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牛精神的心得体会6篇

时间:2023-11-22 作者:Mute

在学习或工作中,心得体会是对所获得知识和经验的内在领悟与反思,在记录一篇体会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抒发个人的内心感受,以下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三牛精神的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三牛精神的心得体会6篇

三牛精神的心得体会篇1

2021年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大会还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表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以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为榜样,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争做“三种牛”,以“三牛”精神,行“三路”,继续奋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作出更大贡献。

争做为民服务“孺子牛”,践行为民服务宗旨,不忘“来时路”。35年坚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国,献身教育扶贫、点燃大山女孩希望的张桂梅,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誓言的黄大发,回乡奉献、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扎根脱贫一线、鞠躬尽瘁的黄诗燕,他们用生命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铮铮誓言。作为基层干部,身处党和人民群众沟通的“最后一公里”,需要学习先进的奉献精神,争做为民服务“孺子牛”。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坎,不忘“来时路”,时刻询问自己为何而来,为何为官。工作中强化思想教育,坚持党的领导,忠于党,忠于人民,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摒弃下乡走访“全靠四个车轮转,隔着车窗玻璃看”,下乡调研“往年数据换一换,几张表格填一填”的错误做法,秉承“常回家看看”、与老百姓“同坐一张凳,同饮一壶水”,切实将“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付诸于具体行动中。

争做创新发展“拓荒牛”,培养自身创新思维,走好“脚下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作为基层干部,我们需要养成并携带创新思维,走好“脚下路”,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基层工作中敢为人先,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实施乡村振兴建设行动中,与创新同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注重新建改造“农村公厕”,户厕无害化普及,做到既要“面子”,更要“里子”。

争做艰苦奋斗“老黄牛”,彰显人民公仆本色,坚定“未来路”。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最美公务员”在基层涌现,他们扎根基层、不胜不休,有“厚着脸皮”走村入户,谋划产业脱贫的刘叶阳,“背着父亲去扶贫”的山西大同市财政局吴苏俊,被乡亲们亲切称为“老闺女”的沈淼……他们用实际行动书写人民公仆本色,令人敬佩。基层干部当向榜样看齐,发扬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这一重大战略定位,答好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新考卷”,工作中多吃苦,少抱怨,用“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勇气”攻坚克难,从而不断强化工作中的自我效能感,为克服对未来的恐惧,坚定“未来路”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基层干部要争做“三种牛”,以“三牛”精神,行“三路”,以初心为舵,以使命为帆,以拼搏为桨,让中国号这艘巨轮乘势而上、破浪前行。

三牛精神的心得体会篇2

1200多年前,大文学家柳宗元在x写下著名篇章《牛赋》,称颂牛一生劳作,利满天下。王安石赞美耕牛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自无一毛利,主有千箱实。到鲁迅笔下,一句俯首甘为孺子牛,让源自《左传》的孺子牛一词家喻户晓,也使其寓意从父母之爱升华为为民大爱。

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x文艺座谈会上指出:鲁迅的两句诗:squo;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squo;,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从党的七大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入党章,到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深入人心,孺子牛的脚步铿锵前行、从未停息,孺子牛的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铸就成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标志和政治品格。

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和2022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礼赞孺子牛所代表的精神品质,这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更是对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再强调,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再宣示。新阶段,相信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充满新期待。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更加自觉地做为民服务孺子牛,让更多福祉惠及人民。

甘当孺子牛,就要坚持人民至上。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面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全党五级书记打头阵,一仗接着一仗打,一个堡垒接着一个堡垒攻,谱写了团结一心攻难关、尽锐出战求胜利的生动乐章,历史性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我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跨越;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统筹全局、果断决策,坚持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诠释了人间大爱,用众志成城、坚韧不拔书写了伟大抗疫史诗。深刻领悟孺子牛精神,就要懂得我们党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就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认真查找在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感情、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差距和短板,让为民宗旨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

甘当孺子牛,就要紧紧依靠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回望过去一年,是广大医务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用血肉之躯筑起阻击病毒的钢铁长城;是人民子弟兵闻汛而动、迎难而上,保江河安澜、护群众安全;是无数劳动者勤勤恳恳、辛苦耕耘,共同托举起中国经济的逆势上扬。春节假期,多少人默默坚守在工作岗位,用责任守护万家灯火,用辛劳换来节日祥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面向建设现代化新x的新征程,我们有条件乘势而上,但风险挑战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我们必须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让蕴含于人民之中的洪荒伟力充分迸发,紧紧依靠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甘当孺子牛,就要不断造福人民。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与魂。这些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夙夜在公,带领人民努力创造美好生活,秉承的正是老百姓需要什么、期待什么,就建设什么、改善什么;老百姓痛恨什么、反对什么,就解决什么、整治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建设现代化新x的征程上,我们要以此为引领,谋划和推动各项工作;以此为动力,不断补短板、强弱项、抓落实;以此为标准,衡量政绩的大小、小康的成色和现代化建设的含金量,交出令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

甘当孺子牛,就要自觉无私奉献。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牛尚且能以汗牛之劳,回馈人类把草之饲,何况公仆乎?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公仆焦裕禄的深情礼赞。他走遍炎陵的山山水水、村庄社区,读懂老区百姓的酸甜苦辣、所思所盼,赢得了干部群众的真情实意和广泛赞誉。这是x省委对用生命践行脱贫攻坚使命的一线总指挥黄诗燕的深情缅怀。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以焦裕禄、黄诗燕等为榜样,俯首甘为孺子牛,用全部的心血和能力为人民群众忘我工作。惟如是,才不负群众期望,无愧公仆称谓。

勤牛奋蹄,无须扬鞭。勤劳和奉献,是牛本性中最精粹、最闪光也最令人怦然心动之处。值此牛年新春,愿全省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记党的根本宗旨,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建设现代化新x,更加自觉地做利满天下、利归人民的孺子牛。

三牛精神的心得体会篇3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春节团拜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再次勉励全党全国人民大力发扬“三牛”精神。“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农历辛丑牛年,“十四五”正开局,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正衔接。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当以“牛精神”立根、“牛风格”塑魂、“牛干劲”提神,做好为民服务的“孺子牛”、创新发展的“拓荒牛”、艰苦奋斗的“老黄牛”,在莽莽苍苍的浩荡天地间扬鞭远行,在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里蹄疾步稳,在河汉纵横的荒原新土里深耕细作,在基层开垦焕然一新的万里“沃野”,开拓出时代里惠及后世的丰硕“良田”。

甘俯下身去,做心田植深情、眼中装人民的“孺子牛”。“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自无一毛利,主有千箱实”,“孺子牛”是鲁迅笔下永葆赤子之心、时常牵挂人民的那类人。援藏工作中奔赴边疆、情系雪域的孔繁森,脱贫攻坚战中知民冷暖、先人后己的扶贫干部黄文秀,2020年抗击疫情时星夜驰援、焚膏继晷的白衣战士仲月霞……这些灿若繁星的平凡英雄,无不在心田里厚植着对党的深情,眼中闪熠着对人民的真意,书写了不平凡的壮丽诗篇,在共产党人的精神图谱中熔铸了不朽的丰碑。“人民”二字是俯下身去才更清晰可见的炙热火光,而“为民之心”是如同涤荡杂质才能显出可贵的“和氏璧玉”,“为民服务”绝不是口号喊得震天响,落地却无声的敷衍了事,而是党员干部拳拳服膺的行为准则。接续好脱贫攻坚的春风之劲,而乡村振兴穗香扑鼻的金色麦浪也在以一浪更比一浪高的势头向前翻滚着,要让人民在累累硕果中绽开笑颜,就要始终紧跟民生民情精准把脉定向,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遗余力办好人民的大小事、急难事、愁盼事,真正成为与人民心手相连、血脉相通的党员干部。

敢奔到前头,做跳出舒适圈、劈山开新路的“拓荒牛”。“敢教荒原成沃野,誓将沙碛变新洲”,“拓荒牛”是不怕“山色空濛雨亦奇”的前路未知,敢入“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贫瘠荒野,义无反顾、奋勇当先的闯关者。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从敢于“大包干”到敢砸“大锅饭”,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杀出一条血路”,从失败尝试到中国特色,中国开辟了一条前无古人的发展之路。可见,上至国家下至个人,无不需要创新精神深入根基脊髓、融于血脉筋络,才能保持活力不被时代淘汰。我们党员干部更要做时代里敢闯敢试、高掌远跖的“拓荒牛”,破除思想藩篱,不被束缚手脚,勇敢跳出“舒适圈”,涉入“无人区”,垦别人没有垦过的荒,蹚别人没走过的路,逢高山关隘能开出新路,遇深水峡谷能造起新桥,做从“0”到“1”的尝试,收获从无到有、苦尽甘来的喜悦。“十四五”已启程,我们要“牛”不停蹄,奔在前头,绝不能让征途未尽而“牛蹄尽”,而要让“牛蹄”所过之处皆播撒下创新的种子,孕育出生机蓬勃的时代春景。

能挑起担子,做荆棘中迈步、负重能前行的“老黄牛”。一世纪风雨兼程,九万里风鹏正举,我们的民族复兴行至关键一程,是“搏击长空”的关键时刻,是“扶摇直上”的蓄力阶段。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我国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已取得历史性成就,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冲锋号角已经吹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已在高歌猛进的路上,我们要秉承前辈们吃苦耐劳、默默耕耘奉献的精神,争做一个即使在荆棘中也能迈开步、负重能前行的“老黄牛”。眺望前方不可能是坦途,我们在干事时会有存在不足不够力的问题,必然需要我们齐心合力“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每个人的脚步就会汇成国与家的步伐,所以愈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荆棘丛生阻视野、险滩暗礁在眼前,党员干部愈要初心如磐石,韧劲如蒲苇,使命在肩头,知重而负重,绝不能骛于虚声,也不能驰于空想,而以实干为要,以奋斗为履,下足“九牛爬坡,各个出力”的苦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朝乾夕惕一往无前,心有目标奔赴山海,我们自会发现山海皆可蹈、未来必可期!

“越不可越之山,则登其巅;渡不可渡之河,则达彼岸。”我们已经走过了千山万水,仍然需要跋山涉水,我们的脚下是挚爱的热土,头顶是浩浩的长空,目光是坚毅与从容。我们要做新时代蹄疾深耕的“三牛”,心系人民、开山拓土、披荆斩棘,共同开拓出基层更加春意盎然的广袤沃野!

三牛精神的心得体会篇4

春日胜黄金,奋斗开新局。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作为新时代的基层工作者,要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三牛精神,不待扬鞭自奋蹄,以新气象迎接新开始,念好为民服务“一字诀”,谱写基层发展新篇章。

涵养一颗虚心,让学习“永无止境”。“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新的一年要谋好新篇,决不能自我感觉良好、安于现状,决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要全面审视各自的工作,既要“知不足”,又要“不知足”,“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翻篇归零再探索,重整行装再出发,虚心向他人学习,实事求是地找差距、补短板,努力把各项工作不断往深处、细处抓。基层工作最需要接地气,基层干部要多向“土专家”学习,“要做群众的先生,就要肯做群众的学生”。多同群众交朋友,多向群众请教,多喝一杯“群众茶”。把“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落到实处,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

践行一份担当,让政策“落地生根”。实干明宗旨,担当践初心,担当精神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基层工作者只有发扬担当精神,稳扎稳打,不图一时之名、不贪一时之功,把全部心思用在“真干事”上,把全部本领用在“多干事”上,以“朝受命、夕饮冰”的事业心,以“昼无为、夜难寐”的责任感,担负起“跑好自己这一棒”的历史使命,才能“赢得生前身后名”。今年正值“十四五”开局之年,基层工作者更要有担当精神,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敢于啃最硬的骨头,敢于挑最重的担子,即使“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也要将所有的“线”有条不紊、针针落在描图处,以担当勾勒出基层壮阔蓝图,如此,基层干部才能够在工作中获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基层工作才能向好发展。

履行一份承诺,让承诺“掷地有声”。承诺是患绝症也要坚守抗疫一线的“人民英雄”张定宇,是向绝壁要天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当代“愚公”毛相林,是不畏艰险丈量祖国山河、六十七年初心不改的国测一大队……每一声郑重的承诺,每一次为民无私奉献的初心,都是一种信仰、一种力量、一种精神。每个基层干部都应把人民放在心中,时刻不忘入党时的铮铮誓言。提高为民服务意识,把认真践诺作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举措,按照承诺内容,脚踏实地,带头实干苦干,以只争朝夕的闯劲、拼搏进取的干劲、百折不挠的韧劲,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书写基层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三牛精神的心得体会篇5

2021年是农历辛丑牛年,关于牛,自古多赞誉之词。“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等扬鞭自奋蹄。”诗人臧克家曾在《老黄牛》中这样赞誉老黄牛勤劳、忠厚、执着、坚韧、无私的精神。同样,“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更是家喻户晓的美好形象,蕴含着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奋斗精神,这也是年轻干部应有的精气神。新的“牛”年,年轻干部不妨学学老黄牛身上这些优秀的品质,使出“牛”劲、用上“牛”力、争做“牛”人,发扬“三牛”精神,勇做新时代担当有为、干事创业的新生代。

“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争当勤干、实干的“老黄牛”式干部。“耕犁千亩实千箱。”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也是对年轻干部最基本、最实际的要求。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强调:“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古语亦云,“不惰者,众善之师也。”不惰,即勤也。五千年的薪火相传,勤干、实干是刻在中华民族血液里不变的基因。当今,干部是特殊的劳动者,是引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领头雁”,是开拓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排头兵”,肩上担着党和人民群众沉甸甸的希望。因此,年轻干部要有勤干、实干的精神,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做实做细各项工作,兢兢业业,玉汝于成,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实干担当,做新时代长征路上的奋斗者。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勇做敢闯、敢拼的“拓荒牛”式干部。“平生甘做拓荒牛,套蝳拉犁从未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展示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时下,我们面临的形势越来越复杂,因循守旧、闭门造车的工作方法已完全不适应工作要求。再好的经验,当变成“老经验”后也会和时下的工作要求格格不入;再好的办法,当成为“老办法”之后亦会有“牛头不对马嘴”的时候。年轻干部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对突出矛盾敢于迎难而上,对创新工作敢于一抓到底,对困难问题敢于较真碰硬。要在工作岗位上扑下身子踏实干,甩开膀子大胆干,撸起袖子带头干,以敢攀高峰的昂扬锐气、敢为天下先的拼搏斗志,在创新创造中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当新时代的创新“拓荒牛”。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甘为任劳、任怨的“孺子牛”式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勤务兵”,而干部劳动最大的目的,就是要为群众的劳动保驾护航。此前被表彰的7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他们中有年过半百的“老将”,也有刚过而立之年的“新兵”,但他们无不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靠铁肩膀,担负人民交付的信任;凭硬作风,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的先进典型。在他们身上深刻体现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价值信守,抒写着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求其效的时代担当。当代年轻干部要时刻谨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立政不移公仆之心,学习他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精神,抛去急功近利的浮躁懈怠,做人民的引导者、实干担当的带头者、为民服务的先行者,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奋斗精神,做“孺子牛”式的干部。

三牛精神的心得体会篇6

2022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任务光荣而艰巨,使命伟大而自豪。此时,党员干部更应用中国牛精神,干出牛气冲天的2022。

牛,忠诚、吃苦、勤奋、务实、上进、乐观、无私的代名词也。肯学习是牛的冲劲,为人民是牛的使命,听安排是牛的纪律,扎实干是牛的作风。雷锋精神就是像牛一样服务和奉献的精神,工匠精神就是像牛一样勤奋和上进的精神,愚公精神就是像牛一样吃苦和劳动的精神。俯首甘为孺子牛,敢于履职担当,这是新时代公仆的高光;不用扬鞭自奋蹄,甘于惜时拼搏,这是新时代干部的自觉;深耕细作走东西,坚持苦干实干,这是新时代奋斗者的作风;横载童儿带犊行,始终任劳任怨,这是新时代服务者的形象。

2020年有很多的先锋、典型和榜样,很多的楷模、优秀、先进获得了荣誉和嘉奖,为了抗疫、抗洪和发展生产,他们团结起来了。他们是奋力向上的牛,是敢于开拓的牛,是永葆廉洁的牛,是团结合作的牛,是爱岗敬业的牛,是为民着想的牛,赢得了大家的铭记、欣赏、仰望、鼓掌和称赞。今年,为了十四五的开局实现开门红,为了当下的每一项工作,为了乡村的振兴和繁荣,为了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为了顺利实现下一步航天梦、第二个百年目标等,我们必须继续团结起来,做攻坚克难、创新发展的拓荒牛,谱写新一年的动人诗章。

我们要自身做好榜样,要教育引导群众,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要懂得感恩、不懈生长。脱贫了,我们要继续努力;战疫成功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得到帮助了,我们要懂得回报;成长了,我们要感谢雨露阳光。公益事业、志愿服务、深化文明建设等,都是考验我们、见证我们、锻炼我们、丰富我们、提升我们的地方。我们把对祖国、对时代、对组织的感恩化为前行的力量,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声中保持虚心、埋头苦干、克己奉公、务实清廉、不负韶华、再创佳绩,在不同的岗位上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再开创新的灿烂新的辉煌。

在新的一年,都这样牛起来、干起来、跑起来,发扬三牛精神,发挥群牛智慧,我们定能迎来群众的信任和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