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的结构应该合理有序,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并且要有明确的逻辑关系,经过充分准备和思考的演讲稿能够帮助演讲者更好地回应听众的问题和关注点,下面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为您分享的演讲家的演讲稿参考6篇,感谢您的参阅。
演讲家的演讲稿篇1
在这段演讲开始之前,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当中有谁觉得自己是家境普通,甚至出身贫寒,将来想要出人头地只能靠自己?(几乎全举手)你们当中又有谁觉得自己是有钱人家的小孩,起码奋斗的时候可以从父母那儿得到一点助力?(无人举手)
前些日子有一个在银行工作了十年的资深的hr(人力资源管理师)他在网络上发了一篇帖子叫做《寒门再难出贵子》,意思是说在当下我们这个社会里面寒门的小孩他想要出人头地想要成功比我们父辈的那一代更难了。这个帖子引起了特别广泛的讨论,你们觉得这句话有道理吗?
先拿我自己说,我们家就是出身寒门的,我们家都不算寒门,我们家都没有门。现在想想,我都不知道我爸跟我妈那么普通的一对农村夫妇,他们是怎么把三个孩子我跟我两个哥哥从农村供出来上大学、上研究生。我一直都觉得自己特别幸运,我爸跟我妈都没怎么读过书,我妈连小学一年级都没上过,她居然觉得读书很重要,她吃再多的苦也要让我们三个孩子上大学。我一直也不会拿自己跟那些比如说家庭富裕的小孩做比较,说我们之间有什么不同,或者有什么不平等,但是我们必须要承认这个世界是有一些不平等的。他们有很多优越的条件我们都没有,他们有很多的捷径我们也没有,但是我们不能抱怨。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不尽相同的,有些人出生就含着金钥匙,有些人出生连爸妈都没有——人生跟人生是没有可比性的,我们的人生是怎么样完全决定于自己的感受。你一辈子都在感受抱怨,那你的一生就是抱怨的一生;你一辈子都在感受感动,那你的一生就是感动的一生;你一辈子都立志于改变这个社会,那你的一生就是斗士的一生。
英国有一部纪录片叫做《人生七年》,片中访问了十二个来自不同阶层的七岁的.小孩,每七年再回去重新访问这些小孩,到了影片的最后就发现: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但是里面有一个叫尼克的贫穷的小孩,他到最后通过自己的奋斗变成了一名大学教授,可见命运的手掌里面是有漏网之鱼的。而且现实生活中寒门子弟逆袭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
所以当我们遭遇到失败的时候,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原因都归结到出身上去,更不能去抱怨自己的父母为什么不如别人的父母。因为家境不好,它并没有斩断一个人他成功的所有的可能。当我在人生中遇到很大困难的时候,我就会在北京的大街上走一走看着人来人往,那时候我就想:“刘媛媛,你在这个城市里面真的是依无所依,你有的只是你自己,你什么都没有,你现在能做的就是单枪匹马在这个社会上杀出一条路来。”
这段演讲到现在已经是最后一次了,其实我刚刚在问的时候就发现了: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出身豪门的,我们都要靠自己!所以你要相信: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这个故事关于独立、关于梦想、关于勇气、关于坚忍,它不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童话,没有一点点人间疾苦,这个故事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这个故事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演讲家的演讲稿篇2
我是一名中国禁毒志愿者,六年前我举报了一个吸毒人员,他被强制戒毒一年半后出所的那一天跑到我的家里,当着我父母的面扬言要出二十万买我的人头,我还没来得及说话,我七十岁的老父亲就指着他说,“我姑娘值二十万,我很自豪,她要是死了,她也是为禁毒而死,死了也是个英雄。可你呢,连五毛钱都不值,死了也就是少个祸害。”从20xx年到20xx年这十年里,我举报了无数个贩毒和吸毒者,收到这样的恐吓也多了,如果我吴荣怕了一点,那么我今天也不会走到这里,那么我就更不配做一名中国禁毒志愿者,我甘愿为禁毒事业流尽最后一滴血。
我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十二年前,我就是一名吸毒者,十二年前,我就是家里最大的一个耻辱。吸毒前我曾经是一名大学生,前途一片大好,但是就是因为我交友不慎,在我临毕业前沾染上了毒瘾。毒品不仅毁掉了我最美好的青春和梦想,它也让我丧失了自己尊严和人格,更让我榨尽了父母所有的积蓄。自从父母知道我吸毒后他们每次都抱着很大的希望、想尽所有的办法帮助我戒毒,可一次次的希望变成了一种失望,最终变成了一种绝望时,他们选择了放弃。
20xx年的7月,当我第七次被送进强制戒毒所的时候,我的父母远离了我,六个月的戒毒期满,我的父母不但不接我回家,反而带来了一封亲笔写下的继续强制戒毒的申请书,站在了戒毒所领导的面前,哭着请求戒毒所的领导把我关在戒毒所里一辈子,那一刻我才真正的感觉到我不仅被父母抛弃了,我更被这个世界抛弃了。我为了能够早日的离开戒毒所,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我就要从郑州徒步走到广东的虎门,我要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要彻底戒毒的决心。
20xx年的7月1日,我从郑州市戒毒所启程,我跨越了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个省,我走进了沿途各省市的戒毒所、劳教所、社区和学校去现身说法,我终于在20xx年的3月8号,我走到了虎门,我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我父母对我再一次的信任。可是每当我满怀信心去学校和社区去联系禁毒宣传时却屡屡的遭到了拒绝,“我们学校那可是好学校,我们的学生都是祖国的未来,你可别误导了我们的学生。”“你能把毒戒了,谁能相信啊,你还是去戒毒所讲吧。”我从他们的言语和眼神中看到了讽刺与挖苦,可是我知道现在中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有两百四十万,因为吸毒人他不会告诉你他吸毒。
今天我很荣幸的站在了《超级演说家》这个大舞台,我就是想恳请社会各界当我再走进你们的学校,当我再走进你们的社区时,请您不要再拒绝我,请为我开辟一个讲台好吗?让我把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让我的声音能带起更多的声音,与我一起呐喊,我们拒绝毒品。
演讲家的演讲稿篇3
敢说敢自我
——鲁豫在《我是演说家第一季》导师演讲稿
其实我要讲的,算不上是一段讲演,像是个开场白,因为站在后台我突然意识到我人生最精彩的一次讲演,早就已经做完了。那是1999年10月15号,之所以我能够把那个日子记得那么清楚,是因为那是我人生第一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次和别人吵架。我是一个碰到冲突的时候,我会很害怕,会表现得有一点怂的人,我会和别人吵架,我觉得想起来匪夷所思。而且你要知道和别人吵架不算本事,吵赢了才是本事,那次吵架我赢了,大获全胜。
那次我和我的很多同事,大概有二十个人,我们开着十辆吉普车,在那一天要从约旦通过公路进入伊拉克,在边境的时候,伊拉克的海关工作人员把我们拦住了,从早上七点钟查到晚上七点钟,所谓检查其实不过是来了一拨人,又换了一拨人,不断地要钱,我们就一波一波打点,到了晚上七点钟天越来越黑,有一个伊拉克人冲我走过来,我搞不清楚在那一刻,我是因为憋了一天还是憋了一辈子,反正在那一刻,我内心有一些东西被点燃,被激怒了。当时据我同事事后回忆说,在那一刻外i满脸胀得通红,我的手不断地挥舞,做着各种各样很激烈的手势,然后我的声音非常的高亢,我就冲着那个人,我看着他目露凶光,我说你确定吗,我又二十个人十辆车,我数不清有多少行李多少设备,你确定你要查吗?他那一瞬间有一些惶恐我能看到,但还是很横,他说,要查。我说好,我以你们真主的名义起誓,今天在这里,如果你不把每一辆车每一件行李每一个设备打开一样一样,里里外外的仔细地检查清楚,我告诉你,谁也别想走,你走不了,你不走我也不走。我在这陪你查,你一天不查完我陪你一天,一个月不查完我陪你一个月,一辈子不查完我陪你一辈子,在那一刻我真的是豁出去了,你要知道那一瞬间他彻底崩溃了,他大概停了有几秒钟,但是那几秒钟对我来说像一个世纪那么长,那一瞬间很像电影的画面,周围的一切,所有的人、景、物是凝固的,但是不断在你身边转来转去,转来转去,然后他突然说,你可以走了。我还是看着他,我的目光一动不动,但是那个眼是可以喷火的,我说你确定吗?他说我确定,我还是看着他,眼光不懂,但是我的很豪迈地跟我同事说,走,我们上车。然后瞬间我们就飞快的上车,关上门,十辆车驶入茫茫的夜色当中,向巴格达方向开去。
车门砰地一声一关上,我放声大哭,要知道当一个人,他被置之死地的时候,他有可能置之死地而后生,他有可能绝地反击,而谁说这些力量不是语言带给我们的,谁说这些力量不是表达带给我们的。只是回忆那一次吵架,我突然意识到,只要给你一个舞台给你一个表达的机会,在那一刻不管你说什么,周围会有很多人在聆听;在那一刻不管你说什么,可能听的人不赞同,甚至不欣赏,但是他会愿意倾听,愿意给你一个说话的机会,让你获得全然的释放。
我们这一天,我们这一生会说很多很多话,我们也许会说很多让我们后来非常后悔的,伤人的话,也可能会逼着说一些无伤大雅的假话和谎话。但是关键时候,语言真的能够创造奇迹,就像在1999年10月15号那天,像我这样一个害怕面对冲突的人,所做的那件事情一样。
所以站在这里,今天我们会一起见证一下语言的力量,听到很多非常出色的讲演者的表达,我也希望这些讲演你们听过之后,你们内心会被感动到,会被鼓舞到,会被温暖到。
我希望你们内心会有那么一个小小的火苗被点燃,你们突然会有种欲望说,我也想试一试,我也想说一些什么。告诉你们,这个舞台很有魅力。我希望有机会,你,或者是你,或者是你,也或者是你,能够站在这儿试一试,冲着大家表达你想表达的。在这里你试一试,让我们一起,敢说敢做敢自我。
谢谢你们!
演讲家的演讲稿篇4
梦想是什么,你们今天来听我讲一讲。
张桂梅一颗教子之心,在华坪县执教20余年,节衣缩食帮助学生,哪怕身染重病,人虽然躺在医院,但心里却一直念着学生,因为她希望大山中的女孩可以走出深山。熊庚香夫妇一颗助人之心,支起了一个又一个炉灶,因为他们希望与他们只有一墙之隔的病人,能够想起家的味道,体会到家的温暖。叶嘉莹一颗热爱传统的心,用自己的积蓄设立了“迦陵基金”,希望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源远流传。
这一个又一个生动的例子,证明了梦想对于每一个人的重要性。梦想伴你我同行,梦想是我们前行路上的指路灯。我们应该敢于梦,应该敢于想,更应该敢于将梦想变为现实。我们不能白日做梦,而是需要有所行动,因为行动是将梦想变为现实的重要一步。一个接一个的梦想会陪伴你我成长,梦想是指路灯,可是灯下的路只需要一个人通过自己的行动与实践,走过去再走向另一张明亮的指路灯。
到了初三,我现在的梦想说简单却也并不简单。同所有初三党一样,我梦想着可以自己最优异的成绩,通过小中考。可是小中考这只凶猛的拦路虎却不肯让我轻而易举地通过。这也让我有所头疼,哪怕我已经抽出了大量的休闲时间进行背诵,可一模过后的成绩却不如人意,尤其是历史。哪怕小中考的一模的成绩令我大失所望,可我依旧不能放弃,我和小中考间隔了几座山。无论多么努力,哪怕小中考不理我,可我还是要把小中考当初恋一样对待。我坚信只要努力和小中考之间的这座山,迟早会被我挖穿。所以我在抓紧历史的同时,还要牢牢抓住其他学科。
由此也能知道从一个梦走向下一个梦并不容易,而在实现梦想的行动中,困难也会令我们退缩。可我们不应该害怕实现梦想的困难,既然你想了,那么你就要为这个梦付出些什么。既然你敢于去想,就要敢于去做,敢于去担当。
梦想的确是指路灯,可是灯与灯之间总会有一些黑暗,这需要你一个人通过。所以为了梦想去试一试拼一拼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演讲家的演讲稿篇5
我是法学院的一名学生,我的每一门课的教授都在他的课堂上讲过这样一句话,他们常常说:法律是这么规定的,但是现实生活中……。现实生活是一种很神奇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尊重规则的老实人,往往一辈子都默默无闻,反倒是那些弄虚作假的人会名利双收。于是乎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就经常有那些看着很有经验的前辈过来拍拍你的肩膀跟你说,年轻人,你还不懂。我想问的是,我们年轻人能为这个世界做什么。
总有一天,银行行长会是90后,企业家会是90后,甚至国家主席都会是90后,但全社会都被90后占领的时候,我想问你们90后们,大家想把这个社会变成什么样。我知道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站在风口浪尖上去把握国家命运的人物,你我不过是再普通不过的升斗小民,是这个庞大的社会机器上一颗小小的螺丝钉。
读书的时候每天都被父母耳提命面,说你干啥你都不要给我耽误学习;毕业的时候呢,到处投简历,凄凄惶惶的等一家企业收留自己;逢年过节被逼婚,结婚买了房子,要花自己年轻时最好的20年来偿还贷款,让每一个年轻人都忙着生存,没有梦想,没有时间关心政治,没有时间关心环境,没有时间关心国家的命运,还哪有什么精力去为这个社会去做什么。
但是后来我发现,还是有一件事,你跟我都可以做到,这件事就是:我们这代人,在我们老去的路上一定一定不要变坏。不要变成你年轻时候最痛恨最厌恶的那种成年人。如果将来你去路边摆摊,你就不要卖地沟油小吃,你不要缺斤短两。你将来开了工厂当了老板,你不要偷工减料生产一些次品。
每一个普通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一个好人是有非常非常严重意义的,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生下来就注定会改变世界。我是一个学法律的,如果我将来是一个公正严明的法官,那么这个社会就因为多了一个好法官而变好了一点点。
我希望大家都记住,即使给了你十万个理由去作恶,你都要保持自己的操守跟底线,仅仅就是因为一个理由:你不是一个禽兽!你是一个人。我更希望我们所有的90后们,你们都能成为那种难能可贵的年轻人,一辈子都嫉恶如仇,你绝不随波逐流,你绝不趋炎附势,你绝不摧眉折腰,你绝不放弃自己的原则,你绝不绝不失望于人性。
所以我亲爱的90后们,如果再有人跟你们说,年轻人你不要看不惯,你要适应这个社会,这时候你就应该像一个真正的勇士一样直面他,你告诉他:“我跟你不一样,我不是来适应社会的,我是来改变社会的。”
演讲家的演讲稿篇6
大家好,我叫董仲蠡,是一名英语培训师。我培训过的学员少说应该也有15万,我曾经教过考研全市第一的学生,每年听我的课而通过四六级的人数,那是不计其数。同学们都很信任我,爱戴我,叫我小董老师,我自己也特别喜欢这个称谓。
然而作为一名老师,我有的时候总有一些困惑,我讲的大多都是考试类的课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研英语等等。有一次我在讲四级翻译的时候,讲到林语堂先生如何翻译贾岛的“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讲到许渊冲先生如何翻译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讲到王佐良先生把samuel ullman的《青春》翻译成叫“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我不禁手舞足蹈,作为老师的那种自豪感爆棚。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底下有一个女生直接质问我说,你讲这个东西有什么用啊?能提分吗?你就是在浪费我们的时间。我自认也算伶牙俐齿,但是在那一刻我竟无言以对。
是啊,她说的对,没用,不能提分。但是,亲爱的同学我并没有在浪费你的时间,因为刚刚那一刻,我不是在教你怎么考试,我是在做教育!作为一名老师,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希望我在课堂上,所传授的不仅仅是实用的知识,因为如果单纯只是拼知识,拼记忆,我们已经输了!
1997年,由美国ibm公司所开发出来的电脑深蓝,挑战世界排名第一的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号称为人类尊严而战的卡斯帕罗夫,以一胜二负三平的战绩败给深蓝,当时就有人说这国际象棋太简单,看我们的围棋,博大精深变化无穷,你让计算机玩个围棋试试。二十年后的今天,就在今年的上半年,由谷歌所开发出来的人工智能程序,传说中的阿尔法狗,以4比1的战绩,完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九段。这场人机大战再次以机胜人败的结局告终,那真是啪啪打脸。人工智能,聪明过人;网络信息,知识过人;电脑反应,敏捷过人,我们现在已经听到了,有的家长有这样的言论,说你看现在这个语文历史网上信息都有,都能查得到根本就不用背,数学物理有人工智能根本也不用算,翻译软件越来越高级,外语也根本不用学。
教育,还有啥用?教育,还有啥用啊!是啊,教育它到底还有啥用?网上前段时间流行过一个段子,说我们之所以要多读书多受教育,就是因为当看到湖面上有一群鸟飞过的时候,我们能吟诵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在那吵吵,我去,全都是鸟!当我们去戈壁旅游骑着骏马奔腾之时,心中默念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不是在那喊,唉呀妈呀都是沙子,快回去吧!当然这是一种调侃,但是不自觉间,就道出了教育的核心含义,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给人以知识,更是提高个人的修为,增强我们对生命的感受力,从而更好地认知自己并且不断地提升自己,我认为这是教育的核心目的,也是指引我们前行的希望的明灯。
其实不仅仅是同学们,就我们老师也是一样的,因追逐名利而失去了自我,也开始变得浮躁。考试前我们押题,我们预测,考试之后我们又牵强地说我们押中了多少个题,有多少个同学因为自己的学习之后提高了多少分,营造出了一种老师高明,学生高超,家长高兴的其乐融融的假象。当年,我对研究考试技巧那也是乐此不疲,选项怎么选,同学们记好,三长一短选一短,三短一长选一长,齐头并进选2b,参差不齐选4d,对不对!同学们特别地买账,奉我为什么考神、偶像、人生导师。慢慢的,他们开始问我一些跟学习不直接相关的内容,老师我不太想工作,那个我看同学都去考研了,要不我也去考个研;老师我爸想让我出国,我妈有点担心,我自己也有点害怕,老师你说我是出国还是不出国;老师我本科学的是经济,硕士学的是环境工程,你说我毕业之后应该做什么样的工作……
老师,我以后应该做什么?这种迷茫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我们教了十几年,学生学了十几年,你们竟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西方的先贤们早就提出过哲学的三大终极问题,我从哪来?我是谁?我要去哪?我们之所以不知道我们自己要做什么,就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是谁,而这是教育的巨大缺失与悲哀。
自古强大的民族,都是重视教育的民族,以色列、德国、日本,这些国家的教育,是我们全世界学习的典范。以色列小学就开设宗教课;在德国中学生哲学是必修课;我们去日本访问的时候,我们看到日本的大学生,除了要有繁重的学业之外,还要去参加茶道培训、艺术鉴赏这样的活动。我们同行的一位老师,当时就问了一个特别经典的问题,这有啥用啊?那个日本的老师非常的淡然,说,这些活动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修心啊!才能更好地让同学们了解自己。是啊,不了解自己我们怎么可能知道我们将来要做什么,如果个人都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国家与民族就更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那怎么会有在战火中依然强大的以色列?怎么会有在二战的废墟之上崛起的德国与日本?
而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更是如此啊,我们中国被称为文明古国,经千年颠沛而魂魄不散,历万种灾厄而总能重生,就是因为我们重视教育,我们尊师重道。早在我们文化的源起,就已经将孔子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立为我们这个文化的精神图腾。而对于教育的执念,即便在最困苦的'岁月,最艰难的日子里,总有人不抛弃,总有人把教育重新拾起、擦拭,奉还于我们的神坛!
曾经我们说,读书无用,才学与财富不成正比,造就了这个社会浮躁的状态,然而什么都可以浮躁,唯独教育不可以!教育是什么,教育是社会良心的底线,是人类灵魂的净土,是立国之本,是强国之基。教育有啥用?教育就是帮助我们个人认知自己,帮助这个民族认知自己,我们才有可能掌握个人的命运,并且创造这个国家的未来。我们作为教育者,作为受教育者,要始终谨记,教育、读书的终极目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所以下一次,我再讲课的时候,我还会在课程的规定时间之内,教给同学们答题的方法和技巧,但是我会多讲五分钟,我多讲五分钟的林语堂,多讲五分钟的许渊冲,多讲五分钟的王佐良……请别再问我,这有啥用?这五分钟,我不教你考试,请允许我做一次教育!谢谢大家!
曾经我们说:“读书无用,才学与财富不成正比!”,造就了这个社会浮躁的状态,然而什么都可以浮躁,唯独教育不可以!”,董仲蠡在演讲中发出了这样的声音。是呀,如他所言,我们生活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随着生活压力、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甚至于无暇去思考诸如“我们是谁?我们想要做什么?”此类问题。无比仓惶地为了分数而学习、为了声誉而教学。乃至于对于知识文化本身不做思索探究,只问“这有啥用?”,或者说“这对考试加分有啥用?”
尤为喜欢董仲蠡演讲最后说的那段话,他的语调很温和,他说:“所以,下一次我在讲课的时候我还会在课程的规定时间之内交给同学们答题的方法和技巧。但是我会多讲5分钟,我多讲5分钟的林语堂,多讲5分钟许渊冲,多讲5分钟的王佐良。请别再问我:“这有啥用?”,这5分钟,我不教你考试,请允许我,做一次教育!”
正如他所说的那样,我们中国被称为文明古国,经千年颠沛而魂魄不散,历万种灾厄而总能重生,就是因为我们重视教育、我们尊师重道。早在文化的缘起就将孔子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立为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图腾。而对于教育的执念即便在最困苦的岁月、最艰难的日子里,总有人不抛弃,总有人把教育重新拾起、擦拭,奉还于我们的神坛。
文化和学问经由数百年、数千年积累而来,凝聚了不知道多少先贤学者的智慧,所以它的价值不应当只作为一种谋生手段的时候才被人重视。
那些看似无用的诗词曲赋、历史人文也是教育的一部分,亦是我们应当学习的一部分,不为考试、不为声誉、不为高分、不为卖弄,只为修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