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心得体会8篇

时间:2023-10-04 作者:lcbkmm

写心得体会是当下的社会中我们应该掌握的一种写作技能,没有一个积极的观点表达,就无法将心得写得更有价值,团团范文网 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党员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心得体会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党员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心得体会8篇

党员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心得体会篇1

常服“批评与自我批评”这味良药

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第二批主题教育单位基层党组织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和开展民主评议党员的通知》,并要求第二批主题教育单位抓好贯彻落实,扎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入检视问题,积极整改落实。“良药苦口利于病”,“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主题教育的一味良药,只有经常服用这一味灵丹妙药,才能帮助党员干部实现“补气养血”“排毒祛邪”的功效。

批评要立足一个“深”字,由表及里、触及病根,解决“隔靴搔痒”的问题。批评,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党员干部要自觉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彻底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在组织生活会上,批评与自我批评要紧扣主题、抓住重点、切中要害,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确保每位党员干部在思想和灵魂上受到触动。“党内生活松一寸,党员队伍就散一尺”,专题组织生活会上,批评要结合个人特点、自身实际,就事论事、由表及里、由外到内,深入开展批评,真正检视问题,分析问题原因,不断涤荡尘埃、消灭病菌,进一步解决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化、进取精神退化、工作推进虚化、履职能力弱化、生活追求腐化等突出问题,给党员干部戴上“紧箍咒”,系上“安全绳”。

批评要讲究一个“严”字,荷枪实弹、亮短揭丑,解决“敷衍塞责”的问题。现在,部分单位开组织生活会,对上级放“礼炮”,对同级放“哑炮”,对自己放“空炮”,最后你好、我好、大家好。一团和气、好好先生,这不是团结,而是涣散,更是一种麻痹。一个经不起批评、不愿接受批评、害怕批评的干部不可能成长为党和人民的好干部。因此,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时,要甩开膀子、举起刀子、划开口子、割下病灶,杜绝敷衍了事、马马虎虎、得过且过的问题,避免组织生活会走过场、批评沦为演戏等现象。同时,批评要点准穴位、戳到筋骨、开出辣味,真正起到脸上火辣辣、心里热乎乎的功效,确保党员干部真正经历政治上的锤炼、思想上的洗礼、灵魂上的触动。

批评要突出一个“实”字,出于公心、真心实意,解决“感情疏远”的问题。批评主要是针对思想上、工作上、作风上的缺点和不足开展的,在批评中不能搞人身攻击,不能随便扣帽子,不能一棍子把人打死。因此,组织生活会上,党员干部要推心置腹地沟通、诚心实意地交流、敞开心扉地剖析,在批评中不带任何偏见、不掺任何私心、不夹任何私欲,真正批出质量、批出信任、批出友谊、批出效果。因此,党员干部在开展批评时,要坚持党性原则,排除私心杂念,要有“闻过则喜、改过迁善”的胸怀和“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大度,赢得同事之间的信赖和尊重,学会在批评中汲取政治营养和水分,真正达到“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

党员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心得体会篇2

让批评在组织生活会上成为“主角”

近日,根据《关于第二批主题教育单位基层党组织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和开展民主评议党员的通知》的要求,各基层党组织都在紧张有序地推进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的工作。专题组织生活会是一项党内重要政治生活,是对每一名党员党性的体检考验,有严格的程序要求,主要包括会前谈心谈话、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评议等。每个环节都有具体的内容要求,比如谈心谈话中有必谈项、必谈人;民主评议时要注重民主与集中。笔者认为,批评环节是否成为“主角”是衡量组织生活会成效的重要内容,更是主题教育成果的充分体现。

批评成“主角”关键要坚持头雁领头。正如大海航行靠舵手一般,组织生活会也要有坚强的舵手掌控全局。基层党组织书记是支部的灵魂人物,书记的作用是否发挥直接影响了支部各项工作的推进。一些地方的基层书记对组织生活会不够重视,认为这只是简单的党务工作,直接交给党务干部来准备,自己连最基本的流程、要求都不清楚,导致组织生活会全程平淡,没有产生胡扯衣袖、相互提醒、共同提高的效果。因此,书记作为“领头雁”要全程参与组织生活会,尤其对方案的制定,具体要求的落实都要亲力亲为。同时在组织生活会上,“领头雁”要带头放下架子,带头勇于向自己开炮,善于向同志们推心置腹、交换意见。

批评成“主角”关键要坚持实事求是。毛主席曾说过,“我们共产党人是革命者,但不是神仙。我们也吃五谷杂粮,也会犯错误。我们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犯了错误就检讨,就立即改正。”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作风、党的作风、无产阶级的作风,能不能做到实事求是,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和事业。但是,现实中,往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确是难于登天。一些党员在面对自身存在问题时,有时视而不见,有时遮遮掩掩,有时回避主观原因,不接受批评又缺乏反省。在专题组织生活会上,每一名党员都要解开思想上的疙瘩,消除思想上的病态,以推陈出新的态度,祛除污垢,吸纳新东西,让党员思想更有生命力。

批评成“主角”关键要坚持严督实导。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的文件中明确要求上级党员领导干部要主动参加所在党支部的专题组织生活会,并至少参加和指导一个下级党支部的专题组织生活会进行点评。领导参加督导下级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会能让基层更加重视、更加规范每一项工作,通过现场的点评,让支部组织生活会更有方向和目标。同时,督导中要更加突出全程跟踪,对基层支部的组织生活会从筹备到组织到落实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严密的指导和监督,切实提高质量和成效。

党员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心得体会篇3

敢于自我革命 初心坚定如磐

近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英文版出版发行,在党员干部中掀起一股学习热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最后一个专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中的九篇文章,醍醐灌顶,发人深省。“君子检身,常若有过”,党员干部要敢于自我革命,常常擦拭初心,自省自警,破除“心中贼”,让初心熠熠生辉。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从嘉兴南湖一艘摇曳的红船出发,99年来,我们党总能突破一个个艰难险阻,于绝境中创生机,从胜利走向胜利,秘诀就在于我们党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面对存在的问题,勇于自我革命,永葆党的先进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重拳出击,打虎拍蝇,反腐败斗争从未停步。翻看2017年至2019年的反腐败成绩单,查处了许多的中管干部、国企和金融单位干部、省管干部、基层干部等,反腐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这份成绩正是我们党敢于刀刃向内,勇于刮骨疗毒的体现。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也将紧紧依靠人民走向辉煌。这份“鱼水情”要经得起时代考验,关键在于党员干部要守好初心使命,将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但有少数党员干部,在工作生活中没有经受住考验,所作所为让初心蒙尘。在《国家监察》专题片中,我们看到安徽阜阳“刷白墙”事件、“吃不好、睡不好,觉得自己跑不了”的艾文礼权钱交易受贿案……这部分党员干部辜负了党和人民的期盼,没有时刻对标对表检视问题,叩问初心,才让“歪风邪气”有机可趁。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心中贼”再难破,党员干部也必须拿出自我革命精神,刀刃向内,刮骨疗毒、去腐生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自我革命,需要勇气和决心,但这种自我革命是值得的,也是必须的,唯有如此才能让党性更加纯洁,初心更加坚定。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加强思想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学、持续学,以理论知识补足精神钙,筑牢压舱石;“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计较个人得失,清白做官,明白做事;“吾日三省吾身”,要常常自省自警,理论学习是否“囫囵吞枣”、与人交往是否干净清白、干事创业是否尽力尽心尽责;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对照问题检视存在的不足,绝不“讳疾忌医”,只有找准问题才能“对症下药”。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以自我革命精神破除“心中贼”,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就是给初心加入“保鲜剂”,让初心一辈子都不“变质”。党员干部始终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初心使命和担当奉献为人民干实事、谋幸福,就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团结一往无前的磅礴力量。

党员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心得体会篇4

认真打好批评“主动战”

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第二批主题教育单位基层党组织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和开展民主评议党员的通知》,要求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锐利武器。假设相互批评是一场“战斗”,应提前做好“战备”,确保弹无虚发、百发百中。

要善做“侦察兵”。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帮助身边同事找准短板、纠正错误、改正缺点,及时有效消除思想污垢,是开展相互批评的应有之义。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之前,未雨绸缪,善于做“侦察兵”,主动走进对方,面对面谈心谈话,心连心坦诚交流,严防谈话内容浮于表面、谈话过程流于形式、谈话结果千人一面。通过推心置腹的谈话交流,全面了解掌握被谈对象的缺点、差距和不足。根据被谈对象的岗位职责、个性特点、工作得失等,为同事“定好位”“画准像”。从而为后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精准发力、有效提醒。

要细查“弹药库”。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战斗”打响之前,要深入自己的“弹药库”检查装备。倘若发现“过期弹”,或者“燃料准备不足”,或者“刺刀未开刃”,那就得立即纠正补充。否则,将可能使批评的“利刃”失去应有的锋芒,以致在批评中“放空炮”“打哑炮”,甚至出现“乱开炮”“放礼炮”等严重失误现象,那就很尴尬了。因而,要严把相互批评“弹药库”的质量关,确保带有“辣味”“火药味”。坚决摒弃私心杂念,坚决克服“恐惧”心理,坚决防止跑偏走样、失焦离题,当诤友、讲诤言,让专题组织生活会保持应有的本色。

要调好“瞄准仪”。打鼓打到点子上、批评点到穴位上。为此,要根据“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着眼于帮助同志、增进团结、推动工作。对同事拟开展的批评内容,结合谈心谈话和平时掌握的情况,树立靶向思维,预先进行认真的修改完善。做到有什么问题说什么问题,有多少条说多少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稳准狠地直言其过、直点要害。既不拐弯抹角,也不隔靴搔痒,一是一、二是二,“瞄准”问题,一针见血地予以指出。坚决剥去“糖衣”,直截了当指出问题所在,见人见事见思想,确保直指病灶、点准穴位。

要敢于“亮利器”。以往,有的同志在开展批评时心存芥蒂、顾虑重重,“批评领导怕位子不保、批评同级怕面子受伤、批评下级怕选票丢掉、批评自己怕被辫子被抓”,导致批评“一团和气”。所以,在相互批评中,要敢于“唱黑脸”,以严字磨锐利器。敢于亮出批评的利器,高标准严要求揭短亮丑,一针见血戳痛处,有的放矢指不足。该批评的大胆批评,该得罪人时敢于得罪人,实事求是指出问题,切实把专题组织生活会开成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一次政治体检,实现“红红脸、冒冒汗、排排毒”的效果,进而增强政治免疫力。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广大党员应自觉在批评声中“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实现“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推动开出高质量的专题组织生活会。

党员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心得体会篇5

批评和自我批评切莫“假唱”

批评和自我批评,历来是我们党解决自身矛盾和问题,实现“惩前”与“毖后”、“治病”与“救人”的一大利器。高质量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需要用真、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锐利武器。

然而,现实中还存在一些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假唱”现象,如有的找问题触及不深,避重就轻,避实就虚,不“照镜子”“照面子”,不“照短处”“照长处”,甚至上网“复制粘贴”批评意见,有如假枪不装真子弹;有的多谈成绩少谈问题,提出批评不痛不痒,缺少锋芒,导致“辣味”变“甜味”,“利器”变“钝器”,有如假药没有药性;有的对问题遮遮掩掩,“束之高阁”,放任自流,有如“冒牌大夫”“坐诊不把脉”,等等。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一剂良药,其贵在“真”、难在“真”、成在“真”。只有动真碰硬,敢于亮剑,才能去假存真,去疴除弊,达到“体检治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望闻问切,“真查真找”才发现“真病灶”。古人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又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有问题、弱项和短板不可怕,可怕的是对问题视而不见、充耳不闻。遮丑护短、袒护包庇,小问题就会变成大问题;讳疾忌医、久病不治,小管涌就会沦为大塌方。因此,要以对组织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同志负责的态度就存在的具体问题、差距和不足进行全面“扫描”、仔细“探视”,通过谈心谈话、随机走访、相互提醒、征求意见等方式进行“望闻问切”,切实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真正“鞭挞入里挖病灶,抽丝剥茧找病因”,把真问题找出来、亮出来、晒出来,才能“定好位”“画准像”,为正确剖析自身、准确评析他人夯实基础、提供借鉴。

对症下药,“真心真意”才听到“真声音”。俗话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良药苦口”,那是因为药“用好了、用对了”,利于病;“忠言逆耳”,那是因为“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利于行。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核心在正气、关键在公心。自我批评,要开门见山,直击“痛点”,“见人见事见思想,有苦有咸有辣味”,切不可虚张声势,隐着藏着。批评同志,要态度诚恳,情真意切,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该“辣”就“辣”,该“利”就“利”,切不可搞“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思想按摩”,也不要落入“春风拂面白云飘”的“温柔陷阱”。当然,相互批评也不能从个人恩怨、得失、利害、亲疏出发看事待人,如果乱“抓辫子”、乱“戴帽子”、乱“打棍子”,就不是治病的“利器”,而是伤人的“凶器”了。对待各种批评意见,要视之为关心、爱护、帮助和勉励,以“闻过则喜、从善如流”的态度真心欢迎、虚心接受,不可“左耳进右耳出”,不可“爆炒鹅卵石——油盐不进”,唯有如此,方能知不足、正衣冠,“红脸出汗”“排毒祛病”。

刀刃向内,“真刀真枪”才取得“真成效”。“人患不知其过,既知之,不能改,是无勇也。”针对查找剖析出来的问题,不可“见风就散”,不可“置若罔闻”,要拿出刀刃向内的勇气,即知即改、真实整改,确保专题组织生活会取得实效。要以问题为导向,把“改”字贯穿始终,提出的整改方向要“对”,列出的整改清单要“实”,制定的整改措施要“细”,明确的整改时限要“严”,“真刀真枪”逐件落实、“真材实料”逐项销号,切不可“纸上整改”“表面整改”“虚假整改”。要接受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推动整改落实到位,以新变化、新发展、新气象兑现承诺、取信于民,以“蜕皮重生”的方式焕发活力、永葆生机。

党员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心得体会篇6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真”“诚”“实”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从长期革命斗争中总结出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法宝,也是新时期下消除分歧、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于建强党支部,打造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一些地方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时,仍存在“好人主义”思想,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自己怕丢面子、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得罪人;或者批评内容不严不实,扯住捕风捉影的事情乱讲一气、无事生非。导致党的政治生活逐渐形式化、庸俗化,党的凝聚力、战斗力遭到削弱,党的执政形象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更要突出“真”“诚”“实”。

批评要“真”,敢于逗真碰硬。避重就轻、隔靴搔痒式的批评是发现不了真问题的。古人说,“取法乎上者得其中,取法乎中者得其下。”如果在开始找问题时都不能严格标准,那解决问题时又何谈达到好的成效。开展批评要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目的,要找准问题的思想根源,深入灵魂、鞭辟入里地对存在问题进行深刻剖析,将不痛不痒、麻木不仁的陋象转变为咬耳扯袖、红脸出汗的常态。对于问题不大的同志,要充分借助批评的机会进行劝诫,及早帮助他们重塑形象;对于存在问题较严重的同志,更要加强督促指导,以刮骨疗伤的决心帮助他们剜去顽疾、改过自新。

批评要“诚”,做到以诚相待。毛泽东同志说过,“批评的过程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通过批评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达到新的团结”。从这点来看,为同志指出问题还需要避讳什么呢?就是应当站在公道正派、客观全面的角度,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将问题摆在台面上,让大家一起综合分析、指点迷津,帮助纠正缺点、改进不足,起到关心关爱、促进提升的作用。批评的同志要做到知无不言、开诚布公,接受批评的同志也要态度诚恳、虚心接受。要知道,人的眼睛都是长在前面的,自身问题还是旁观者更清楚,就算批评过了头,也要引起反思和重视,做到闻之者足以戒。

批评要“实”,保持切实中肯。“讲实话、干实事”的严实作风在哪里都是适用的,开展批评也同样如此。捕风捉影、道听途说的事情不能作为批评的依据,牵强附会、无中生有的事情更不能乱讲。要按照用事实说话的原则,有一说一、实事求是,让批评切到实处,让被批评的同志中肯接受。批评过程中既要点实问题,做到有的放矢,也要指出整改方向,想实招、出实谋、划实策,帮助整改落实到位。通过这样的自身建设,才能保持“流水不腐”“常掸灰尘”的干净状态,才能不断增强党的战斗力,永葆党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党员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心得体会篇7

善用“自我找茬”之利刃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找茬”,顾名思义就是吹毛求疵地进行挑剔和批评,乍一看以为是贬义词,其实不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找茬即在鸡蛋里挑骨头,用放大镜找问题,抠细节,找毛病,从而做到防微杜渐,这既是一种严谨的作风,也是一种务实的精神。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我们的很多工作都面临着新的要求。想要与时俱进,一方面需要认真对标找差,找准短板、精准补齐,通过努力向先进学习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找茬和自我批评,勤于自省,通过总结得失、积累经验来不断提升自己。

勇于自我找茬、敢于找茬。解放思想束缚,摆正心理态度,树立给自己找茬即为诊断,给自己找事即为磨练,给自己剖析即为知己,给自己嘲笑即为激励的思想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工作中要有一点“辣味”,这就要求我们工作中要敢于找茬,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同志仗义执言,摒弃视而不见的“老好人”思想和轻描淡写的“和稀泥”态度,将问题摆出来,直击痛点,明白自己的短板,认识到自身的问题。虽然红红脸、出出汗会略显“尴尬”,但“尴尬”后的进步和提升却是长效的。

善于自我找茬、合理找茬。找茬并非是为了鸡毛蒜皮之琐事而庸人自扰,而是要紧密联系工作中的实际情况,着眼于工作发展的未来方向,从而暴露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对标先进,借鉴其他先进模式和宝贵经验,全面细致地找出客观且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点,组织大家带着问题讨论,迎着问题求解,才能不断地化不足为成长,变缺失为经验。

勤于自我找茬、有茬必改。道虽学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活动实不实,关键还是要看成效,自我找茬的目的在于优化缺失、积累经验和完善提升,以便后期能够更好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并非形式化地为了找茬而找茬,因此要一切以结果为导向,将找茬工作落到实处,有的放矢、取得实效。通过制定考核激励机制等方式,使其常规化、常态化、制度化,形成完整的闭环和反馈,及时将活动中形成的新思考、新见解、新举措转化为推动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不断发扬实干精神,以更高的目标要求自己,保证工作质量,完善管理水平。

论语有云:“吾日三省吾身”,只有将敢于自我找茬、善于自我找茬、有茬必改深入落实到位、根植人心,让大家在争论思考中辨别和发现问题,在深学践悟中研究和剖析问题,在严格落实中整改和解决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出“自我找茬”这把利刃的作用。

党员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心得体会篇8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先进纯洁的密码钥匙。毛泽东同志就说过“有了错误,一定要作自我批评,要让人家讲话,让人批评”,邓小平也强调过“不搞批评和自我批评一定不行,批评的武器一定不能丢”。可以说,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一种力量、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责任,能让党员干部匡误祛缪、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分辨是非、激浊扬清,从而达到统一意志、集中思想、增强精神、团结协作的效应。

古人云,“取法乎上者得其中,取法乎中者得其下”。一个目标设立很高,结果也只能差强人意;一个目标设立一般,其成就会很小、甚至不合格。批评与自我批评也是如此,一旦标准不严、要求不高,不敢拿刀子给自己刮骨,停在皮毛之处“抓虱子”;不会向其他同志开炮,隔靴搔痒、避重就轻,就不可能把问题抓出来,更不可能有红红脸、出出汗的“辣感”,也自然失去了洗洗澡、治治病的作用与意义。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行为操守与品格涵养的映照。如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正是反求诸己、叩问身修的自我批评;再如陆九渊“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传递不惧他人批评与指责的开阔胸襟。于党员干部而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思想上、精神上、作风上、工作上等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拥有检视自我、以人为镜的价值追求,才可不断锐变革新、净化提升。

“观于明镜,则瑕疵不滞于躯;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自我批评,给自己问诊把脉,“了解自己的人是自己”,从内而外来一次“打扫除尘”;批评,一方面坦荡直率吐真言,就其他同志的长短、优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替他人“搓背挑刺”,另一方面带着一颗敬畏心,敞开心扉纳箴言,让他人站在第三者维度给自己画张“反面相”。有道是,“批评我们,就是帮助革命”。批评与自我批评相互促进、彼此融合,实现共同提高、团结聚力目标。

现实工作中,不乏少数批评与自我批评存在不自觉问题。比如有的不走深,害怕把自己亮出来、摆出去、晒开来,往往说些“不够”“不足”“有待加强”“须进一步完善”等模棱两可的话,浅尝辄止、点到即可,究竟哪里不够、有多少不足、要加强多少、要怎么完善却闭口不谈;再如有的不走心,瞻前顾后、思虑左右,把批评与自我批评当成“要我批评”,于是向历年讲稿和网上材料找答案,导致批评自己和批评他人“年年岁岁花相似”;又如有的不走实,私心过重、放不下包袱,批评他人以亲疏远近为原则,“关系好”的拐弯抹角、面贬实褒,“合不来”的趁机打压、一无是处,等等。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内生活的重要形式,应充盈绿色与生态、风正与气清。唯有让批评与自我批评成为自觉的吐露,凭着党心、本色、作风侃侃而谈,以对同志和事业负责的态度,摒弃小九九、小算盘,不怕“卖丑出洋相”、不恐得罪人“穿小鞋”,方能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当然,“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批评与自我批评之口能够“口无遮拦”,关键也得有“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谛听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