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传演讲稿7篇

时间:2023-01-26 作者:tddiction

演讲稿的写作一定要注意考虑到听众们的接受程度,演讲稿是我们工作生活中最常见的文本,让我们对美好的生活充满向往,以下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鲁迅传演讲稿7篇,供大家参考。

鲁迅传演讲稿7篇

鲁迅传演讲稿篇1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爱国主义是不可战胜的力量》。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正如雷锋所言:“我是祖国的,祖国是我的。”因此,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直接联系起来,把自已的人格与祖国的国格直接联系起来,这正是爱国主义真谛之所在。每当奥运会颁奖仪式上五星红旗高高升起,中国的国歌通过现场直播响彻整个世界的时候,不但获得世界冠军的中国运动员在为自己的祖国母亲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而且,与此同时,祖国母亲也在为自已有这样优秀儿女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生为祖国母亲争气,死为祖国母亲争光,这才是一个爱国主义者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之所在。

打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册,每一页无不闪烁着爱国主义的灿烂光辉。中华民族的爱国志士,不畏强权压迫,不畏虎豹柴狼,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昌盛,为了民族的自由,为了人民的幸福,谱写了一曲曲响彻云霄的爱国主义壮歌,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是不可战胜的伟大力量!

在历史长河中,英雄事迹,层出不穷;爱国人物,群星灿烂。战国时期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宋代的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明代的爱国将领戚继光,焚烧鸦片的抗英将领林则徐,他们忠于祖国、热爱人民,不畏贬谪,不怕牺牲,忠烈千秋,永垂千史,这正是爱国主义力量的集中表现。

历史进入二十世纪,祖国遭受到前所未有的蹂躏,山河破碎,国土沦丧,中华民族灾难深重。当此之时,无数爱国之士发誓疗治母亲躯体上的伤痕。“难酬蹈海亦英雄”,“我以我血荐轩辕”,这是敬爱的周总理和鲁迅先生发出的献身祖国的铮铮誓言。卓越的科学家李四光,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像杜甫听到官军收复蓟北一样,欣喜若狂,置国民党特务的威胁于不顾,急急登程,从欧洲返回祖国。他说:“我一定要把自己的余生献给祖国!”,如上所述,这不正是不可战胜的爱国主义力量吗?这不正是无数爱国人士凝结成的的中华民族历史的脊梁吗?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炎黄子孙高尚的美德。不论在古代,还是在近代;不论是白色恐怖的过去,还是春风和煦的今天,都是如此。任何邪恶势力,任何卖国、叛国之徒,都会败倒在它的面前。爱国主义力量是不可战胜的,这是历史已经证明、今后将更进一步证明的一条真理。

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我们祖国开始了新的历程。让我们每个有志气的同学,把对祖国诚挚的热爱,倾注于紧张的学习中去吧!

谢谢大家。

鲁迅传演讲稿篇2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聚集一堂,隆重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35周年,深切缅怀鲁迅先生的卓越成就、伟大精神和崇高品格。在此,我谨向鲁迅先生的亲属和参加会议的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问候,向为我国文艺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文学艺术工作者表示深深的敬意。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享誉中外、深受景仰的一代文化大师,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一座巍然屹立的丰碑。他出生在灾难深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青年时代就写下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迈诗句,立志为民族新生、国家富强而奋斗。他不懈呼唤民族的觉醒,以实现民族自立自强为己任,用一篇篇振聋发聩的檄文,发出心底的呐喊,激励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站立起来。他不懈向往社会的光明,以一颗矢志报国的赤子之心,把手中的笔作为投枪和匕首,毫不留情地批判旧世界,满怀热情地呼唤新世界、建设新文化。他不懈追求崇高的理想,始终坚定地站在正义的立场上,站在中国共产党一边,是中国共产党最忠诚的同志和亲密的战友。鲁迅的人生道路,集中体现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国家和民族勇于担当、勇于奉献的精神。鲁迅的作品、鲁迅的思想、鲁迅的精神,穿越历史长河,影响历久弥新,教育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鲁迅,称赞他是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今天,社会主义中国正在致力于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致力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鲁迅精神依然是激发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宝贵财富,是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巨大动力。我们要深刻认识鲁迅精神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学习和发扬鲁迅精神,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新的文化创造凝聚起亿万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学习和发扬鲁迅精神,就要像鲁迅那样遵时代之命、为人民写作。鲁迅毕生致力于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他敏锐把握时代潮流,赞扬十月革命带来新世纪的曙光,立誓拆毁封建的铁屋子、打破束缚人们的锁链,立誓唤醒熟睡的人们、改变劳苦大众的悲惨命运。1920xx年,他发表中国第一篇现代小说《狂人日记》,鞭挞封建统治的罪恶,炸响了中国文学革命的第一声春雷。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鲁迅以其富有时代感、战斗性的作品,投身新民主主义的启蒙运动和革命运动,开辟革命新文学的发展道路,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成为新社会的催生者和新文化的建设者。可以说,鲁迅的创作始终遵奉革命前驱者的命令,回应着时代前进的步伐,他的文学始终与人民血脉相连,属于人民、服务人民。

我们的作家艺术家要像鲁迅那样,以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为重,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深刻认识文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更好地承担起时代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一切进步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紧扣时代脉搏,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个人理想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艺术创作融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为时代放歌、为国家写史、为民族立传。要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发扬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反映人民最深刻的心灵呼唤,推出更多人民群众欢迎的优秀文艺作品。

学习和发扬鲁迅精神,就要像鲁迅那样严于律己、自省自强,始终坚守正确的价值追求。鲁迅的人格之所以伟大,与他严于律己、勤于自我解剖有着密切的关系。鲁迅与同时代的大师大家一样,学贯中西,成就卓著,但总是严格要求、自省自励。他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解剖自己,就是努力认识自己、改造自己、完善自己,不为浮华所困,不为名利所惑,坚守正确的价值追求,坚守民族气节和风骨。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自省意识,严肃地对待自己的作品和言论在读者大众中的价值导向。鲁迅最担心误人子弟,他曾经讲过一件事,一个学生买他的书,从衣袋里掏出来的钱还带着体温。他说,这体温便烙印了我的心,至今要写文字时,还常使我怕毒害了这样的青年,迟疑不敢下笔,就怕我未熟的果实偏偏毒死了偏爱我的果实的人。

我们的作家艺术家要像鲁迅那样,时刻保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充分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正确处理社会责任感与个人创作自由之间的关系,把高超艺术功力与高尚精神境界的完美统一作为毕生理想,把实现个人价值与促进社会进步的有机融合作为人生信念,更好地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要深刻体会手中的笔的重量,体会我们肩上的使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自己的创作实践,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努力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家的人格决定作品的品格,境界高尚才能创作出启迪心智、震撼心灵的文化精品。要秉持高尚的职业精神,恪守良好的职业道德,用崇高的人格力量赢得人民的赞誉、赢得社会的尊重。 学习和发扬鲁迅精神,就要像鲁迅那样保持百折不挠的韧性,甘于寂寞、潜心创作。鲁迅说过:在文化战线上要有成绩,非韧不可。所谓韧,就是在寂寞中锲而不舍、在困境中百折不挠。他还形象地说: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鲁迅终生实践着自己的信念,无论条件多么艰苦,环境多么恶劣,他从没有放下手中的笔,从没有停止思考和探索。文艺创作是艰辛的事业,任何可以传之后世的作品都不可能轻易得来,即使很难,也还要做,愈艰难,就愈要做。这充分体现了一位伟大作家坚定高远的文化理想。

我们的作家艺术家要像鲁迅那样,无论是学习知识、深入生活,还是从事创作,都心无旁骛、持之以恒。进入新世纪,我国文化正迎来一个繁荣发展的黄金期,这是一个需要并且能够产生文化大家和宏大作品的时代。我们今天所拥有的社会地位、创作环境、生活条件,是鲁迅所处的时代不可比拟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面对的最大挑战,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我们自己、就是自己的心态。非宁静无以致远,无恒心就难有力作。要收获丰硕成果,就应当笃定志向、矢志不渝,拒绝诱惑、摒弃浮躁,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创作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精品力作。 学习和发扬鲁迅精神,就要像鲁迅那样广学博取、吐故纳新,努力开创中国文学艺术的新境界。鲁迅视野开阔、博采众长,从学习采矿、医学,到拿起文艺的武器,从对各门学科知识的广泛涉猎,到对救国救民真理的孜孜探求,可以说古今中外无不涉及,天文地理无不研读。他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都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学养,自觉地吸收借鉴民族传统中的优秀成分,同时又反对食古不化、固步自封,与那些落后、陈腐的东西作坚决的斗争。他主张拿来主义,热情译介优秀外国文学作品和理论著作。可以说,鲁迅是博采众长的典范,也是融会贯通、锐意创新的楷模。他的作品焕发着反帝反封建的时代光彩,闪烁着中华文化和世界文明的精神光芒,开创了中国文学的新风貌、新气象。 我们的作家艺术家要像鲁迅那样,开阔视野、善于创新,做到既不丧失固有血脉,又不落后于世界潮流。创新是文化永葆生机活力的根本所在,没有与时俱进、领异标新的创造,不可能有文艺的繁荣发展。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生活,面对人民群众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的深刻变化,止步不前、孤芳自赏,文学艺术之树就会枯萎凋零。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海纳百川、勇攀高峰,不断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在开拓创新中留下我们这个时代的光辉印记。要始终立足于民族文化的丰沃土壤,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激昂奋进的革命文化、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中汲取养分,继承优良传统,不断推陈出新,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要以开放的胸怀对待各国文化,大胆吸收借鉴世界上一切有益的文化发展经验和文明成果,创造出更多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现代色彩、时代风采的文化精品,不断开辟文艺发展的新天地。

同志们、朋友们,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文化发展前景广阔,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我们相信,有以为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的正确指引,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有广大作家艺术家的辛勤耕耘,我们一定能够创造中国文学艺术事业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鲁迅传演讲稿篇3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先生的一句流传至今的话语,它表现出了鲁迅先生那伟大的人格精神,说实话,鲁迅的存在不知道曾经使多少中国人重新站起来,找回了中国人应有的骨气与尊严。

每到静静的深夜,鲁迅总是坐在书桌前,挥动手中的笔,试图唤醒那些麻木不仁的中国人。明亮的灯光照着他,他那双充满智慧与希望的眼睛总是不时地打转,在我眼中,他是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文豪。

他早年到日本去学医,后认为医学只能治人身体,却不能改变人的思想,于是他弃医从文。他曾经为自己刻下三枚图章,分别是”文章误我“、”嘎剑生“、和”戎马书生“。第一枚是指宣扬封建道德的文章只会耽误人的青春;第二枚是指嘎然一声拔出剑来,投身于反封建的斗争中去;第三枚是指读书人应该跃马横枪,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在我眼中,他是一个英雄。

鲁迅写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叫做《狂人日记》,他在小说中愤怒地谴责了封建礼教的低下,对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进行了严肃地批判。一生执笔为战枪的他为祖国付出的何止是一堆厚厚的文字,在他笔下的每一个字中,都流露出了他的满腔热血;字里行间映出了他流下的血与汗。在我眼中,他是一个精忠爱国的战士。

他的精神是一块永垂不朽的丰碑。他是一个誓死不低头的汉子,在他的双眼中,总能看到那不屈的神色。读他的文章,感悟它的精华,就好像是置身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中。他是人民的英雄,时刻呼唤着人们:站起来,我们是中国人!

在我眼中,鲁迅是文豪、是英雄、是战士。他一生光明磊落,坦坦荡荡,没有过半点伪饰虚假。鲁迅就像一颗光芒四射的太阳,向人类撒下永恒的光辉。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

鲁迅传演讲稿篇4

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作宝贝一样。

还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在自己的启蒙老师——一位远房叔祖父那里看了不带图的书。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怪物……可惜一时找不到了。这么一部有趣的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把他的保姆长妈妈也感动了。长妈妈不识字,她探亲回来时,就设法给鲁迅买回了这部书。一见面,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鲁迅,高兴地说:“哥儿,有画的《山海经》,我给你买来了!”

一听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赶紧把书接过来,打开纸包看了起来。

这是鲁迅最初得到的心爱的书。后来,识字渐渐多起来了,他就自己攒钱买书。过年,有种习俗,大人往往给孩子一点钱,叫做“压岁钱”。鲁迅得到压岁钱后,总是舍不得花,攒起来买书看。

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显然,抄书使他得益匪浅。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连的。

鲁迅小时候对书籍特别爱护。他买回书来,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问题,一定要到书店去调换。有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

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脏桌子上是不放书的,脏手是不翻书的。他最恨用中指或食指在书页上一刮,使书角翘起来,再捏住它翻页的习惯。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子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

鲁迅小时候养成的爱书如宝的好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账统计”,从1912年至1939年,就有九千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鲁迅传演讲稿篇5

“只要思想未遭錮弊的人,谁也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健康,更强,更聪明,更高尚,更幸福,这就是超越了自己,超越了过去。”这段话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 每个人都会希望子女比自己过得更好,过得幸福,过的要比自己提升很多档次,有些父母没有上过大学,他们就会十分渴望你努力学习,考上好的大学为他们争光,还有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其他孩子出色就想尽各种办法送孩子出国留学。这些,统统都是父母爱我们的体现,不是为了给自己争面,而是为了我们以后的高品质幸福的生活。

人说父爱如山,母爱如佛,我的父亲既有严父的厚重,又有慈母的周到,人生经历过各种各样的爱,来自朋友,来自兄妹,来自母亲,但是我却不知道怎么用语言来形容父爱,但我知道无论用什么样的形容词都很难描述父爱。前几天是父亲节,我做了一件特别内疚的事情,在父亲节前半个月,室友就给我说今天好像是父亲节。我说真的假的,她说她也不确定,那天不知道怎么回事,手机就在手里我都没有在手机上查日期,就没头没脑地给我爸爸打了电话,我说爸爸,节日快乐!等等一大堆,我爸爸还特别开心地说谢谢我的乖女儿。结果,没过几天,我收到了10086的短信,是关于父亲节的,我当时第一时间就给我爸爸发了一条短信并且告诉他我前几天没有算对时间,今天才是父亲节,但是我的爸爸没有回我,于是我打了电话寒暄了几句。最后的最后,真正的父亲节当天!我正在逛街买东西,我接到了我妈妈的电

话,妈妈在电话里是这样说的:“芬儿,你爸白疼你了,父亲节连个电话都没有。”然后我就把这件事情的经过告诉了我妈,她说:“这种事情你都不上心,还弄错了两次,亏你爸爸还这么疼你,知道你把这时间都算错了,该会有多难受啊!”听完后,我无比内疚,是啊!从小到大,想吃什么买什么,要什么买什么,生日的时候会提前给我打电话问我怎么过,节假日会问我在学校呆着怎么样,会不会无聊,让我出门在外注意安全,等等。而我呢...我晚上给爸爸打了电话,说明了情况,最后他说没事的,咱父女俩不需要那些繁文缛节,爸爸知道你是个孝顺的女儿,爸爸妈妈有你感到很幸福!

到底父爱伟大在哪里,我相信每个人都深有体会,快要放假了,我希望我的这段演讲能让不能经常陪在父母身边的我们思考回家该怎么用我们的方式去孝顺他们!父爱如大山,让我依靠,因为天塌了还有山顶着,母爱如清泉,给我滋润,是我生命的源泉,所以,父爱如山,母爱如水!

鲁迅传演讲稿篇6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同学们,你知道伟大的鲁迅吗?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作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一生创作了许许多多的作品,如《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拾夕》,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少年闰土》这篇课文节选自他的小说,《故乡》。你知道鲁迅的长相吗》?他长着黄里带白的脸,瘦的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常常穿着一件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鲁迅——为人和蔼可亲,对需要帮助的人他一定会尽心尽力的帮助他人。

在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写道,“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什么可笑的事,鲁迅先生笑的连烟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的咳嗽起来。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我记得清楚地,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不顾一切地走去。”而周晔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鲁迅,却是个关心和帮助他人的人。

鲁迅是个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而且关于写鲁迅的文章,在我们语文书上册的第五单元中,除了第一篇《少年闰土》是鲁迅写的以外,后面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写鲁迅的。其中有一篇是现代诗。诗中写了鲁迅的伟大,诗中有一段是这么写的“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给人民当牛马。”的意思,说的就是鲁迅默默无闻地一直帮着人民。《有的人》这首现代诗也充分说明了,人民一直铭记着鲁迅,想念着鲁迅的意思。

我们都知道鲁迅先生非常珍惜时间。鲁迅从小就知道珍惜时间,而且一生都在与时间赛跑,努力做到不浪费每一分、每一秒。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鲁迅惜时的故事吧:鲁迅先生小的时候常常要利用清早地时间为生病的父亲买药,而有一次等他帮父亲买回药再去学堂时,老师已经开始讲课了。看到鲁迅迟到了,老师就语重深长地告诉鲁迅:“时间非常珍贵,如果每个人都像你一样迟到,那还不如不用上学了。下次可不要迟到了。”鲁迅点点头,回到座位上。于是第二天鲁迅早早地就来到学堂,在他的木桌上刻了个“早”字。这就是鲁迅刻早的故事。同学们,鲁迅先生崇高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要学习他助人为乐的精神;要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还要学习他惜时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就能够成为一个像鲁迅先生一样伟大的人。

这就是我国的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一”字,他就是——伟人鲁迅。

鲁迅传演讲稿篇7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这两句伟大的格言是谁说的呢?当然是伟人鲁迅先生说的。鲁迅,他时常穿着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一根根精神抖擞的直竖着,他那引人注目的胡须形成隶书的“一”字。这位名人鲁迅,时时刻刻都在为别人着想,为广大青年着想,他一生接待过的来访青年五百多名,给青年回过的信与关心过的青年更是数不胜数。

鲁迅,是一个非常珍惜时间的人。我清清楚楚的记着一个关于他小时候珍惜时间的故事:鲁迅小时候,有一次他在上学前去帮妈妈买药,买完药后又去上学,可到教室已经迟到了,先生非常严厉的批评了他,要他到外面去罚站,鲁迅为了避免以后上学迟到,就在自己的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来提醒自己以后上学不能迟到,就这样,因为这个“早”字,鲁迅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迟到过。啊,鲁迅是珍惜时间的主人,我一定要学习他。

鲁迅是一个处处为别人着想的人,我在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知道了它救护车夫与关心女佣阿三的感人故事。救护车夫这个故事讲的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位车夫光着脚在地上跑,一不留心踩到了碎玻璃,鲁迅的侄女周晔与她的爸爸看到后,立刻跑回鲁迅家,告诉了鲁迅,鲁迅知道后,立刻带上医护药品,快速跑到车夫面前帮助车夫,鲁迅与周晔的爸爸帮车夫夹出碎玻璃,拿硼酸水帮他清洗,接着又给车夫敷了药,扎好绷带。鲁迅还给了车夫一些钱,叫车夫在家多休息几天。关心女佣阿三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失了业,两只眼睛愁得起了蒙的女人——阿三,鲁迅先生让她来自己家中当女佣,鲁迅先生当时已病得非常严重,可他对自己的病一点也不关心,却时常劝阿三多多休息,不要干重活。啊,鲁迅的的确确是一个关心别人多的人。鲁迅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

鲁迅是一个非常有思想的人,他一生以笔为武器,与那些黑暗的人战斗了一生。他写过《狂人日记》、《呐喊》、《仿惶》、《故乡》、《朝花夕拾》、《坟》、《热风》等等的小说。看!他多有学问啊。

鲁迅是一个珍惜时间、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很有哲学的人。他虽然已经死去了,但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因为他活着的理由就是为了更多人能够更好的活着,因此,让我们向鲁迅先生致敬吧!