真地阅读了叶圣陶、苏霍姆林斯基等人的教育著作,感受颇多。
“辛勤的园丁、渡人的小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赞誉。“以天心点燃烛光,引导人类走向光明”更道出了
为人师表的神圣和职责。怎样做才无愧于这些称呼和赞扬呢?
热爱学生。教育学生是个艰巨的灵魂、性格塑造工程,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培养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该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也应该像斯大林所说:“要小心翼翼地培养人,就要像园丁栽培心爱的花木一样。”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真诚的师爱是促进学生上进的动力。曾经有一位学生,因父母工作均在外地,无暇照顾他,他便自我放纵,学习不认真,作业不做,和同学打架。当了解到这情况后,我立即向他伸出关爱之手,找机会与他谈心,时常抚摸着他的小脑袋问寒问暖,鼓励他学习。慢慢的,他对学习不再马马虎虎了,一天天进步起来。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藤野先生那严谨的治学态度,公正无私的师德深深地影响着鲁迅先生,时刻激励着他去英勇斗争;陶行知先生一生为师,注意表率,良好的师德风范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被人们誉为“万世师表”,成为世人学习的典范。我们要以前辈为楷模,并向身边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学习,建立起以教为荣,以教为乐的专业思想情感。面对着不成熟的少年儿童,面对着正处于动态发展中的他们,我们要注意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传。我们要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用自己丰富的知识,风趣的谈吐来征服学生的心;用自己端庄的仪表,得体的举止感化学生的行为;用自己高尚的师德,真诚的师爱塑造学生的灵魂,真正负起“三钱粉笔,万钧重担”的为师之责。
读书名著心得体会篇6
当前,素质教育已越来越多地为社会、家长和学校所接受,逐渐形成共识,已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列入议事日程的一项中心工作。而小学教师正历史性地站在这一前沿。为此,小学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从全面提高小学儿童素质的角度,对小学儿童的品德、学习、生活、心理,交往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的指导。
基础教育阶段,正是学生的知识技能、品德意识、行为习惯逐渐养成的时期,教师的正确引导极为重要。热爱和关心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也是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一个基本条件。如果仍抱着陈腐的观念;或不思进取,修养低下;或屈从升学压力,方法粗暴,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造成学生心理压抑,情绪低沉,学生的身心必然会受到伤害。 教育名著是经过历史反复验证的、得到世人公认的优秀或知名的教育著作,具有以下特点:它穿越历史的重重烟云而光辉不减,其核心部分积淀着深邃的思想精华,有着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思想境界,传达了科学性较强的育人精神,蕴含着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育人观念,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具有启发性,能使人从过去的经验中领悟到教育法则和规律;具有暗示性和感染性,能使人感悟、煽起激情;具有相对完整的结构,有血有肉;具有可操作性,能使读者有章可循、有模可仿、有法可学;能照应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有利于全面理解教育问题。
学习教育名著,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教育,研读教育名著,从中获得理论、思想、观点,把成功的经验上升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性认识。
在报告文学《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师的教育胜经》一书中介绍的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师,几年来,她已经将来自全国的50多个被家长和老师认为在学业上无可救药的问题学生转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好孩子,来李老师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学校考试几乎门门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学四年级,有的孩子见到书就想撕 李圣珍,这位被中国教育界誉为“拯救问题学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谈到她的教育经验时,她语出惊人:世界上不愿意学习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学业差只是教育不当的结果。
“学业残疾”这一概念应该换成“学习差异”,成千上万的被认为有“学业残疾”的小孩,并不是真正的残疾,而是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而老师和家长并没有认识清楚。而且,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泯灭和忽视了。
李圣珍常说:教育是一门神秘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学习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不同的方法。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孩子正在接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问题学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孩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
在李老师的教育下,这些孩子在学业上全部脱胎换骨,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有的一跃成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当上了三好学生,还有的已经考上国内重点大学,有的还赴世界一流大学留学深造。
这样的教育名著值得一读。研读教育名著不只是局限于阅读那些“适用性”较强的学科杂志,吸取那些“可操作的”点滴经验,而要真正阅读教育理论专著,要由经验型教师成长为学者型、科研型、专家型教师,要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必须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必须研读一定数量的教育名著,理解和掌握教育现象的历史和全貌,获得真正系统的教育理论体系。
基础教育阶段,少年儿童一般都是六到十二岁的孩子,他们正处在长身体、
长知识的重要时期。老师是他们学习生活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教育者,必须 对每个学生全面负责,使他们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在学校生活中,老师与孩子们朝夕相处,正在成长的儿童随时地都在用自己的那双敏感的眼睛观察着老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着老师的言行举止。因此,老师的良好修养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种最生动的教育力量,它不仅影响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而且影响他们以后的工作生活,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已的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