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弟子规心得体会6篇

时间:2022-12-11 作者:Brave

优秀的体会是能够记录我们当时的感受,并且帮助我们反思,“心得体会”是一种日常应用文体,以下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践行弟子规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践行弟子规心得体会6篇

践行弟子规心得体会篇1

转眼间,儿子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我在这一年目睹了儿子的变化,心里非常欣喜。这其中很大的功劳得益于《弟子规》。儿子一节一节地学习《弟子规》,看做人应该遵守哪些规矩,然后践行,用这些来规范约束我们的行为。

儿子小时候一个人在老家和爷爷、奶奶过,被老人宠着护着,俨然一个小王子。孩子养成了动不动就对老人和家长发脾气的不良习惯,稍不如意就撒泼打滚。自从学了《弟子规》后,我便以“尊长前,声要低”适时提醒儿子,没多久儿子对老人使性子、发脾气的坏毛病就有了改变,我及时表扬了他,让他坚持下去,不致出现反复。

由于从小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只能一个个地改。记得儿子刚入学时,由于部队离学校远,很早就要起床往学校赶。为了按时起床,先是用闹钟叫,可是,因为有提前量,儿子认为还不够晚,迷迷糊糊醒来后,一看还不晚,又呼呼睡去。为此,为了赶部队的班车,老是在路上跑来跑去,有一次甚至没赶上,只好让他妈妈请假专门去送他上学。后来,他奶奶早起按时叫醒孙子,可看到孙子叫醒后一副困倦的睡态,又不忍心将他硬拉起来。后来学了《弟子规》后,这个难题便迎刃而解了。偶尔闹钟响过还没起床,到他床头开始诵读“朝起早,父母呼,应勿缓”。儿子一听到,一下子就坐起来穿衣服了。

以前儿子对自己的东西经常乱丢乱放,现在一做完作业,第一件事就是把书包整理好,红领巾整整齐齐地叠好,放在桌子上,把自己的东西整齐地放好,以便第二天上学不忙乱在。现在一起出门时,儿子还老是提醒我们别忘了带手机钥匙,这正是“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的功劳。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刚刚学完这一段,儿子就明显的改变了挑食的坏毛病,以前吃饭挑三拣四的身体瘦弱多病,慢慢的,不仅长胖了,还长壮了,亲戚们还问是不是吃了什么偏方呢,看来《弟子规》就是偏方。

每当儿子淘气不听话,我就用“父母教,须敬听”来教育,小家伙也就极不情愿地按着要求去做了。走在路上看到长辈邻居也不打招呼,就说“路遇长,疾趋揖”,儿子碰到人也能热情地打招呼了。有时为了应酬,在单位有时要陪人喝酒,到了深夜才回家,儿子就用“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还告诉我喝酒对身体不好。听了之后,我以后也注意早点回家,少喝酒了。

儿子读了《弟子规》后的成长故事还有很多,《弟子规》就像指路明灯一样指引着儿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教导着他如何做事、如何做人。儿子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也让我们耳濡目染、受益匪浅,让我们的灵魂又接受了一次洗礼。

希望大家都来学习和力行《弟子规》,美化我们的心灵,美化我们的社会。

践行弟子规心得体会篇2

我小时候没读过《弟子规》,虽然也懂些孝道之类,却面窄识浅,更无法上升到一定的思想高度,也就没有形成良好的个人修养。自从学校组织孩子们学习《弟子规》,我也有机会跟着儿子从头到尾通学了一遍,我才发现,《弟子规》确实是先辈们留给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虽然它只有一千零八十个字,却凝聚着儒家千年流传下来的处 世哲学与诸多的生存智慧。《弟子规》给了我很多触动,《弟子规》让我和儿子一起重新成长,《弟子规》让我做了一回“有修养的人”。

其实,学校刚开始让孩子们背《弟子规》的时候,我以为只是为了锻炼和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后来,在孩子读译文的时候我却被其中的道理和感悟深深的吸引了,这其中的寓意和指导方向不正是我天天思考的如何培养孩子正确成长的育儿经吗!。尤其是里面三字押韵的节奏,更加让人明了易懂又清晰好记。那一个个催人警醒的小故事,那一句句谙世谨身的警句忠言,让我流连忘返,感受颇多。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刚刚学完这一段,孩子就明显的改变了挑食的坏毛病,以前吃饭挑三拣四的身体瘦弱多病,慢慢的,不仅长胖了,还长壮了,亲戚们还问是不是吃了什么偏方呢,看来《弟子规》就是偏方;“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这一段对我儿子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他以前就爱摇腿扭腰,没有一会儿闲着的时候,后来,他一闲摇的时候我就念这一句,再后来,他自己一摇晃自己就会想到这句,渐渐的,他就板住自己了,现在,他同学的家长还夸他长大了,老实了,我认为是《弟子规》让孩子成长成熟了。

在学习和力行《弟子规》的过程中,不只是孩子有收获,我也是受益匪浅。《弟子规》对人的一些行为规范很细节化,几乎是一言一行、做人处事的方方面面都被浓缩于其中。通过和儿子一起学习《弟子规》,我也发现了很多自身的不足,我努力将《弟子规》的内容付诸于行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自己竟明显的比以 前“有修养”了,从而也增强了自信,而这种做“好人”的自豪感又反过来促使自己去更进一步的美化自己的言行,从而达到了进步和提高的效果。

希望大家都来学习和力行《弟子规》,美化我们的心灵,美化我们的社会!

践行弟子规心得体会篇3

我从小就喜欢读《弟子规》。我也一直徜徉在古文化的海洋里。因为它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这些大道理令我深有感触。

首先是“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它告诉我们做人首先要尊敬、孝敬父母,是父母生育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如果你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不孝敬,怎么能去爱别人呢?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想想有时我们对父母爱的又是多么的肤浅。在我们现代子女眼里,给父母生活费、买好吃的食品、买好看的衣服,让父母生活宽裕、衣食无忧,就已经是很好的尽孝了,做到了这些,感觉似乎心安理得了。

其次是“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结钮扣,有定位,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你会很快乐。

然后是“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是万万不可!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说话要恰到好处,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立身处世应该谨言慎行,谈话内容要实事求是,所谓“词,达而已矣!”不要说花言巧语,谄言媚语,奸诈取巧,粗俗污秽的话语,街头无赖粗鄙的语气流习,都不可以沾染。

最后是“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学仁慈……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

由于改革开放浪潮的涌入,人们不分青红皂白地接受西方国家的思潮,造成国人的荣辱观,善恶观,自我意识判断等观念的混乱,一时之间,以任性为个性,以无情为潇洒,以刁蛮为可爱,形成了一个不良的社会环境,不利于青少年儿童的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独生子女现象导致家庭对儿童的期望过高,溺爱有加,几乎达到“众星拱月”的地步,这同样不利于儿童文明习惯的形成。影视作品对文明礼仪缺失的漠视,镜头里充斥了儿童大呼小叫,哭闹纠缠的情景,耳畔也充满了成年男女脸红脖子粗的骂街叫阵场面。我想,韩剧之所以在中国市场广受青睐,大概也与其传统文化有关吧。因为韩剧的情景画面总是令人感到温馨:鞠躬问候,彬彬有礼,进退有度,使人如沐春风。当今社会,倡导国民素质的提高,当从小处着眼,从小儿着手,《弟子规》不失为一本好教材。

践行弟子规心得体会篇4

自从二年级开始学习践行《弟子规》以来,吴楷阳从一个容易冲动的男孩慢慢的懂事了,有几方面感受与大家分享:

感受一:尊老爱幼,因为家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老人家都特别宠爱孙子事事都帮着他做好,有时候吴楷阳也会对着爷爷奶奶大呼小叫吩咐他们做事,但现在不这样了,知道照顾爷爷奶奶的身体,他们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也会很关心,每天晚上给他们端好牛奶,做好第二天早上的酸奶。弟弟出生以后就非常的喜欢他,跟他很亲,很会照顾他,是妈妈的好帮手;

感受二:家务劳动,从二年级开始我们家的垃圾就归吴楷阳倒了,要求他每天去上学的时候把垃圾一起带走,刚开始不是很愿意,现在好多了慢慢这个习惯就养成了,现在家里的废品归他管理,卖的钱也作为他的零花钱,让他自己来管理这部分零花钱,所以积极性非常高,现在家里的一些家务劳动都开始学着做了,扫地洗碗都可以了;

感受三:家里的调和剂,有时候家里大人有点矛盾他会来调和,叫我们要学会“怡吾色,柔吾声”,每次看我要发火了会叫我先笑笑,呵呵这样我的气也就消了。

当然还有很多好的习惯需要尽快养成,比如做作业的习惯,虽然现在规定作业必须做好才能吃饭,但还是得加快速度,比如整理书桌和自己的衣柜,能够主动学会承担,做一个阳光,自信,认真仔细的好少年。

践行弟子规心得体会篇5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优秀的传统美德,《弟子规》等国学经典蕴藏的智慧精髓和传统美德,是中国文化的生命之源,尽管时代不同,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道德传统应该得到继承,因为它所孕育的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在当今的社会中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俗话说:“教儿婴孩,教妇初来”。本学期我们开设《弟子规》校本课程,以传授《弟子规》为平台,以学生实践为主体,心灵塑造为宗旨,从习惯抓起,通过引导学生诵读中华经典,主动吸收传统文化中博大厚重的精华,从而提升道德修养。我在教授《弟子规》原文内容的同时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多种形式把其中的精华与德育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规范学生言行的目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诵中学,玩中记,让诵读《弟子规》成为一种乐趣。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课堂上,教师积极引导学生采取“拍手诵读”、“小组合作读”、“配乐诵读”等多种方式反复诵读,在读中诵,在诵中悟,并结合史料中有关故事让学生在理解中记忆并感知《弟子规》内容所蕴含的道理。这样,学生在课堂的反复诵读中掌握了其韵味和节奏,在课下再让小组长组织学生比赛诵读,让学生边玩边吟诵,让经典不断渗入人的心灵,从而达到了健体与健心相协调的良好效果。

二、画中解,演中悟,让理解《弟子规》变为一种享受。

课堂时间,教师通过多媒体重点播放《弟子规》的释义和相关小故事,把《弟子规》的内容用文字、图片或者音像的方式进行诠释,更注重引导孩子关注里面蕴涵的道理,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此基础上,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弟子规》中的小故事套曲演唱,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感悟《弟子规》的深刻内涵。

三、家中行,校中做,让践行《弟子规》内化为一种本能。

教师每周一节《弟子规》后给学生布置适当的实践作业来指导孩子在家的言行,同时请家长指导和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每天饭前让孩子给家长拿筷子和碗;送父母一件自制的礼物;给父母做一顿晚餐;给父母过一次生日等。

总之,通过学习《弟子规》,我们发现学生在学校的文明礼貌和道德行为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特别是个别道德行为问题较大的学生也有明显的变化。学生除了上课前能向老师问好,下课时能谢谢老师外,平时遇见老师都能有礼貌地向老师问好。此外,在操场上,很难看见有废纸废物了,即使偶尔有废纸,也很快会被学生悄悄捡走。由此可见,学生的公共卫生意识增强了,乱丢废纸废物的现象也大大减少了。

践行弟子规心得体会篇6

这学期,我们学校掀起了读、背《弟子规》的热潮,我也不例外,也认真读起了《弟子规》。读了《弟子规》这本书,它让我感受很深。

“入则孝”讲的是为人子女的本分就是一个“孝”字。古人说:“百善孝为先”,当一个人知道在家孝敬父母后,在外面才会尊敬老师、长辈及其他人。只有在家把孝道行好了,在社会上才会做好人做好事。父母教导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要用心去听,那都是为了我们好。有时父母说错了,也不要和他们去顶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出则弟”是说我们队长辈要有恭顺的态度和行为,还要尊敬他人,在外面以礼待人。一个有礼貌的人,他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众人的喜欢和称赞。

“谨”就是我们做人要谨慎小心,这样才不至于犯错误。我们还要养成忍让、克己、吃苦耐劳和善解人意的品质,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孔老夫子说:“人无信不立”。所以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不能答应。诚信之人可以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

“泛爱众”教给我们用爱心对待大众和社会,要为中华的和平、人类的共处做出伟大的贡献,还要养成大公无私的品质。“亲仁”是亲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它告诫我们:人的内在一定要有道德作为基础,我们不可一日远离良师益友,不可一日不读圣贤书。“余力学文”让我知道了要努力学文化知识,将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学习了《弟子规》之后,在学校里我要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孝敬父母,关心家人,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言行上小心谨慎,使自己成为一个言而有信、正直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