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的心得体会参考7篇

时间:2023-09-17 作者:Gourmand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所处环境的观察和理解,有助于适应变化,什么时候你会有一些想要和我们分享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写读后感的心得体会参考7篇,供大家参考。

写读后感的心得体会参考7篇

写读后感的心得体会篇1

在读《依法治国》时,心中顿时涌起无数感慨,对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其中一个话题——依法治国,从你我做起。

这个话题中,我最敬佩曹辉,杨光雨,吴松建这三人。他们仅是五年级的小学生,但心中存的法律道德远比许多成年人更广泛。他们不会因为自己的利益而将钱包里的钱占为己有,反而发扬了自己的文明善举,成为了我们心目中的榜样,行为上的模范。

记得我五年级的时候,也发生过这样类似的事情,而我的举动却与他们是完全不一样的。那天我正走在步行街上,一个在阳光下发着光的物体吸引了我的视线。捡起一看——手机!还是苹果牌的!如果拿到学校里就能跟同学炫耀一番啦!我边想着,边小心翼翼地往四周瞄了一圈。确定没人后,我把捏在手中的手机放进口袋。

刚要把它收为己用,但我万万没想到,半路竟杀出个程咬金!那是一个皮肤黑黝黝的中年妇女,她朝我走过来。我顿时有些忐忑不安,她会不会直接把我抓到警察局里去?会不会说我是小偷?

但她只是冲我莞尔一笑,露出的牙齿在黑皮肤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洁白。她说:“小朋友,要学会拾金不昧哦!”听了这话,我脸上一热,低下头,不知所措起来。中年妇女看得出我尴尬,伸出手说:“没关系,手机给我!”我掏出手机,毫不犹豫地给了她。当时我没有想那么多,只知道她是个好人,或许这就是法律让人与人之间产生了无条件的信任。只见她接过手机,跑向不远处的巡警局……

我们生活中就应该有这样的人,有这样心中存着法律道德的人。不能随意就将别人的遗失物占为己有,应当返还权利人,这不仅是做人诚信的标杆,道德的底线,还是法律的约束。

写读后感的心得体会篇2

本周,我们学习了课文《莫泊桑拜师》。周末,我寻来莫泊桑赫赫有名的作品——《项链》,准备好好读一读。

?项链》虽为短篇小说,却也有足足五千七百字还不止,需耐下心,耐下性地读。

?项链》写的是教育部职员骆尔塞的妻子马蒂尔德,她为了参加教育部部长举办的晚会,把丈夫准备买鸟枪的四百法郎拿去买了华丽的礼服,又向朋友借来一串项链。一番打扮过后,整体外观十分出众的她,在舞会中出尽风头,尽兴而归。回家后,她发现项链不见了,夫妇俩大为惊骇,在寻遍无着的情况下只好赔偿。最后,他们买了一条价值三万六千法郎的一模一样的项链还给了朋友。而这对夫妻为了买这条项链,四处借钱,在之后的十年中辛苦挣钱,才终于还清债务!这篇文章的高潮其实是在最后。

十年后的一天,马蒂尔德碰见朋友,闲聊中,她得知其实先前朋友借给她的项链竟是件赝品!定定心心地,我把这篇文章读完了,但却没有想到,最后的结局怎么可以这么悬乎?这篇文章,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不可思议的!命运,以捉弄人为乐;生活,无不变幻莫测!一串项链使她平步青云,也断送了她的一生。读完这个有些荒唐的故事,我一直在想:这一切的造成,究竟是命运,还是当初晚会前的虚荣心?

我仔细推敲:也许,马蒂尔德没有用虚伪夺得奢华。她对待晚会十分严谨,恪守着做人的原则,维护着自己的尊严!生活中,总会有许许多多的无奈,特别是,对于她这种无权无势、无金无钱的小妇人来说。面对未知的一切,马蒂尔德悄然坚定地选择了布满荆棘的一条路。她走过风,走过雨,走过昨天,走过今天,走过明天,她变了!

贫穷生活的磨练,改变的不仅是她曾经美貌的容貌,更是曾经满满幻想的精神!艰辛的劳动和生活,把她不切实际的幻想,从高高在上的云端拉回到切切实实的地面。马蒂尔德这一辈子,虽不幸,虽不易,却充实,却奋斗着!是残酷的事实让她从梦中彻底清醒过来!整篇小说让我懂得了太多太多,但让我明白得最彻底、记住得最深刻的道理就是:生活不是云里雾里的幻想,更多的是脚踏实地地一步步走过!

写读后感的心得体会篇3

?中国民间故事》是由56个民间传统故事组成的一本书。其中,耳熟能详的有:孟姜女、嫦娥奔月、日月潭、献桃祝寿、太阳的回答、苏东坡画扇……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就是《金乌鸦》,这篇故事主要讲的资料就是:从前,一个村子里住着穷寡妇和她的女儿,她们虽然很穷,可是很善良。一天,小女孩正在帮他妈妈晒米,飞来了一只金色羽毛的鸟,金乌鸦把米都吃光了。乌鸦说会给她必须的补偿的。过了一会儿,金乌鸦便把小女孩带到一棵大树下,问她是要金、银、铜哪个梯子上去,小女孩选了铜的,但乌鸦却给了她金的。后面乌鸦依旧这么问着,小女孩也一向回答最普通的那个。可是最终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村子里还住着一对贪婪的母女,她们也按照这样的过程做了一遍,只是她每次选的都是最华丽的那个,但最终却没有得到好处,反而得到了她们应得的报应

这则故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以两个小女孩的经历为主线,两人性格不一样,所受到的待遇也天差地别,比较十分的鲜明。两个小女孩的不一样结局阐明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

民间故事的资料,虽有不一样程度的幻想成分,但都着眼于现实生活,其主题、主角与主要情节都贴合故事传播时的生活逻辑。从神话、传说到动物故事、生活故事、笑话,其资料和艺术手法的幻想性依次减弱,现实性依次增强。每个人都要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点点滴滴都有可能成为之后的经典!

读了这本书,我不仅读懂了故事,了解了故事里的人物,我还获得了很多道理。

写读后感的心得体会篇4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祥子来到城市,渴望以自己诚实的劳动,创造生活。他怀着买车的信念,拼命的赚钱,就像是一个旋转的小陀螺。终于,祥子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车,那辆车对于祥子来说,不知道是他磨破了多少双鞋换来的。可是命运捉弄人,车接二连三的被人夺走,祥子的梦想之火一次次的熄灭。但祥子仍然不肯放弃,不断的振作起来,再度奋斗。在此,我不由地感动和怜悯了,对祥子那坚持不懈,为梦想而拼搏的那股韧劲而感动;对祥子被悲惨的命运所折磨,而只能无奈地沮丧和失望感到怜悯。这教育了我:要坚强的面对困难,失败了靠自己站起。

之后在从与虎妞的结合到虎妞最终死去的期间,使祥子的心灵深受打击。最终车卖了,虎妞死了,一切都化为了乌有,又如同刚开始般。一切的一切像用橡皮擦擦笔痕般,将一切都挥发了,只留下几条深深的印痕。而在祥子心中,深深的印痕却永远烙下了。祥子从此对世界充满了敌意,开始报复身边的所有人。从前讲义气的祥子,如今却开始欺骗自己的朋友、利用他们,把他们的一切都骗抢过来。他变得奸诈,甚至无耻。简直变了一个人,偷抢拐骗,只要能拿到钱,他什么都做得出。看了这些,我心头不禁得发酸、失望,还带着丝丝怒火。失望的是祥子没有坚持下去,最终被黑暗吞噬;愤怒的是以前那个老实憨厚的祥子如今却做尽了一切伤天害理的事,他自己却还是毫无悔意。

祥子的悲剧,是他所置身的社会生活环境的产物。在黑暗的社会中,人类的力量实在太渺小了。祥子多次想要凭自己来打败命运,可是最后呢,却使身心又一次的伤痕累累。祥子在一次次的痛苦中挣扎,越陷越深,他渐渐的被黑暗所扭曲、吞噬。以前有抱负且满是骨气的祥子,现在只有对钱的贪念而已。在社会的黑暗与金钱的诱惑下,祥子没有了骨气。“钱会把人引进恶劣的社会中去,把高尚的理想撇开,而甘心走入地狱中去。”的确,祥子为了“生命”来争取钱,而“生命”和“理想”中他选择了“生命”,因为只有“生命”才是穷人唯一可以选择的东西。那时穷人的命也许就像是枣核儿两尖头--幼小的时候能不饿死,万幸;到老了能不饿死,很难。这时,才真正体会到:人的命运不完全由自己掌控。故事主人公祥子以坚韧的性格和执著的态度与生活展开搏斗,可最终,命运仍不费吹灰之力的摧残了祥子。

写读后感的心得体会篇5

当我双手合十读着《格列佛游记》的时候,我的心似乎也随格列佛飘向那遥远的印度洋……

?格列佛游记》是由英国作家斯威夫特写的,这本小说用辛辣的讽刺与幽默,天马行空的想象描写了一个热爱航海的外科医生——格列佛。

格列佛,一位平凡的外科医生,他远渡重洋,周游列国,有着不平凡而又离奇的经历:在小人国,他成了力大无穷的巨人;在巨人国,他成了巨人们的玩物与摇钱树;在飞岛国,他是外来的客人;而在马国,他又成了卑微的“野胡”格列佛。在这些神秘离奇的游历中,他也结识了不少好友:在小人国,他认识了团结友爱的小人们和小人国国王;在巨人国,他认识了热爱和平的巨人国国王;在飞岛国,他认识了善良的孟诺迪;在马国,他认识了和蔼的马主人……格列佛的生活是充满了冒险与挑战,尽管命运对他很冷酷,可他还是挑起了命运的重担,并坦然面对它们。

虽然我们的生活不像格列佛那样充满离奇,但我们依旧要坚强。就拿我自己经历来说:在一次学校跑步比赛上,我开始一直冲在前面,可后来,我被绊倒,摔破了腿,鲜血直流。我努力地站起来,可是伤口太痛,眼看对手就要追上来了,我想起了格列佛。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忍住疼痛,坚持着继续跑下去,最后虽然只得到第二名,但我依然很开心。

我们一定要向格列佛学习,学习他坚韧不拔、坦然面对一切的品质。阳光总在风雨后,生活,是如此多娇!

写读后感的心得体会篇6

有一本书,它能让你在短短三十分钟内了解中华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它就是《中国民间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中收录了大大小小三十七篇民间故事。每篇民间故事都包含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字里行间中也充满了华夏儿女对美好未来的幻想。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三兄弟牵金牛》了。三个兄弟想要去牵一头金水牛,这头金水牛要三个人“一条心”才能牵走。他们分配好工作把牛牵上路后,却都认为自己功劳大,分的金子理应更多。这时,金水牛逃走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干事情要一条心,如果动了歪心思,那一切都白费。

想起有一次,我们打篮球,看见对方个个身材矮小,自认为一定不会输。但比赛一开始,我们就手忙脚乱了起来。对方这些“小矮子”们的配合十分完美,只要手捧篮球的那个人面前有人防守,就会马上把球传给别人,决不动一点歪心思。而我们队呢?人人都想着自己出风头,就算被对面五个人围住了也不把球传给队友,而是想着自己像闪电一样冲出去,来一个帅气的投篮。可是无一例外——都失败了。想到这里,我不禁脸上泛红。

这本书里还有很多好看的故事。《牛郎织女》啦,《金雀与树仙》啦,《孟子》啦……这些有趣的故事都等着你去品读、分享。

?中国民间故事》饱含着中华儿女美好的感情,是一本不能不读的好书!

写读后感的心得体会篇7

苏霍姆林斯基在《关于和谐的教育的一些想法》中指出:所谓和谐的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本质的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意志力、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和创造中,以及在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中的表现和显示。

我们一直以来都形成了一种习惯,一种观点:一个人如果是得了好的成绩,好的评分,那他就认定是好人,如果得了糟糕的成绩,那他就毫无出息了……这是多大的错误啊?!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怎样做人,怎样热爱劳动。苏大师给我们提出了“和谐教育”这一概念。告诉我们要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我想也可以这样理解:首先要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其次是使学生在全面发展基础上具有特长。我们要让学生知道——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但我们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更是不可少的。

我们应该发挥自己的特长,充分地表现自己,从而得到全面的发展。教育者则应该遵循学生的“个性”发展,从多角度、多方位去评价学生,挖掘学生潜力,帮忙他们全面地发展。

使每一个学生在从学校毕业的时候都能带走渴求知识的火花,并使它终生不熄地燃烧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