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日读书心得体会5篇

时间:2023-06-08 作者:dopmitopy

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我们可以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心得体会不能随意对待,它的内容足够深刻,我们的进步才会更大,团团范文网 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朗读日读书心得体会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朗读日读书心得体会5篇

朗读日读书心得体会篇1

终于把《朗读手册》看完了,内心中有一分窃喜,因为书中提到的内容有些我曾经做过,而且在书中也同样找到了感觉;心中还有一丝后悔,因为我曾经做过又中断了,没有好好地延续下去,这样与经验失之交臂。而此刻更多的是欣喜,因为我还有更多的时间按照书中介绍的方法去做,所谓“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读着书,想到我扮演的两个角色,一个是母亲,我曾经也带着女儿每天坚持读着书,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现在想来当然一切只是借口),中断了朗读,当一面读着《朗读手册》的时候,一面就又继续做同样的事情,每天陪着女儿读书。我发现,女儿阅读的兴趣没有以前高涨了,她总会以各种理由推搪,当然面对母亲的威吓最终只能就范,此时我想,如果当初我一直坚持带着女儿读书,也许此刻她已经形成一种良好的倾听习惯,阅读习惯。作为母亲,我很惭愧,但所幸,起步可能已经晚些,但路还很长。当然,我得时刻提醒自己,带着女儿坚持朗读,直到她能真正独立阅读,因为我也相信,阅读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

我的另一个角色当然是老师。很久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常觉得孩子们阅读的习惯不是很好,曾经一度苦无良策。今天读着《朗读手册》,豁然开朗,原来朗读可以这样进行,阅读的兴趣可以这样培养。曾经我也带着孩子们一起朗读,可是想到要考试,想到有些作业还没有让孩子们做,朗读中断了,只是提醒孩子们课后抽时间朗读,殊不知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多少孩子会自觉地沉浸在书中,体会书的奥妙?此刻不需要我想以前我错失了什么,而更多的是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怎样真正培养孩子们阅读的好习惯,因为《朗读手册》再次让我确信,阅读可以成就人生。

朗读日读书心得体会篇2

在写这本书的心得体会时我的内心非常高兴,这是一本好书,因为我有幸能读到它,是唐老师强烈推荐给所有家长的。不用多说我们生活在一个重视阅读热爱阅读的大家庭里。

儿子开学几天后我买到了这本书,开始我看到这本书时立刻有一种久违的感觉,内容简单易懂,是一本能够触动我们内心的书,书中从侧面分析现代社会不同国家的阅读水平和阅读欠缺所带来的问题,我们在这个经济盛行的时代还能安静的读一会书吗?我们是该永无休止的去追逐这个社会的节奏,还是该梳理自己的生活和家庭事业的三角关系!书中详细讲述了大量的科学例证,为我们解读了在教育上的很多谜团和困惑。我个人从小喜欢记录我看到的所有事物,因为我喜欢用事实去佐证生活,我观察到那些品学兼优的孩子离不开父母的优良教育,他们把生活的耐心和执着全部赋予给了孩子。朗读手册就是一本这样的书,它细致的提出了几个年龄段的孩子该怎样去认识读书的重要性、以及我们父母怎样去配合阅读。在书中我们看到孩子阅读活动的主导者正是孩子的父母,也许我们有繁忙的生活和工作、但同时我们也有一种紧迫感、孩子在一天天长大,如果不开好这个头或者不能陪伴孩子去正确阅读、那我们损失的是孩子生命中最大的财富!

开学两周孩子的变化不少我也在改正一些错误的读书方法,以前给孩子读书有些快,总是按照自己的速度去阅读,效果不好,孩子表现为对故事细节体会不到,在开学前唐老师将一个简短的龟兔赛跑讲的有声有色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那种有声有型的讲演太棒了,孩子们也特别的爱听,回家我在讲木偶奇遇记时放慢语速并且模仿各种角色的语气,我明显感到昕昕一下就进入到故事里了,从这件事上我认识到了阅读方式的重要性!看来讲的多不如讲的细,提升故事内容的展现才是最重要的。朗读手册130页说道了朗读禁忌就是太快!孩子大脑图像勾画的慢,他需要慢一点体会。从另一个方面讲这也是在让孩子阅读时不但能够丰富知识也能增加耐心,因为所有的事物都有自己的节奏和次序,节奏快了会缺乏细节,次序乱了会混乱而没有章程。

作为孩子的父亲我还有很多不足,但我愿意去发现不足并去改正和孩子一起去进步。最后在这里谢谢唐老师以及二班所有老师在教育路上为孩子们的成长点亮一盏明灯,前方有欢乐、也可能有困难,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有富足的勇气去面对。

朗读日读书心得体会篇3

?朗读者》不是一档读书节目,而是用文字抵达情感,从每个人真挚的人生故事出发,分享亲情、友情、爱情。这些人世间共通的情感,会帮助观众去了解和理解朗诵文字背后蕴含的宽度、厚度、浓度,遍尝人生百味。

节目每期以一个充满寓意的主题词作为核心线索,有关“遇见”,有关“选择”,有关“陪伴”,有关“眼泪”……名人和素人同台,分别朗读一段曾经打动自己,激励自己甚至改变自己的文字。它可以是一篇散文、一首诗、或者是一封家信,甚至是一段电影戏剧剧本。聆听一段安静的诉说,就仿佛路过一段人生。这些故事看似关于别人,其实映照着最为普世的情感。

而一直以知性女神范儿示人的董卿,在连续主持了13年春晚以及多档文化类节目之后,如愿转型担任制作人,推出全国首档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

在做这个节目之前,董卿经常把自己关在家里朗读,甚至泪流满面。朗读不仅是看到了精美的文字,也释放了个人的情感。在《朗读者》这档节目中,董卿终于有机会把内心积累多年的表达欲和分享欲全然释放,同时,也将电视工作者浸润多年的专业素养展露无遗。

“朗读者就是朗读的人,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则是展现生命,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我们的《朗读者》”,董卿说,“朗读属于每一个人,朗读是传播思想、传递情感、传承精神的一种手段。”

朗读日读书心得体会篇4

初次看到《朗读手册》这本书,是在一位老师的手中,心想那应该是一本介绍朗读技巧的书吧。再次看到《朗读手册》,还是在一位老师的手中,心想:就算学校营造书香校园,怎么就都去读它了呢?第三次看到《朗读手册》,就在同办公室的老师手里了,出于好奇,顺手翻了一下目录:怪不得那么多人喜欢它呀,我看到它太晚了:它是一本提高下一代文化底蕴的书,我错过了它。

因为没在学校的图书室里找到它,就在网上看视频、听阅读,很惬意。呵呵,因为胳膊受伤了,不能打字,就天天看、天天听,不过还是有点囫囵吞枣的感觉。

那句话太吸引人了: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

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

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书中大量生动的故事让我看到了这本书与其他书的不同;那些确凿的数据让我们感到朗读如此重要;那些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法足以指导我们做一名称职的家长。我想我不是这样的妈妈,我没有让我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听过几十本小说、那么多绘本故事。

?朗读手册》共有八章,用一个个问题引出切中要害的论述、有效的建议和生动的案例,语言轻松活泼,语气诚挚恳切。听着音频里那娓娓道来的声音,一切都觉着那么清晰、那么美好,世间诸多的不如意也都烟消云散:原来,聆听朗读真的可以荡涤人的情操,何况那些婴儿耳边响起的是妈妈(爸爸)充满爱意的声音。

你听:在我的《夏洛的网》这本书中,夹着一张短笺与一张小男孩在蛋糕旁的照片……

这是朗读的作者吉姆·崔利斯的的话,如数家常。

3岁的德瑞克开始听完了《夏洛的网》;艾琳21月时,就能说出完整的句子,到了24个月时,她已经知道1000个词;聪明的小罗伯特因为姑婆给他读书而喜欢上阅读,改变了自己的未来人生……

这本书《绪论》中说 “阅读是今日美国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要素。”“如果老师能找到方法让孩子享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那么孩子就有较大的机会健康成长,并能用正确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子女,这样也就为未来的老师减轻了负担。”“阅读是教育的核心,学校中几乎每一科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来学的。我们必须先会读文字叙述的数学题,才能了解题意;如果我们不会读社会学科或自然学科的课文,就无法回答每个章节后的问题;复杂的计算机手册对操作非常重要,但我们必须先读懂其内容。”

你读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读,就读得越多;

你读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聪明。

沙翁有一句名言: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所幸,校讯通为我们开展了阅读交流的平台。所幸,我们的很多家庭和学校已经在进行阅读:

在我们学校,每个班里都有了小小阅读角。那里存放着孩子们捐赠的或者学校配备的各类书籍,孩子们可以任意挑选自己喜欢的一本或者几本带回家和家长交流,也可以在课间随意和同学进行探讨。读书成了学生的乐趣。

在课堂上,我们听到老师们有感情的朗读,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而我,因为孩子们特别喜欢看电视的缘故,就着重看了第八章里《看电视与阅读的效果有什么不一样吗?》。这当然有许多明显的差异了:

长期看电视的孩子会影响学习、影响情感的发展、影响孩子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看电视和阅读完全相反。

在亲子共读的阅读过程中,让孩子参与得越多,他就理解得越多。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参与其中我会了解。而电视是无法让孩子与成人互动的,孩子通常就是一个人在看电视,没法子和家长提问、和家长对话。

?朗读手册》那个单亲妈妈。每周都想办法让孩子们读两本书,并向他汇报读书的内容。她的付出是有显著的成效的,因为她培养出了世界上最知名的小儿脑部外科医生。

还有一个被医生判定将终身智力高度残障的男孩,最后却成了常春藤联盟的优秀大学毕业;一个父亲早丧、母亲离异、从未上过学的、跟着年老的亲人生活的孩子最后成了大学教授……

所以,就让孩子们去读吧,去读各种各样的书。高尔基说:“正派的书固然很好,坏的魔导书也好,念得越多越好,要把所有的书都念过,才能找到好书……”就是现在,只要孩子们爱看的书,哪怕是动漫,我也会拿来看看,为的是要了解他们的世界,帮他们分析其中的利和弊、是与非。

我不禁庆幸自己热爱读书,虽然错过了孩子很小的时候读给他们听,但也庆幸自己的孩子喜欢读书。虽然在课堂上没有每天朗读给孩子们听,但是每次朗读我都曾那么用心去读,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有板有眼,努力像窦桂梅老师那样让自己的声音充满“魔力”,令孩子们充满期待和满足。

这是一本不一般的“朗读技巧手册”。 书里说来自32个国家的20余万名儿童参加iea评估考试,结果芬兰儿童的阅读分数最高。那是因为他们人手一本漫画书,享受其中、其乐盎然!

那就让朗读成为我们大人、儿童的习惯吧!

朗读日读书心得体会篇5

9月18日晚,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打造的大型文化节目《朗读者》第三季在央视综合频道正式开播。作为本季首位登上舞台的“时代朗读者”,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副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元喜将斯蒂芬·茨威格写在《人类群星闪耀时》自序里的文字,献给伟大的航天科技工作者,和有志于航天科技发展的青年学子。《朗读者》第三季以“我们可以改变世界吗?”这一命题开篇,接下来还会有“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等12个命题,在这12场开放式讨论中,不设标准答案,只为帮大家找到更多种人生的可能。

谈及《朗读者》第三季归来的动力,节目制作人、总导演兼主持人董卿表示,她发现很多人一直抱着期待在等,特别是经过了不同寻常的20_年,大家对自己、对生命、对未来都产生了许多感悟、思考及期待,而《朗读者》是一个很好的交流载体,大家可以通过这面镜子,反观自身,汲取力量,找到答案。如此说前两季《朗读者》重在将动人心魄的“文学之光”打在人们的头顶,那么全新开播的第三季,将引领观众开启12场关于内心和远方的“时空恳谈”。

作为一档“星光璀璨”的文化节目,《朗读者》不仅集结了一大批文学巨匠,更汇聚了众多来自科技、医疗、教育、体坛、艺术等各大领域的代表性人物。《朗读者》第三季“去光环”化的嘉宾阵容,更质朴独特。在嘉宾的选取上,保持人文性的同时也更突显出社会性和新闻性。此外,为丰富朗读形态,今年,《朗读者》加入了户外拍摄,这些“场景化”朗读嘉宾在完全生活化的环境中,和董卿倾心交流他们的故事,并让朗读之声传遍山川大地。

节目第一期以致敬“北斗人”开篇,打开了这一季《朗读者》大门的首位嘉宾,正是北斗导航系统副总设计师杨元喜。同时出现在第一期节目中的还有刚刚在东京残奥会夺金的田径运动员刘翠青、领跑员徐冬林。在隔离期间的他们通过连线的方式出现在节目中,他们用最质朴的方式分享了训练和比赛背后的故事。“当看到千千万万的人们在那么真诚地讲述,在那么投入地朗读,你就会更加觉得,人间应该到处都有朗读的声音”,董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